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少年娘则国娘”是有道理的

首先什么是“娘”?个人认为,就是表现出明显的所谓女性特征。而这所谓的“女性特征”的本质是什么呢?本质就是人的物化。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讨论女性特征的时候指出,所谓的“女性特征”并不是女性天生的,而是社会强加给女性的。它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使女性以“被欣赏者”,而不是“欣赏者”;“价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值的确定者”的地位自居,从而使女性从属于男性,因而,这种意义上的女性并不是与男性对应的概念,而是男性的附属。这也是《第二性》这本书的书名的含义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显现出所谓的“第二性”的特征,都不是什么好事情,男人娘,女人娘都是坏事,因为它都意味着一个人从一个“主体”变成了一个“客体”。意味着人的主体性的丧失,意味着人的异化。(就像格里高尔变成了一个大甲虫)

那么,一个人为什么会从“主体”变成“客体”?归根结底就在于他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他的前途命运并不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至少是非常大的程度上不取决于自己的,而取决于其他的某些人对他的“欣赏”。因此他不得不将自己放到“被欣赏者”的位置上去,以求得生存发展。

一般来说,越是不能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人,越容易“客体”化;越是不能独立自主的国家,越是阶层固化严重的国家,越是容易出现大面积的“娘化”。比如在东亚的某些有爸爸的国家,这种倾向就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少年娘则国娘”还真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