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长让人揪心,与其只在意孩子的分数,不如多关心一下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习方法

【本文来自《小学学习不重要这话特别坑人!我孩子今年升的初中名校,7科4满分在他们班屁都不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Jer

    刚回了一位同样的问题,再跟你这也说几句吧,我们的思维有差异,对于我们而言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你们理所当然的以为父“屁都不是”是父母的,其实孩子也可以有同样感受,你们自己以前就不是这类人,所以无法理解吧。
    接孩子回家,车里听她和同学俩人考前立旗,报50争20,结果俩人都班里都十名开外,出成绩后,她俩在我车里唉声叹气,作为父母的,我们是笑翻了,而不是你们想象的埋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就好,上进心是自发的,而不是你们以为的父母施加的。

说成孩子自发,还不是家长潜移默化的?
有你这样的家长真是悲剧。

表面上你是关心孩子学习。其实你是缺乏认知能力,只看得懂分数这种直观简单可以比大小的数据,所以陷入唯分数论。
实际上初中那点分差,根本不是由于知识理解不同造成的,只能区分学生玩文字游戏、细心、做题技巧的能力。
看中那点分差,而忽略掉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健康等等方面,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高中的时候我基本是全班第三,从未到过第一。但高考的时候我是全班第一。因为我心理素质更好,考出了110%的实力,而原来的第一因为紧张考得很差。他每次模拟考都很在意分数排名,而我相反。

普及一下知识:


1、儿童在青春期会快速发育,大脑功能越加完善。

2、初中开始,物理化学等需要理解能力的科目增加。
所以在初中时候学生的分数排名会大幅变化。我小学时是倒数第二,我高中同桌初中是几科满分。但在高中时,我分数高过同桌100分,少考一科都比他高。


3、高中科目进一步质变。即使是高考状元依旧很难考满分。学习方法比努力程度更重要。
我英语很差,后来通过艾斯浩宾记忆曲线背单词,高三涨了几十分。
展开来可以写一篇论文了,就不赘述了。

总结,你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习方法、兴趣、社交,而不是分数。如果你孩子有了好的学习方法、精神积极向上,分数上升还不是自然而然?只追求分数可谓本末倒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