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苏对于斯大林评价的分歧
一
在前面我转发的《中苏对于斯大林评价的分歧》一文中,在结尾部分,作者给出了几乎前所未有的信息----
“实际上,赫鲁晓夫并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相反,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开宗明义地说,关于斯大林的功绩,还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写了大量的书籍、小册子和研究论文,已经有了足够的研究。而且,赫鲁晓夫还肯定了“斯大林在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中,在国内战争中,以及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赫鲁晓夫还不止一次地提到斯大林的功绩。在大会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再次强调:“斯大林过去对党、对工人阶级和国际工人运动是有巨大功绩的”。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政治报告中对斯大林的功绩只字未提,但在秘密报告中却多次提到斯大林的功绩。”
“其实,赫鲁晓夫也有他的想法。正如他在秘密报告开头所说的那样,这个报告“不想全面评述斯大林的生平事迹”,因为斯大林的功绩在“大量书籍、小册子和研究论文”中“已经进行了足够的研究”,所以,他在报告中就没有必要再谈斯大林的功绩了。”
这些信息,确实极大地颠覆了我们以前的看法。因为,我们以前一直认为,赫鲁晓夫就是在全盘抹黑、丑化和否定斯大林。然而从上面的信息看,并非如此。相反地,赫鲁晓夫对于斯大林的评价,看起来还是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
而毛泽东对于斯大林的评价是:“大体上,他是七分功劳,三分错误。”
那么,这样看来,似乎中苏对于斯大林的评价,基本上半斤八两,好像差不多,没什么区别。
真的是这样吗?!
二
斯大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一位伟大领袖。
可以说,他对于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崛起、巩固和发展,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这一点,从中国人的视角,可以看得更清楚。事实上,没有苏联,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今天中国的一切。
尤其是在决定人类命运的二战中,以他为核心的苏联,力挽狂澜,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位伟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斯大林逝世之后的苏共二十大会上,做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显然是必然而又必要的。
似乎,赫鲁晓夫也是这么做的。如上所述,他客观、全面评价了斯大林。
那么,他做对了吗?
事实上,评价一个事件对错,尤其是一个具有巨大国际、历史影响的事件,看它产生的后果就足够了。
我们看到的历史事实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之后,西方势力马上就加以利用。显然,这个报告,成了赫鲁晓夫递给敌人的一把刺向社会主义阵营的锋利的“刀子”。接着,东欧国家在西方势力的蛊惑、煽动之下,开启了动荡、离心离德的潘多拉盒子。
而从此以后,在苏联,一股怀疑、否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暗流,就开始生根发芽,最终导致了苏联在1991年的解体。
现在我们要问:这样的后果,赫鲁晓夫当时想到了吗?!
显然,他根本就没有去想。
三
赫鲁晓夫对于斯大林的评价,不能说不客观;他在“秘密报告”中提到的,也都是几乎毫无争议的事实。而在苏共二十大上,评价斯大林也天经地义。
这样说来,赫鲁晓夫没错啊。
是的,作为一个按部就班的官僚,他做的合情合理。
但是,作为一位具有全球影响的政治家,赫鲁晓夫不仅错的离谱,而且堪称弱智!
事实上,称呼他为“政治家”,是侮辱了这个名词!
简单地说,真正的政治家,都是在正确的时间,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
而如果在错误的时间,说了正确的话,结果很可能会造成灾难。
而赫鲁晓夫,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他的作为,等同于把自己家门的钥匙,送给了强盗。
1950年代的世界,冷战正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处心积虑地想把社会主义阵营置于死地。
而此时的社会主义阵营,相比对手,显然是弱势的一方,理应稳住阵脚,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团结、稳定,应该是第一位的目标。否则,自乱阵脚,等同于临阵资敌。
平心而论,斯大林犯有严重错误,甚至于堪称犯有严重罪行。他滥杀无辜,确确实实给苏联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
对于这些罪错,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总结、清理,完全合情合理。
在这方面,中共中央可以说做出了正面的典范。中共十一届六中全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起到了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历史作用。
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起到的却是分裂民心、自乱阵脚的作用。
首先,对于国家领袖的评价,本来应该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举措,完全可以公开讨论,并在讨论成熟之后,形成一个正式的决议,就像中共中央做的一样。
但是赫鲁晓夫却恰恰相反,偷偷摸摸搞了一个秘密报告。这样的做法本身,就给人以见不得人的印象,极大地损害了苏共中央的想象。
另外,如果党内分歧太大,完全可以放一放,等时机成熟时再讨论、决议。想想当时,斯大林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亲自领导把苏联建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强国,并且领导取得了二战的辉煌胜利。这样巨大的功勋,与滥杀无辜的罪错,反差实在太惊人,匆匆忙忙做出结论,结果只能乱了自己,便宜了敌人。而事实正是如此。
四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赫鲁晓夫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人,其实是不合格的。
我在另一个帖子中曾经指出,苏联的领导层,似乎有一种“逆淘汰”机制。总之,从赫鲁晓夫开始,作为超级大国的领导人,苏联领导人基本上都是不合格的。这样看来,苏联的解体也就顺理成章了。
反观中共对于斯大林的评价,都是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局,和中国的国家利益的角度着眼的。
我们始终都认为,斯大林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他的贡献与功勋是第一位的。尽管有罪错,但是是第二位的。在大敌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对于后者做淡化处理,才是最明智的。
维护斯大林的威望,不仅仅是尊重历史,更是维护共产主义旗帜、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问题。
但是在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基本上无视历史,一直丑化斯大林。
这样的“公开性”,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登峰造极,发展到了丑化列宁、抹黑共产党,最终的结局,就是苏联解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苏联,是中国最好的镜子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