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恒电气:走上了骚操作的不归路?
2020年8月19日晚,朱国锭按下了电脑上的转发键。作为中恒电气公司董事长,他向全体员工通报了一则关于自己的调查通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
其内容表明:因朱国锭“涉嫌操纵中恒电气股价”、“拒不配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涉嫌违反相关证券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没有人知道朱国锭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当然,这取决于他在减持背后真正的意图。
事发后的第二天,8月20日,中恒电气股价受到严重影响,股价开盘之后应声跌停,一天的时间,公司市值缩水了10.43亿。
操纵股价
自2020年3月1日我国新证券法施行以来,朱国锭成为因拒不配合调查被立案的第一人。
公司层面则是给出不痛不痒的回复:认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对朱国锭个人的调查,“目前,针对董事长的立案调查还没有收到进一步信息。因为现在立案调查还没有结论,所以整个事件对其个人的最终影响不好判断,但这件事情并没有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涉嫌操纵中恒电气股价”,“拒不配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已经在董事长的头上扣上了两顶帽子。
“拒不配合”甚至比“操作股价”来的更重一些。
突然而至的重大利空让众多投资者始料未及。8月20日之后,中恒电气的股价进入下降通道,呈震荡下行态势。截至10月14日收盘,中恒电气股价已从19日的14.06元/股跌至11.17元/股,跌幅达到21%。“这件事情并没有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已然成为笑柄。
其影响不可谓不深刻,目前看来,股民的耐心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受着考验与煎熬。尚未出现可见的可预测的回暖迹象,至少很难再回到过去一年中的巅峰状态。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朱国锭被调查是早晚的事儿。
现在看来,朱国锭的减持行为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套现计划,而且这个计划是在七年前就开始了。早在2013年5月开始,朱国锭夫妻二人已经多次减持中恒电气股票。
2010年3月5日,杭州中恒电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其时,朱国锭及其一致行动人包晓茹、中恒投资合计持有中恒电气59.81%的股份。
2013年5月29日,中恒电气披露《关于股东减持股份的公告》称,朱国锭于2013年5月28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中恒电气股份600万股,减持数量占中恒电气总股本的2.36%。本次减持后,朱国锭及其一致行动人包晓茹、中恒投资合计持有中恒电气52.58%的股份。
2014年12月31日,中恒电气披露《关于实际控制人减持公司股份的公告》称,朱国锭于2014年12月29日至2014年12月30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中恒电气股份600万股,减持数量占中恒电气总股本的2.30%。本次减持后,朱国锭及其一致行动人包晓茹、中恒投资合计持有中恒电气48.90%的股份。
2019年6月11日至2019年6月14日期间,朱国锭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中恒电气股份5,600,000股,减持数量占中恒电气总股本的0.99%;6月24日,朱国锭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中恒电气股份5,635,600股,减持数量占中恒电气总股本的1.00%;6月25日,包晓茹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中恒电气股份5,635,600股,减持数量占中恒电气总股本的1.00%。同日,朱国锭及其一致行动人包晓茹、中恒投资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称,截至2019年6月25日,朱国锭、包晓茹、中恒投资持有中恒电气股份分别占中恒电气总股本的6.08%、1.66%、35.56%,合计持股43.30%。
当时,按照相关规定,作为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应该于持有中恒电气股票每减少5%时暂停交易,并通知上市公司予以公告,但朱国锭夫妻未能及时在规定期限内报告、公告相关权益变动报告书并停止买卖中恒电气股票。由于二人行为违反了上述信息披露规定,浙江证监局对二人采取的警示措施包括: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直到今年8月12日-17日期间,朱国锭及包晓茹又开始大量减持公司股票563.56万股,合计套现8225.40万元。短短几天的时间,朱国锭夫妇坚持股票变动已超10%。上述减持,朱国锭累计套现了约2.84亿元,朱国锭之妻包晓茹套现了约0.55亿元,合计为3.39亿元。
直到8月19日,出现了朱国锭董事长群发邮件的一幕。
疫情期间,很多上市公司为提振股民信心,都不由自主地增持自家公司的股票,而朱国锭夫妻频频违规减持股票套现,这波“逆行者”的热点蹭的投资者猝不及防。
朱国锭作为董事长,任何人都更加了解中恒的发展现状。
常言道:“行胜于言”,无论他曾经说过什么,但是,从他频频减持股票的现实操作来看,已经暴露了自己对中恒电气的发展信心不足,或许是想把股权换成钱落袋为安。
并购后遗症
2010年3月,中恒电气在深交所上市。上市之初,中恒电气只是掌握着高频开关电源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应用于通信电源系统、电力操作电源系统两个方面。高频开关电源,成为当时中恒电气极为耀眼的光环。
而如今,中恒电气拥有电力软件、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智慧照明等众多热门业务。林林总总的门类之下,朱国锭也已经分身乏术。
现在不知所措流的泪,全是当年并购时候脑子进的水。
中恒电气自2010年上市以来,连续多年发展得顺风顺水。2011年至2016年,公司营收和净利连续6年稳定增长,到2016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8.91亿元、1.58亿元。
在这期间,中恒电气实施了密集资产收购,相继完成了7家公司的收购。
2013年,4G网络建设带动了对通信设备的采购需求,成为行业热门,中恒电气收购了鼎联科通讯。
2015年前后,新能源、能源互联网等行业成为热门,中恒电气又先后并购了苏州普瑞、北京殷图、上海煦达、中恒博瑞等一众公司。
正是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收购,让中恒电气在新赛道上摔了个底朝天。
中恒电气通过发行股份作价3.82亿元收购了中恒博瑞100%股权。本次交易,标的资产增值率为245.08%。交易对方承诺,中恒博瑞于2012年至2015年的净利润数分别为3500万元、4160万元、5000万元、5600万元。业绩承诺期内,中恒普瑞成功兑现,但在2017年,出现业绩变脸。
同时,这一年也是中恒电气上市后业绩大幅变脸的一年,营收8.66亿元,同比下降2.81%,净利润0.64亿元,降幅达59.71%。而被中恒电气寄予厚望的苏州普瑞,成为了此次业绩下滑最大的罪魁祸首。
中恒电气并购苏州普瑞时,其净资产只有20.54万元,却被评估出了6,105.82万元的价值。过高的增值率让朱国锭的一腔热情打了水漂。
中恒电气在2017年的营收为8.66亿元,同比下降2.81%,净利润0.64亿元,降幅达59.71%,扣非净利润降幅达79.86%,只有0.29亿元。去年,公司净利润增至0.77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又下滑至0.62亿元,降幅为29.93%。
至此,中恒电气已经元气大伤。一方面,公司的营业成本逐年提高,压缩了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库存积压不断增加,公司资本利用效率出现下滑。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公司的净现金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缩减,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现金流是-3.747亿,较去年同期的3.46亿现金流净值同比下降了208%。
在这些自我标榜为“智能化”,“数字科技”,“新能源”等的科技公司中,在将高谈阔论的概念利用到极致之后,几乎没有一家能够支撑朱国锭扩充赛道的野心,并购后的所谓热门的公司已经成为烫手的山芋。
“基因”困境
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中恒电气真正刀阔斧的挽救措施见效之前,摇摇晃晃的股价不断压榨着投资者的信心,乌龙与闹剧也在降低着公司在对待业务拓展上的严肃性。
2020年2月20日,中恒电气在互动易平台对投资者的一则回复中称,目前公司与特斯拉就目的地业务已展开合作,特斯拉可以来中恒大厦充电。
消息一出,股价开始小幅上涨,投资者们以为自己翘首以盼的概念股终于如约而至。当特斯拉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时,中恒电气已经涉足的充电桩业务也在这则公告的不胫而走之下出足了风头。
同日,中恒电气便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要求详细说明“目的地业务”的具体含义,“特斯拉可以来中恒大厦充电”是否仅指公司办公所在地布局特斯拉充电设施。
25日,中恒电气在回应公告中表示,“特斯拉可以来中恒大厦充电”指在公司办公场所布局特斯拉充电设施。“目的地业务”指在公司办公所在地安装特斯拉充电设施,由特斯拉提供充电设备,并纳入特斯拉充电网络,该业务不对公司经营产生影响。
朱国锭想要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领域展露锋芒,这样的出场方式无疑是出师未捷。子虚乌有的一则公告和轻描淡写的一次澄清,不仅消耗着投资者的元气,也让消费者对中恒电气的充电桩业务开始存疑,行不行?
事实上,对于中恒电气来说,充电桩业务之外,目前存在的机遇并不少。实现困境中的自我拯救,5G通信网络、数据中心建设、以及国内加速推进的新基建,都可以成为足够的发力点。
就在今年,中恒电气发布了两笔关于能源互联网项目的投融资情况,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建设项目与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建设项目。能源互联网绝对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大市场,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在此前发布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商业生态展望》报告预测中提到: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的总市场规模将超过9400亿美元,约占当年GDP的7%。
这两个项目或许就是朱国锭筹谋的一个大计划。中恒电气官宣显示,公司在能源互联网两个项目的计划投资合计近7.5亿元,目前已筹资金额只有2.7亿元左右。
因此,业内人士提出了朱国锭减持套现背后的另一种可能性:“新项目的布局,会将让公司的现金流量更加吃紧。朱国锭套现行为相当大的可能性是为了弥补不足部分的资金,为多元化延伸实现增资。”
朱国锭为中恒电气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其自2007年5月31日至今任中恒电气5届董事长,任期有效期至2022年7月18日。面对公司业绩不稳定,公司股值大幅下滑的不争事实,距今到两年的时间里,中恒电气能让朱国锭做出的选择,是变现离场,还是集中资金另辟出路?
中恒电气经过20年的发展,手中两大王牌行业的盈利能力已成“昨日黄花”:如今电力行业进入智能互联网时代,公司陈旧的电力设备和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市场需求;通信行业也因为进入5G时代,整个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要摆脱这种不利局面,朱国锭显然需要更多更大的市场。
新能源,电动汽车,5G,智能电网等概念与新领域的兴起,都在为传统电源行业提供机会。然而,时代的发展重心已经不再惠及传统电力行业了。
由于无法成为新兴行业的领军者与催生者,中恒电气现阶段里面,每一轮新的生命力的焕发,都需要依靠另外行业的支撑与连带。作为最基础的工业厂商,企业变革很难做到主动、独立、自主,在被动的机会下,发展也就很难做到游刃有余。
结语
中恒电气的兴衰周期,或许也在反应着传统电力行业的兴衰。电力行业在经过几十年的繁荣之后,不得不紧密地依赖于科技革命中每一个有望攀附的热点。
伴随着减持套现,蹭热点,并购失利等一系列急于求成的“骚操作”,即使中恒电气与朱国锭在这样的迭代激流中能够稳住脚跟,也无法再现上市之初异军突起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