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弹簧步”——朝鲜阅兵式徒步方队解析(上)
10日夜间,外界终于得见朝鲜纪念劳动党成立75周年阅兵式。此次阅兵式在凌晨举行已是颇为让人意外,而这场阅兵式确确实实是新意迭出、精彩纷呈。
▲夜间阅兵的效果,既有新奇,也有“雾里看花隔一层”
武器装备,总是在更新迭代的。但是,像朝鲜本次阅兵这样如此多“卧槽这是啥”,“卧槽这又是啥”的巨量新装备展示很难成为常态。但无论如何,武器装备始终需要人来操作,人是决定胜败的根本因素——甚至,在观察了解朝鲜这个富有神秘感的国度时,受阅部队军人的精神风貌能够告诉我们更多在画面之外的事。所以,我更关注的是朝鲜阅兵式上徒步方队分列式的细节。
▲装备固然有意思,但是人却是最核心的
虽然有许多朋友对此次朝鲜阅兵庆典评价极高,但是在我看来,朝鲜方面在仪式具体的操作与形式上,确实进行了大量前所未有的尝试与探索,其目前所展现的效果固然喜人,尚不能说纯熟,有明显的生涩感。
曾经的特色“弹簧步”
任何一支军队,其队列动作都是其名片一般的存在,有极高的识别度,甚至能从队列中看出一个国家的国际关系状态,与周边以及历史上有渊源国家的亲疏远近。
此次阅兵式上,朝鲜人民军受阅部队对其队列进行了非常明显、很有深度的调整与变化。
相较于外界的一般理解,即朝鲜人民军的队列受到我国影响,其队列动作实际上更加接近苏/俄体系,比如他们的行进(我军对位动作是齐步),是屈肘摆臂+踢腿,而不是我军的齐步,即直摆臂+便步;他们在分列式踏上敬礼线后的正步,走的是传统鹅步,即双臂紧贴身体,并不作摆臂动作。
▲此次受阅时,特战军地上狙击兵方队进场的队列
▲金正日军政大学方队行进队列
▲金正日军政大学方队踏上敬礼线后的步伐
当然,我军的队列动作,其实是相当简单明快的,甚至在部分场合有“种类太少,不够用”的问题。因此,并无机会阅读《朝鲜人民军队列条令》这种正式规章的情况下,本文只能用“正步与齐步区别”去套,会比较生硬。
比如,纯粹以手部动作的摆臂为标准,既有英式的平直高摆臂,又有俄式的曲肘高摆臂(到肩膀),我军的曲肘摆臂到膈部,德式曲肘摆臂则是到腰带并且不握拳。
▲俄军标兵就位时,其曲肘摆臂到肩膀高
▲而在此次阅兵中,朝鲜三军仪仗队在护卫国旗时,摆臂是类似于我军高度,但是以左手托枪,却是俄式动作
在此次阅兵式上,朝鲜人民军队的队列一改过去相当快的传统,降低了步速。
传统上,朝鲜人民军的分列式步速非常快,但也不是世界上最快的——比如意大利军队的Bersaglieri单位(直译为神射手)不仅帽子上有很多羽毛,而且在阅兵式的分列式中,他们是跑过去的。
▲Bersaglieri的名片式队列动作
但是快,未必就好。
朝鲜人民军的队列,尤其是他们阅兵式上分列式队列,在过去是极有“特色”的——即因为综合原因导致的经济状况不佳,兵源素质普通,军队供给条件一般,即使是挑选受训的受阅部队也普遍较为瘦弱,在严格执行队列条令,用力踢出正步时,就会导致上身明显的抖动,甚至左右肩膀随着步伐前后交替往前晃。这种情形是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世界形势巨大变动逐渐产生的,并从工农赤卫军等方队开始逐渐扩散到现役及一线单位,最终蔓延至整个阅兵式都在走网友所说的“弹簧步”。
▲踏传统鹅步的徒手受阅方队,两臂紧贴身体,已经是其中弹的不那么明显的了
根据熟悉朝鲜的朋友所了解,除朝鲜人民军身体素质较为瘦弱的客观条件外,他们的受阅部队还在主观意识里,形成了以更高的踢腿动作为忠诚与光荣的表达习惯。这就使得踢腿越来越高,“弹簧步”也越来越夸张,持枪方队的武器会左右来回晃,在穿着作战装具以及军兵种特色工作服(如救生衣)等方队中,其装具还会随着“弹簧步”上下翻飞。
前文以“特色”描述,只是个人情感上不想以贬义词描述朝鲜。如果不留情面,这样的分列式情形可以说是“鬼畜”。阅兵式是一个庄严的场合,受阅部队理应展现一支军队威武的形象,队列动作要呈现军人个人潇洒的仪态,“弹簧步”却有损于前述3个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逐渐接受了朝鲜人民军阅兵式上总走“弹簧步”的现实,一则是其深远的现实原因,想要改善并非一日之功;二则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朝鲜阅兵式上的音乐演奏,其军乐队的演奏也逐渐与“弹簧步”形成了完美契合。
▲曾经的我觉得这个实在奇特,后来也逐渐习惯
我们都接受过学生军训,知道分列式是要“踏乐”的,即进行曲的拍子数与步速相符,而踏步、齐步、正步时,左脚踏出需在重音上。一般进行曲是每分钟120拍,而我们熟悉的我军队列中,步速为每分钟116步,因此分列式进行曲比寻常进行曲感觉稍微慢一些。朝鲜人民军的军乐演奏也越来越快,达到了125拍甚至更快,与“弹簧步”契合了起来。因此,“弹簧步”固然有违我所认知的队列常识,却不妨碍其节奏鲜明,视听体验上别具特色。
因此,过去的朝鲜分列式固然奇特……但是他们踏的上乐啊!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好看的阅兵式了。
甚至,这样高度“动态”的分列式行进方式,也让朝鲜方面特别喜欢拍摄队列正横视角——密集大方队的横排面,即使是我军受阅部队也未必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基于严格到近乎严苛的训练所得的朝鲜人民军受阅部队队列素质,加上“弹簧步”的效果,在动态画面中“显得整齐”。
观看了今年阅兵式的朋友,肯定都发觉朝鲜人民军原本颇有识别度的“弹簧步”消失了。其步速降了下来,踢腿也不一味追求高,显得非常得当,看起来舒服多了。
▲当步速改慢,不再“弹簧步”的时候,即使夜间也能看出踢腿不再“显得整齐”,图为高射炮兵女兵方队
也正因为如此,其部分持枪方队,在肩枪变端枪时(俗称劈枪),也没有了过于明显的左右晃动问题;戴作战服的方队,也不会出现装具飘啊飘的情况。
▲端枪踏上敬礼线的党中央委员会护卫组方队,使用的是63式礼宾枪(朝鲜产的SKS)
“弹簧步”不再的前提下,我们终于在朝鲜阅兵式拍摄画面上,重新看见了踏上敬礼线一瞬间,抱枪向端枪(也是劈枪,只是起始姿势不同)的姿势,这实在是太激动人心了!——这可是一种接近30年不曾出现在拍摄画面上的景致啊!
▲第1军团方队踏上敬礼线动作转换瞬间
队列与配乐都有变化,两种改进加在一起,却……
可以说,本次阅兵式的队列观赏性大幅度提升,但是……整个分列式的观赏性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为朝鲜既有的军乐体系是快速进行曲,其受阅方队步速的下降,让整齐的步伐始终踏不到重音上。
▲首次登台亮相的国务委员会演奏团,使得乐团演奏更有层次感,展现了朝鲜人民丰富的艺术细胞,但……
加上首次登台亮相的国务委员会演奏团加入乐团,演奏的是管弦交响乐,使得背景音乐整体以悠扬为风格,军乐的灵魂鼓点显得偏弱,于是产生了一种奇特的情况:“关掉声音看默画”赏心悦目,“打开声音看完整分列式”却充满了违和感。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阅兵式徒步方队分列式重度爱好者的吹毛求疵,朝鲜人民军的队列素质与从队列素质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仍然是非常过硬的。作为一位观众,我是拍双手赞成从“过于有特色的‘弹簧步’”中恢复到队列应有的样子。
瑕不掩瑜,“完全体”值得期待
作为一个经常举办阅兵式这样盛大庆典的国家,朝鲜在这一方面经验丰富。想要创办一场精彩又富有涵义的阅兵庆典仪式,自然少不了推陈出新。本次阅兵式,在各种细节上的调整改进,不止上文所着重叙述的告别“弹簧步”。
在升国旗、奏国歌《爱国歌》时,借鉴了法国阅兵式上,由歌唱家演唱国歌的形式;
▲男声独唱国歌,很容易让人想起法国阅兵式上其国歌《马赛曲》总是由人来唱的,有过男/女歌唱家、军队合唱团、健在老兵等
在踏上敬礼线,向检阅首长行注目礼时,我们发现受阅部队展露出了比较“整齐划一”的笑容——相较于传统的“朝鲜式激动到泪流满面”,笑容是新出现的,应该并不是个别受阅官兵情绪激动所导致,很可能是一种非常俄罗斯式的受阅要求。
▲但是从现场情况来看,许多部队并未调整过来,图为大多数都面带笑容的警备大学方队
相比之前相对素色,直接用高炮充当的礼炮,此次阅兵式上所用的礼炮,更加富有仪式感——虽然我个人还是觉得,炮就是炮,得有战争之神必备的力量感,最好能有全套后坐、退壳、复进的动作。
▲礼炮护盾的风格与形制,与我们所用礼炮风格一致
在拍摄画面上,既有朝鲜风格,又博采众长。
▲分列式开始前,登车的画面拍摄,很容易想起去年国庆阅兵式中,伴随着《请你检阅》歌声,我军受阅部队登车就位的场景
▲拍摄方队斜线,是非常类似我军阅兵的风格
▲脚底视角,则是很俄罗斯式阅兵的镜头
▲这个镜头,同样很俄罗斯
可以说,虽然略有缺憾,但是瑕不掩瑜,这次别开生面的凌晨阅兵式,不仅在时间选择上极有开创性,同时也展示了朝鲜人民军令行禁止的优秀组织能力与锐意进取的革新精神——假以时日,当我们看到“完全体”状态的朝鲜阅兵式时,又会是一场了不起的阅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