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滥的“生活小妙招”,又是谁在黯然神伤?

每天一个“生活小妙招”,真的是“谁学谁沙雕”。

而就在这些“生活小妙招”的背后,又是谁在黑夜中黯然神伤?

然而,并不是只有这些沙雕生活小妙招才会如此沙雕不堪,从泛滥的所谓“恶搞小技巧”,再到妖言惑众,肆意践踏科学素养的一些所谓“公知”和“工业党”们,这些妖魔鬼怪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横行霸道,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中,愿你我多一些科学与担当,少一些“审丑”式的盲从的偏执。

01   可乐“必杀技”,沙雕跑断腿

最近,在一些知名的视频平台,我们看到了一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视频,这些视频旨在戳破那些“谁学谁沙雕”和“脱裤子放屁”的生活小妙招,而这些生活小妙招表面上讲的很有道理,实则混淆视听,妖言惑众,简直不要太扯淡!

作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肥宅快乐水”,可乐给我们“Z世代”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成为我们“Z世代”文化的一部分。然而,这种平时定价仅3元的可乐,不仅能作为饮料,还能作为智障们的百变秀场,简直不要太扯淡!

在西瓜视频用户“中华落山鸡”所发布的一则沙雕小妙招盘点中,有沙雕博主将一瓶可乐拧上一个没用的喷嘴,做成了可乐清洗剂,他还振振有词地提到,“对着满是油污的墙壁喷一喷,瞬间就可以擦得干干净净”,还能省去购买洁厕灵的费用。这看起来像是很有道理的样子,然而事实呢?并非如此。

有什么事情不是一瓶洁厕灵就能解决的呢?更何况,区区一个小偏方可乐清洁剂,何德何能成功取代了清洁剂呢?如此沙雕的生活小妙招,是否真的能清洁墙壁,还是应该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500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样沙雕的生活小妙招,并不是一次两次地出现在这期视频上,被中华落山鸡直斥到,“少废话,快装X”,干话一堆,没什么卵用!

比如说,将可乐瓶用力摇晃制作出的可乐灭火器,只需对着失控的火情一喷,就能快速灭火,但这种火情可想而知,看起来只是出现了正常的燃烧现象,并没有发生什么“失控的火情”,所以,这种简易的灭火器只是“看起来很好用”而已,真正的灭火器原理并不是那么简单。

500

通常来说,灭火器的主要原理大同小异,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而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

然而,要想实现灭火的功能,需要科学的灭火材料,如液态二氧化碳、碳酸氢钠颗粒等,而这些材料又要确保用量足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灭火器所要发挥的功效。

然而,可乐之所以会产生大量气泡,恰恰是因为它是典型的碳酸饮料,其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来制成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是气态,不易储存,只有经过冷却制成液态二氧化碳,才能大批量制成可供灭火的二氧化碳材料及储存介质。相比于常规灭火器,可乐中所蕴含的二氧化碳相对有限,不易储存,面对无法扑灭的火情,其作用也只算是杯水车薪。

正如一句话所言,“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看看日本大街上消防车被恶搞成可口可乐专车的样子,这销魂的样子,沙雕到令人感到无尽的悲哀!

02   恶搞小技巧,居心何在

这些可乐“必杀技”,真的是令人大跌眼镜,而更令人气愤的,则是那些天天号称教你怎样生活的博主,用恶搞小技巧,欺负我们“Z世代”,把我们当做傻子!

在“杠精大呲花”所发布的一期期辟谣视频中,我们翻到了某期节目,而这期节目的标题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直接翻译过来就是闺蜜发现她自己的好朋友却天天恶搞她,“我把你当朋友,你却把我当爸爸”!

当我们忍不住好奇心,想打开这期节目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在这期视频中,这位小妙招博主居然带大家领略了各式恶搞小技巧,殊不知“彼之蜜糖,吾之砒霜”,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看起来好玩的小技巧根本就是一种赤裸裸的霸凌行径,真不知道这位博主怎么想的!

这位博主首先就“抛砖引玉”,抛出了一个令人愤怒的恶搞小技巧,那就是“在闺蜜的面膜上倒入可食用的色素”,然而这样倒食用色素,真的就没问题吗?难怪有人讽刺,“倒食用色素,是要吃我闺蜜的脸吗?”

500

然而,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位博主居然建议将掺入食用色素的面膜放回原处,等到闺蜜回来之后让她在装作看不见有人对其面膜动手脚的时候,若无其事地敷上面膜,最后再摘下来,发现自己的脸变成绿色,她一定很生气。

然而,这种把正常人活活逼成绿巨人的下流操作,即使她不生气,我也会生气,有这样捉弄人的吗?So,请问这位博主,What's wrong with you?

500

与此同时,这位博主推荐的另一个恶搞小技巧,更是实在让人直呼“扑街”,比扯铃还要扯!

只见博主将面粉铺在闺蜜的毛巾上,用手抹平就盖上了闺蜜的那件毛巾。此时,等到闺蜜洗完脸回来,擦脸的时候就会弄得自己满身都是面粉,留下一脸怒气。对此,大呲花讽刺,“再打个蛋,裹上面包糠,隔壁小孩都馋哭了”,然而,天天用这种恶搞小技巧来坑闺蜜,真的好吗?

500

如果换作我来评价的话,这种小技巧,实在是与之前“火爆全网”的“家暴妆”一样,恶心到爆,且完全是不堪入目!

美学家朱光潜早就说过,“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审美并不是简单的、纯粹的主观行为,它必将植根于一定的客观现实之上。

然而这样的恶搞小技巧,真的谈不上“开玩笑”,更不是所谓的“妙招”,只会让校园暴力更加变得肆无忌惮,让无数《少年的你》最终落入《悲伤逆流成河》的悲剧之中!

如此一来,这些网红恶搞小技巧的制作者和推荐者们,你们的良心何在?

03   “公知”和“工业党”,“一体两面”

曾几何时,“网红教师”在国内叱咤网络空间,在“咪蒙事件”后,随着一些无良媒体的胡乱追捧,这些以传播文化为名,行恨国公知之实的“网红教师”更是横行霸道,欺世盗名,而他们完全蔑视公序良俗,践踏爱国主义,有辱英雄先烈,如今终于沦为过街老鼠,“公知当道,人人喊打”!

其中最为恶劣的代表,就是此前“红极一时”,来自湖北麻城的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

戴建业教授颠倒是非,公然从爱因斯坦的见解中“鸡蛋里挑骨头”,断章取义,污蔑诋毁爱国主义,扬言“爱国主义教育通常都是失败的,国家和人一样:只有你可爱,人家才爱你!”最终遭致全网群嘲,而他公开鼓吹的“‘匪气’说”,也终于成为公众的笑料。

更令人气愤的是,在举国上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时候,戴建业公然吹嘘《方方日记》,为其站台,诋毁中国人民的抗疫精神,充分暴露了他唯恐天下不乱,妄想“颜色革命”,摧毁国家的狼子野心,被无数优秀青年看破手脚,最终跌落神坛!

500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所指出的那样,这群“公知”妖言惑众,祸国殃民的时代即将结束了,他们也必将成为历史上的灰烬,为中华儿女所不齿!

反而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在抗疫中的努力和团结,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然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总有一些“工业党”,口口声声是为了所谓的“家国情怀”,指出他们的目的是要“打倒以‘公知’为首的败类,实现舆论领域的拨乱反正”。然而,从社会发展的现实上来看,他们的算盘落空了,因为这群“工业党”所提出的“理想”,分明就是“打倒一个错误的旧秩序,再建立起一个荒谬的新秩序”。

500

以陈平、孙涤为首的一众“非主流经济学家”,以及像“智能X”等一众为“工业党”站台的营销号,虽然反对以“公知”为首的错误价值观,但却大放厥词,罔顾学科和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公然鼓吹以“气概”为核心,与科学精神截然对立的所谓“人文精神”,肆意宣扬反科学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制造各种社会对立,根本上还是与“公知”一样,只为权力欲与自己的一己之私利,以图实现西方反华势力未完成的“颜色革命”阴谋,继续荼毒者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然而,今年的“华为事件”和新冠疫情,简直是给了这群“非主流经济学家”们当头一棒!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美西方某些政客公然鼓吹“非主流经济学家”所提倡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悍然提出“群体免疫”,将抗疫政治化、反智化,使荒腔走板的”美式抗疫“彻底沦为”全球灾难“,而中国尊重科学,崇尚科学,正在赢得抗疫战争的伟大胜利!

500

另一方面,华为的任正非痛批中国科研充斥功利,”很像二战前的美国“,其短、平、快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应该重视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彻底撕下了“非主流经济学家”的“遮羞布”,让人警醒!

所谓的“公知”和“非主流经济学家”,本质上就是西方反华势力与其带路党的“一体两面”,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千万不要再上当受骗!

04   在喧嚣的时代,保持科学与担当

在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我们才发现,只有那些始终坚持科学与理性的人,才能真正的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任正非如此,那些抗疫英雄们亦然。

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坚持科学的抗疫疗法,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疫情爆发期间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话音未落之时,他亲上火线前往武汉,研判情况,与全国人民共担风雨,始终站在抗疫的最前线,积极推动国内疫情防控与国际抗疫合作,书写下感人的英雄事迹。

500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通过其临床经验和科学研判,为抗疫工作和公众防疫提供有见解的科学参考,以自身的专业和担当积极投入到推动疫情防控的伟大工作中。

500

此外,在全国人民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无数青年医护人员投身抗疫前线,用TA们的无畏与担当,汇聚成一次又一次的“我来!”,书写出一道当代青年的美丽风景线。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应该真正地意识到,那些“审丑”式的盲从和偏执,只会助长一众无视科学精神的“过街老鼠”,只会催生出一些宣扬错误价值观的社会逆流,最终危害我们的未来。

只有抵制盲从和偏执,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中,愿你我多一些科学与担当,少一些“审丑”式的盲从的偏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