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审片】好莱坞框架下优秀的战争电影,像美军英军就是不像志愿军
【本文原标题为“《金刚川》好莱坞框架下优秀的战争电影,像美军英军就是不像志愿军”,风闻社区进行了修改】
周五下班就去看了《金刚川》,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优秀的战争电影,但不是合格的抗美援朝献礼电影。
电影在特效,布景,道具,摄影,配乐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输给好莱坞战争电影。从三个视角,描写同一场战斗,全景式占线了双方对木桥的争夺,一波接着一波,层层递进,侦察机、轰炸机、炮火覆盖,炸弹、延时炸弹、汽油燃烧弹,随着美军对木桥的攻击,剧情一步步走向高潮,最后在烈焰中升华,在节奏的掌握中,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成果。
但是在演员、在剧情安排上看不到志愿军的特点,同样的剧情,同样的场景放在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由英军、美军来演绎完全没有违和感。每个人都有热情,有特点,有缺点,能够坚决执行命令,有一股血性,可以为战友牺牲,为战友报仇。这些是所有军人的共性,尤其其中的是个人英雄主义,是好莱坞战争电影着力表现的。
然而志愿军的特点:党的领导,战地军事民主,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这些全都没有体现。甚至全篇都没出现连指导员,这个地位堪比连长,最基层党组织领导。士兵有情绪只靠连长拍巴掌骂几句就解决了,指导员不知道在哪里,更不要说连长打战士,这种在红军时代就杜绝的行为,竟然在志愿军里面有出现了?炮位暴露,师傅不听徒弟建议换个位置,反而把徒弟骂走了,战士们连话都不吭一声,军事民主全都抛在了脑后。
纵观全篇最能体现志愿军精神的只有三点。第一段是电影开篇的历史影像和电影背景介绍。第二段是志愿军在埋伏在丛林中,按照命令行军前进。第三段是电影最后,工兵连集体冲上烧毁的桥梁,全军过桥《我的祖国》旋律响起。只有这三段,实在不能让人把这部电影和志愿军,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世界上最灵活,最坚定,最有战斗力的陆军联系起来。
直到电影结尾,主题升华,我才意识到,这是志愿军,他们为了保卫祖国御敌于国门之外,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重大牺牲才换回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但是回顾电影我没有办法把电影的主角们和志愿军战士联系在一起。高炮班长关磊,技战术高,有威望,就像《狂怒》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坦克车长;关磊的徒弟,高炮排排长张飞,稍显顽固,逐渐成长,不失血性,用最后一发炮弹完成绝杀,将电影带到高潮,就像西部片的枪手。先遣连八连长高福来,就像拯救大兵瑞恩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拯救小组组长,米勒上尉,果敢有谋。侦察班长刘浩则是《兄弟连》中每个老兵的代表。镜头聚焦在主角身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其他志愿军战士,却变成了只有外号没有姓名的符号。在那个刚刚解放的年代,许多志愿军战士第一次拥有了真正的名字,都热爱自己的名字,也尊重同志们的姓名,给同志起外号的陋习在志愿军中是不存在的。
总结来说这是一部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战争题材电影。而不是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刻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电影。
下面聊聊电影细节的瑕疵,涉及剧透
1、 开场不久,所有人都身着伪装服隐蔽行军,只有连长骑着白马。即使侦察机就在头顶,所有人都趴下隐蔽,连长还在马背上观察敌情。
2、 根据前几天“帧察”的文章,志愿军在这个时期已经大规模装备PPSh冲锋枪,数量甚至超过了步枪,电影中除了个别班长,其他人依然是手握长枪
3、 电影一开始就介绍了金刚川水流湍急,河水暴涨,然而在电影中并没有表现出来,志愿军甚至可以搭建人桥,甚至部分战士连脑袋都浸没在水里
4、 最后志愿军用人搭建的血肉之桥,电影的猪蹄得到了升华,导演感动了自己,也震撼史密斯,他终于说:已经没有必要炸桥了
5、 面临美军最后一波,也是最猛烈的轰炸,数架B29的1000磅航弹,志愿军的人桥比木桥还要坚挺,硕大的炸弹只激起了小小的水花
电影细节上的优点也是很多的:
1、 夜战型的F4U在风中嘎吱作响
2、 志愿军单人操作高射炮
3、 摄像机通过望远镜模糊不清的观察战场的拍摄手法
4、 希望大家补充
电影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好像所有人都没能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