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还不上了怎么办?
原创:不得不言他
公众号:言他君
言他君是年轻人,从言他君这代开始的年轻人应该已经很少不玩游戏了。即便不玩3A大作或者传统的PC(个人计算机)端网络游戏,现在的人,不管年轻与否,或多或少都该听说过“吃鸡”、“王者荣耀”这样的手游,像有的高级官员甚至在落马后的“罪状”里也有沉迷游戏一条。
毋庸置疑,游戏、特别是能够造成大范围流行的游戏内的情节与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制作这款游戏的时候的政治经济形势的。
举例来说,经典的RTS(即时战略游戏)红色警戒2及其续作红色警戒3,都将己方阵营盟军(北约)描绘成白莲花,而把敌对势力苏联描绘成战争疯子、洗脑大师之类的反面角色。
比如红色警戒2里,苏联发动侵略北约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有了一个能够心灵控制任何人的“顾问”,而这个顾问的长相是下面这样的。
稍有政治历史常识的都知道这个名为“尤里”的超能力者的原型到底是谁。红色警戒2出品于2000年,彼时克里姆林宫的红旗落地已经过去9年,曾经一度让好几代西方人瑟瑟发抖的红色帝国就这么被骑在脸上拉屎。
这个骑在苏联尸体上拉屎的行为,作为某种不可言明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红色警戒3:在盟军线的剧情中,苏联人为了挽救2代的败局,制造出了时光机器回到了过去杀掉了爱因斯坦,随后却意外造成了新的时间线上升阳帝国(日本)的崛起,本来苏盟联军一度击退了日本的进攻,但随后苏联的背叛让盟军差点被团灭。
当然,最后的结局还是伟光正的盟军胜利就是了。
其实这样的剧情真的是见怪不怪了。除了电子游戏,好莱坞电影里也长期用各种方式抹黑这个已经死去的对手,言他君随手说几个例子:《空军一号》、《猎杀红色十月》、《黄金眼》。
上面说的只是浩如烟海的例子中言他君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而这一传统应该是从冷战开始,一直持续到冷战后的某一个节点才开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个节点就是2008年席卷全球,直到现在也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金融危机。
聊金融危机的文章,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多的数不胜数了。这些文章大多充斥着作者自己也不敢说全部搞清了的名词与概念,所以言他君这里就换个方式,聊聊一部电影《二流警探》。
这部2010年的喜剧动作电影有什么可聊的呢?从整体观感上来说,这就是部非常典型的爆米花电影,但这部电影的亮眼之处在于一直在和主角两人小队作对的大企业集团的所作所为,恰好就是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之一:
故事中,反派所代表的大企业集团将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交给一个名为投资大佬但实际上只是个骗子的经理人,结果自然是亏的底裤都不剩。为了转移损失,这个大企业的负责人雇佣了一伙精英佣兵监视这位经理,好让他忽悠新的客户来投资,最终“拆了东墙补西墙”。
08年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伯纳德·麦道夫玩的也就是这个。唯一不同的是,他涉及的金额已经太大,大到一位客户要求赎回70亿美元之后,这个洞他甚至来不及找新的冤大头来补。
嗯,《二流警探》这部电影拍摄于金融危机两年后的2010年,一年后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
说白了,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庞氏骗局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投资失败,坏账还不上了”。坏账还不上不要紧,重要的是一旦因为坏账还不上造成市场挤兑,系统性金融风险就会发生;一旦发生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政治经济实体就会面临大规模维护稳定的需求;一旦发生了需要大规模维护稳定的情景,政治经济实体就更没钱去处理坏账。
因此,抓住了这个软肋的资本在面对“投资失败,坏账还不上”的情况下,如果做不到找到一个新的冤大头去弥补自己的损失,还有有一个绝佳的手段去最大化的保证自己的权益:让政府接盘。
怎么接盘呢?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在美国的“代领”与“督促”下,各国都纷纷出台了自己的救市政策,比如时任美国财长的鲍尔森就公布了一项允许美国政府从金融机构购买有问题的流动资产(其实就是不良资产),好让这些金融机构可以重组资产。
这项法案最开始是包含了美国境内资本的接盘,到了后来直接就允许美国政府购买外资金融机构的“坏账”了。至于美国政府为什么会这么做,毕竟美国只是个伪装成国家的巨型公司,政府只是个协调机构,反正最后是纳税人和其他国家买单嘛。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的现钱不要紧,造币厂和美联储加班加点新印出来就是了,至于因此而产生的新一轮通货膨胀,那可不是资本考虑的,反正凯恩斯说的好,“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
为了给资本接盘,政府掏空了老百姓的钱包,然后这些资本接着恰烂钱,既不搞制造业升级,也不会继续把已有的制造业留在用工成本已经越来越高的美国本土,什么都不剩的美国老百姓当然只能选择特朗普这么个“不靠谱”的领导人了。
放眼国内,08年有一位出生于河南的企业家,因为公司在香港上市搁浅,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不得不跑到南方某城市陪着某郑姓富豪打了三个月“锄大地”。众所周知,郑富豪的另外一只手是做珠宝的。攀上郑姓富豪的河南企业家,在迅速拿到郑富豪的救命钱后,再加上坐上了4万亿的快车,被送上了首富的位置。
只不过当年的惯用套路,今天可能不好使了。要问为什么,那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当然,毕竟是现代社会,不至于落得和沈一石一个下场,不过要想得救,那还得看这位企业家能不能领会“房住不炒”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