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疯狂挑衅,红警里的气象武器“闪电风暴”可以封锁这个偷窥狂吗?

最近一段时间,南海附近的美国再次出现了危险的蠢动。

美国海、空军的舰、机多次逼近我演习区域,在刺探情报之余挑衅之意十足。

更是昨天,美军侦察机竟然冒用马来西亚民航飞机电子代码,对中国海南岛和西沙群岛进行抵近侦察。

500

▲美军冒用他国民航代码在南海活动

已经是惯用伎俩了

相信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国人在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心中一定感觉非常的气愤和棘手,气愤是因为敌军挑衅屡次三番。

棘手则是因为在对方打得是“擦边球”,在总体局面尚没有发生根本性扭转的前提下,贸然同美国这样的大国摩擦,肯定会损失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500

▲随着中美综合国力的“此消彼长”

美国越来越害怕 

在不能进入热战,而敌人又不断地迫近,企图以“切香肠战术”造成既成事实,迫使我军就范的情况下,中国可以采用什么手段来以“软刀子”回应“软刀子”呢?

一些对军事历史知识有所了解的网友,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风雨雷电”即气象武器。

500

▲《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的这段台词

可以说是对气象在战争中应用最为精妙的阐述

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军队运用气象武器的能力自然要远超古人,那种“借东风”似的操作,在今天可以被运用的更加得心应手。

那么“气象武器”真得能行吗?

1、什么是气象武器

现代军队对气象武器早期的应用比较原始,最初只是借助天气预报来制定一些战役战术规划,比如在二战时期,德军在筹划“阿登反击战”时就借助了德军在北极圈内部署的气象观测小组的情报,在盟军飞机无法大规模出动的大雾天气发起了进攻。

500

▲“阿登反击战”让美军吃了很大的苦头

再后来,到了越南战争时期,人类对气象武器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左右天气的进程了。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为了掐断越南人民军向南部游击队输送给养和人员的交通命脉“胡志明小道”,而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作业,但是这种大规模的轰炸作业虽然耗费很大,却收效并不明显,依靠多种运输方式,越南人民军还是可以不断地南下。

500

▲越南战争可以说是常规地毯式战略轰炸最后的绝唱了

这种轰炸不但耗费巨大,而且空勤人员要冒巨大的风险

500

▲尽管美军狂轰烂炸的威力很大

但是胡志明小路却一直没有被掐断过

在常规武器作用有限的情况下,美军想出了使用天气武器的主意,从1967年3月-1972年7月,美军实施了代号为“大力水手 ”(Popeye)计划的气象作战行动。

在该计划当中,美军通过运输机、战斗轰炸机等载具密集投放化学催化弹,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实施对己方有利的天气干预行动。

500

▲为了更加准确的进行气象战

美军专门装备了WC-130气象侦察机

美军通过在空气中播撒“碘化铅”和“碘化银”的方式,极大的恶化了胡志明小路沿线的降雨情况,降雨造成的泥泞、山洪和道路滑坡一度彻底阻断了越南人民军南下补给南方游击队的通道。

500

▲直到今天,胡志明小路的路况还非常的泥泞

在人工加大降雨量的当时,更是无法通行

除了对越军实施增雨作战以外,美军还在己方轰炸机、战斗机机群出击之前,大力实施消雨与除雾作战行动,尽可能为己方空中力量的“发威”而创造有利条件。

不过降雨除雾这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敌军活动,说白了还是一种辅助,毕竟不能让天上下刀子。

于是部分军事科学家就开始设想过利用台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对敌方实施打击的构想。

而这种战法被统称为“地球物理战”。

2、地球物理战的“骨感现实”

人类的科技力量尽管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即使在2020年的今天,人类的科技力量仍旧无法和大自然相抗衡。

二战时美国海军的著名将领“哈尔西”就因为莽撞的拿舰队去撞“眼镜蛇”台风而遭遇了重大损失。

500

▲在台风中艰难前进的美军舰船

此役之后该台风甚至直接被一些人冠以了

“哈尔西台风”之名(Halsey’s Typhoon)

直至现在,每当台风来袭时,各主要军事强国的海空军还是要老老实实的执行防台操作。

500

▲遭受飓风侵袭之后的美军空军基地

有资料显示,自然界中一个强雷暴系统所释放的能量便相当于一颗250万吨级TNT的核弹,即使是一个弱小气旋所释放的能量,亦可顶得上100万吨级的TNT核弹,而正儿八经的“台风”其所释放的能量则更是比人类最强核弹的威力还高出了几个能量级。

成熟台风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相当于每20分钟引爆一颗1000万吨当量的核弹。

500

▲即使是5000万吨级别的“沙皇核弹”

也不足以为台风提供启动能量

而我们的“懂王”明显想得更远,提出“核弹炸飓风”这种奇思妙想的事,时有发生。

可惜的是,就算很大有如此强大的威力,但是人类目前穷尽所有手段,也不能制造真正可用来杀伤的“天气武器”。

也因此,到目前为止,人类所能进行的气象战还仅仅局限于小规模的雨雾增消作业。

除了能力上办不到以外,“地球物理战”的大范围和不确定性,也使得各国军方在现阶段还望而却步。

500

▲成熟台风一旦发育完成

其影响范围便是横跨几个国家的

台风不可能只影响一个国家,海啸也不会智能到认出哪些船只是“敌方”,地震和火山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500

▲一次强震所引发的后续影响是长期且不可控的,

即使短期起到了打击敌人的目的

在长期来看也必然会为自己

乃至全世界埋下危险的种子

所以,用台风之类的自然灾害来对付家门口的敌方挑衅战舰的这种手段,别说现在做不到,就是哪天可以做到了,理智的中国人也不会做的。

但是基于“地球物理战”所蕴含的巨大风险,在1976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九十六次全体会议,第31/72号决议通过了《禁止为军事或任何其他敌对目的使用改变环境的技术的公约》。

毕竟我们没办法排除,未来某一天可能会出现一个“看透人类嘴脸”的“灭霸”,然后动用气象武器给全人类来个“格式化”。

500

不过,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尽管中国已经签署了相关公约,但是为了防止敌人首先对中国进行“地球物理战”,并密切追踪他国在气象武器方面的研制进展,以做到有备无患。

参考资料:

[BBC][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之一.胡志明小路

《警惕气象武器发展》

《美苏气象武器战引发的灾难》

《海洋环境武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