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2师336团的一名文书

家父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112师336团的一名文书,1923年出生,1947年参军,1950年入朝,1953年因伤而复员。家父已于2005年去世。

现在,我一直以父亲这样的经历而自豪!

本人小时候,常听父亲讲他入朝作战的故事,有些内容记下一些,边想边说吧:

故事1:当年335团坚守的松骨峰与父亲他们坚守的阵地在一条大川上,战事不像松骨峰那么严峻,父亲所在的阵地有山泉,站在阵地,可以看到松骨峰那边浓浓的黑烟和炮弹的轰鸣声。松骨峰战役结束后,父亲他们去清理战场,看到有的牺牲战士,双手已经紧紧攥住敌人的枪管;有的牺牲的战士和已死的敌人紧紧抱在一起,为了收集战士的遗体,只能把手指头掰断... ....(后来我上学,读了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对松骨峰阻击战的惨烈程度印象更加深刻)。

故事2:朝鲜山多树多,树叶落在地上,多年累积的很厚,父亲他们有时强行军一夜就走一百来里,前方传来“原地休息”的指令,大家顺势躺下,钻到厚厚的树叶下休息。当“继续行军”指令传来后,大家爬起来继续行军,可是,有的战士永远起不来了,后来清点人数才会发现。那时已是冬天,棉衣很单薄,膝盖肘部位几乎没棉花,就两层布。吃的是随身带的雪就炒面(玉米炒熟磨成的粉)。

故事3:好像是第四次战役吧。那时,父亲他们的武器装备还是三八大盖之类的,也有打坦克用的那种火箭筒,用电池打火。由于美国鬼子用的武器好,两三个士兵聚在一起,形成的火力很强,志愿军常常被压制。在前沿阵地上,有的战士将火箭筒的头,也就是火箭弹,几个并列码平,正极连在一起,负极连在一起,待敌人冲锋接近阵地时,将正负极对上电池,一打火,呼地一片下去,轰倒一大片!阵地是坡的时候,用此办法,非常过瘾,一轰就是一片。美国鬼子觉得吃亏了,说是中共军违反什么协议,又使用什么“新式武器”。就让“中立”的印度人来“检查”志愿军的阵地,印度人特别不是东西,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美国鬼子。鬼子学精了,他们冲锋时,一个士兵与一个士兵相距老远,咱们的办法就没那么大的杀伤力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被彭德怀元帅称为“万岁军”!军长梁兴初,军政委梁必业,家父说,梁兴初和梁必业是叔与侄的关系,家父有幸给梁兴初当过警卫。112师是王牌师,现在依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装精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