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马克思,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和中国的成功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上空徘徊

 

1848年,马克思在他的名著“共产党宣言”中写下名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上空徘徊。”69年以后,幽灵成为现实,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01年以后,又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诞生。

   

500

                                       

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74年,解体了,整个西方陷入狂欢,美国这次喝饱了血。弗朗西斯·福山断言:历史在进入“自由民主制度”之后,终结了;不过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69年,快把资本主义总头目美帝逼到墙角了,整个西方陷入恐慌,福山不得不承认,他被打脸了。

马克思诞辰200年,如果把“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至今也有170年。社会主义前半场在苏联的失败和后半场在中国的成功,让人思索,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够完善造成的,还是我们对马克思领会得不够,在实践中走了弯路造成的?

500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表示: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私有制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构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主义革命就会发生。换句话,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之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废除私有制!至于其他由资本主义带来的问题,比如资产阶级法权等,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决,这个阶段叫社会主义阶段。

马克思未能完全预见到,资本主义将自己的矛盾扩展到全球,利用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进步,把高收入的岗位留在国内,把血汗岗位输出到发展中国家。结果是,国内阶级矛盾部分缓和,而穷国富国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不过马克思在回答俄国革命家查苏利奇的询问时,认为一切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即在一定条件下“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500

列宁有鉴于此,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必非在发达资本主义之后发生,而可以利用“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使得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有可能突破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列宁成功了。而在十月革命激励下,一个只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农业国——中国也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事实上,苏联当年只算半工业国,而他之后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除了苏联在二战后控制的部分卫星国,其他的都是农业国。

 

苏联为何一朝崩解?

 

限于实践不足,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社会只给出了框架,消灭私有制,但是马克思没有提出,也不会提出,废除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在农业国家中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没有探讨。列宁曾经设想依靠群众积极性,极为赞扬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不过后来列宁意识到不能光靠精神力量,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因此推行“新经济政策”,接受了市场经济体制。不过列宁没来得及多实践,就去与马克思继续探讨了。

500

斯大林继续社会主义实践。不过斯大林的性格刚硬,采用铁腕按照他的设计构筑了苏联的政治经济制度,并在一段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他接过一个手扶木犁的落后国家,交出一个拥有核武器,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的超级强国。一段时间,人们把斯大林建构的苏联当做了社会主义的模板。

500

苏联的影响是如此巨大,连许多奉行资本主义的国家也开始设法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加强国内福利制度的建设。由于将低价值的岗位输出,对留在国内的高价值岗位给出高工资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结果出现了欧洲多国工党、社会民主党执政下的一批奉行“社会主义政策”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其代表是北欧诸国。

当年世界慢慢形成两大市场,以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WTO前身)国家构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由经互会构成的以苏联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市场。而苏联经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经济陷入停滞。苏联的卫星国却在探索各种改革。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纯洁性,维护苏联老大哥的霸主地位,苏联多次动用武力干预,匈牙利、波兰、捷克的改革纷纷胎死腹中。直到苏联崩解,各卫星国纷纷独立且改弦易辙。

有人以为,苏联社会主义之所以崩解,是因为上层一小撮利益集团把持了权力,被和平演变了,是苏共背弃了马克思主义。这说法确有事实为证,但是还可以深入问一句:他们为什么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了?总得有个理由吧?戈尔巴乔夫曾经承认,北欧比苏联更符合社会主义!

500

这其实是一种盲人摸象导致的结果。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斯大林为此建构了一种计划经济体系,在短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很快。其实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同样采用计划经济,比如二战期间。但是后发国家想赶上来,还必须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发展重化工业,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保证国家安全和摆脱先发国家控制的必然之路,而走这条路,也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保证。采用市场经济道路,不能使资源优先聚集于重化工业,因为在重化工业资本回收较慢。

500

划重点: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的对立物,而是市场经济的变种,是一种规定了价格(市场经济的最关键要素),规定了发展方式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中国当年转向市场经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价格闯关”)。这样时间一长,僵化就不可避免,经济增速就会停滞。由于前期的快速发展,也由于斯大林的铁腕,他建构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人敢质疑。苏联做了多次改革,但是都没有触动计划经济体制本身。

这并没有理解马克思。马克思只要求社会主义消除私有制,只要求通过国家计划(这和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是一回事)调整市场经济下产生的各种问题。马克思并未要求取消市场经济。而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如中国,想要达到发达的生产力要求,在一定阶段甚至容许私有制的存在,对于生产力的快速提高则是利大于弊。

其实正是由于苏联领导人没有彻底理解马克思,在消灭私有制的同时,也“消灭”了市场经济,消灭了竞争。结果苏联在所有领域都赶上了资本主义,但是在所有领域都拉开了差距。苏联能够制造所有的装备,但是多数装备“傻大黑粗”,苏联能够提供民众所需的衣食住行,但是不能提供“李维斯牛仔裤”,不能提供剪裁合体的服装,因为这是计划经济很难做到的。

500

比如计划经济很容易安排用30种面料生产50种不同尺寸的5亿条裤子,提供给不同身材的民众在不同季节穿用,但是计划经济如何安排生产1000种面料,500种裤型,上千种代表不同风格的品牌的裤子?这本应是上千家服装企业的厂长(企业家)考虑的事情。但是在计划经济中,无需他们考虑。

苏联人必须经常排队买东西,不是缺乏商品,而是缺乏优质商品(当然在叶利钦当政之后,普通商品也必须排队了,又回到短缺经济年代)。由于缺乏竞争,在苏联什么商品都有,就是很少优质商品。人们开始羡慕欧洲的产品,最后连苏联领导人也如此。

500

轻工业对市场经济的反应最灵敏,在计划经济下最僵化。结果是计划经济下轻重工业比例无法协调。女人也许有100套服装,却总缺“最适合”的那一款,因此要不停的买买买。但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她们没有这么多选择,而且工资也被“计划”了,她也没钱选择。宏观上看,经济流转速度因此停滞了。为了保证重化工业,只有动用国家力量调动资源,民众需求更被忽略,良性的经济循环被打断。

500

由于把市场经济体制贴上了资本主义标签,把计划经济体制贴上了社会主义标签,经济问题就成了政治问题,苏联的改革一直未能触动这个根本问题。戈尔巴乔夫以为,苏联的问题来自利益集团。他把目标定为北欧模式,想用新思维和公开性向利益集团开战。结果“新思维”摧毁了苏联人的信仰,利益集团更利用“公开性”来“揭秘”,抹黑苏联历史。斯大林成了“暴君”,苏联英雄卓娅成了“小偷”。

由于对欧洲生活的羡慕,对“揭秘”的半信半疑,加上错误的经济政策,苏共的威信被步步削弱,人们的信仰逐步丧失。戈尔巴乔夫未必想摧毁苏联,他只是想摧毁利益集团。但是他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没有定下正确的目标,结果是利益集团接过了他的“公开性”口号,摧毁了苏联。

500

有人以为是美国把苏联拖进了星球大战的军备竞赛中,拖垮了苏联。其实并非如此。由于苏联的经济制度僵化,由于两大阵营的对立也使得双方经济贸易的缺失,以致苏联必须保护自己本就不大的“国际”市场。既然缺乏效率的吸引,那就动用武力的威慑。看看今天的美国,是不是也是这样?因此苏联不能在军备上落后,军备再一落后,没有了威慑,小弟更会造反!

500

恶性循环!

 

中国做对了什么?

 

在农业国家想走社会主义道路有点难,难就难在对工业经济的发展规律不够了解,难就难在农业社会中出来的人们对“平等、公平”有执着的追求。抛开那些口中说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不提(比如当年的埃及和印度),基本上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对公平的追求都是非常在意的。

但是这是马克思的想法吗?不是!马克思承认,走向共产主义之前有一段社会主义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除了废除私有制,其他方面还保存着许多资产阶级法权,比如等价交换,比如商品生产。因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明显的特点,就是用基于劳动的平等代替了基于资本的平等。但是基于劳动的平等从分配的角度看仍然不平等,因为劳动力有强弱之别,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别,等等。更何况基于中国生产力的现状,还要容忍私有制,也就是从分配角度看,是基于劳动和基于资本的混合分配制。

500

中国前期基本是苏联道路,同样遇上苏联遇上的问题。极为在意社会平等的太祖,希望通过意识形态的革命克制私欲带来的问题,但是意识形态革命的目的,还是要落实到“抓革命,促生产”上来。太祖的威望还是不能克制民众的欲望,这个伟大的实验未能成功,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慢下来了,中国和世界的差距又开始拉大。

总设计师是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而且应该采用市场经济的第一人,当然不是直接提出。以他丰富的政治经验知道,政治上的事情当年争论不清楚。于是他提出实实在在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果市场经济有利于这三个标准,为什么不能采用?

500

把理论问题押后,用实践检验理论,用实践创新理论。从经济改革入手,让人民有获得感。老练的总设计师绕开了戈尔巴乔夫遇上的陷阱。而西方依然是老一套,指责一党执政是“专制”,多党轮流执政才算“民主”;威权政府不民主,缺乏合法性;抹黑革命领袖和英雄,抹黑中国革命史;放大和攻击改革开放中的缺陷和不足;当然,指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早已过时是标配,而公知们捧读“人权宣言”个个热泪盈眶。但是人民有了获得感,人民对共产党就有了耐心。

500

终于,在中国的步步赶超下,西方“普世价值”的泡沫被戳破,颜色革命后走上“普世价值”道路的国家,陷入发展停滞,各党派争权夺利,甚至成了难民输出国。而西方自身,也因为产业逐步空心化,债台高筑,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使民众开始怀疑自己的国家道路。而中国在成功地实践后,获得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指出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救了中国;中国以自己的实践,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救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实践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仍然有“五年计划”,但是这个计划是一种政策指引,由市场机制保证这个计划的高效进行。

500

中国解决了一个农业国家是如何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中国已经对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贡献。而中国现在开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是为把被世界经济引入死胡同的资本主义药方,做出重大修改。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成功实践,“拯救”世界经济!

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是苏联僵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带来的问题,而中国的成功,是中共不忘初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而成功的。

500

不是马克思错了,而是不能错误的理解马克思。这是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和中国的成功告诉我们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