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永远是三哥

最近关于印度的新闻很多,各个方面吧。

说实话,我对它们,没啥兴趣。不管是有声有色的大国,还是啥的。它都不可能成为超强的国家。一个强国,需要的是战略纵深、资源、科技、工业、军队……以及民族的志气!

1、战略纵深

我玩《钢铁雄心4》,用校长推完日本后推钢叔,结果令人绝望,每一场战斗,基本都能赢,推了一年,远东和西伯利亚都没占完,无奈的弃档了。推一块地,就得建基础设施,要不前线的军队都得饿的掉一半血。感觉这不是去打仗,是去扶贫。这令人恐惧的战略纵深,真是无语了。

印度的首都新德里,距阿克赛钦七百公里,基本上战斗机一个俯冲就到了。那印度为什么不迁都?往哪迁?往东、往南,其实是离海边更近了。印度国土虽然有三百万平方公里,但三面环海,安全的地方并不多。相对而言,现在的新德里还算是最安全的,毕竟从北边过来,运输困难,难以出动大军。

2、资源

印度的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成为一个强国,必须的能源、黑色冶金、有色冶金所需要的资源中,印度有煤、铁、铝,缺少石油、焦煤、铜、铅、锌,也就是每个产业的一半吧。基本上现代战争所需的资源,它玩不了了,得走外购的路,不管是购买成套的设备、还是配件、还是耗材,反正都得外购。

地大物博,说的其实是中、美、俄三个国家,印度排不上号的。像中国,每年进口这么多的铁矿、石油,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只是我们的成本不合算,不符合经济原则而已。铁矿,中国并不缺,只是品位不高,冶炼成本比外购高;石油,我们虽然也不够用,但我们煤炭管够呀,煤炼油技术也是成熟的,只是经济上不上算而已。中国真正短缺的是铜,不仅是品位的问题,是总量上的不足。我们自谦,说我们缺油少铜,但问题是,我们真的就只缺这两个;其它的绝大多数国家,只能说,我们的XX很丰富。就像前几年沙特搞2030愿景,要搞工业啥的,问题是,那个地方,除了碳氢化合物,剩下的几百种矿物啥都缺,包括水。

3、科技

不说专利数量、不谈科技创新。只说教育。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初、中等教育,那是世界前列的水平,不管我们自己怎么吐槽、怎么批评填鸭式教育压制创造性思维、怎么痛恨学区房,中国的初中等教育水平,是有PISA的测试结果来证明的。我们的教育体系,已完成了全民动员,将所有能动员的人都动员了,当然,以后还得努力,使更多人的通过教育发展出更大的价值。我们的教育体系,薄弱的是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都差了一些、水了一些。这是需要积累的,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是人才的积累,再积累个三五十年,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大师、撑起足够优秀的高等教育体系。就像明年,我儿子要读研了,但国内优秀的研究生资源太少,加上疫情和美国的因素,内卷化非常严重。本来能去的国内高校,今年基本上都没戏了,只好考虑留学。

印度,算是英美系国家的殖民地、精神殖民地。对教育的理念,与我们相反,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初中等教育,这个不展开说,反正理解为一种统治手段就是了。

印度的教育体系,没有完成动员,人口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工人优势、工程师优势。而且,即使印度重视高等教育,其实也是属于偏科型的,大量高种姓的精英集中于医学、法律,中低种姓的精英集中在IT,大量的其它必须的但又不赚钱的行业,没有精英们愿意学习。

我们的高等教育,是政府购买教育的模式,个人交的那点学费,也就是意思一下而已,并不反映实际的成本。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立了各门类的学科;考生在选择时,多了一个“是否服从调剂”,每年为那些非热门行业补充了大量的人才,当然很多人后来转行了,但那也是人才储备。

印度的高等教育,是个人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每个人必须考虑投入产出比,冷门的行业,自然不会有人愿意去学,高校也是只开热门行业;冷门行业,没有客户,就没有产业。至于国家的教育门类齐不齐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4、工业

没有全面的资源,自然就没有全产业链的工业。毕竟像德日那样,占据产业链高端,从全世界采购资源的,还是少数。后发国家,不可能上来就搞高精尖,得从下往上做起。

摧毁一个国家的工业,倾销是最好的手段。就像微软凭着盗版对中国的软件业形成了全方面压制一样(最近,比尔盖茨又出来说,不要对中国禁运,容易引起中国的芯片产业的反弹,反正我看着英特尔、AMD都拿到向华为供货的许可了,只能说,美国的资本家,真是老奸巨滑),我们凭着全产业链优势,在中低端产业上全面压制世界其它国家,当然也包括印度。我们又不追求超额利润,我们的全产业链成本优势+合理的非超额的利润,会让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资本家,丧失追赶的欲望。做代理不香吗?躺着赚钱不香吗?联想,不也活了很多年吗?

就像贸易战,加了25%的税,看起来中美贸易额在下降,但考虑到新冠疫情,加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得观察。我们的成本优势,在很多行业,应该不止25%!

5、体制

印度是民选政府,这里不叫民主政府,因为民们啥也主不了。民选政府,政府天然的短视,按汉弗莱爵士的说法,是争取活到下周五。当初设立这种体制,是资产阶段为了压制政府和国王的集权而搞出来的东西。

既然是民选,自然就要让选民开心,减税、加福利,如果没钱,还可以向少数民族开刀,反正只要过半就能赢,谁在乎那剩下的49%?当然了,这些都是硬措施,还有软的,不太花钱的,比方说,说点硬气话、禁止中国的APP、欺压一下周边的小国,让本国人开心一下之类的,惠而不费,何乐不为?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跟美、苏、德、英等国家一样。联邦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地方政府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就像川皇管不了州长们一样,印度的总理也管不了各邦的首席部长们,人家上台,也不是靠莫迪的认可,反而是莫迪上台,要靠各邦的支持。这种体制下,谈什么举国体制、谈什么总动员、谈什么全国一盘棋。具体的分析,不展开讲,否则各国都得开一个长篇。印度比他们更差而已,连取消各邦间的跨省界税收都做不到。

6、文化

决定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关键因素,地理、气候、历史。没有民族是天生优秀、或天生劣等的。今天的现状,前面的条件和无数次选择的结果。

印度大陆,因为有个开伯山口,形成了外来入侵者的通道,又因为炎热的气候,中亚温带、寒带过来的入侵者们,基本上止步于北印度,无法形成大一统,唯一形式上统一的,反而是从西面过的英国人做到了。对于印度大陆的人民,打又打不过、死又死不了,再加上一拔拔的外来统治者们带来不同的文明、刻意扶持不同的宗教和阶层,分裂就此形成,宿命论也就此形成。此生既然没希望,那就寄托来世吧;既然武力上打不过,就搞精神胜利法呗。

混同四海、天下一统?跟三哥的现时世界没有关系,精神上胜利就很开心了。

7、军队

印度的军队,不管使用什么武器,其实本质上都是唐朝的府兵、明朝的军户、西方从罗马玩到现在的雇佣军,组织方式还处在前前前现代阶段。每个特殊兵种,基本上来源于一个种姓;每个步兵团,要么来源于某个省、要么来源于临时招募的边境地区的雇佣军。军队没有使命感、没有信仰、没有奉献精神,只有利益!具体的效果如何?参见中国的军阀混战时代,全国都是兵,老百姓被祸害的不轻、打外敌一点的战斗力都没有!

政府的领袖是总理,但三军司令却是总统这个虚职。现在,不搞印度政治研究的人,连印度的总统是谁都不知道。这种体制,政府怎么能控制了军队?山头林立、帮派横行、利益勾连这是必须的!军队独走,制造事端,让中央背书、跟中央要预算、采购国外武器、吃回扣、送孩子去欧美留学!政府也不客气,强行将国产的不成熟的武器塞给军队、提拔听话的只会拍马屁的军官……这不是军队没有大局观,而是利益使然。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即使有一两个优秀的人物,也独木难支,无法扭转大局。

印度的国民性格,也是一个问题,当然不是说它们天生劣等,而是气候、文化、组织、信仰等所有事项累积起来的结果。当年小胡子组织了一个印度师,允诺战后给他们独立,结果没几天,小胡子就说了:印度军队,就是一个二十四小时自动转轮祈祷器。

上面说了很多,都是印度的劣势。但是有一点,必须重视的,就是印度的人口数量,因为有足够的人口,印度具备成为第二个中国的可能性,即使这个可能性非常低,百分之一、万分之一……,也会给有心人提供机会!

对付印度,不要打它,拖跨它就可以了。就像79年对越反击战,打了一个月后就结束了。84年重开两山轮战,只占据了边境线上越方一侧的两个山头,布置一个明面上的陷阱,引得越南发疯一样的进攻。硬生生的把越南一个农业国,拖成了稻米进口国。

对付印度,就像炸茅房,打它没啥好处,还粘一身屎。最好的方式就是压它,用边境的军事压力、军备竞赛来施加外力,让国家的预算向军事方向倾斜,挤占生产和民生方面的资金。

以压待变,等它自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