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父亲是农民,他很庆幸能和父辈都是搞物理的人一起坐在教研室里讨论科研问题
- 海之疾风
我承认我说的有点刻薄,现在学生的学历背景,背后代表的整个家庭的综合努力与实力。追求高薪是他们的权利,合理合法,无可厚非。毕竟大多数人离不开柴米油盐。但我总是在想,或者说期望,一个国家的最好学府的学生,总是要有更多抱负担当,更与众不同点吧?像考古女生钟芳荣,愿意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专业,北大舰长韦慧晓,放弃华为高薪到部队来发展,这才是我心目中,最高学府的学子应该有的样子。
所以罗素才说真正的英雄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那种忘我的无私的浪漫的情怀,很多人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埋藏在的心里的某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只有少数人能够将那种情怀作为毕生的信仰落实到行动,终成一番事业。很难的。这个过程需要放弃牺牲的东西太多太多。能够做到的人,他所彰显出的人性代表着人类这一物种最高的人性光芒。于敏先生背后也有一个照顾了他一辈子的妻子,邓稼先背后何尝不是呢?他们的家人都付出了太多太多。人性这几十年来都没怎么进化了,兴许还有所倒推。不立足实际情况任意苛求他人的选择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感谢教员让平民家的孩子可以受教育吧,民国那会能读书的都是富家子弟。我认识的很多博士家里都很普通,或者贫寒,但是起码还可以读书啊,要不然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庭的面貌,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就非常值得肯定了。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 不过是为了过上平凡的生活,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有一些理想主义,那真是人间值得。比较的时候也得看基础,我一个朋友爷爷和爸爸都是搞物理的,另一个朋友父亲是农民,两个人的选择(生活质量、择偶)当然不同啊。但是那个父亲是农民的朋友还是庆幸当下大家能坐在一个教研室里一起讨论科研问题。自己用努力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值得尊敬和肯定啊。
【本评论由风闻社区捞取,来自《杭州余杭街道办招8人,全是清北毕业生,是不是大材小用了?》一文,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标题为小编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