【小狗】苦命!——六代机的奇葩——“兰姆达”翼型双刃剑
YF-23给六代机外形定了个调,
蝶形尾跟常规布局比,气动表面浸润面积更小,超音速升阻比更好,超音速飞行时的俯仰力矩也很足;UHF/VHF波段的前向隐身能力也比鸭式布局好。
虽然没有鸭翼的无负升力的加成,超音速机动性跟相同推重比的鸭式布局有差距,但也在高升阻比的加成下优于常规布局不少了。
有趣的是六代机方案中突然刮起“兰姆达”风。
英国BAE系统公司去年提出的暴风隐身战斗机同样采用兰姆达机翼。这样在台风和阵风两种战斗机不约而同采用鸭式布局之后,欧洲在下一代战斗机的设计上又采用了类似的气动设计——兰姆达机翼。
输给了F-35的麦道公司JSF方案,也采用了兰姆达翼型,雷达隐身性能比F-35要强,超音速巡航能力也更好,垂直起落实现方法和F-35近似,这个麦道的方案对洛马F-35方案威胁最大,呼声很高。
据说洛马公司当时在空军中的“人脉”深厚,空军内鬼为了防止麦道的这个方案进入最终决赛,提前淘汰掉了麦道,让明显荒唐离谱的“开口笑”波音F-32进入了和洛马的最终比拼。
而兰姆达翼在维持较好超音速气动特性的同时增大了展弦比,改善亚音速巡航效率,对大航程是有益的......
但是相对于YF-23这样的标准蝶形翼而言,拉姆达翼型对雷达隐身不利,后边沿反射角度比较多,同时,它和三角翼、梯形翼、切尖三角翼、蝶形主翼相比,需要付出更多结构重量上的代价。
兰姆达翼型是隐身战机时代的一朵奇葩,使用这种隐身翼型的战机,至今都没有正式服役。
现在英国的“暴风”战斗机方案、法德的NGF战斗机方案都采用了兰姆达翼型。
祝兰姆达翼型好运。
——
——
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