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曝光新型大杀器!只需一发就可让覆盖区域陷入瘫痪!
前几日,国防军事频道的《视点》栏目,介绍了一款名为“制导滑翔子母炸弹”的新装备。
其外形与美军AGM-154联合防区外攻击武器类似,外形呈长方体,拥有一具增加射程的折叠弹翼。
胖兵要是没看错,这东西应该是在珠海航展上亮相过的CS/BBC5型500公斤机载布撒器,又称云箭-6。
北方工业的工程师在节目中透露,云箭-6的有效射程超过60公里,可将240枚子弹药抛洒在6000平方米的区域内,并有6种不同杀伤模式的弹药可供选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厂家在航展上使用了子母炸弹这个词,但这只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实际上这种武器与我们所熟知的子母弹还是有区别的,它的学名应该叫做机载布撒器。
这个大宝贝到底有何功用?与子母弹又有什么区别?本期内容,小兵兵继续带你飞。
什么是布撒器?
1977年,美国空军与英国Hunting Engineering公司(2001年被洛马收购为子公司,现称INSYS)合作,计划为FB-111战斗轰炸机开发一型“低空机场攻击系统”(LAAAS),但美军因成本问题中途退出。
▲ FB-111战斗轰炸机,像是小号B-1B
英国全盘接下后独立完成了研制,成品被正式命名为JP233,可由狂风、美洲豹和鹞式战斗机挂载,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的子弹药布撒器,在英阿马岛战争、海湾战争中被使用过。
▲ JP233机载布撒器
JP233的设计初衷是高效瘫痪机场、公路,就算不能彻底摧毁,也要尽可能在更长的时间里使其丧失通行能力,因此并未走传统的小直径常规航空炸弹路线,而是选择了集束炸弹这条科技树。
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一次性投下的几百颗炸弹可以覆盖一个较大的杀伤区域,在等重载荷下,毁伤效率和面积远超常规航弹,因此轰炸效果要比水平轰炸机高空犁地来得更强。
不过与子母弹不同,布撒器并不是整弹投放,而是固定在飞机上抛洒,有些先进型号还具备制导滑翔能力,可在远离目标数十甚至数百公里的区域投放,射程远、精度高,矩形弹舱的空间利用率也更大,算是子母弹的升级版。
JP233可容纳30枚SG-357“弹坑炸弹(cratering bomblets)”,这是一种聚能弹药,当它撞击地面时,前端弹簧被挤压回缩击发装药,形成秒速超过9000米的金属射流,穿透跑道表面的混凝土结构,在地下发生二次爆炸。
▲ SG-357的独特结构
这种毁伤过程会在地面形成一个外部隆起、内部塌陷的弹坑,维修起来费时费力,是炸机场的不二选择。
为了进一步延长机场的瘫痪时间,与SG-357一起投下的还有215枚HB-876型反人员杀伤雷,它会在落地后会释放冠状弹簧和保险,可用计时、声控、踏发和震动的方式击发。
▲ HB-876反人员杀伤雷
HB-876的战斗部内塞满铁片,外壳本身也相当于一个经过易碎塑型的预制破片箍,其目的在于杀伤工程抢修人员、封锁布撒区,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机场恢复运转的难度。
此后,联邦德国推出了与JP233类似的MW-1,玩法用途基本相同,两者算是第一代机载布撒器。
▲ MW-1抛洒子炸弹
但人们很快意识到,这种固定在飞机上低空通场抛洒的方式太过危险,舔个地把飞机折进去怎么能行?实战中也未必有白送的机场躺在那里给你炸。
为提高战场生存和精确打击能力,各国发展的第二代布撒器都引入了防区外攻击的概念,装置在远处投放后独立进入机场上空抛洒炸弹,可分为有动力和无动力两种。
如法国MBDA公司研制的“阿帕奇”,它装有一台涡喷发动机,能以0.8马赫的速度在30米的超低空飞行560公里,向目标抛洒10枚弹坑炸弹。
▲ 此“阿帕奇”非彼“阿帕奇”
英法联合研制的“风暴阴影”就是由“阿帕奇”改进而来,只不过它的战斗部是整装的高爆炸弹,所以应属巡航导弹的范畴,此处就不做介绍了。
而美国的AGM-154为无动力滑翔设计,可借助折叠弹翼滑翔60公里,其衍生型JASSM拥有自主动力,射程370公里左右。
▲ F-16C投放AGM-154
除了可自主飞行和制导,第二代布撒器普遍采用一定的隐身设计,因此外形都是棱线分明的多面体。
国产布撒器的发展
多年前,网上出现过飞豹战斗轰炸机使用布撒器的照片,但那是网友的PS作品,真正的国产布撒器另有其主。
▲ 这张PS的原图是德国“狂风”战斗机使用MW-1
在央视这期介绍云箭-6的节目中,有一个歼-8II投放布撒器的短暂镜头,这证明我们对该项装备的研究可能比预想的还要早一些,而且起步就拥有防区外攻击能力。
早在2012年的珠海航展,北方工业集团就携“天雷”布撒器参展,这是中国第一次公开展示此类装备。
从外形上看,天雷使用了较为常见的矩形弹体和锥形弹头,外媒分析其滑翔距离可能在60-130公里之间,使用激光捷联惯导+卫星导航纠偏的组合制导系统。
该产品随后改名GB-6,又接连参加了2014、2016两届珠海航展,但它开始作为歼轰-7A、歼-10B的可选武器进行展出,还有出售给巴基斯坦,供JF-17“枭龙”使用的外销版。
▲ 歼轰-7确实可以挂载布撒器
但不是P图中的那种样式
如果GB-6的射程真能超过100公里,那就足够巴基斯坦在边境线附近威慑印度北部各邦的前哨基地了。
▲ 这是一枚GB500C
注意它是有自主动力的型号
不过要实现真正的防区外打击,这点距离还远远不够,毕竟许多地空导弹的有效射程要比布撒器的滑翔距离远得多,因此我们同步搞出了另一款有动力型布撒器。
厂家非常大方地做了拟真内剖模型,可以看到腹部进气道和发动机的大致位置,还可由轰-6K挂载。这要是在数千米的高空进行投放,射程自然会大大提高。
随后,网上又出现了一张疑似黄皮歼-16挂载布撒器的照片,如果是真的这说明中国布撒器的制造技术已经成熟,不仅可以适配本国多型战机,也开始成规模融入我空军主战装备序列的后勤体系,未来应该还有更大的使用前景。
▲ 疑似歼-16挂载布撒器
我们能用它做什么?
咱玩这东西的时间也不短了,但选择在现在曝光,恐怕不仅是节目策划要用云箭-6做选题这么简单。
小兵兵认为,在解放军最有可能实际使用它的场景中,台海毫无疑问排在首位,此分析基于两个理由:
1、在速战决胜的战略方针中,机动性最高的航空兵必将成为制胜的关键力量,各型航空武器拥有更高的出场概率。
2、空军是台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军种,大部分为数不多的先进装备都集中在空军身上,尤其是即将开始交付程序的F-16V,是台军对我军威胁最大的武器,只要能摧毁、压制机场,就能解除、削弱这个威胁。
▲ F-16V实力不可小觑
台湾距离福建只有区区200公里,即便是背靠台湾山脉的台东地区,距离福州、厦门也不过300多公里。
这么近的距离,我们完全可以在不过海峡的情况下投放自主动力型布撒器,与导弹、电子干扰同步对敌展开饱和压制,在作战先期就瘫痪其机场。
▲ IDF“经国号”可在5分钟内升空作战
也是优先打击的重要目标
当然,这型装备的通用性很强,适用场景也很多,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自然不会只局限于台海。
总体来看,这种装备的使用范围覆盖了我空军近一半的主战机型,已经形成规模,可以预想到未来还会更加智能、高效的新型号,说不准就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亮相,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New Chinese Air-Launched Glide Weapon Designed To Be An Airfield Killer——JAMIE HUNTER
wiki:JP233、M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