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没有十万个问题???
地有多厚,天有多高,小小的脑袋里藏着十万个为什么。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小时候看过这一套叫做《十万个为什么》的科普读物。那时候觉得这套书里面的知识真是设计了方方面面,但偶尔也会疑惑,十万个为什么真的解答了十万个为什么吗?
这么多年来,这套科普读物已经不是我当年看到的那个模样,经过多次改版,内容也充实了很多。早期的比如上海少儿版第一版,就只收录了1484个问题。到了第六版,则收录了4500个代表科技发展前沿和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大概估算一下,《十万个为什么》所有中文正版加在一起也只解答了不到一万个问题。
既然数量差距如此之大,它为什么还要叫这个名字呢?其实它之所以号称十万,是翻译自苏联版《Сто тысяч почему(十万个为什么)》。
比较广泛的说法,原作者伊林(真名为伊利亚·雅科甫列维奇·马尔夏克)的引用了诺奖得主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的“Пять тысяч Где,Cемь тысяч Как,Сто тысяч Почему!(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样,十万个为什么)”。
虽然粗略地看上去,伊林只是简单引用了个名人名言,起名十万个为什么似乎有点儿文学色彩。但神展开是,吉卜林并非苏联人,而是出生于印度孟买的英国作家,他的原句是“One million Hows, two million Wheres, And seven million Whys!(一百万个怎么样,两百万个在哪里,七百万个为什么)”。
这就有趣了,按理说都是大作家,不至于把一点数字搞错。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更冷的知识,Сто тысяч(十万)在苏联文学中,不是实指十万这个数字,而是虚数,泛指数量极大。比如Сто тысяч мук за ноч перагартаўшы За той адзіны промень на зары中十万就是用来形容折磨,这显然是不可计数的东西。
看,逻辑自洽了,咱们在中文里通常使用的就是这个意思嘛。所以,其实“十万个为什么”的意思,其实是“很多很多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