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医改是走全民基本医疗,配合社区和私立分层,公立三甲成为急危重症疑难病中心

【本文来自《有次扭伤了膝盖去医院却挂不上号,想问问挂号系统设立的初衷是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周末两天没上观网,本是看了相关文章的一篇吐槽,没想到有这么多评论,感谢各位网友的评论,同时也感觉需要再把事情说清楚点。

1. 膝盖扭伤需不需要去医院是个人认知,觉得没问题当然可以不去,我因为运动多一点,也受过伤,相关的运动损伤了解多一点,选择要去医院。

2. 去三甲医院是因为 a. 扭伤当晚三甲医院新区分院距离最近,其它的医院都要半小时车程 b. 隔天在同一家医院不能挂号,但医生建议做核磁共振,所以不应该是去三甲,而是去社区医院?

3. 我首先去的是急诊,急诊不能开核磁共振,建议去门诊,也不能转诊,咨询相关机构后得到的答案是首诊负责制,当然应该还有其它的原因,另外核磁共振也需要预约。评论中说急诊-收治-手术/门诊的流程没有实现,因为没有收治这一环节。

种种的变化,当然今年有疫情的关系,但其实体现了医疗制度的改变,评论中有位医生朋友的回复我认为切中了问题的实质:“国家医疗改革的方向是对全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医疗改革在任何国家都是难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显然问题更加的复杂。其实挂号事件发生后,我也不免对这个问题有一点思考。如上述医生朋友所述:现在的医疗改革其实是走全民基本医疗保障,配合社区和私立医院分层,公立三甲成为急危重症疑难病中心。以我不专业的见地,这和欧洲和日本的医疗体系较为类似。

欧洲的医疗体系大致是这样:全民参与公立保险,可选择参加私立保险。私立保险保费高,但可选择的医生和就诊时间选择性大,当然是交钱越多,待遇越好。当然公立保险也不是忽悠人的,毕竟不是美国不是,只不过看病长一点。

觉得不舒服,首先要去看的是你家附近的家庭医生,或者叫全科医生,小毛病头疼脑热他就对付了,碰到他处理不了的专科小毛病,他会将你推荐到专科诊所,内科眼科等等。如果全科医生或者专科医生觉得你需要拍个片照个核磁共振,还有专门的拍片诊所,也有专科诊所有一些专业大型仪器。然后如果经过医生的确诊,如果你需要手术或者住院治疗,那么你就可以正式的进入医院的大门了,医院的职责是重病、急诊、手术和住院,没有门诊。运行情况如何呢?除了慢,其它可以。私人诊所都是预约制,没有急诊的,急诊只能去医院。所以一个病可能需要预约到这周,或者下周,要是转专科,那么因为是全科医生推的,可能快点,如果拍片那么就再预约,以上的诊所你要一家家的去约,一家家的去看。

也有网友提到了牙疼的问题,牙医这么吃香不是没有原因的,除了现代人对外貌的要求,主要还是因为疼起来真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疼!举个例子:智齿横生,顶到了前面的牙,疼的非常非常,去了牙科诊所,预约了一周后的拔牙,这一周怎么过的不多说了,终于拔完后即使麻药过了都觉得神清气爽,拔牙缝合的那点疼简直不是事。还有三颗智齿虽然没横过来,但考虑后期还是拔掉,护士小姐姐问要分几次拔呀,不能分开拔,一是长痛不如短痛,二是这一约不知道约到猴年马月去了。至于医院手术,非危重的手术排期排半年或者一年的情况真的不是少数,这期间病人的病情是一直在变化的,当然病人一直会去看病,医生也会给你看病,但需要给危重病人让路。

私立保险的话,可以去私立医院,也可以插队预约顶级医生,所以有钱是好的,资本主义合理。

所以总结下: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医院

或者:医院急诊-医院/家庭医生

好不好?见仁见智,有好有坏

那这样的分层医疗体制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的私人诊所,还有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水太深不说,国内人口基数巨大,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也许是正确的发展模式。问题还是医疗资源分配的问题,医生愿意去下级医院么?病人愿意去下级医院么?下级医院又真正能处理那些问题? 如果再加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呢? 在原本的医疗体制下,怎样有效的改革,合理的变化才是重点,而不是没有替代的基础就理所当然的改变现在的基础,必要要从病人的需求和现实情况出发,不能想当然一刀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