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演员博斯曼罹患结直肠癌去世,我们该怎么办?

博斯曼因为罹患结直肠癌去世了。而他仅仅43岁!

500

黑豹演员博斯曼

我们都希望通过体检尽早发现癌症,从而防患于未然。但是,国际上对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线是45岁--50岁;但博斯曼显然是更早就得病,筛查岂不是太晚了?

任何医疗决策都是利与弊的权衡。做结直肠癌筛查也是有风险的。比如,结直肠镜检查时也有操作不当导致结直肠穿孔的。虽然这风险很低很低。但当获益可能性很小的时候,这样的风险就不得不重视了。

实际上,来自美国的数据显示:近20年,对于55岁以下人群,死于结直肠癌的人数没有下降。

当然,这不能确定55岁以下人群「不需要」筛查结直肠癌。因为,筛查的获益可能就体现在55岁后的死亡风险下降。

但这个统计数据还是提醒我们,年轻人的结直肠癌筛查还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佐证。

500

结直肠癌的筛查需要斟酌

年轻人的结直肠癌到底该如何筛查呢?

目前认为,我们的重点是要发现「遗传性的易患癌综合征」。因为这些「易患癌综合征」让很多人50岁前,甚至40岁前就得癌症。

整体上,「易患癌综合征」是罕见病。但在特定人群里并不属于罕见。比如,结直肠癌人群和子宫内膜癌里的3%是Lynch综合征。

对于Lynch综合征病人来说,女性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为52%,男性患者为69%;而且,得结直肠癌的年龄偏小;不少人小于45岁即得病。而且他们更易得其他癌症,比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肝胆系统癌、肾盂和输尿管癌、脑癌(胶质瘤)以及皮脂腺肿瘤。

除Lynch综合征这一最常见的,目前已知的导致结直肠癌风险增高的「易患癌综合征」有:

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juvenile polyposis syndrome, JPS)、

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

Li-Fraumeni综合征、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Peutz-Jeghers综合征、

MUTYH相关息肉病

聚合酶校正相关息肉病

当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基因异常引起的「易患癌综合征」被识别出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和筛查「易患癌综合征」?我这里有一个长篇讨论,大家感兴趣就看看吧。

500

遗传性易患癌综合征该如何识别呢?

1,Lynch综合征

建议符合如下之一者行基因检测:

所有结直肠癌患者应行Lynch综合征错配修复(MMR)缺陷的基因评估;

50岁前发生子宫内膜癌

已知存在错配修复(MMR)/EPCAM基因突变的个体的一级亲属;

符合阿姆斯特丹标准;

阿姆斯特标准,需同时符合3项: 

①3名或更多亲属存在经组织学证实的Lynch综合征相关癌症(CRC、子宫内膜癌或小肠癌、肾盂或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其中1名亲属是其他2名亲属的一级亲属,且已排除FAP

 ②Lynch综合征相关癌症至少累及两代人

 ③在50岁前诊断出一个或多个癌症

基因确诊的Lynch综合征的筛查建议:

①应该在20-25岁时或比家族中最早诊断结直肠癌的年龄小2-5岁时开始,取两者中最小的年龄。每1-2年一次结直肠镜检查。

②30-35岁时或比家族中最早诊断这些癌症的年龄小3-5岁时开始(取两者中最小的年龄),每年采用妇科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和经阴道超声来筛查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对于Lynch综合征女性,在其生育结束时或在40岁时对其进行预防性子宫切除术和附件切除术。

③在30-35岁时开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联合胃窦活检,并且在活检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每2-3年复查一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应仔细检查十二指肠远端和回肠末端,以检测有无小肠癌。

④在30-35岁时开始每年进行尿液分析检查(但仍有较高的泌尿系肿瘤漏诊风险)。

⑤在25-30岁时开始每年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仔细的皮肤和神经系统检查(筛查皮肤癌等)。

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FAP也是一种家族性癌症,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遗传。患者在整个结肠中形成成百上千的息肉,甚至早在青春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在20多岁时开始形成肿瘤,几乎100%的患者会发生结直肠癌,并且通常是50岁之前。

符合以下标准之一者应考虑FAP可能,并应行相关基因检测,应包括APC和MUTYH基因分析:

结直肠腺瘤超过10个的个体;

腺瘤史合并FAP相关结肠外表现的个体,如: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瘤、硬纤维瘤、乳头状甲状腺癌、儿童期肝母细胞癌、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CHRPE)、表皮样囊肿或骨瘤。

基于基因检测确诊的FAP的筛查建议:

①建议最早于10岁开始结直肠镜筛查,每12个月一次

②25-30岁开始上消化道内镜筛查:使用前视型内镜筛查胃息肉,使用侧视型内镜筛查十二指肠息肉。

③肝母细胞瘤家族史的FAP患儿,应每6个月进行血清α-甲胎蛋白检测和腹部触诊,直到患儿10岁;

④膀胱癌、皮肤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升高,并与其讨论这些肠外癌症的筛查

3,Peutz-Jeghers综合征(PJS)

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皮肤黏膜色素斑和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PJS患者出现任一种癌症的终生风险为37%-93%不等。发生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为42岁。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是结直肠,其次为乳房、胃、小肠和胰腺。

皮肤黏膜色素斑(黑色素斑点):通常为1-5mm大小的扁平、蓝灰色至褐色斑点。这些色素斑最常见于唇及口周区域(94%)、手掌(74%)、颊黏膜(66%)和足底(62%)。也见于鼻、肛周区域及生殖器。通常该皮肤表现应在出生时或者3岁前有。

有任何之一者,应考虑PJS诊断,

2个或以上经组织学检查证实的PJ息肉(错构瘤性息肉)

PJS家族史,有皮肤改变(见上)

PJS家族史,疑似PJ息肉

皮肤改变,疑似PJ息肉

凡是考虑PJS者应:

①8岁时进行基线性胃镜和结肠镜检查;每3年一次到50岁。此后每年一次;

②出生后开始至少到12岁每年进行睾丸检查。如果睾丸检查时查出异常,应进行睾丸超声检查;12岁后也可持续监测。

③18岁时开始每月自查乳腺;25-50岁期间,推荐每年进行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50岁以后每年进行乳腺X线钼靶摄影。

4,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JPS)

出现10个或以上幼年性息肉。其罹患结直肠癌风险可以达到20%以上,平均年龄约37岁。

怀疑JPS的理据:

在4--14岁期间出现相关病史。通常表现为直肠出血和/或贫血(75%的病例)。不常见的表现包括直肠息肉脱垂、腹痛或肠梗阻。

针对疑似JPS者,建议如下:

12岁开始每年做大便隐血试验及每3-5年进行结直肠镜检查;25岁时开始每1-2年进行胃镜检查。

5,Li-Fraumeni综合征

Li-Fraumeni综合征让人在15岁左右患肉瘤,33岁左右患乳腺癌;它还增加罹患:脑肿瘤、支气管肺泡癌和肾上腺皮质癌等疾病风险。

Li-Fraumeni 综合征对女性很不友好。女性病人的癌症风险几乎是 100%,乳腺癌风险是 50%;

目前有经典型Li-Fraumeni综合征、Chompret标准来协助诊断。实际上,除符合这两个标准外,如下人群都要怀疑:

早发(小于31岁)乳腺癌女性,但未检测到乳腺癌基因1(BRCA1)或2(BRCA2)突变

肾上腺皮质癌患者

脉络丛癌患者

儿童期发生肉瘤(除尤文肉瘤)

对于确诊Li-Fraumeni综合征者,以及近亲都应该从25岁左右开始行结直肠癌筛查,且为2到5年结直肠镜下筛查一次。乳腺癌从18岁起开始筛查。通常建议选择MRI,或联合超声。

6,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

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包括经典的Cowden综合征、Bannayan-Riley-Ruvalcaba综合征等。目前相对清晰的是Cowden综合征。不过实际上,哪怕是Cowden综合征也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

Cowden综合征罹患乳腺癌的终生风险是85%,确诊年龄介于38-46岁。得甲状腺癌的风险最高到38%,且诊断的中位年龄是35岁。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13%至28%;肾癌的终生风险是13 %至 34%;结直肠癌的终生风险是9%至18%;相当部分在50岁前发病。它还可能增加脑癌等癌症风险。

500

多个易患癌综合征让年轻女性早发乳腺癌

必须提醒的是,易患癌综合征是少见情况。哪怕最常见的Lynch综合征也只是在结直肠癌病人群里有一定比率。很多疾病都是百万分之几的概率。

恰恰是这样的低概率让年轻人得癌症成为新闻,而高龄人得癌症不是新闻。

讨论易患癌综合征有一些炫技。但对于家族里已有45岁前患癌症者,这可能并非炫技。而是需要你认真考虑的问题。

补充阅读:

1,《很可靠的检验能否帮助不懂的人诊断罕见病?

2,《查癌症是需要可靠检验,还是需要靠谱医生?

3,《类风湿因子等检验能预测出类风湿关节炎吗?

4,《如何通过饮食、生活方式改变来预防结直肠癌?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