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通过适龄女性人工授精合法化法案以期解决少子化危机!孩子成长中没有父亲可以吗?

这不,前段时间法国国民会议开会通过了一个新版《生物伦理》法案草案。

 

还记得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竞选时曾经许诺过:所有适龄女性都将获得PMA的权利。

500

 

“向所有适龄女性开放医学辅助生育手段(PMA)”,新版生物伦理法案草案就能看到是总统的诺言在一步步实现。

 

500

在这条法案通过之前,PMA只允许对经过医学证明无法怀孕的异性夫妻使用,单身女性或者女同性恋群体如果想要寻求PMA生育,属于违法行为。

 

而现在,法国得所有女性,无论单身、结婚,无论伴侣是异性还是同性,都可以通过医保,报销PMA的费用。

 

500

在这条法案草案通过会议后,无数支持者欢呼雀跃,欢呼着终于可以通过合法手段拥有自己的孩子。

 500

而这是不是也意味着,“无父”生育时代即将到来了呢?

 

500

01 

 PMA是什么

应该有一部分朋友在看到“无父”生育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应该怎么要孩子呢?

 

虽然现在的确已经有了两颗卵子产生后代的技术,但法国这次推广的PMA,实际上要简单的多。

 

500

PMA就是la Procréation médicalement assistée,法语的“医学辅助技术”。

 

名字咱们不熟悉,但实际上,PMA技术就是人工授精与体外人工授精的统称。

 

500

人工授精,指通过非性交的人工方式,将精液注入女性生殖道内,从而使精子和卵子自然结合。

 

体外人工授精,指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在人为操作下进行体外受精,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回母体内,直至诞下“试管婴儿”。整个过程真正在试管内的时间只有 2-6 天而已。

 

500

这种辅助生育技术事实上已经十分成熟,全世界都已经开始使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一件事情都会有两面性有正面性也有反面性首先唯一的限制,就是伦理问题。

 

500

保守人士认为,如果向所有适龄女性开放精子库,那么法国女性不再需要先找到伴侣,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

 

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家庭状态将不复存在。

 

如果女性通过精子库,诞下一名“没有父亲的婴儿”,当孩子问起:我的爸爸在哪里,又该怎么回答?

 

500

不过,即使有人反对,这项法案依然以66票赞成、27票反对以及3票弃权的压倒性投票通过了。

因为,这项法案,也会带来更多的正面效应……

02 

法案通过的意义

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竞选时,他就曾经许下承诺,将会向所有适龄女性开PMA。而民调显示,有64%的法国人,也支持这项权益的开放。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的确会对法国现状有所改善。

 

500

首先,法国出生率一直是欧洲翘楚。

 

按照专家建议,一个国家如果能够保持2.1的生育率是最好的,可以平稳的更新一个世代。

 

法国人非常喜欢孩子,连续N年保持了生育率全欧洲最高……但即使如此,也没达到2.1,而是1.84。

 

500

而且,最重要的是,法国的生育率是年年下滑的,现在已经几乎接近历史最低值。

 

法国推出了N项政策来鼓励生育,现金补贴、税收减免、产假制度、儿童照料和儿童发展的公共服务……

 

这一次的PMA,也是鼓励生育的政策之一。

500

但更重要的是,这给了更多人,那些“非传统家庭”拥有孩子的可能。

 

“只想怀孕,不想要男人”,似乎成为了很多单身女性的一个目标。

不想被婚姻、家庭束缚,却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血脉,法国PMA法案的通过似乎也给她们提供了一次新的机会。法国这次推行的PMA其实没有那么复杂,这项技术是人工授精与体外人工授精的统称。它让那些“非传统意义”的家庭能够通过法案受到保护,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合法保障。

500

可以说,这次法国PMA法案是一次具有挑战性的进步。

向所有适龄女性开放医学辅助生育手段,也意味着更多的法国单身女性能不再“先伴侣再拥有孩子”,给予了她们更多选择的权利。“不是说传统家庭才配得到快乐,跟随时代潮流,各式各样形式生活的家庭,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于一些恐婚的法国单身女性还有饱受非议的女性同性恋群体来说,这次法案的通过也在保护她们自身的生育权。

 

03

为什么反对这项法案?

但显然,如你所想,法国的保守人士、天主教团体和极右翼人士对此强烈不满。去年10月,巴黎举行了超大规模的游行,反对这一法案。

 

他们举着抗议牌,呼喊着口号,希望让政府改变决定。

500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父亲!”

 

“我的爸爸在哪里?”

 

“要真正的爹地,不要试管!”

 

“妈妈,我们可以造一个爸爸出来吗?”

 

 

500

一部分人认为,这一法案会制造出“没有父亲的孤儿”,生育出被故意剥夺父亲存在的孩子,让他们的成长充满风险。

 

反对法案的右派议员,天主教教徒贝拉公开对法案表示了谴责,并称:“这是一种诅咒,事关人类环境的未来。医学不再为了治愈,而是回应人们的欲望。”

 

500

但正如法国针对法案建立的伦理委员会所说,法案的通过,并不是“父亲缺席”的原因,而是结果。

 

PMA技术改变了孩子与家庭环境的关系,当今世界的生育观已经发生改变,单身女性也可以生育,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所以,法律要做的,是为这样的形式设置一个综合框架。

500

 

不过,反对者也并非全是极端保守人士。

 

还有一部分认为,PMA法案的通过,是为了代孕开绿灯。下一步被合法的可能就是针对单身男子及男同性恋者的“代孕法案”。

 

这一点上,的确也令人担心。

 

小编认为对于这个法案表示中立的态度,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一个小孩出生后都离不开父爱和母爱,但是必须有个前提!就是作为父母的男性,女性是能承担起作为父母的职责。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成长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拿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失有什么影响来说吧。

500

500

1.对我们认知和行为功能上的影响

 

纵向研究发现,在人生的早期如果能够得到父亲的照料,对孩子认知和行为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 的。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能够在童年时得到父亲较大程度的参与,都能够预测更高的智商、更好 的学业成绩和更少的行为问题。

 

 而父亲参与程度不够的孩子,在社会适应、友情、行为上都更有可能出现问题。

 

一项针对美国家庭的调查显示,成长在双亲家庭但父亲参与程度低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品行不端 的概率是最高的,成长在双亲家庭且父亲参与度高的孩子的两倍,也高于成长于单身母亲抚养的孩子。

 

而女孩在青春期意外怀孕的几率,那些成长在双亲家庭但父亲参与度低的孩子的意外怀孕的几 率是那些父亲参与度高的孩子的2倍。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只能表明调查的结果,并不意味着 父亲参与程度低与孩子品行或者意外怀孕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下同)

 

2、对我们精神健康的影响

 

父亲的参与程度也会影响孩子的精神健康。在抑郁症的发病率上,在双亲家庭中成长但父亲参与度 较低的孩子的抑郁症发病率高于单身母亲抚养的孩子,甚至是那些成长在父亲参与程度高的家庭的 孩子的三倍。

 

另外,与父亲参与程度高的孩子相比,成长在父亲缺位的家庭的孩子出现酒精、物质滥用等成瘾障 碍,破坏性行为、冲动和品行障碍的概率都会增加。

 

3、影响我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

 

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也会对子女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造成深远的影响。总得来说,如果孩子(特别是 在童年时期)能够从父亲身上获取支持,那么在成年后,能够进入亲密的婚姻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父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男性形象,他的形象会给自己的儿子/女儿树立起“男人应有的样子”, 他对待女性的方式也会是孩子学习的模板。研究显示,如果父亲在家中与母亲分担家务,无论孩子 性别是什么,都更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女性观;同时这些父亲的女儿长大后的自尊水平也更高,更加 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她们的野心也更大,对自我发展的期望更高。而相较而言,那些成长在父亲缺 位的家庭中的孩子则更可能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困惑。

 

孩子和父亲的依恋模式,也和母亲一样会影响长大后和他人的依恋模式。在依恋理论中,婴儿和父 母的关系是人生中最早建立的依恋关系,在依恋关系中,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回应程度都会影响孩 子的依恋类型,如果回应程度高,孩子就更可能发展成安全型;如果有一方对孩子的需求回应程度 低,或者无法一以贯之,孩子可能发展成不安全型依恋。

 

另外,对于女儿来说,与父亲的关系还是第一段与男性建立的关系,因此,父亲的特质很有可能会 影响到(异性恋)女儿的亲密关系。在选择亲密的对象时,她会以父亲作为参照物:既有可能会寻 找一个在行为表现上很像自己父亲的人作为伴侣,也可能会选择一个与父亲截然相反的男性。除此 之外,与父亲的相处中是否能获得安全感,也会关系到成年后在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

 

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传统观念中,父亲都不是一个在生活上应该照料 孩子的人。男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看作是家庭的物质供养者,“男主外,女主内”是一个核心家 庭的典型范本。就连英语中,mother这个词本身也包含有“养育”的含义,而father的另一重含义 则是“创造”。

 

不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父亲参与”(father involvement)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和提出。对父亲的期待,已经从给家庭提供物质支持的人,变成需要和母亲“共同养育”(coparenting)的关系。

 

其实,不仅父亲参与教养对孩子有诸多好处,对孩子的教养这件事本身,对于担任父亲角色的男性 来说也是有益的。到位的养育会使父亲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够使父亲得到充分的回 馈。对于很多男性来说,这可能也是学习表达情感、提高共情能力的第一次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学 习成为一个父亲,来学习拾起那些缺失的技能。

 

可见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父爱和母爱的,更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可以说,PMA对所有适龄女性的开放,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进步。

 

在有严格的法律保护下,这条法案,能够保护到女性的生育权,让想成为母亲的女性,拥有更多的选择,能够有法律保障权益。

 

但法案施行后,是否还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仍然有待观察……

欧美华人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