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恨你,但是再也不会原谅你了
在不久前的一个深夜,她突然打来电话,带着哭腔问我:“小编,为什么所有人都在指责我。好像我才是犯错的那个人,好像我的不原谅是在无理取闹。
就连我妈都让我睁只眼闭只眼,她说忍一忍这辈子就过去了,没必要这么折腾。至少他还知道回家,这就够了。”
我知道这一切的起因是在半年前,蕾蕾发现老公出轨,当下就选择离婚。可男方并不想离,不仅在亲戚面前给她下跪,还到处卖惨,博取同情。
尽管如此,蕾蕾还是放话,出轨这件事情已经触碰到了底线,她做不到原谅。
周围的人却不断劝她说:大家都有犯错的时候,尤其在婚姻里,你不要做得太绝;
也有人说:你现在老大不小了,再婚还不见得能够找到更好的;
更有人说:他都已经知道错了,你也别太计较,差不多得了。
不堪甚扰的蕾蕾最终选择南下。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半年的时间里,把新的生活过得挺好的。
没成想过年回家,前夫又跑来纠缠。甚至还有旁人帮腔道:“你今天这个样子,也多亏了他,你应该感谢他的。”
我相信大家都听过这种论调:你应该去感激那个带给你伤害的人,如果不是经受了这些打磨,你也不会成为如今这副百毒不侵的模样。
但是我很想说,亲爱的,如果一个人真的能被外在的力量成就,那么这种力量一定是“爱”,而并非“伤害”。我们要感激的是那些一直默默陪伴我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爱着我们的人,是因为他们让我们重拾了信心。
就好像蕾蕾说的:
“我永远都不会原谅那个伤害过我的人,我更加不会去感谢他。我之所以成长,不是因为内化了他带给我的痛苦。而是因为,我自己挺过来了,我不想向命运低头。
我只是在用不原谅的方式提醒我自己,不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罢了。”
是啊,不是所有的“对不起”,都配得上一句“没关系”。
我们不必听信谁的劝说,我们也更不用假装大度。
同事小敏初入职场的时候,因为能力出色,备受领导的赏识。
但也因此,她遭到了同组另外一个年轻同事的嫉妒。
对方先是暗暗带头排挤小敏,接着三番几次地刁难她,拒绝配合工作,让她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临末了还嘲讽她一句:工作能力也不过如此嘛。
后来,小敏被调来北京分部,两个人就再也没有交集。
没想到在某次公司年会上,她们意外成了邻座。大概是因为内心愧疚吧,同事主动举杯向小敏道歉。
大家都在一旁起哄,期待看到一场难得的和解。没想到,作为当事人的小敏却冷冷淡淡。
同事脸上有点挂不住,又开始埋怨说:“至于吗,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耿耿于怀呢?你现在不是过得挺好的吗,怎么还记恨我。”
小敏没有再搭理她,找个借口就离开了。
她跟我解释说,有些人向你道歉,只是为了消去自己内心的负罪感,并不是真的想要为自己曾经的过错做出弥补。
我想起《马男波杰克》 里的一段话:“如果你的道歉只是为了自己好过,而不是真心诚意地觉得你错了,那我也没有必要原谅你。
因为从来没有人这么规定过,道歉就一定会得到宽恕。”
别人没有权力,更没有资格去指责你的不原谅。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感同身受,只有亲历过才知道,有些伤害一旦造成便不可挽回。
不是一句“对不起”,就能抹平曾经被撕裂的伤口。
善良是一种选择,有时候不报复,就已经是最大的宽容了。
就像在电影《亲爱的》当中,黄渤对人贩子的妻子说的那句:“我顶多做到不恨你,就到头了。”
我想大家都听过这句——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很多时候作为旁观者,我们无法知悉当事人过去所经历的一切。
只凭自己的感觉,凭他人的三言两语,就说出劝人原谅的话,那其实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
因为事情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当然觉得轻松。可如果换成我们是当事人,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处理得比别人好。
如果你是受害者,大可不必因为别人的眼光,轻易原谅一个伤害过你的人;如果你是旁观者,那么也请不要轻易劝谁原谅别人对他造成的伤害。
对方有说“对不起”的权利,你也有选择“不原谅”的自由。
傅首尔也说过:原谅伴随着你对人性的洞察,伴随着你对人性弱点的接纳和妥协。从此,你只相信人性,再不相信人。
也许你原谅了你的朋友,原谅了你的父母,也原谅了那个伤害过你的前任,可是你从此很难再去相信友情,相信亲情,也不再相信爱情。
但无论原不原谅别人,我都希望你可以放过自己。
希望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心里有伤的人,都可以调整好情绪,逆流而上,重新出发。
来源于:旺旺屋工作室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