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人物被当街刺杀,美俄大军云集地中海,普京面临空前挑战!
在过去的4年里,俄乌两国深陷危机之中,如今更是彻底闹掰了。
8月28日,波罗申科率先将骰子掷下,宣布将终止已被签署20年《乌俄两国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
普京眼看“伟大的条约”要告吹,也十分硬气地“告别”,让他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告诉国际社会:俄罗斯、乌克兰双边关系深陷危机,很难改善。
美国著名的鹰派战略大师布热津斯基曾预言:失去了乌克兰的俄罗斯成不了强国。而事实也正在应验他的话,4年前俄乌关系崩盘后,俄罗斯饱尝苦头。
对于俄罗斯来说,在乌克兰有着太多特殊利益,其中最为重要的事关两项俄罗斯国家支柱:能源出口和军事工业。
乌克兰地理位置特殊,东面与俄罗斯能源产区高加索接壤,西面和南面就是中欧和南欧诸国。在启用“北溪”管道之前,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欧洲有80%需要过境乌克兰。
至于军工就更不得了了,没了乌克兰制造的发动机,俄罗斯甚至连800吨级的22800型导弹护卫舰都没法建造,更别提向越南出口的2000吨级11661型护卫舰了。
正如戎评在《绞杀与反绞杀!普京力扛14年,美俄上演世纪大对决|大棋局之俄罗斯篇》一文中所说,整个乌克兰危机就是华盛顿耍的阳谋。
莫斯科明知道要为此付出代价,也不得不入局被套。于是奥巴马拿着名为乌克兰的这把刀,在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砍下深深地裂痕,也让普京的宏图陷入僵局。
经济军事双崩盘
俄罗斯同乌克兰决裂的前两年,是莫斯科最受煎熬的时刻。首当其冲的,就是俄罗斯赖以生存的能源出口业务。
戎评在《大棋局中东卷①》一文中解释了沙特对俄罗斯发起的石油狙击战。事实上,受此波及的,并非只有俄罗斯的石油。
国际油价由西方石油金融和欧佩克国家共同掌管,但国际天然气价格就没这么复杂了,只需要与国际油价挂钩,涨跌全跟油价走。
与乌克兰交恶后,让克里姆林宫发愁了。本来天然气价格就在跳水,再和基辅闹翻,出口量也上不去了,这不是让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断粮”吗?
2014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经历了大幅减产,出口量也跟着缩减。此外,欧洲与俄罗斯关系急转直下,使得绕开乌克兰,从黑海登陆保加利亚向南欧和中欧供气的“南溪”项目也被迫下马。
随后到了2015年,俄罗斯面对与乌克兰交恶、欧美实施制裁、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等不利因素影响,GDP崩盘了。
其实俄罗斯GDP在2014年就已经下跌了10.4%,但2015年的跌幅更是达到了33.4%!两年时间,俄罗斯GPD总量近乎腰斩!
这是普京上任以来俄罗斯经济首度下滑,也是自前苏联解体以来第二大幅度的崩盘,仅次于1998年发生的卢布危机!
此外,莫斯科想要重振远洋海军的希望也接近破灭。
2015年的时候,普京大砍军费开支,从前一年的845亿美元降到664亿美元,大幅削减了造舰计划。
此外在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俄罗斯甚至连新舰船都无法自建或外购:
看看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这可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唯一接近获得万吨战舰的机会,结果因为克里米亚一事告吹了;
看看俄罗斯自建的新型导弹护卫舰,无论是22350型、22800型还是11356型,上到4500吨下到800吨,全要用乌克兰的燃气轮机,结果也买不到了。
2014年和2015年,压力完全在克里姆林宫这边,就像叶利钦曾所面对的一般。但普京可不是叶利钦,他在处理危机的时候,更加主动,也更有章法。
左右开弓的普京
面对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制裁,莫斯科没有直接怒怼,像朝鲜或伊朗那样挥舞核大棒“撒泼”。前苏联怎么输掉冷战的?穷兵黩武是原罪。
普京的策略很是周全,被世界“首富”制裁?那就找第二把交椅搬救兵:
2014年5月21日,借着上海召开的第四次亚信峰会,莫斯科和北京敲定了一份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定,同年9月中俄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开建;
2015年5月,普京将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和我们的“一带一路”对接,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
2016年5月31日,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声称,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开始与中国就贸易协定展开谈判,最终希望可以在中国建立自贸区。
除了向东看,莫斯科仍然没有忘记西面的“故人”。
现在可不是30年多前,北约和欧盟都不是铁板一片。俄罗斯天然气在欧洲有着大量忠实用户,比如欧盟经济的支柱——德国。
在克里米亚危机发生的时候,德国政府是对制裁的态度就很暧昧,当时德国《明镜》周刊的民调多少也代表了当时德国的态度:
54%的民众认为,西方应当赞同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3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和欧盟领导层对俄政策以及上周通过的制裁过度;
55%的受访者对俄罗斯将乌克兰、尤其是克里米亚视作“俄罗斯影响范围的一部分”表示理解。
在2014年5月16日,当被问及“俄罗斯是否从西方战略伙伴转向战略对手”时,默克尔给出的答案意味深长:
“中长期来看,德国和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会继续下去。”
她和普京都是政治强人,当时同属第三任期,现在又接着连任第四任期。也正是拥有某种相同的特质,柏林和莫斯科之间关系转凉快,回暖也快。
PS:上图为普京为默克尔披衣服。在国际政治关系中,领导人间的亲密举动往往与国家关系有关。
2015年9月,德国与俄罗斯达成协议,“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计划诞生。如今看来,这项计划不仅诞生背景特殊,还颇具远见。
因为仅仅是4个月后,在2016年1月19日,乌克兰就上调50%俄天然气的过境费,尽显“雁过拔毛”的本色。
这三年来,“北溪2号”屡遭其他国家反对,但在普京与默克尔的默契配合下,今年3月27日,这一项目最终获得了在德国施工的许可。
普京这一手堪称一石二鸟:
在经济上进一步同德国捆绑,同欧盟核心圈构建起新的联系;
对基辅也可以形成威慑,毕竟过境乌克兰运输天然气的战略主动权被莫斯科牢牢把握,这对于经济不振的乌克兰来说,是一笔难以放弃的收入。
向东看和向西看,是普京在经济上施展的两手“妙棋”。而他在外交领域的手腕,令整个西方看到了彼得大帝的影子。
乌克兰问题爆发1年不到,普京就积极安抚德法两国。
2015年2月,普京拉着德法和乌克兰的领导人,一同举行明斯克会谈,并签署了《明斯克协议》。这一手纯属危机公关,让俄罗斯得到了喘息之机。
接着通过举办2016年索契冬奥会和2018年世界杯,普京用两场全球体育盛会,让常年被西方媒体抹黑的俄罗斯,以崭新的形象走在阳光下。也正是通过这些盛会,拉近了同欧洲诸国的关系。
尤其是世界杯之后,或许大部分欧洲人仍然在政治上反对俄罗斯,但俄罗斯足球以及普京的个人形象,却达到了一个高峰。
8月18日,普京在出访德国途中,绕道出席了奥地利外长的婚礼。他用德语致辞祝福,还向新人赠送了一幅乡村油画、一架老式榨油机和一个图拉茶炊。在欢声笑语中,普京还同新娘共舞一支。
同日,普京抵达柏林的梅泽贝格城堡,与默克尔闭门商谈3小时。
这是4年来普京首次访问柏林,也是在向外界传递出一个信息:俄罗斯正在走出乌克兰危机,正在摆脱曾由美国布下的陷阱。
万能的战略钥匙:中东
当然,也正如戎评在《中东卷①》所提到的,俄罗斯想要真正解开美国所设下的套,关键点还是在中东。
毕竟东欧一线除了白俄罗斯之外,已经被美国封死,俄罗斯想要破开防线,必须看向黑海对岸。
与伊朗、叙利亚相邻的土耳其,不仅掌握黑海通向地中海的要道,也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合作对象——俄罗斯天然气可是从这输入南欧的。
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白宫的主人为何并不尊重俄罗斯的利益?为何能够频频用经济制裁当常规武器来用?归根到底还是石油和美元。
普京深知现在可不是100年前,现行的世界规则不可能让两个核大国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如今的牌桌上,白宫拥有最多的筹码,也拥有最强的牌,还没人能够掀了这张桌子。
莫斯科破局手段,除了向东和向西,在经济与外交上合纵连横,还有一条是可以做到的——对石油美元釜底抽薪,废除华盛顿一直以来仰仗的底牌。于是普京剑指中东,希望在天然气方面做些手脚,也希望瓦解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想要颠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直接对沙特等国下手纯属天方夜谭。逊尼派国家、以色列和美国在冷战时期就构建了良好的关系,也拥有太多共同利益。摆在普京面前的选择,只有另拉山头。
拉山头得先立旗,叙利亚内战就不错。莫斯科往这浑水里一看,老美势力都在,阵仗也不小。硬汉本色的普京觉得是个机会,出兵不仅占了道义,还能挫挫美国人的威风。
俄罗斯出兵的利益主要有三点:
一是能拉拢什叶派势力。虽然他们比逊尼派势弱,但终究是中东本土势力。更何况对于这些宗教国家而言,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
二是对西方示好。欧洲诸国饱受难民潮困扰,德法等国就因为这些难民,本来还算过得去的社会治安一落千丈,社会动荡甚至影响到了执政者;
三是用库尔德问题争取土耳其。库尔德问题事关土耳其根本利益,若是任由美国操持,土耳其说不准只能和叙利亚、伊拉克以及伊朗一起倒霉,自己的领土将被分裂。
但是这个队伍可不好带,人心太散。
波斯人要不是承受了太多来自美国的压力,可能会第一个选择反水。
伊朗从亲美到反美,只不过是一场宗教革命的事,霍梅尼最初的观点还是“既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
要不是看到伊拉克被揍惨了,自己也被老美制裁了,鲁哈尼也不会在恐惧的驱使下靠近俄罗斯。
至于黑海对岸的土耳其人,也不是靠谱的料。
埃尔多安从来没有忘记奥斯曼帝国,更不会忘记历史上的俄土战争。
他可以在2014年的时候宣称不再与奥巴马通电话,暗示土耳其和美国之间出现裂痕。也可以在2015年击落俄罗斯苏-24战机,被普京大骂“叛徒”。
这里面唯一被牢牢绑在俄战车上的,只剩下了叙利亚。
并不是阿萨德感恩普京在刀口把他救下,而是只有俄罗斯才能帮助他完成收复大业。
没有俄罗斯的援手,叙利亚别说想要收复伊德利卜,说不定3年前就已经丢了大马士革,可能会让现在的叙利亚和利比亚一样糟。
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普京介入叙利亚内战这一手,的确要比白宫里的指挥家棋高一着。
什叶派之弧稳固了,土耳其也和美国决裂了。在俄罗斯的帮助下,百万叙利亚难民从欧洲返回叙利亚,让希腊、意大利等国家也松了一口气。
但是特朗普和奥巴马不是一路人,他对利益的追逐更加决绝,也更加赤裸。
战云密布的地中海
戎评在之前一文中,已经写过了特朗普的中东战略,就不再赘述了,这里介绍一下奥巴马时代的中东战略。
奥巴马时期,美国颠覆阿萨德政府的方式还是代理人战争,这招虽然阴损但高效,让美军不会承受过大的军事压力。
但普京不陪五角大楼这么玩了,毕竟前苏联在这一领域输给了美国,俄罗斯也不想再来一次。
于是莫斯科亲自下水,去叙利亚内战摸鱼,这就让美国的代理人战争没那么好打了。
2015和2016两年,在普京的帮助下,阿萨德不仅稳住了阵脚,还可以进一步谋划收复全境的大计。
特朗普上台后一看,觉得这盘棋不能再这样下了。但碍于没有合适的借口,不能直接向叙利亚宣战,怎么办?他想起了一支特殊部队——白头盔。
叙利亚军队有使用化学武器的劣迹,曾经在2013年8月21日对大马士革东部郊区的反对派动手,造成了上千名平民死亡。
特朗普脑袋一拍,新的点子来了:让白头盔和反对派演一出“化武袭击”的闹剧,再把锅甩给阿萨德。
2017年4月5日,白头盔在伊德利卜省南部小镇拍摄了一组“化武袭击”的录像,4月7日,美军用“战斧”对叙利亚境内目标发动空袭;
2018年4月7日,还是白头盔率先发出的视频,指责叙军在大马士革附近东古塔地区的杜马镇用“化武袭击”,4月14日,美英法联军空袭叙利亚。
2018年8月,随着大马士革挥师北上,要对反对派大本营伊德利卜动手,白头盔再次准备找点“事”做了。
美军也早早为此做好了准备,在叙利亚四周布满了獠牙。
从地中海到波斯湾,“波特”号和“苏利文”号携带着覆盖叙利亚全境的“战斧”严阵以待,满载空对地巡航导弹的B-1B战机也被部署到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
毕竟伊德利卜可不是德拉,特朗普对这地方十分看重。
它北面是土耳其,南面不足150公里处是塔尔图斯——俄罗斯地中海分舰队驻地 。西面不远处,就是库尔德人的控制范围。
五角大楼在这建的几座军事基地,一是可以镇住已经起了二心的土耳其,二是能遏制企图在地中海扩大影响力的俄罗斯,三是能够有效支持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武装。
此外,只要叙利亚内战不结束,俄军就不敢撤离叙利亚。
不仅欧洲要持续受到难民波及,俄罗斯海外长期的军事行动会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军费更加难以分配,拖累俄罗斯军工研究的同时还能延缓其经济复苏。
特朗普这算盘打的好,将美国利益最大化了。但是事不过三,普京的耐心已经被消磨殆尽,这次决心要给特朗普一个严肃的警告。
8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在北方舰队的“乌斯季诺夫元帅”号导弹巡洋舰率领下,10艘各型舰艇和2艘“基洛级”潜艇部署地中海地区。
俄罗斯《消息报》指出这是俄罗斯介入叙内战以来,在地中海内部署的最强舰队。但是戎评注意到,这也是俄美两国自2014年乌克兰问题爆发以来,在地中海最为针锋相对的一次。
那时还是在克里米亚入俄前夕,美国“布什”号和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同时出现在地中海内,相距不足900公里,彼此都在对方的射程之内。
美俄两国大军云集,不仅让地中海地区充满了硝烟味,更是令盘旋在叙利亚上空的战争阴云进一步压低。这一盘棋下到现在,局面肃杀,也更加难解。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
在华盛顿特区的包围网中,经过4年的紧张突围,俄罗斯终于看到了破局的曙光。介入叙利亚内战后,莫斯科拿到了足够的利益,也达到了自身的目的。
为了维护即将到手的胜利,俄罗斯国防部8月30日宣布,9月1日到8日在地中海划下一片禁区,包括乌斯季诺夫元帅号导弹巡洋舰在内的25艘舰艇,以及30架包括图-160战略轰炸机、苏-30SM在内的各型军机要在这进行演习。
演习区域很是有趣,并不在叙利亚的领海内,而是叙利亚沿岸的公海区域。这摆明了是以军演为借口,帮着叙利亚在海上筑起一条防线,防止美军从地中海对叙利亚发动攻击。
现在伊德利卜省已被叙军、真主党、伊朗军队包围,至于曾是叙利亚反对派靠山的土耳其,其部队不仅在边境地区集结,埃尔多安还将亲自前往德和兰,与普京和鲁哈尼讨论叙利亚问题。
重重包围之下,这一地区的反政府武装已经插翅难逃。
但是就在此时,一场即将席卷整个局势的风暴开始汇聚——
8月31日,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扎哈尔琴科在顿涅茨克市中心咖啡馆发生的爆炸中身亡。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这一事件实在太过巧合。波罗申科刚向普京摊牌,特朗普正在爬地图找目标,伊德利卜决战在即,结果乌克兰问题却被先行引爆了。
可以预见的是,乌克兰东部民兵绝不会吃这一哑巴亏,乌克兰冲突将会加剧。至于乌克兰政府军也不是摆设,爆炸案发生后,乌克兰军队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这不仅让莫斯科用来安抚柏林和巴黎的《明斯克协议》名存实亡,也将进一步扯动欧洲、尤其是东欧各国的敏感神经。
从最终获益者来看,白宫成了最大的赢家,普京将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俄军主力基本在中东方向,很难两线作战。
伊德利普战役是叙利亚最后的决战,亦是美俄战略摊牌之际。目前,美法英三国战舰和战机云集地中海,俄军25艘战舰也在该地区军演,并画下禁航区。
五角大楼已经放话了,21天击溃俄叙联军,攻占大马士革。
有鉴于此,俄军在地中海—中东方向的部署只会增强不会变弱。此时乌克兰若爆发大战,黑海舰队实力空虚不说,俄东部军区将面临没有空军支援的不利局面。
第二,普京出不出兵乌克兰,都会得罪人。
俾斯麦曾经为德国定下一条基本战略:不能让俄罗斯拥有乌克兰。原因很简单,拥有乌克兰的俄罗斯对德国的威胁将无限放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乌克兰是德俄的战略缓冲地带。
今天德国与俄罗斯关系如此好,得益于乌克兰大局是朝向西方。
如果普京出兵乌克兰,好不容易修复的俄欧关系,将再次沦为对立。哪怕德国领导层再不愿意,但汹涌的民意也会逼迫默克尔再次制裁俄罗斯。如果普京不出兵,对国内不好交代。
PS:俄罗斯目前因为养老改革的问题,国内斗争非常大。
美国的阴谋就在于此,既分散俄罗斯精力,又挑拨俄欧之间的关系。一个词:分化打击!
第三,乌克兰问题,俄罗斯得不到任何国际支持。
中东问题俄罗斯能得到中国支持,但乌克兰危机,中国向来是中立状态。
原因有两点:
①.不管乌克兰是哪方势力上台,基于中乌没有战略冲突,两国关系一直和好。即便是在亲美的波罗申科和尤先科时代,乌克兰也向中国输出了诸多先进技术。
②.俄罗斯若再次分裂乌克兰,中国也必然不会支持,克里米亚就是个例子。由于台湾问题的存在,中国根本不会认同认同一个主权国家之内某地区“公投独立”方式。
综上所述,俄罗斯将在乌克兰问题上再次面临空前孤立的状态。
美国设下的是一出“神仙局”,怎么破局,完全就要看普京的战略智慧,反正戎评是没想到啥办法,毕竟咱只是个分析家,还到不了战略家的高度。
莫斯科直接将忧虑摆到明处,称扎哈尔琴科之死已影响了《明斯克协议》的执行和顿巴斯地区(指乌克兰东部地区)的政治调解进程。普京更是明确目标:这一目的就是要加剧本已紧张的地区局势。
毫无疑问,对于普京和特朗普来说,欧洲和中东诸国都是他们拉拢的对象,也是美俄为了赢得棋局的棋子。
至于这场大戏,不过只演到中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