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就1个211大学还在天津?不,历史上有3个985和8个211大学你信不信?

现在河北省是高等教育,尤其是优秀高等教育院校的全国最大盲区。

因为河北省就一个211大学,还在天津市,每次哪些河北学子辛辛苦苦考上了河北省最好的大学,却都要去天津上学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其实河北省历史上,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大学的,不过这些大学因为历史和其他原因吧,或迁移到其他地方,或拆分后补充如其他大学。

河北省历史上是国内新式现代教育出现最早的省份之一,出现过一系列不错的大学和学校。

细说现在还在的曾经在河北的大学余脉,可以分离出3个985大学和8个211大学(985和211大学有重复,也就是985大学也在211名单里),这些事新中国成立前后还有传承的,再造的其实也有。

一、军事方面最出名的估计就是保定军校了。

这个学校很多人估计第一次知道还是从郭德纲的相声中知道,于谦的父亲冯老爷子……好吧这就不细说了。

咱们还是说说这个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

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东关外创练常备军(新军)并设军政司(旋改督练公所),下设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分别由刘永庆、段祺瑞、冯国璋任总办。5月,经袁世凯奏准,在保定东关外开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总办(即校长)。

1903年2月袁世凯奏请开办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兵官学堂、陆军大学堂,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训练。1903年于保定东关外,建成“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这也是保定军校的前身。

1906年-1911年分别在保定校址开办: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任命段祺瑞为陆军总长,当年七月,经陆军部批准把陆军预备大学堂搬至北京,并更名为陆军大学。10月,于保定原址开办陆军军官学校,第一任校长为段祺瑞亲信赵理泰。

1923年8月保定军校停办。

广义上讲,1902年到1923年这一段都可以叫保定军校,狭义上讲,保定军校只是陆军军官学校时期,也就是1912年到1923年这11年。

一般我们所说的保定军校也是指的狭义上的这11年时间。

但是就这11年期间,保定军校培养出毕业生6553人,其中成为将军的高达1600人(那个混战时期,大量毕业生牺牲在低级军官岗位)。

其中培养出来的名人更是不少,比如:蒋介石,叶挺,白崇禧,张治中,顾祝同,陈诚,董振堂,张克侠,何基沣,薛岳,熊式辉,傅作义,蒋光鼐,罗卓英、马法五、周至柔,刘峙,李济深等。

黄埔军校中,包括校长蒋介石,教练部主任李济深,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武汉分校代校长邓演达,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邓演达,教育长曾泽寰,陈继承,校务委员白崇禧,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兵器教官,参谋处长钱大钧,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军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张治中等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生,大概占了三分之一左右。

北伐战争中,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总参谋长:李济深,总参谋长次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组成北伐军指挥部,这个指挥部就是一个保定军校同学会啊。

北伐军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参谋长蒋伯诚,以及五个师的师长副师长参谋长,还会有两个均属团团长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生,可以说第一军高级指挥层就也是保定军校同学会。

北伐军第二军三个师中的两个师的师长,一个军属炮兵团团长也是保定军校毕业生。

北伐军第四军军长,参谋长,8个正负师长中的五个,独立团团长叶挺,炮兵营营长也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生。

北伐军第七军的多个旅长,团长等也是保定军校毕业生。

北伐军第八军军长,参谋长,五个师长等也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生。

二、必须说说华北大学

对,华北大学。

是不是很多人一看还以为是某个民办学校或者从没听说过的学校。

没错,你现在教育部高校系统里差不到这个学校了,因为分裂成了多个学校。

以前这个学校是非常非常牛的!

哪怕是到了今天,那些分出去的学校也是非常非常牛的。

500华北大学主教学楼之一,当时使用了一个教堂的建筑群。

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将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由吴玉章同志任校长,范文澜同志和成仿吾同志任副校长。

1948年8月24日至27日,华北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500

新成立的华北大学下设四个部和两个学院,即华大一部、华大二部、华大三部、华大四部、华大工学院和华大农学院。

四部以从事专题科学研究及培养、提高大学师资为目的,下设八个研究室:

(1)中国历史研究室,范文澜兼主任。

(2)哲学研究室,艾思奇兼主任。

(3)中国语文研究室,吴玉章兼主任。

(4)国际法研究室,何思敬任主任。

(5)外语研究室,主要从事翻译工作。

(6)政治研究室,钱俊瑞兼主任。

(7)教学研究室,张宗麟任主任。

(8)文艺研究室,艾青任主任。

华北大学当时址就设在河北省的正定县城(今正定256医院)。

500

华北大学存在时间不是太长,只有一年多一点,从1948年8月到1949年年底。

华北大学是由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组成

而华北大学前身是一华北联合大学,这个学校是1939年成立的,第一个驻地是保定阜平,后逐步迁往石家庄的平山县和保定唐县。

500

而华北大学前身是另一所主要北方大学是河北省组建的一所大学,主要负责人杨秀峰(河北省唐山人)时河北省第一任省长(当时叫省政府主席)。话说,如果攀亲戚,我姥姥的祖上和这个杨秀峰还是有亲戚关系的,当然关系太远太勉强了。

500

1946年1月5日在邢台市西关正式成立了北方大学,分设行政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文教学院、财经学院等6院。1946年2月,朱德总司令找范文澜谈话,要求他要尽力办好学校。3月,范文澜到邯郸面见杨秀峰主席请示工作,并经中共中央北方局商定,任命罗青为秘书长,王振华为教务长(后由张柏园接任教务长)。校部设招生委员会及秘书、总务两处。招生委员会负责招生事宜,秘书、总务两处则负责修建校舍、搜集图书、购置校具,聘请教干人员等工作。不久,即成立大学预科及财经、行政两个学院,共有学员550余人,教员30多人。购置与捐献图书5000多册。1946年春,校舍大部修理完竣,一切就绪。这是北方大学的初创时期。

500

但是作用很大,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变也是非常大的。

1949年3月华北大学各部分也开始迁入北平。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大学,决定将华北大学(主要是华大一部),革命大学和政治大学三校合并,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基础创建我国第一所以社会科学为主的新型综合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与1950年2月招生上课。

华大二部外语系和外事学校、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等单位合并,组建了北京外国语学院。

华大三部作为主体、和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了中央戏剧学院。

华大三部音乐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和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合并成了中央音乐学院。

华大三部美术系于1949年9月并入了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1月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

华北大学农学院于1949年9月与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合并,1950年4月,教育部正式定校名为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

华北大学工学院迁京后则独立发展(后改名北京工业学院,即今北京理工大学)。

500

不管是华北联合大学还是河北省政府主席创立起来的北方大学,还是后来合并后的华北大学,新成立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和河北百姓都给予了很大支持。

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河北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百姓十分积极主动的支持了这些大学的成了,也用自己的鲜血甚至生病保护过这两所大学的教职工甚至他们的教具。

因为这些朴素的河北农民知道,自己这样的普通农民中国有的是,但是那些喝过洋墨水,吃过洋面包或者是那些有大学问的老师和他们的学生才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这些人太稀少了。

500

华北大学最后搬迁到了北京,成了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戏曲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

甚至主持成了北方大学和支持合并成立华北大学的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也进京,历任教育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务。

500华北大学旧址

现在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每当有北京大学来石家庄正定参观华北大学旧址(现在正定解放军256医院,据说已经合并到980医院,就是大名鼎鼎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都是这个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来负责接待。因为当年有一定的关系,华北大学曾经有部分人员并入该校(当时是河北省立师范学校吧)。

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底的一年多时间里,华北大学走出了两万多名学员,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

500

2017年5月在正定华北大学旧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师生参加“百名学子寻根行”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要说一下曾经中国最早大学之一唐山交大

如果说华北大学在河北时间较短(华北大学一年多,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算上10年左右),那这个唐山交通大学在河北时间是非常非常长的。

这所大大学是曾经是河北人民的骄傲,也是国人的骄傲,是曾经国内排行第一的高等学府(国民政府第一次给全国高校打分排名,这所学校就是全国第一,秒杀北大清华的存在)。

结果……

500

唐山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时称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英文名: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直译:中华帝国铁道学院),后迁唐山,更名为唐山路矿学堂。

500

该校校名几经更易,先后定名为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交通部唐山大学、唐山交通大学、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国立唐山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等称,但一般习惯上称之为“唐山交通大学”。

500

1916届毕业生茅以升在康乃尔大学的优异考试成绩,为所有唐山交大学子获取了免试入学攻读研究生的资格,从此唐山交大在国际声名鹊起,被誉为东方康乃尔。

500

1916年中华民国教育部举办全国74所高等学校作业成绩评比,唐山交大以优异成绩荣获全国第一名。

500

唐山交通大学先后培养出73名国内外著名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4名、中央研究院院士6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名、英国皇家建筑学院院士2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名。涌现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杨杏佛、黄万里等学生。该校学生庄俊主持设计建造了清华学堂。

500

唐山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教育的发祥地,为中国的近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民国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吴稚晖先生曾经评论过:中国“真正能注重科学工程的学校,寥寥可数”,而其中就有北洋(今天津大学),南洋(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唐山(指唐山交通大学),尤其是后者,“才可算得纯粹的一个科化的工校”,较前两者也“尤专精”。清华大学校史也载“清华工学院初创时,国内已有南洋、唐山(指唐山交通大学)及北洋诸校,工科教育已十分成功”。

500500

翳唐山,灵秀钟,我学院,声誉隆。灌输文化尚交通。习矿冶,土木工,窥学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璀兮如金在熔,烂兮如玉相攻,桃浓李郁广座被春风。宜诚果,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郅大同。———唐山交通学院院歌

500

唐山交大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大学,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在早期,校长多为具有世界视野的官员担任,如清外交大臣周寿臣、民国参议院首任院长赵仕北、外交总长章宗元、外交次长刘式训等都曾先后出任唐山交大校长。

500

此后,教育家罗忠忱、李书田、孙鸿哲、顾宜孙、胡博渊、唐振绪等都曾执掌唐山交大,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唐山交大1916届)曾四次出任交大校长。

在这些校长的治理下,唐山交大有着先进的管理,是中国最早采用四年本科制的大学之一,最早设置毕业设计环节的大学之一。同时逐步形成了以罗忠忱、顾宜孙、伍镜湖、黄寿恒、李斐英为核心的教授团队(被称之为“五老”),他们都在唐山交大四五十年以上以致终身,真正为学校奉献了一起。以“五老”为核心,辅之以林炳贤、范治纶、王钧豪、何杰、罗河、李汶、许元启、朱泰信等教授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教授团队,此外,吴稚晖、侯家源、刘仙洲、朱物华、徐中、胡刚复等也都曾在唐山交大执教。

500

1877年,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在直隶省(今河北省)创办开平矿务局,这是中国最早用机器开采的一个大型煤矿,天津,经清政府批准,开平矿务局在1881年修建了唐胥铁路,并逐渐延伸。

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国家迫切需要铁路建设人才。1896年,津榆铁路总局(北洋铁路总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创始人之一吴调卿,以津榆铁路总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

500

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申报》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开始招生。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校舍坐北朝南。房舍为砖瓦建筑,建造对称整齐。大门门楣上悬一横匾,锩刻“北洋山海关”五个小字,“铁路学堂”四个大字。

500光绪皇帝朱批的同意办学圣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沦陷。山海关铁路学堂为俄军强占,学堂教学被迫中辍,师生离散。这对中国铁路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损失。

1902年8月,八国联军从山海关撤军,1903年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和关内外铁路总局总办曾经积极筹划,力图恢复山海关铁路学堂,终因经费支绌,未能实现。

500

1905年10月15日,路局总办亲自前往唐山火车站以西,唐山铁路机器厂以北择定校址,旋即购地192.85亩,唐山建校工作从此开始。

1905年,在唐山筹备恢复建校时,学堂仍按山海关铁路学堂旧制设立铁路工程科,学堂名称以唐山铁路学堂命名。1906年3月27日,确定学堂名称为“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但因为校址已在唐山,后称“唐山路矿学堂”。

500第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证,是参考了国外大学的毕业证,额,参考的有点多。

1906年8月初,学堂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主要报纸刊登招生广告,开始招生。经过考试,一共录取学生121名。

1907年2月12日,建校工程大体竣工,计建成校舍110余间。春节过后,学生齐集唐山校园,分为甲乙两班于3月4日正式开学上课。

1907年7月,清政府设立邮传部,主管“路轮邮电”四政。8月,山海关内外铁路总局改称京奉铁路局,归属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归邮传部京奉铁路局管辖。

1908年1月11日,邮传部通知京奉铁路局,结束路局总办执掌校务的体制。1月20日,邮传部颁发学堂关防(校印)。学堂脱离京奉铁路局,改由邮传部直辖,校名改为“邮传部”唐山路矿学堂”。从此学堂成为独立开办,面向全国铁路的学校。

500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成立中华民国。清政府的邮传部为民国政府(北洋)的交通部所取代,该校归交通部直辖。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7月14日,该校便由唐山路矿学堂更名为唐山铁路学校。1913年9月,遵照教育部和交通部的指示,该校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16年是该校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一页,是自该校成立二十年来办学成绩的一次大检阅。1914届毕业生黄寿恒,1916届毕业生茅以升考取官费赴美留学。黄寿恒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修习飞机制造;茅以升入康乃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继续修习桥梁专业。

是年春,教育部在北京举办全国高等学校作业成绩展览评比,该校以94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第一名。12月,为此教育部除给该校颁发优等奖状外,还由教育总长范源濂特奖该校“竢实扬华”匾额一方。

500

1918年10月,在天津部分校友的推动下,本校校友会在唐山开始筹备。1919年1月19日,唐山校友会正式成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该校学生群起响应,既而成立学生会,发表宣言,通电全国,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正义斗争。

1920年5月10日,该校举行唐山复校15周年(建校24周年)纪念大会。

500

1921-1937年间,该校校名屡有更易,但习惯上称之为“唐山交通大学”。

1920年12月12日,北洋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以“交通要政,亟需专才”为由,拟订统一教育办法,将交通部所属之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今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改组为交通大学,设立上海学校和唐山学校两校。

12月14日,叶恭绰又追加提案,将北京邮电学校和北京铁路管理学校(1909年成立,今北京交通大学)也并入交通大学,称交通大学北京学校。

提案通过后,为了统一学科,沪校的土木科调归唐校,沪校的管理科调归京校;唐校新设的机械科和京校的电气工程班调归沪校。学校改组调整工作于1921年6月完成,7月1日交通大学正式成立。9月10日,京唐沪三校同日举行开学典礼。

500

1922年6月20日,交通总长高洪恩以“交通大学组织未善”,提交国务会议议决,将交通大学改组为两所独立的学校。沪校改称交通部南洋大学,唐校改称交通部唐山大学。京校撤消,并入交通部唐山大学,称唐山大学北京分校。1923年唐山大学本部划出部分专业给北京分校,同时北京分校独立,更名北京交通大学。

1926年秋,交通部代理总长兼唐山大学校长常荫槐利用京奉铁路局历年拖欠学校的半学经费20余万元,筹建交通部唐山大学锦县分校,设管理,工程,矿冶三个系,1929 年锦县分校独立,改称东北交通大学,张学良任校长,1931年6月与东北大学合并。

500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设立大学院掌管教育。该校因在北洋政府管辖区内,仍属北洋政府交通部管辖。

1928年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唐山大学改名唐山交通大学,随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北伐战争迅猛发展。6月15日,国民政府宣布南北统一。国民政府委派孙鸿哲为接收委员,接收唐山交通大学。

6月29日,国民政府交通部公布《交通大学组织纲要》。根据纲要,唐山交通大学改称第二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平校改称第三交通大学;上海的南洋公学,因早已在国民政府管辖区内,改称第一交通大学.

9月4日,国民政府颁布《交通部直辖交通大学组织大纲》。9月8日,交通部依据大纲规定,将第一交通大学,第二交通大学,第三交通大学,改组为交通大学,校部设在上海。

500

10月,国民政府改组,增设铁道部。12月,交通大学移归铁道部管辖,唐山,上海,北平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29年2月,在北平的铁道管理分院改称北平交通管理学院。、

1930年2月,按照交通大学的统一部署,着手筹办唐山工程学院研究所,9月成立。

5月2日,交通大学公布校训: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1934年,《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歌》谱写完成。歌词如下:“翳唐山,灵秀钟;我学院,声誉隆。灌输文化尚交通。习矿冶,土木工,窥学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璀兮如金在熔,灿兮如玉相攻。桃浓李郁,广座被春风。宜诚笃,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至大同。”

1930年5月15日,时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蒋梦麟为庆祝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建(复)校25周年题“宏规大启”贺词。

500

11月25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汉奸殷汝耕粉墨登场。冀东大片国土处于日伪铁蹄之下,惟有唐山工程学院校园仍飘扬着中国国旗,称为冀东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株苍松。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正值暑假,学生大多回家探亲,惟1938届学生正由伍镜湖教授带领,在北京西山进行铁路测量实习。事变骤起,情势紧急,不过10日,唐山交大校园即落入日寇魔掌。

由于众多师生和校友进行了大量的联络工作,唐山交大分散的学生在亲朋校友的接济下,逐渐向上海,武昌,南昌,湘潭等城市集中。10月初,决议组织上海,南昌两办事处,在赣复校上课。后因战争形势,决定迁到湖南湘潭,12月15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在战火纷飞的条件下,经历了五个多月的逃难流浪奔波,自力更生,排除万难,在湖南湘潭临时校址举行开学典礼,复校上课,弦歌再续。

1938年3月下旬,教育部令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并入唐山工学院,为我院铁道管理系。铁道管理系并入后,师生人数剧增,湘潭校舍不敷使用,学校于 5月23日迁往湘乡杨家滩。

1938年10月武汉陷落,11月初日寇进攻湘北,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弃城逃跑之前,纵火焚烧了长沙城。杨家滩距离长沙100多公里,人心浮动,以为日寇朝夕可至,学校被迫迁移。迁移路上得到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接济和资助。茅以升院长率领师生,历时七十多天,行程两千余里,终于抵达秀丽的藜峨山下,清澈的犀牛滩畔,在贵州平越(今福泉)继续办学。1941年8月,奉教育部指令,该院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北平铁道管理联合学院。唐院学生群情大哗,致电教育部提出抗议,并罢课两个月,院长茅以升亦辞职表示抗议。1942年1月,教育部更改前令,将我院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设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500

1944年11月初,日寇向桂北发动进攻。日寇在占领桂林柳州之后,又攻占黔南独山。平越离独山仅百余公里,国民党宪兵队宣称:平越已经划为前线,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即将进驻督战队。自此月余,平越处于混乱状态,学校不得不亟谋迁移。在来不及确定迁移地点和教育部未予拨款的情况下,学校于11月16日布告全校,暂时停止上课,到重庆去集中。

1945年1月3日,罗忠忱校长到达重庆,与交大唐平两院在渝校友会商,得知璧山丁家坳有一交通技术人员训练所可用,当即议定暂迁璧山丁家坳复课。2月上旬,大部分师生已到,15日正式开学上课。

500

6月6日教育部为了开发西北,建立西北交通人才中心,指令该校于暑期迁往甘肃天水,改称国立交通大学甘肃分校。7月25日,顾宜孙校长上书教育部,力申学校师生员工不堪再迁之苦,胜利复员在望,恳请免于迁陇。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抗日战争胜利,迁陇之议作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全校师生员工欣喜若狂,当晚在丁家坳举行了提灯游行,庆祝抗战胜利,漫长的流利岁月即将结束。9月上旬,学校组成复员委员会,研究制定复员计划。

1946年3月8日,教育部指令唐山工程学院迁回唐山原址。3月12日,教务主任伍镜湖教授自重庆飞抵北平,转道唐山接收校园,并主持复员准备工作。4月4日,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改组,唐 平两院恢复战前旧称,各自独立。6月20日,唐院复员大队出发,沿陇海铁路归唐。一路上又得到校友和群众的帮助。

1946年8月23日,唐院复员大队一行,终于回到阔别九年,魂牵梦萦的唐山校园。

500

1946年8月14日,教育部复文唐山工程学院:经行政院审核,原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隶属教育部。

8月23日,唐山工学院复员唐山。因铁道管理系迁回北平(更名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唐山工学院只有土木工程系和矿冶工程系两个系。

复员前后,唐院师生和各地校友曾对学校的发展调整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的讨论规划。意见大致为:恢复唐山交通大学校名;将矿冶学科分为采矿和冶金两个学科,增设建筑,机械,电机等学科。并力陈:作为独立的工学院,机,电两科不可或缺。

在师生,校友的一再要求下,教育部仅批准唐山工学院科系设置作部分调整:土木工程系依旧;矿冶工程系分为采矿工程,冶金工程两个系;仍保留矿冶专修科。新增建筑工程系。

5001909年唐山交大足球队

1946年8月14日,教育部复文唐山工程学院:经行政院审核,原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隶属教育部。

8月23日,唐山工学院复员唐山。因铁道管理系迁回北平(更名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唐山工学院只有土木工程系和矿冶工程系两个系。

复员前后,唐院师生和各地校友曾对学校的发展调整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的讨论规划。意见大致为:恢复唐山交通大学校名;将矿冶学科分为采矿和冶金两个学科,增设建筑,机械,电机等学科。并力陈:作为独立的工学院,机,电两科不可或缺。

在师生,校友的一再要求下,教育部仅批准唐山工学院科系设置作部分调整:土木工程系依旧;矿冶工程系分为采矿工程,冶金工程两个系;仍保留矿冶专修科。新增建筑工程系。

由于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1948年暑假前后,一些校友致函学校,建议南迁。师生中一些惑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惧怕战火的人以及部分南方籍师生也要求学校南迁。11月11日,时局变化加剧,战事逼近唐山,迁校的呼声日益高涨,人心动荡,课程无法继续,开始停课。停课后,主张南迁的师生组成迁校委员会。随后学校收到校友来电,因顾虑师生员工的安全,催促及早南迁,有“教育部准许迁萍乡”之说。

11月17日,学校召开紧急院务会议,经过激烈辩论,通过了一条“即行南迁”的议案。一经通过,学校师生员工及家属即行分头觅取南下途径,准备南迁。家居南方的一些师生立即开始行动。大部分师生员工分成三批经天津乘船南下。最后一批师生员工二百余人,于11月21日离开唐山,部分图书仪器也装箱南运。经极其艰难的旅途生活之后,12月6日,最后一批师生员工到达上海。先后到达的师生员工,大部分在上海交大暂住。

12月12日,唐山解放。在唐山工学院校园中仍有部分员工留守,迎接了解放。

1948年11月唐山工学院南迁上海,因事出仓促,师生员工的旅费及日常生活用费,工价未予津贴。在12月初到达上海后,虽暂借上海交大旧文治堂及体育馆两处容身,但吃饭问题却自始非常严重。上海物价高昂,且逐日上涨。我校师生员工,既无公教人员的配给,又买不到上海市民的户口米,教育部又不拨经费。学校唯一的财源知识校友们的一时的资助,杯水车薪,但难维持久远。于是迫不得已,又采取紧急疏散办法,由汪泰葵教授和金传炳讲师率领了200多名学生,于12月15日自上海乘车前往江西萍乡。

500

1949年1月,心力交瘁的顾宜孙院长再次请求辞职。教育部没有批准辞职,但准允他请假,并准允了唐振绪以教授身份代行院务。1月11日,唐振绪代院长到职视事。

3月12日,教育部准允顾宜孙教授辞去院长职务,正式聘任唐振绪为国立唐山工学院院长。

3月19日,院务会议决定,自3月28日起,在沪恢复上课。3月28日,在学校的运筹指挥下,全校师生员工经过艰苦紧张的筹备,终于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借上海交大校舍恢复上课。对此,上海交大给予很大支援。上课未及一个月,时局发展急转直下,因国民党反动当局搜捕学生和强迫学校疏散,因而课业无法继续,不得不宣告停课。

4月27日,上海警备司令部发出命令,勒令上海十五所大专院校紧急疏散,限令三天内退出原址。“倘逾期犹未完成此项疏散工作,则由警察局等机构派队前往,强制执行。”唐山工学院被迫停课。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从上海交大搬到启明新村。

在唐山,1949年3月,华北交通学院自石家庄迁来唐山校园。华北交通学院是华北解放区1948年8月创办的高等专科学校,隶属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

未随学校南迁的罗河教授等员工,1949年4月自平津等地回到唐山,组成复校委员会,组织修复由于南迁和国民党军队进驻而遭到破坏的校园,以迎接上海解放后将要返回唐山的师生员工。

1949年初,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修复铁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了铁道部(新中国成立后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唐山工学院归军委铁道部接管。1949年6月,军委铁道部派顾稀为接管唐山工学院的军代表。顾稀已于3月先期到任。

1949年5月30日,该校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决定派王效通和邓洋两位同学返回唐山,尽快与唐山取得联系。6月初,王效通和邓洋到唐山,向军代表顾稀汇报了那么前上海的唐院师生情况。顾稀旋即派接管联络员赵锐和李泳携款前往上海,迎接唐院师生员工返回唐山。

1949年6月19日,唐振绪院长率领该校大部分教职工及家属和学生共约600多人,与上海交大等高校师生依依告别,自上海启程北返。经过8天8夜的艰难行程,于6月27日到达唐山。在车站受到以接管代表顾稀为首的华北交通学院师生员工和没有南迁的我校师生员工的热烈欢迎。

1949年7月8日,军委铁道部决定: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500

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交通大学,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平管理学院。7月13日,中国交通大学正式成立,由我校校友茅以升任校长。唐振绪担任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刘炽晶担任中国交通大学北平管理学院院长。

在唐山工学院内,增设机械,电机,化工等系,这些系的骨干教师大都是上海交大校友。

8月20日,接到“铁道部交字第2号令”,命令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筹建研究所,负责完成部属各单位委托的技术研究任务。1950年3月1日,铁道部铁道技术研究所在唐山校园正式成立,所长由唐山工学院院长唐振绪兼任。随后,研究所迁至首都北京。现已发展成为屹立在北京西郊,驰名中外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毛主席亲笔为我校题写校名

1950年8月,中国交通大学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仍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京铁道管理学院。

1951年4月,毛泽东主席应茅以升校长之请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51年秋,为支持北京铁道管理学院新校舍的建设,唐山工学院建筑系(教授6名,副教授4名,讲师3名和助教2名)调整到北京铁道管理学院(1952年调整到天津大学)。

500

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建制撤消,下辖之唐山工学院、北京铁道管理学院分别独立为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

1952年,唐山铁道学院冶金系,连同所有师资,学生,设备,图书等,调整到新组建的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组调整到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化学工程系14名教师(教授和副教授各4名,讲师1名,助教5名)和54名学生调整至天津大学;材料工程系调入北京铁道学院;电机系电讯组调整到原哈尔滨铁道学院;土木系水利组(教授7名,副教授9名,讲师12名,以及学生98名)调整到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助教2名和学生6 名,哈尔滨铁道学院土木系及重庆大学铁道工程组学生,调入唐山交通大学。自此,唐山铁道学院成为专门培养铁道工务,机务及电务,电机等铁道建设人才的高校。

50年代初,该校在北京潭拓寺建立了唐山铁道学院北京分校,后成为铁道部党校。

500

唐山铁道学院一直受开滦煤矿底下采掘的影响,遂在甘肃兰州选址谋迁。1958年初建成了部分校舍,成为唐山铁道学院兰州分校。后来为了在华北地区保存一所名牌高校,国务院决定该校不迁兰州。为了适应党中央开发建设大西北对铁路运输专门人才的需求,该校报请国务院批准,把兰州分校改为兰州铁道学院。随后,该校的铁道建筑、桥梁与隧道工程内燃机车、铁道车辆、铁建系给排水专业、电气运输系以及北京铁道学院的运输系(一部分)成建制地连同师资,学生,实验设备及图书资料搬迁至兰州。由于唐山校址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为了支援西南地区的三线建设,国务院1964年决定: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省峨眉县。1971年底,学校正式迁到峨眉,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500现在西南交大的校徽,上面还有唐山交大的字样

500

可以看到,河北大地上近百年的大学,最后分成了这么多地方。

最大的是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院搬迁到北京成了现在中国铁道研究院。

材料工程系调现在北京交通大学(历史上多次北京交通大学都是唐山交大的北京校区或者分校)。

建筑系和化学工程系调到现在天津大学。

冶金系调到现在北京科技大学。

采矿系调到现在中国矿业大学。

地质组调到现在中国地质大学。

电机系电讯组调到哈尔滨铁道学院,现在哈尔滨铁道职业学院。

土木系水利组(教授7名,副教授9名,讲师12名,以及学生98名)调整到清华大学。少部分支援到现在河海大学。

北京分校,后成为铁道部党校。

兰州分校,现在成了兰州交通大学。

辽宁锦县分校后来成为东北大学的一部分。

支援部分教授组建的解放军工程兵学院,是现在的石家庄铁道大学。

与煤炭部,天津大学一起组建唐山矿冶学院,就是现在的河北理工大学。

以前辉煌过去,给河北,给唐山留下了什么?

500

唐山交大原址位于唐山市南湖生态城区域内,现西临南湖公园,东南临地震遗址公园,这片土地全为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区。一旦原址被作它用,就可能重蹈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老城被拆除的覆辙,而成为永久的遗憾。 呼吁按照复原如故的原则完成交大原址修复工程,作为近现代名校游的景点(文化园)或我市大学的一个校区或作为与西南交大产学研合作的基地。唐山交大原有建筑全部采用欧美大学园林式设计风格,是仿照美国伊利诺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建成的杰作。(照片附后)如果其原址得以充分利用,可与铁路机车博物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地震遗址公园及南湖公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展示南湖地区历史文化功能区的灵魂和地标性建筑。

500

旧址和回忆。

这些都成了往事如烟,过去的就过去了,河北人民并衷心祝愿这些从河北走出去的大学能越来越好。

当然,河北人民希望那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西南交大,中国铁道研究院,北京交大,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海大学,东北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哈尔滨铁道职业学院的老校友也好,新学生也罢,有时间来河北唐山看看,走走。

看看大学的旧址,看看河北热情好客的百姓,尝尝河北本地特产等等。你们的前辈学长和老师,可能就有一些当年曾经在河北这片土地上努力读书,投身国家建设,甚至为此付出献血和生命。他们的努力,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的环境,今天的大学。

也欢迎你们毕业后,能到河北省,到唐山市这块故土来工作,来发展,创业。

希望你们能知道,河北这片土地和人民,曾经养育和培养出了这些大学,这些大学的部分根在这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