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抵制中国,印度电影超神了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印度,一个Amazing的国度。
放下争议。
放下偏见。
那片土地上的儿女,总能给世界新惊喜。
最近这位爱国老哥。
六月份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他搞到了中国军队的“阵亡数字”:
108人!!!
没完,手眼通天的他竟然展示了中方的最高机密。
108名阵亡将士的名单!
哎呦,这机密就这么让一个印度人搞到手了?
仔细一瞅这名字,啊哈哈哈哈哈哈!!!!!
Sir连续乐出两个响屁。
1 Song Jiang —— 宋......宋江?
2 Lu Junyi —— 卢......俊义?
3 Wu Yong —— 吴用?
打住!Sir直接跳到第103位“阵亡士兵”,果然是她。
孙二娘!
印度军实在所向披靡。
一次小小的边境冲突,直接把我们水泊梁山搞了个团灭(施耐庵棺材板我来按)......
△ 第22号练习生,黑旋风李逵
Sir今天不是来嘲笑谁的。
主题,还关于电影。
论民族主义情绪,我们的邻居印度始终保持着世界顶尖水平。
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后,爱国群众自觉从自家做起,抵制中国制造。
海信、海尔、美的、格力、小米、长虹、联想?
砸!必须砸!
抗中面前无长幼,连踹带踩才是真的痛。
大手一挥。
中国APP,禁了。
中国孔子学院,重审。
终于,终于,终于!!!
(我这么激动是怎么回事......)
印度人亮出了自己的家底儿法宝——拍神片。
一部重点爱国献礼项目,加勒万河谷题材抗中电影,已经提上日程。
△ 发起人阿贾耶·德乌干,印度著名硬汉演员,就是国产电影《误杀》的印度原版《误杀瞒天记》的主演
现实中只可能砸自家电视,但电影里,他们总是在砸烂整个敌对军队。
不是印度的新花样,老传统了。
抗中神片,是从六十年代中印自卫反击战开始,由政府出资扶持,请创作者全情放飞,让全印度爱国高潮的王牌项目。
用料狠,架势猛,咖喱味十足。
Sir刷一下午(嘎嘎乐了一下午),总结出一套宝贵的咖喱秘方,望国内抗日神剧剧组查漏补缺,参考借鉴。
走!
配料一:中国佬都丑八怪,印度儿女漂亮帅
第一面划分阵营的鲜明旗帜——
颜值。
1964年,取材于中印自卫反击战的伟大抗中片鼻祖《严峻的现实》,奠定这一优良传统。
导演深谙美丑对比的艺术创作理念,里面的中国军人,是精挑细选地集矮、丑和猥琐于一身。
印度军人则是精挑细选地讲究体面帅。
即使在边境苦寒之地,也不能忘了每天梳上个油头。
给谁看呢?当然是给妹子看啦——
抗中归抗中,歌要唱,舞要跳,当地妹子也得泡。
印度人的浪漫主义,美妙地贯彻在作品里。
几十年过去,电影从黑白变成了彩色,就更要多花点功夫,全方位展现印度男性魅力时刻。
近年的抗中片《帕尔坦》,印度国宝级男神联合出演。
肌肉,赤膊,万夫莫开。
他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不随时随地在高寒地区脱个衣服,展示类固醇,根本对不起观众买的票。
同框衬托也不能少。
左边希腊雕塑,右边肥头大耳,对比每多一帧,观众多爽一秒。
外貌上的丑陋,还不足以表达印度对敌人的深恶痛绝。
不仅要丑,战术也必须拉胯。
不信你看,解放军跟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僵尸似的,一排排站在开阔地上前进,让对面当筛子打。
民族自信这就满分了?
这还没动手呢。
配料二:杀!不!死!
听说中国士兵能甩手榴弹炸飞机?
那不行,碾压敌人这件事上,印度绝不能输,更不要说是跟中国比。
有请印度的抗日抗中民族英雄,辛格上尉隆重登场。
单枪匹马收拾两架飞机,纯属基本操作。
在2018年战争史诗巨作《乔金德·辛格上尉》中,Captian辛格战斗实力横向捏爆美国队长。
一上战场,就是无双模式。
不仅可以扛枪打飞机,更能带着二十人的小队KO上千中国士兵。
爷的子弹还剩多少,敌人就还能杀多少。
就算架不住对方人多,也可以手刃菜鸡敌人到最后一秒。
感受到这强烈的画面张力了吗?
震撼啊!!!
另一位超级民族英雄贾思旺,三天三夜独自一人驻守阵地,解决掉几百中国士兵。
腿被打伤了,不影响快如闪电侠般的奔跑,成功躲过所有炮火。
没枪了,还能用刀。
一群拿枪的中国士兵前赴后继,排队给贾队长送人头。
子弹?从来打不中。
血条?随时能回满。
即便如此,渲染悲壮的能力还没到极限。
来看印度战士的究极体,《帕尔坦》。
同样讲述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但主角,显然是super赛亚金级别战斗力。
20把自动步枪对着扫。
被打成筛子了照样能腾空跃起,拉响手榴弹引线,化为人肉炮弹炸死敌人。
这两天,Sir总听有人说《八佰》里,捆手榴弹自杀袭击太不真实了。
来,您看这厢。
炸弹别自己腰上,炸毁整个战壕,尘埃落定之后我们的英雄全须全尾。
而且,还!没!死!
开挂是印度片的常态,在战争作品中更显风采。
巾帼不让须眉。
一向温柔平和的平民女神,没打过人,没骂过人,却不幸被一群中国敌人暴力玷污。
就这样,起身后立马化身复仇女神,机枪喷吐的火舌是她历经屈辱后的怒火。
当然。
印度也有理由怀疑,中国后来的抗日神剧中,女主被日军玷污后腾空飞起,持箭手刃一圈鬼子的剧情,属于严重剽窃,需要维权。
看完了历史,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未来。
2016年未来主义魔幻战争巨制《第三次世界大战》。
2022,世界上仅剩的两个超级大国,印度、中国,爆发了一场世纪之战。
情理之中,中国战败。
中国人亡印之心不死,特地俘虏了我们的主角,一个印度少校。
审讯?逼供?不。
纯嘚瑟。
邪恶的中国军官,无视印度英雄的爱国热情,小学生吵架一样地把“中国”俩字(?)写到了印度地图上。
主角敏感的领土意识再也按捺不住了。
原地一个屁,起爆。
瞬间,BGM燃起爱国歌曲,升格镜头渲染情绪。
紧攥双拳,怒目直视,注意——
椅子被爆掉后的渣渣,直接拼成了印度地图形状。
别问为啥,问就是屁劲太大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接着近身肉搏,男主轻轻一个侧拳,旁边的中国军人被掀翻到空中,三百六十度托马斯回旋。
绝顶的声画结合和特效运用,堪比《蓝色多瑙河》配上《2001:太空漫游》带来的感动。
朋友,这不是战争。
这是艺术,我的朋友!
配料三:梦想的力量。
印度的抗中大作里,六十年代的中印自卫反击战,自卫可以不存在,反击也可以不存在,演成中国侵略更能彰显正义感。
虽然每拍一次,都不得不面对战争输掉的伤心事实。
好在印度电影一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输的方式和原因可以调整。
印度人民坚信:虽然中国说自己以少胜多,但明明是他们人海战术!
就算装备先进,以一敌百,湿婆神附体,可无奈中国军人一茬接着一茬,所以才输了。
这样输了当然不公平,所以《严峻的现实》在结尾处发起了倡议——我们要反攻!
虽然几十年过去没实现,但谁规定不能畅想未来呢?
《第三次世界大战》里的未来,印度飞快发展成了超级大国,中国则嫉恨印度的发展。
还扬言说要对以下印度城市发动进攻。
“就在今晚,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金奈、海得拉巴、班加罗尔。”
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男主怒了。
比贯口,我能输给你?
下一秒,请您欣赏传统相声小段《地理图》——
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天津成都西安厦门南京济南武汉河北哈尔滨烟台昆明福州郑州所有这些城市都将承受我们的怒火!
要背诵这么多中国城市的名字不带卡壳,印度的小鲜肉就是比中国的敬业点。
2018年的太空科幻巨制《炸星记》,号称“印度首部太空科幻电影”的它,更有梦想了。
也不知道是谁许的愿,一个60平方英里的超级大流星,会在7天内撞上印度,砸死4000万印度人。
这件事只有印度科学家发现了,毕竟,这个陨石只会撞上印度!
印度高层琢磨一宿出了个高招:
用核弹炸,让陨石原地劈叉,印度就能完美躲过危机。
正义的印度,接下了美国阻止行星撞地球的伟大事业。
为了挽救四千万人生命,去偷中国的核弹,炸掉行星。
正义的偷,它怎么能叫偷呢?
顺便不忘巧妙地黑一把中国到处搞基建:行星撞击引发海啸淹了印度,我们就能承包印度的基建了。
将恶搞、自黑、黑色幽默与娱乐精神融入伟大的爱国情怀中,除了一句神片,再难找出其他的溢美之词了。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
电影这么拍,不怕挨骂吗?
印度人看电影,还真跟咱不一样。
电影,早就是印度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要知道,印度那可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大国,一年产量两千部,这数量,是真的可以在现实世界里脚踩中美。
而且,印度票价平均也就1美元。
一美元啥概念?想象一下,当你在纠结要不要花三十块钱去影院二刷《战狼2》时,人家印度兄弟十块钱不到,就可以去影院看三个小时的手撕中国鬼子。
电影不爱看?拖家带口去电影院嗑瓜子聊天,吹空调也值回票价啊。
这种习惯,造就印度每年高达20亿的观影人次。
要知道2017年,中国的观影人次才15亿左右。
别聊艺术。
人家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心态,跟你打开手机刷快手的心态差不多。
电影的高产与低价,让印度人民没事除了唱歌跳舞,那就是去影院,边看电影边跳舞。
电影越嗨越燃,越方便蹦迪。
可能你会问,我们平时在电影院看的印度电影,不是这种画风啊!
当然,印度不乏很多现实主义佳作,比如这几年在内地大火的《摔跤吧爸爸》《调音师》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
这些电影制作精良,演员优秀,情感细腻动人,而且敢于表现印度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包括种姓制度、女性问题、贫富差距等等。
但它们基本都来自历史悠久,发展成熟的宝莱坞。
除了宝莱坞,人家还有科莱坞、托莱坞、莫莱坞等各种影视基地。
印度属于多语言国家,电影也根据语种和地区划分。
宝莱坞位于孟买,主要生产官方语言的印地语电影,即“北印度电影”。
而位于印度南部的“莱坞”们,则生产泰米尔语等其它语言的电影,称“南印度电影”。
南印度电影啥样呢? 上面说的两部《第三次世界大战》和《炸星记》,都是典型代表。
还有一部南印度片你可能也看过,就是当年引进到内地的《巴霍巴利王》。
这部电影在印度本土和《摔跤吧爸爸》对垒,票房秒杀后者。
没办法啊,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别看当时中国媒体都在吹它砸了重金,顶级视效,但玩的还是南印度一直以来的那一套。
剧情和叙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百六十度展现男性魅力。
以及各种藐视物理定律的开挂,伴随着批发似的特效。
优良传统慢动作,那必然也不会少。
不信你看,抛开《巴霍巴利王》略带神话性质的题材。
南印度拍的警匪、科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印度神片,全都是一套熟悉的配方。
抗中片也一样,有枪对徒手无所谓,我们印度人的身体可以随意起承转合!
不然你以为瑜伽是白练的?
在近几年,由于中印关系的紧张,印度神作中的抗中神片一定会拍得更嗨,更爆,更夸张。
为了让印度的电影创作者激发出更强大的爱国热情,宣扬印度国威。
Sir提议。
把咱们留下的那些抗日神剧,全部打包送过去,以供印度人参考学习。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颐和园的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