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审片】仿佛一篇普通的高考作文水平,连基本的立意都搞错了

我在读高中学习高考作文的写作时,我的语文老师就曾反复给我们强调,我们的高考作文是命题作文,最重要的不是行文流畅、辞藻华丽、文采斐然,最重要的是作文的立意。

因此,语文老师反复跟我们强调,在考试中写作文时,即使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也必须花足够的时间审题,把题审清楚了,立意确定了,再去写作文。

500

电影《金刚川》和高考作文很像,首先是命题作文,其次是留给“答卷者”的时间并不多,比较明显的不同,是高考作文我们是一个题目考一片考生,有选拔性质。而《金刚川》的答卷者是行业里的执牛耳者,默认就是水平很高的人。

但是这部电影看下来,如果用高考作文的标准去审核这部电影,首先在立意这一点上就出问题了,以至于电影不可能给打太高的分数。

这部电影非常有意思,整体的结构和高考作文的套路写作格式差不多,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起点名文章立意,中间引用各种材料来体现立意,最后将立意拔高收尾总结。

只不过,这立意点的……水平很差,基本上在跑题的边缘。

500

看过电影后有这么一种感觉,如果把故事交代的背景,片中的一些地理名称去掉,根本不会看出来这是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这个故事基本上可以放在任何战争题材的电影中。

给你个命题作文“抗美援朝”,你就只知道这是一场战争吗?这立意的水平可是差劲不是一点半点。这部片子都几乎看不出来是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就更别提什么体现抗美援朝精神了。导演与编剧对这个命题的理解,也就只剩下打仗了。

对于高考作文来说,如果你立意不行,在后面的内容中如果引用的材料让人眼前一亮,是神来之笔的话,作文最后的分数也不会太低。但是,有些人作文水平确实不是很高,写作时只会用套路。比如说,如果一个命题作文的话题是“挫折”,那么阅卷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可能会看到司马迁被宫刑成百上千次。

类比高考作文,这部电影在中间三大部分,用“士兵”“对手”“高炮班”三个故事来体现立意的,除了“对手”一章让人眼前一亮,其余部分用李诚儒的话说就是“味同嚼蜡、味同鸡肋、如此乏味”。

特别是三个故事都是讲了一件事,而且三个故事之间情节与画面上还互有穿插,就更让人感觉到枯燥乏味了。在看到第三个故事时,你已经知道导演和编剧在这里想怎么体现,故事的情节发展会是怎么样的,唯一不知道的只剩下细节。

但是细节,很有意思的是导演和编剧用了“三国”这个素材,这就更让观众感觉到导演和编剧水平不够了。在我看来,这和高中时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在作文中引用司马迁的经历作为自己的素材,并没有太大区别。

500

最后的收尾拔高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刻意制造泪点,刻意去刻画英雄群像。这样的体现方法,感觉比较低级,或者说人们审美水平提高了已经不能接受再用这种低级的手段去升华电影了。或许如果把渡桥之后发生了什么拍出来或用旁白的形式说出来,放到金城战役的大背景下,也比这个稍微好点。

看完整部电影,如果用高考作文的标准来给这部电影一个评价,是这样的:1.立意。基本在跑题的边缘;2.内容。剧情结构混乱,选题老套;3.电影水平。作为一部赶时间作品,属于及格线以上。

不像高考作文是一个人答卷,这部电影是一个团队作品。以团队来看,这部电影的问题当然是主要出在导演和编剧身上,归根到底是编剧。关于导演和编剧,很多人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其实就是水平不行,其它说法完全是给他的水平洗地了。

最后,我想引用范志毅范大将军的一段名言作为结尾。

吟唱:你这电影拍成这个样子,人家观众也有说法的啦,我曾经看的是什么电影,我看的是《上甘岭》《英雄儿女》,你这电影拍的是什么啊,你让我看?中国电影难道就这个水平?你管虎什么的都在拍主旋律电影,他能拍吗?拍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

问: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部电影只是用了3个月拍出来的。

吟唱:哎呦喂,谢天谢地,我已经说了,你像这样的电影本身就没打好基础,你能保证他在电影关键位置处理上能做对啊?务实一点,我劝你们,把这个抗美援朝的精神,把电影应该体现的立意先搞懂。小郭拍的蛮好的,你只让他拍一部分干什么,你告诉我。电影评分6.5,你到告诉我怎么解释呢?脸都不要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