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子射击不规范下场凄惨!打枪的后坐力到底有多恐怖?

1近日,小编看到了深圳特警发布的《人枪合一》射击宣传片。

只见一位枪械教官,左手并不握枪,右手单手持枪,不抵肩连发射击,枪居然稳得一批。

500

不但79冲锋枪如此,就连发射中口径步枪弹的56式冲锋枪和81式步枪以及95步枪也是如此,稳得就像没有后坐力一样。

网友们见了也纷纷惊呼:

“我举报,有人开了无后坐力挂!”

“这压枪技术,不去吃鸡可惜了”

500

▲这压枪技术,服了服了

那么,这种神奇的压枪技术是真的吗?

人真的能视后坐力为无物吗?

且听小兵兵一一分解。

1

后坐力,一般是指射击时,弹丸向前发射后产生的向后方向的能量。

后坐力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弹头在火药燃气推动下向前运动产生的反冲力。

500

▲这就是后坐力最直观的表现

这个很好解释,牛顿在几百年前已经教会了我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枪械发射子弹时,枪械本身同样会受到火药气体的反作用力进而推动枪体后坐。

500

▲连续射击下,这么壮的哥们儿

都被后坐力推出了镜头

另一来源是多余火药燃气从枪口高速喷出产生的反冲作用,因为火药燃气不可能刚好满足推动弹丸飞出,因此在弹丸飞出后,还有很多多余的火药燃气跟着喷出,这就又产生了向后的冲量。

500

▲射击后会有大量多余火药燃气从枪口喷出

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坐力。

自枪械诞生以来,人类在享受越来越远的射程同时,也越来越头疼越来越大的后坐力。

后坐力往往使人难以把控枪械,进而影响射击精度。

为了控制后坐力,人类想了很多办法。

500

▲把自己吃成个胖子是个不错的主意

比如最早的突火枪是没有枪托的,人们需要抱着发射。

500

▲突火枪

但这样抱着射击烫手不说,一不留神没抓住,突火枪就要向后飞出去,把身后的人怼个半身不遂。

500

▲拿不稳就会这样飞出去

而西方当时同样没有枪托的火门枪,为了解决发射后飞出去的问题,他们就直接抵到了胸口盔甲上。

估计一发射就相当于在胸口重重来了一拳。

500

▲你这样射击,问过马的意见了吗?

后来,中国的鸟铳装上了弯把枪托,射手总算不用抱着发射了。

500

▲明朝的《兵录》

中的火绳枪安装了弯把枪托

《武备志》说:“(安装枪托后)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因其所安装的弯形枪托形似鸟喙而被称为“鸟嘴铳”。

500

▲日本火绳枪虽然也有枪托

但一样是手持式,并不抵肩

不过这种握把仍小了些,光靠手是难以承受后坐力的。

西方就走了另一条路线,设计了一种较长的梯形枪托,可以抵在肩膀上,再加上早期的火枪架杆,可以使火枪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射状态,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500

▲早期欧洲火绳枪手

枪托可是一项革命性发明,纵然现在枪械已经从单发前装枪,变成了连发速射枪,但枪托的形状并没有发生特别大变化,无非就是从木头换成了复合材料而已。

500

▲两百多年前的枪托

和现在的狩猎步枪枪托并没有本质区别

枪托的问题解决了,人们很快又发现,光有枪托还不够,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射击姿势,照样射不准。

500

▲这样能射得准吗?

早期的前装枪因为无法卧姿装弹,只能站立射击。

所以射手必须左手握住下护木,右手握住枪颈,双手用力将枪托抵住肩膀,构成一个稳定的受力体系,来保持每次射击时眼睛和机械瞄具的平正关系,以便构成稳定的瞄准基线。

这也是所有步枪最基础的射击姿势要领。

500

▲立姿排枪射击(又称“排队枪毙”),残忍却也有效

但你就算拿稳了枪,就能打准了吗?

非也非也。

早期枪托往往安装在枪管轴线的下方,这样的设计在抵肩射击时更加舒适。

500

▲后坐力轴线与枪托并不重合

但问题是,当枪管的后坐力传递到枪托时,后坐力和受力点不在一条线上,这就产生了一个小小的力矩,让枪身以枪托末尾上端为圆心向上旋转一定角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枪口上跳。

500

▲大家都知道AK的枪口上跳非常严重

后来,枪械进入连发时代,后坐力更加连续和持久,如果不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射击姿势,不要说像开头的特警教官那样单手持枪了,就算双手持枪,也会使连续的后坐力施加在射手的右肩,导致射手不自觉的向右方向旋转,导致落弹偏右上。

500

▲右上偏十分明显

所以,如果不能保持正确的射击姿势,那下场可不是一般的惨。

500

▲比如这样

500

▲这样

500

▲这样

500

▲这样

500

▲还有这样

你以为民间人士才会这样?

Nonono,看看台湾士兵的射击姿势吧。

500

▲妹纸(哥们儿?),你是不想要眼镜了

还是不想要眼睛了?还是都不想要了?

500

▲这位兄弟,你手里的是枪,不是RPG

2

那到底怎样才能克服后坐力的干扰,射得又准又稳呢?

几十年来,人们总结出了“软”“硬”两种手段来解决。

500

▲够软了吧?

所谓“软”,就是采用各种有效的射击姿势保持射击时的稳定。

其核心原则只有一个:用肢体或者外物使枪械得到稳定的支撑,同时相关部位肌肉用力帮助抵御后坐力,提高命中率。

500

▲当然如果你足够壮,可以跳过这一段

比如最常见的卧姿射击姿势,射击时射手全身俯卧并使两肘支撑在地上,左肘前伸左手虎口向上,利用虎口凹部托住护木,右手虎口向前抓握握把。

500

▲卧姿射击

在这个姿势下很容易通过双臂的架设与枪支构成三点支撑,支撑面比立姿和跪姿要大得多,由枪支与身体结合组成的总重心位置低,整个姿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如果枪再有一个依托物,就更完美了。

500

▲土包这种依托物可以大大提高射击稳定性

跪姿是另一种比较常见的射击姿势,一般是右腿跪地,左手握护木,左肘支撑于左腿上,右手握握把,枪托抵肩。

跪姿是在无依托条件下,除卧姿以外最稳固,也是最不易疲劳的射击姿势之一。

500

▲跪姿射击

除了卧姿、跪姿以及从火绳枪时代就延续下来的站姿,这些年随着与外军的交流,一些部队也根据战术需要,练习了以往训练大纲上没有的射击动作。

以传统眼光看,显得比较“非主流”。

500

▲其实朝鲜这种“马步射击法”更非主流一些

比如:不太雅观的蹲姿。

蹲姿的手臂动作和跪姿差不多,但两腿并不是跪下,而是蹲下,两臂肘部分别支撑于左右膝盖上,形成一个稳定的射击姿势。

500

▲蹲姿射击

不过小兵很怀疑这种姿势的稳定性,小伙伴们都有长时间蹲坑厕所蹲得双脚发麻的经历,那如果让你蹲坑时再抱着一把步枪呢?

更不要说蹲下后身体重心很不稳定,射击时还要克服身体晃动,实在太累人了。

而且显然这个姿势更适合亚洲人,西方人是很难长时间保持这个“亚洲蹲”姿势的。

500

▲美军蹲姿演示……咦~好S哦~

在比如,看起来很舒服的坐姿。

这个姿势枪身通过胳膊架在稳固的膝盖上,理论上能达到更好的射击效果。

由于有了更多的支撑点,保持姿势持久性长,是长时间隐蔽待机,观察、射击时是最好的选择。 

500

▲坐姿射击

还比如,看起来比较痛苦的侧卧姿。

这种姿势主要依托点位于射手大腿外侧,适宜在斜坡从上向下射击,但是长时间手部支撑会比较累。

500

▲看着就难受

另外,还有看起来更痛苦的仰姿。

射手要仰卧在地上,双腿蜷起交叉构成支撑,脖子勾起进行瞄准射击,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山地从下往上射击,但可是真的累人,对腹肌和背肌是个较大的考验。

500

▲这个动作要练好的前提是练好仰卧起坐

另外,近些年的一些狙击比赛中,还出现了一些双人配合射击姿势,主要是借用战友手臂、肩膀、双膝甚至屁股,来形成射击姿势。

500

▲好像有点羞耻

这种双人体位(小兵兵没有开车!),一般在来不及构筑狙击阵地时使用,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射击依托物。

500

▲好像还有更羞耻一点的体位

当然,以上这些射击动作大都是有一定难度的,也需要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掌握。

另外,相关身体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也至关重要,否则就是徒具姿势的“花架子”了。

3

以上这些是“软”手段,那么“硬”手段,就要在枪上做文章了。

首先,想办法让枪管和枪托轴线基本重合。

因为后坐力上跳的枪口对连发的自动武器很不利的,因此AR系步枪的枪托基本上是和枪管处于一条直线的,大大降低了枪口上跳。

500

▲AR射起来有多稳?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其次,就是装上一个枪口制退器。

枪口制退器是一种减小枪口后坐能量的枪口装置,多用于大口径机枪和狙击枪,装上后,用来将向前排出的火药燃气改向转向后喷,提供向枪口前方的推力,以抵消部分后坐力。

不过装上后枪口向两旁的爆鸣和火焰都会增加,给射手造成影响。

500

▲被改变的燃气方向吹飞枪口侧面易拉罐

第三,装上一个前握把。

常见的有垂直握把和时髦的AFG转角握把,紧紧握住之后,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枪口的上跳,增加连发射击时的稳定性。

500

▲前握把还是很有用的

第四,装上一个好枪托。

木枪托怼得肩膀太疼?

那请你试试这一款蜂窝式橡胶枪托,可以在步枪后坐时吸收部分能量,减少对肩部的冲击。

500

▲蜂窝枪托

第五,采用枪管后坐设计。

这种设计常见于大口径狙击枪,在枪弹击发后,枪管与枪机在一起后坐,随后枪机开锁,与枪管解除扣合关系,但此时枪机停留在后方,枪管先复进与枪机分离,在复进过程中完成抽壳、抛壳动作,待枪管复进到位后,枪机才被释放复进,推弹上膛,追上枪管,最后与枪管重新扣合闭锁并准备击发第二发子弹。

500

▲GM6的枪管长后坐

这种设计简单来说就是把后坐能量大部分用于推动枪管枪机后坐,并将后坐能量储存于复进簧中,从而减小对枪托的直接后坐力。

500

▲12.7大狙,居然可以站着打

第六,就是俄罗斯独创的黑科技“延迟后坐”和“平衡后坐”了。

延迟后坐的代表作是AN94步枪,AN94有一个两连发模式,可以以超快的速度进行两发点射,射出第一发子弹同时枪管后坐压缩复进簧,当枪身还没有反应过来要后坐时,第二发子弹已经出膛,两发子弹几乎是在瞬间同时射出的,后坐力对射弹散布几乎没有影响。

500

▲不知道大家看清了没?注意枪机

AN94枪管后坐一次,其实打出了两发子弹

据俄罗斯的宣传,一个射击高手使用AN94步枪,在一百米的距离上,可以将两连发点射打出两个连在一起的弹孔,可见其精度是多么惊人。

500

▲来个慢镜头,两发子弹出膛瞬间

而平衡后坐的代表作是AEK971步枪,也是俄罗斯“解决不了后坐力对射击的影响,那就解决后坐力!”的思路最典型的产品。

500

▲AEK-971射击时很平稳

该枪枪机活塞上有一个对置活塞,可以起到配重作用,开枪后,传动机构推动对置活塞前进,达到力量平衡的效果,能抵消掉很大后坐力,提高了连射精度。

500

▲平衡后坐原理

当然,这也让该枪内部变得过于复杂,因此这种新颖的设计频频落选俄军竞标。

500

▲平衡组件过于复杂

4

当然,对很多枪迷来说,后坐力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会超级享受这种力量的冲击。

在他们看来,后坐力就是枪械的真实力量反馈,钢铁的冰冷,零件撞击的清脆,对后坐力的掌控以及震耳欲聋的声音,产生的诱惑力和满足感远远大于其他事物带来的快感!

假如枪械没有后坐力,跟咸鱼又有啥区别呢~~~~

500

▲苦练之后,就可以像这样愉快地突突突啦!

不过小兵还是提醒大家,就算喜欢射击时的后坐力,也不妨好好学学射击姿势。

姿势练不对打不准都是小事,如果不懂射击技巧上来就打,很可能就要肩膀脱臼两行泪啦!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