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四行仓库保卫战真如《八佰》所拍那样,历史会不会很违和?

电影《八佰》上线也有一段时间了,票房节节攀升,目前已经超过20亿。

但是因为这部电影的题材和编剧,坊间对这部电影颇多争议。

500

小兵兵也来说一说这个片子,不过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小兵兵今天不评论电影怎么拍,而是假定四行仓库保卫战,真的就如电影所拍那样,然后单纯从战术角度,纸上谈兵地分析一下这里中国军队的战术。

1

首先让我们看看第一战,国军关门打狗之战。

这一战中,日军一出场就是一副精锐模样,可以看出对方并不是没有战术意识的无脑冲锋。

500

在接近四行仓库的过程中,日军各个战斗小组交替前进,从容不迫,在前进过程中非常注意占领掩蔽物,这些都体现出了成熟的战场经验。

500

一直到接近仓库后,日军也是先派了几名尖兵进仓库搜索,在尖兵报告仓库没有防御,只有几名逃兵后,小队长才下令日军进入仓库。

500

结果仓库大门落下,先是被守军扔下面粉迷茫视线,然后被居高临下的火力扫射,全军覆没了。

500

为了不误导大家,这里小兵兵要强调一下,这场战斗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并没有发生,而是由淞沪战役初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之战移花接木而来,不过可惜的是,攻守双方完全易位。

500

▲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旧址

淞沪抗战初期,是国军攻、日军守的态势。

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设在日本虹口区最高的一座大楼里,日军在楼顶设有瞭望塔,并安置了多门火炮,居高临下控制着周围的交通要道,对整个战场态势一目了然,可谓是易守难攻。

500

▲中国军队装备的重炮

大楼为钢筋混凝土筑成,围墙的厚度高达0.8米,十分坚固,是中国军队的肉中刺,88师多次进攻未果。

中国炮兵部队多次瞄准大楼的外墙进行猛轰,却仍然无法将其摧毁。

而且日军在司令部周围还建设了一批防御阵地,和大楼形成交叉火力。因此88师的攻击行动推进十分缓慢,虽然摧毁了十几个阵地,但一直没有拿下大楼,就连指挥攻击的88师第264旅旅长黄梅兴少将(黄埔军校一期)也在8月14日的进攻中牺牲。

500

▲黄梅兴

8月17日,88师524团1营2连3排刘云飞部20余人从战场间隙总算摸进了司令部大楼,谁知日军早有准备,内部设有钢制阻隔门,日军见有人冲入,马上放下阻隔门,外面的援军用集束手榴弹爆破想把刘云飞部救出来,但威力不够无法炸开铁门,里面的刘云飞部遭到二楼和侧面火力点的夹击,全部壮烈牺牲。

电影《八佰》把这个故事换了主角,安排进了电影中,虽然电影中伏击成功了,但却并未像历史中日军那样重视外围阵地,而是完全把外围阵地放弃,龟缩进了大楼。

500

▲从第一天晚上的情况来看

是有外围阵地的

而一个完整的标准防御体系,一定要包括外围阵地、纵深阵地、核心据点,三者配合,既能形成交叉火力,又可最大限度减小火力死角,就算外围阵地被突破,还有纵深阵地可以依靠,纵深阵地被突破,还有核心据点。

比如在二战时期的柏林之战中,德军在国会大厦外围设置了许多火力点,苏军硬是一点一点啃下了这些火力点后,才最终对大厦发起了攻击。

最终成功在楼顶插旗。

500

▲1945年德国国会大厦门前

密密麻麻的外围工事

因此,电影中把日军引进大楼关门打狗,虽然成功了,但成功得非常有偶然性。

如果日军派出两个侦察兵,不侦察清楚不进楼呢?

如果日军一下子进来了几百人呢?

如果日军先做火力侦察呢?

很多偶然性因素,都可能使这个关门打狗的方案破产。

因此为了这个很偶然的关门打狗战术,而放弃外围成体系的防御阵地,赌的成分还是很强的。

500

▲鼓上蚤时迁就是死于这种瓮城

这里小兵兵觉得,守军应该占领外围阵地,设立警戒哨和火力点,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缓冲区域,又能及时侦察日军动向,不至于连日军递进发射催泪瓦斯都不知道。

500

2

第二天的日军龟甲阵,同样也是一种非常古典的作战方式。

龟甲阵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通常都是在攻城战和巷战中使用,好处自然是为士兵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密闭空间,最大程度的抵消了对方远射类武器的威胁。

500

但是在现代战争中,还真没听说哪个国家还在玩龟甲阵的。

原因很简单,这玩意太重太影响战术动作了。

500

▲电影《赤壁》中也有类似的龟甲阵

以电影《八佰》中的钢板为例,钢板大约1米宽1.8米高,哪怕是1厘米厚的钢板(这个厚度仍然不能防子弹直射),也会重140公斤,日军就算状如牛恐怕是不会轻易举起来的。

我们这里暂不考虑日军能不能举起钢板,也不考虑人能举起的钢板,能不能顶住迫击炮弹、手榴弹的爆炸。

单单参考电影里面的设定,手榴弹太轻,砸不穿下面日军的龟甲阵,那除了让宝贵的机枪兵去当人肉炸弹,靠体重去砸开日军的龟甲阵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呢?

500

▲四行仓库内的陈树生塑像

当然有!

首先就是集束手榴弹。

集束手榴弹是将数个手榴弹绑定在一起的炸药。

在不少反映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都会看到中国军队的战士把几个木柄手榴弹绑在一起,用来攻击敌人的碉堡和坦克、装甲车的场面。

500

如果说电影中一两枚手榴弹炸不开日军龟甲阵,那把手榴弹扎一起不就得了?

电影中有个细节就是捆手榴弹,密密麻麻起码15枚以上,而M24手榴弹装药200克,全重500克,15枚捆在一起就是15斤,就算砸不开日军的龟甲阵,也绝对不会被轻易弹开。

而一旦在龟甲阵上方爆炸,爆炸冲击波也绝对不是几块靠人力撑住的钢板所能抵挡的。

就算掉在侧面,也足以把大部分日军纳入杀伤半径之内。

500

其次就是把手榴弹捆上重物扔下去,既然目的是靠重量砸开龟甲阵,那就完全没必要靠宝贵的人力去白白牺牲,被炸开的混凝土块、拿来当沙包的粮食袋、甚至战死日军的尸体,都可以拿来当砸开龟甲阵的配重物。

500

▲如果要靠重量砸开日军钢板

其实完全没必要用人

而且人一旦在缺口被打死

手榴弹很容易炸了仓库里面的人

当然了,在真实战斗中,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想不到上面那些,有人站出来牺牲也是可能发生的。

不过后来的一排人体炸弹,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毕竟在实际的战斗中,有人争取了时间之后,其它人完全有时间想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另外就是虽然军人不怕牺牲,但也不能做无谓的牺牲,毕竟这种保卫战中战斗人员还是很紧张的。

500

3

然后就是过桥,先有上海市民送电话线,后有八百壮士冒死冲桥,在日军的封锁火力下都付出了巨大牺牲。

那么有没有牺牲更小的办法?

我们需要先研究一下地形。

500

守军据守的四行仓库,其实由两座钢筋水泥楼房组成,西侧是四行(金城、中南、大陆与盐业银行)联合仓库,东侧是大陆银行仓库,但是由于一开始就这么叫了,四行仓库这个名字也就沿用下来了。

500

▲电影中的四行仓库(左)

和大陆银行仓库(右)

两个仓库本来并不连通,后来为了防御需要才打通了一条通道。

四行仓库南侧是光复路及苏州河(吴淞江),东南是新垃圾桥(今西藏路桥),东是西藏北路(北西藏路),北是国庆路,西是满洲路(今晋元路)。

500

▲英军在桥头有个碉堡,电影中并未体现

大陆银行仓库东墙是一排邻接北西藏路的门面商铺,商铺南端突出,东南角为一个纸烟店的废墟,新垃圾桥在仓库东南侧,过桥东南侧即自来火厂的煤气储存槽(上图右侧圆形建筑物)。

500

桥头有一英军在1932年构筑的二层楼碉堡,与突出的商铺距离仅数米之遥。

除了铁刺网外,英军亦以沙袋将光复路口堵死。

500

▲从租界一侧看四行仓库

A为大陆银行仓库,B为英军碉堡

C为新垃圾桥,D为纸烟店

根据指挥官根据杨瑞符营长的回忆,孤军撤离的时,守军在纸烟店架设机枪,压制日军在北西藏路的四支机枪,攻击探照灯,趁火力间隙分批突围。

500

▲杨瑞符

根据联络撤退的张柏亭参谋长回忆,是英军桥头碉堡使用机枪和小钢炮压制了日军火力,守军得以撤离。

500

▲电影里面也描写了英军向日军开火的镜头

从《八佰》中送电话线的情节,守军显然已经知道有狙击枪从侧面瞄准着新垃圾桥,小兵兵猜测狙击手的位置,位于满洲路丁字路口西北角的建筑上。

500

▲红圈为猜测的日军狙击手位置

浅蓝色为狙击手射界

这个位置正对新垃圾桥,可以封锁大部分桥面,但由于这个侧射火力点一部分被楼体挡住,打不到一部分沿河路。

但由于这个侧射火力点位置高度不够,导致瞄准视野大部分被桥上的石质栅栏所遮挡,用狙击枪精确打击还凑合(事实上电影中也是如此)。

500

▲由于栏杆遮挡,射界并不清晰

但是如果让大正十一年式机枪在这个距离上封锁桥面,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只能大致覆盖射击。

500

▲日军的侧射火力点位置

但桥正面的火力点威胁就比较大了,很奇怪为什么在送电话线的时候这个火力点没有开火,如果开火了,那么电话线是很难送过去的。

500

▲日军正面火力点可以完全封锁桥面

正面火力点和侧射火力点配合,再加上探照灯和照明弹,就对桥面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500

▲日军交叉火力示意图

电影中守军只安排了零星步枪打灭了探照灯,并对日军火力点进行压制,然后分组过桥,结果损失惨重。

500

▲几支步枪是无法压制日军的

其实这个过桥行动,完全可以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首先就是叫停留守敢死队主动出击的送死行为,把这些人员安排到四行仓库和大陆银行仓库楼顶上,形成对西侧和北侧的牵制火力。

500

▲这种放弃防御阵地

主动出击的行为是毫无必要的

同时,地面部队也可以找掩体架机枪向日军火力点射击,不求完全消灭日军火力点,只需要概略射击,让日军无法专心瞄准即可。

500

▲楼顶的机关炮

也并未起到压制日军的作用

只要能争取二三十秒的火力空白时间,就能保证大部队顺利过桥。

其次就是视线遮蔽。

视线遮蔽可以使用烟幕弹或者燃烧潮湿麻袋的方法制造大量烟雾,迷茫日军射手视线。

实在没有的话,将手榴弹装进面粉袋炸开也有一定的遮蔽效果(八路军曾发明过手榴弹+石灰袋的土烟幕弹)。

只要在桥上形成一个烟幕区,就可以使日军机枪的射击效果大打折扣。

500

▲烟幕弹可以较好遮蔽射手视线

第三就是让冲桥部队找任何有防弹效果的杂物,携带起来冲桥(历史上的八百壮士撤退时就是这么干的)。

冲桥过程中也不必像电影中那样乱糟糟地冲锋,而是要注意日军机枪换弹、被我军火力压制、照明弹熄灭等时机,快速过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小人员伤亡。

500

▲强行冲桥,代价实在太大了

当然,这么做可以减少损失,但电影观赏性恐怕就会大打折扣了。

可见,电影在史实基础上,按照对其中的一些战术进行了艺术加工,当然了这并不算什么大问题。

不过呢,塑造中国军人,除了不怕死的精神之外,如果能再体现出一些应该有专业能力和战斗技巧,可能会更好。

500

最后,小兵兵还是想说一句,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是想指出电影里的错误,也不是夸电影拍得有多写实。

难得有这样一部战争片子,小兵兵只想基于片子,给各位小伙伴讲一讲战斗中一些常用的战术罢了。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