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印度“经济崛起”的真相

一、印度经济快速发展

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印度经济确实是快速发展的。

不看印度注水的GDP增长率,从发展到全球第二的钢铁产量、第三的发电量和第四大汽车市场还是可以证明。

二、印度自己宣称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不合逻辑

印度宣称经济快速发展因为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有人口红利,印度人善于创新,印度的消费市场庞大。

全世界大体上有120个左右的“民主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没几个,这不是原因。

印度从1947年建国时就有人口红利,经济发展仍有过几经崩溃的低谷,这不是原因。

印度人在全球专利申请数量和国际顶级期刊论文发表数量上有增长,但与中国相差甚远,无法体现创新能力,属于自我吹嘘。

全世界能靠消费市场拉动经济的只有一个美国,因为美国有最强的军事实力与美元霸权,其他国家没有。穷国永远无法仅靠消费拉动经济,否则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还搞什么改革开放?政府印钱给十亿人口消费就完事了。

三、印度的经济发展是投资拉动的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市场)、出口。

一个国家没有战争,内部和周边环境相对平和,经济基本都会保持一定的持续增长。但是想要实现高速增长就必须要有助力。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印度处于历史上吸引投资的最好时期。2008年金融危机各国央行放水,世界上大量的游资需要找到新的投资点。中国虽然高速发展但是金融不对国际资本开放。印度通过金融改革开放了市场,同时利用软件外包和CallCenter服务,搭上全球IT行业高速发展的便车。作为一个有“潜力”的庞大市场,全世界的金融投资媒体为其造势。其中不少文章的作者或合作者从名字上看都应该带有南亚血统。资本只要聚集就能产生盈利,并不一定需要真实的增长点。

在吸引到投资的同时,全球市场石油价格的低迷让印度留存了大量外汇,有能力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机场、高速公路、城市地铁。给选民分发小额低息贷款作为“福利”促进消费。

四、印度的消费市场只有“潜力”

印度是世界上除中国外第二大的手机市场,似乎证明了印度消费市场的庞大,也为印度政府吸引投资提供了底气。但是手机是一种特例产品。在通信市场扩张的时期,运营商补贴打折降价,让用户低成本入网,刺激通信需求是常用的营销手段。是十多亿的人口造就了令人瞠目的手机销售量,并不能说明是印度已经是个成熟庞大的消费市场。

印度的年人均粮食产量大约是212千克,只有中国的一半。但是2019年出口大米超过1200万吨。年人均口粮不到170千克远低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的400千克。连吃饱饭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消费市场是不可能存在的!

从历史上看,任何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都伴随着家用电器的销售狂潮。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家电“三神器”进入普通大众的家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把人们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家用电器的普及是经济腾飞的标志,要一定的消费前提,就是固定的居住环境和稳定的供电。2019年度的印度家用电器消费市场不过130亿美元,作为存量市场的中国零售额是8000多亿人民币。印度有消费能力的市场规模上限甚至不如俄罗斯。​

五、印度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印度领导人喊出了“印度制造”,是在模仿中国的发展过程。全世界十亿人口以上国家的经济崛起成功案例只有中国。

印度的精英知道发展制造业才是国家的唯一的出路,但是成效非常差。从基础设施投资上看,印度的港口建设就证明了印度实际上放弃了制造业。印度的港口常年淤积,甚至不如斯里兰卡。印度28%的航运要靠科伦坡转运。谁会相信一个没有贸易港的制造业大国?

没有制造业就没有出口。从历史上看每个成功崛起的国家起都是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印度根本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印度发展制造业的竞争对手是越南、孟加拉、马来西亚,不是中国。但是印度退出了RCEP,连迎战的意志都没有。

印度经济只有大量投资带起来的经济泡沫,不断高涨的通货膨胀率,不断升高的债务率,与上世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前的东南亚很像。

印度正走在钢丝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