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己的经济学——现代大国的产业结构再平衡理论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大国不断崛起又不断衰落,美国超越英国(之前英国超越荷兰),德国超越法国,苏联超越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大国,中国正在超越美国,那么从经济方面有什么决定性原因呢?为此,本文试着从产业结构再平衡理论角度来探析一大国不断超越另一大国的经济逻辑。

       产业结构再平衡理论,源自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基于制造业(也即实体经济)在所有产业中居于主导地位,是一国经济的根本,而金融等服务业及农业是服务制造业的地位进行分析。《论十大关系》强调:“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

        那么现代大国从何说起呢?什么样的国家符合现代大国标准呢?作为现代大国,首先要有发达的军重工业 ,轻工业随之进行配套。凡是现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内部结构而言,都从军重工业发展开始,还没有从轻工业发展而崛起为政治大国的(英国也是从军事革命中崛起的)。而在制造业中,对于大国来说,军重工业是根本,但也需要保持合理比例,一旦超过或少于相应比例,就会导致制造业内部结构失衡,短期可以用平均分配方式进行缓和民众需求与物质短缺的矛盾,如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中国大体上实行的就是平均分配,长期而言,要通过发展农业与轻工业,满足群众物质需求,否则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物质短缺,物价飞涨,老百姓必定会抛弃现有政权。比如苏联,苏联解体的最根本经济原因,就是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一直无法实现再平衡。一、没能把中国纳入苏联经济体系中,国际市场扩充不足;二、苏联过分军重工业化,农业与轻工业,尤其是轻工业严重发展不足,导致苏联日常工业消费品供给不足,长期的物资短缺且没有实行平均分配方式,最后人民也抛弃了苏联。在产业结构方面,实体产业应占主导,不能让金融等服务业过大,从而让虚拟经济绑架实体经济。(注:美国金融自由化四十多年,出现过度金融化,金融绑架国家,导致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产业空心化,产业工人规模大幅缩减,中产阶级规模不断缩小,财富大多被金融资本攫取,贫富差距两极分化严重,这是美国衰落的根本经济原因。)与此相对应的,现代大国需要有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庞大的统一且有效的市场,尤其是大国国内市场,美国国内市场远大于英国,苏联大于西欧任何一个大国,中国国内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每一次产业结构再平衡都需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扩大市场变大变强,危机才能有效渡过,因此每一次产业结构再平衡期,对每一个大国既是危机也是机会。近代以来,每一次产业结构再平衡,都意味着新兴国家崛起,守成国家的衰落。英国在第二次革命到来之际,拥有庞大的殖民地,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果实的又过分迷恋,沉迷于它所带来的财富,创新意愿不足,国内市场太小,而对广大殖民地没有实现与英国本土的有效整合,使得产业结构再平衡工作做得不理想。反观美国通过南北战争、西进运动等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并通过修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有效整合了国内市场,这个市场远比英国国内市场大,也比欧洲任何一国国内市场要大,并把美洲市场整合进来,并实行产业保护政策,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从而美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产业结构再平衡,在1894年工业产值就超过英国。

       通过了解英国、德国、苏联、美国等大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现代大国经济总是从产业结构平衡到失衡,从失衡到再平衡的过程,也就是经济都是有周期性的,不可能是直线式的上升。现代大国经济在特定时间都会发生相应的危机,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得好,就能实现经济从失衡走向再平衡,也使得经济实力会再上一个台阶,反之,则会导致现代大国衰落或矛盾激化,冲突不断,动乱不止,即使曾经高速增长,也可能会滑入“发展陷阱“。

       因此可以说,产业结构再平衡,一方面需要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创新,优化供给结构,一方面需要培育新市场,或扩大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结合,供需实现基本平衡,才能解决产业结构失衡,实现再平衡。

       每一次产业结构再平衡,都要求比上一次产业结构平衡期的市场规模更为庞大包括国内市场的更为庞大统一有效,国际分工更细;每一次产业结构再平衡,都需要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先需要有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然后需要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统一有效的国内市场,庞大而有活力的国际市场,是每一个大国都渴求的,谁拥有,谁就能拥有领先优势,领跑世界。否则,命如日本,日本经济最近三十年停滞不前,其中根本经济原因就是和美国竞争中,没有赢下半导体产业,又没有跟上互联网这一趟,日本的产业结构失衡没有能够再平衡。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无法或没有实现实现再平衡是当代大国衰落或消亡的关键原因。( 注:每一次的产业结构再平衡,都需要现代大国以巨大的勇气与魄力去进行改革调整。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夕之所以改不动,其中就是之前利益太大,大多既得利益集团不想放弃,不想做出改变,产生巨大阻力。) 以西方为首带动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次比一次需要的市场大,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第三次工业革命让世界可以过上富足生活的人口差不多10亿人口,再高就很难了。

       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中国的国内市场比美国大,比欧盟大,中国的区域市场也比美国、欧盟的区域市场大,那么谁将能实现这次产业结构再平衡呢?

       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美国。但现在的美国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且没有再平衡的迹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美国金融做大,金融资本势力已经牢牢控制了美国。如果要产业结构再平衡,必须对金融进行刮骨疗毒的改革,这样金融资本家还不要你的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黄金与美元脱钩,开启金融帝国主义时代,开始高度重视服务业、金融业,80年代里根时期对金融业大开绿灯,导致美国金融业做大,服务业过分发达,而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也就是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现象。幸运的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国吃了大大的红利,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然而进入21世纪初美国就把苏联解体的红利吃光了,随之爆发2001年互联网泡沫危机,此时美国想着靠刺激国内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所以就大力推动国民对房地产消费,让房地产具有金融属性,而不是通过基础设施的更新或升级来扩大国内市场。由于美国国民储蓄率低加上战争开销,美国经济扛不住了,已经没法救自己了,于是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2008年引爆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管是从人力资源、技术革命、产业更新速度等,西方都力不从心了。因此,2008年正式开启美国绝对衰落,不可逆转的衰落,并宣告西方模式的失败(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美国是相对衰落期。更多是因为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国面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开放市场,而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些国家都融入到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国际市场,从而国际市场变大。另外美国吃了海量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资产红利。)!对此,在奥巴马时期,提出“再制造业化”战略,企图让制造业重回美国,但结果收效甚微。 特朗普也试图制造业回流美国,也是失败的。为什么?因为目前美国搞贸易保护、逆全球化,在全球不是在扩大市场,而是缩小市场。市场都给你搞小,产业结构失衡越加严重,你不衰落还谁衰落。   

       很明显,当下的中国更有优势。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比较完美糅合了苏联模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模式从而形成新的经济体系。目前中国形成的新经济体系,需要再平衡,因为中国国内已经无力消耗这么多产品,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的红利已基本耗尽,世界各国贫富差距大且还在拉大等等。因此中国正在推进需求侧改革,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扩大有效需求(包括激发潜在需求),扩大内需,同时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大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提高供给效率(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再平衡),提供有效供给等,都是在优化目前中国的经济体系,从而做强中国,做大世界市场,实现中国产业结构比之前所有经济体更为齐全,更为先进,更为庞大的经济体系,也即产业结构再平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