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有位”应与“有为”相匹配
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过去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片面理解成“唯年龄”,甚至认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就意味着加快提拔;一些优秀年轻干部认为进入组织关注的视野,就进了保险箱,就坐等提拔。(9月11日 人民网)
年轻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历来都被国家给予高度关注。他们思维敏锐、精力充沛、创 造力强,是我们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重要保证。但是不可否认,他们还存在着阅历尚浅、实践欠缺,缺乏经验等问题。在他们当中,有的人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作风;有的初入岗位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却还想光凭年龄优势“坐等提拔”,这无疑与党和国家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年轻干部应如何把握自身,尽快成长呢?笔者认为,作为年轻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观念,把“主动作为”作为自身成长的“修炼手册”。
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追求的目标决定追求的层次,追求的高度决定追求的力度。坚定理想信念,勇于追求梦想,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基础。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系统的规划,而不会在茫然失措中虚度光阴;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在面对困难与挫折中勇往直前,而不会因为点滴的得失而患得患失裹足不前。马克思说:我们的事业不显赫一时,但会永远存在,在我们的墓碑前,高尚的人们会洒下热泪。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尽责、对事业执着,从而在全面奔康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历练成才,建功立业。
因此,作为年轻干部,面对各种诱惑,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要时刻补好精神钙,抓好思想建设,做到知行合一,自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切实把握时代“要义”,争做信念坚定、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新时期好干部。
美国新一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加强理论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年轻干部的第一任务。只有理论上的成熟,才有思想上的坚定。实践中的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往往源于理论上的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实践中的坚定不移、得心应手,常常得益于理论上的深思熟虑、日积月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年轻干部如果不爱学习,不愿思考,思想上就会缺少灵气,工作中就会缺少朝气。
因此,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常有“本领恐慌”,常有危机意识,常找自身差距,把学习作为一种陪伴终生的修炼,克服“没有时间学习”、“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等错误思想认识,切实端正学习态度,将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使自己成长为行业上的行家里手。总之,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对每一个年轻干部都来说,都是成长进步、不断进取的有力武器;都是理论升华、提高境界的有效途径;都是实现价值、惠及民生的必然要求;都是执行力提高的基础。
年轻干部是时代的骄子。被誉为“如朝阳”、“如春前之草”。然而,年轻干部也同样因为年轻,存在着诸多不成熟不完美的地方。要做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这就要求年轻干部要勇于实践、勤于作业、善于做事,说到底就是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实干担当,才有成功的可能;要在勤接地气、深入调查中,乐于并善于发现矛盾问题和棘手问题,通过积极思考寻求破解之道;要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实干苦干,通过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和行动,追求臻于完美、精益求精的工作效果,才能真正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为自己的快速成长“打基铺路”。因此,作为年轻干部要自觉淬炼扎实作风,做到敢担当敢作为。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等不靠不观望,主动想事、用心做事、尽力成事;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事事保持激情活力,善于谋划、敢于争先、勇于创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年轻干部不能总盯着自身年龄优势,而应清楚认识自身不足,不断补齐短板,不仅通过强化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挫折;而且更要立足本职、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锐意进取,自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改革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唯如此,才有足够的本领干事创业,才能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才能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书写出属于年轻干部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