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勋 ——一个在中美当下状态中值得被我们记起的名字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边谈判一边部兵,分三路重兵进攻华北解放区,决心三个月解决问题。

       当时我们面对的国共局面和今天我们面对的中美局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方面力量对比敌强我弱,一旦开战就要面临极其艰难的局面,生死难料;另一方面,天下苦战久矣,民心兵心都不希望这片土地上重燃战火——就像今天除了美国人没人希望重灾之下还要逆全球化打贸易战。

       最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1945年10月,刘伯承、邓小平在进行平汉战役的同时,开展了秘密争取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率部起义的政治攻势。高树勋对蒋介石在国民党军队内部排斥异己、挑起内战的行动表示不满和反感,最终下定决心起义,我军取得了平汉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斗志。

       高树勋起义后,善于抓典型的毛泽东号召我军广泛开展“高树勋运动”。“高树勋运动”兴起后产生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重大影响,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歼敌807万人,其中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接受改编的就有177万人,占我军歼敌总数的21.9%。若加上被我军俘虏的459万国民党军队(国民党军队停止军事抵抗、甘做我军俘虏人员),则起义、投诚、接受改编及被俘虏的总数达636万人,占被我军歼敌总数的78.8%。

       1953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高树勋,说:“树勋同志,你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们的大忙,党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交通厅长、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北省副省长等职务。

       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和美国反动派进行正面斗争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包括美国人民和美国企业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组织和个人求和平、求发展的历史潮流,努力争取敌人阵营中的正义力量,从敌人的内部瓦解敌人。

       这样,胜利到来的日子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一些。(1947年7月23日,为时三天的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举行,毛泽东在会上首次提出用5年时间从根本上打倒蒋介石的军事计划。)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