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毛泽东格勒”?

本文由“皇太极在纽约”(madisonand34)授权发表

 

500

500

大家都知道,美国有华盛顿特区与华盛顿州,这两处地名都是以美国国父华盛顿冠名的,前苏联也曾有过列宁格勒与斯大林格勒,虽然现在后者被更名为“伏尔加格勒”,但俄罗斯人一直觉得“伏尔加”三个字不够劲儿,每年都有大量知识分子上书克林姆林宫提议把这座城市的名字改回去,因为“斯大林格勒”这几个字承载了这个民族最辉煌的历史。

就连早已回归祖国的香港,现在依然有着用英女王命名的“维多利亚港”、“维多利亚公园”,可见在世界各地,以领袖命名地名都司空见惯,为什么唯独在中国,我们没有“毛泽东市”、“毛泽东格勒”,甚至连一条“毛泽东路”都找不到呢?

其实以人名来命名地方的先例在中国倒不是没有,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就曾经将山西辽县更名为左权县,以纪念壮烈殉国的左权将军,国民党方面也在北京命名了“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

但时间来到1949年,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发表了那篇著名的《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报告后,他还特地为自己定下“六条规定”:

一、不做寿

二、不送礼

三、少敬酒

四、少拍掌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

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现在大家回顾毛泽东时代的影像,只能找到“国庆阅兵”,完全找不到“生日阅兵”,中国也不像很多社会主义国家那样有什么“太阳节”,很多中国人甚至不知道毛主席的生日是哪天,你去任意一家网站(包括谷歌)搜索“毛泽东、生日”,都搜不出任何大规模祝寿,顶多就是几个人的小型聚餐。

这一切都源于毛主席当年给自己定下的第一条规矩,而中国没有“毛泽东市”或“毛泽东路”,则是因为第五条“不以人名作地名”。

现在很多人污蔑毛泽东,举的最多一条便是声称他搞个人崇拜,殊不知毛主席最反对的就是个人崇拜。

当年林彪称毛主席为“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只回应了一句:

“讨嫌。”

会见外宾时,正在努力学英语的毛泽东用英语念了这四个伟大后说:

“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一概辞去。”

现在有些人不懂的是,当年很多所谓“个人崇拜”,都是人民群众自发的,而毛主席一直极力反对这些自下而上的崇拜,例如50年代全国高校掀起了为毛主席立像的风潮,毛泽东本人曾严厉批评过这股风气,还幽默的说,这是在让他承受风吹雨打。

中国人向来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毛主席去世后,高校又刮起一阵推倒毛主席像的反动浪潮,当时在某著名高校,很多学生凶神恶煞般吵吵着要推倒雕像,幸亏几位师生冒着危险把雕像事先拆了下来藏到地下室才幸免于难。

在一个毛泽东建立的共和国里,他的肖像却需要如此辗转才能活下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80年代,更有三个来自毛主席家乡的湖南青年用墨汁玷污了他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画像。

这些脑残可能忘了,毛泽东接手的是一个人均寿命35岁,满目疮痍,人见人欺的“中华民国”,他留下的,则是一个人均寿命65岁,拥有原子弹,能与美苏抗衡的共和国。

前段时间知乎曾经发起过一个问题,问谁是最伟大的中国人,80%的答案都不约而同的指向一个名字:毛泽东。

但不知这三个字刺痛了知乎哪根敏感的神经,回答毛泽东的帖子都一律被删除,但网友们前赴后继,删了又发,发了又删,最后知乎不得不下架了那个问题...

真应了毛主席当年写的那首词: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我查阅了一下,发现世界上确实有两条“毛泽东路”,但都不在中国,一条在柬埔寨金边:

500

另一条在非洲的莫桑比克:

500

最后,附上主席的一首《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500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