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披着天使外衣的魔鬼,他的傲慢导致300多万人饿死。
“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苦、眼泪和汗水,我们将战斗到底……”1940年5月, 温斯顿·丘吉尔担任英国首相时如是说。
那份玉碎的悲壮感,令人动容的。于是,他成为拯救人民的天使,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成为英格兰民族的骄傲。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享受着蒸汽技术之利的英国人满天下地侵略,疯狂攫取世界的版图和财富。骄傲的英格兰民族,在印度次大陆建立起殖民统治,1757年,孟加拉国沦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孟加拉国南濒临孟加拉湾,位于印度次大陆的东北部,恒河、贾木纳河和梅格纳河的三角洲平原之上。河网稠密,土地肥沃。千百年来,古老的孟加拉族在这片富饶的大地上,休养生息,他们种植稻米、小麦、甘蔗、黄麻,过着富足而和平的生活。
英国人的到来是孟加拉人灾难的开始,他们将税收增加到50%。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强制推行种植单一的经济作物,原来种植水稻和蔬菜的农民,现在被迫种植靛蓝、罂粟等经济作物。
虽然这些作物市场价值高,但是却不能当饭吃。
就这样,英国人从孟加拉掠夺巨额的财富,源源不断地送往英国,为英国公民提供着富足的生活保障。
1943年的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取得战场上的优势,英国也加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这一年的孟加拉的季风延迟,粮食收成并不好,但丘吉尔却不顾当地人的死活,命令把孟加拉成千上万吨的粮食和重要物资都运到了中东地区,以补给当地的英国军队。
看天吃饭,收成每年有好有坏,这个很正常也很常见。而在先前,每当出现饥荒的前兆,印度的统治者都会减免税收并给予一些援救措施援助灾民。
然而,唯利是图殖民者怎么可能在乎殖民地土著的死活呢?他们唯一关心的,只是饥荒对自己利益的影响。
成千上万的饥民到处寻找食物,饥饿之下,因为种植品种单一,没有可替代的食物。幸存者只能吃草,草吃完了就吃树皮,然后是人肉……
大片的农田被抛荒,成了深不可测的丛林。就是这样一群利欲熏心的殖民者,让曾经富饶的孟加拉变得一片荒芜,变成人间地狱,他们却视而不见,只知索取。
孟加拉大饥荒与其说是季风延迟造成的干旱引起的自然现象,毋宁说是英国至上主义者的贪婪引发的人祸。
德里政府给英国政府发了一封电报,描绘当时灾难的可怕情景和巨大的死亡人数。丘吉尔冷淡地反应:“为什么甘地还没有死呢?”
当饥饿的孟加拉人向英国当局要求食物时,丘吉尔却说饥荒是他们自己的错,都怪印度人自己太能生了。
时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利奥·阿米里也表示:“丘吉尔对印度和饥荒的态度是疏忽、敌对和轻蔑的。”
因为严重的蔑视和敌对,丘吉尔拒绝了所有向孟加拉提供援助的提议,尽管当时加拿大提供了1万吨大米,美国提供了10万吨大米,但是他都一一拒绝。
“我讨厌印度人。他们是残忍的民族,有着野蛮的宗教。饥荒是他们自己的错,他们繁殖起来像兔子。”温斯顿·丘吉尔如是说。
就这样,接近400万的孟加拉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和饥荒期间有关的疾病,被称为人类历史上严重的种族灭绝。
而此时的丘吉尔首相,也许正一手挟着雪茄,一手打出他著名的“V”手势,正接受英格兰人民的欢呼。
他曾在一篇陈词中慷慨激昂:“我不会承认,我们对美洲的红种印第安人或是澳大利亚的黑人犯下过弥天大错;我也不会承认,一个更为强大的、高等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更为聪慧的种族进入并占据他们的土地,是对这些人犯下的一种错误。”
首相的态度就是,我知道我做错了,但我就不承认,因为我们天生就是高等种族。这和希特勒的雅利安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有啥本质区别?
翌年,因为劳动人口的减少导致了作物产量的减少,英国殖民统治者将当地税收增加到60%,以确保英国在该地的财政收入不会减少。
来源:東方红太阳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