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的幽灵仍在游荡

李登辉终于真的死了,这让老同志感到既开心又遗憾,为了抒发内心的愉悦,我专门还买了一个牛奶。我遗憾的是他没有亲眼看到自己所打造的台独破船沉没的一天。老同志多么想让他体验金日成在九十年代所体验的忧伤,并且接受全世界中国人的审判。也许老天给我们开了个玩笑,人间要讲法制不适合他,到了阴间估计两蒋会好好招呼他。
很长一段时间老同志自己也有两个疑问,1.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当汉奸当的如此彻底的中国人。2.蒋经国和整个国民党的选拔体系怎么就提拔了这么一个拆自己家台的人?后来一琢磨想明白了,很大程度想明白了这两个问题就是看懂了台湾今天的情况,也知道了我们明天将要面对什么样的挑战。
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当汉奸当的如此彻底的中国人。这个问题就要回溯到他出生的年代,李登辉的整个未成年时代都生活在日据时期。出身与教育塑造了他毫无负罪感的汉奸人格,或者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也没有归属感。
1923年1月15日,李登辉出生于台北州淡水郡三芝庄,父亲是警察。李登辉是一个语言天赋不错的学生,对日语文学作品耳熟能详,他的日文(日据时期成为国语)考试能得满分。1943年6月,成绩不错的李登辉进入京都帝国大学农学部农林经济学科学习,这对于一个“台湾人”的李登辉是莫大的“恩典”,从他后来的回忆口述来看,他表现得如鱼得水。“在自由的校风下,我乐于和同学讨论,努力用功读书”。
随后作为日本殖民地的青年,他与他哥哥都被编入日军作战。哥哥战死马尼拉,但是他活到了战争结束。同样是从他的口述中我们完全看不到他对自己作为日军参与二战有什么负罪感,更多的是觉得自己作为殖民地的臣民尽了自己的义务。
说到这里其实对于为什么会出现李登辉就不稀奇了,一个一睁开眼就觉得地理上自己是台湾人,意识形态上觉得自己是日本人的人,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反华立场,不会有任何的负罪感。
作为我们也要思考,是不是从清朝一直到1949年败退台湾的国民党打心眼里就没有重视过台湾?既有国力孱弱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割地,也有主观上不的重视,在1945年接收台湾时,就出现了荒诞的一幕,录像上接收台湾的国民党军队衣衫褴褛,穿着草鞋甚至有的还挑着鸡牵着猪。这与军容整肃战败受降的日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常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实际上这一幕彻底断送了我们一举扭转日本几十年皇民化教育的机会。接下来国民党败退台湾导致的人口激增更是激化了人地矛盾,本省人与外省人对立变得不可避免。
当今天的台湾年轻人并不成长在两蒋时期“反攻大陆,一定成功”的背景下,我们也应该思考同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人家从出生就和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
第二个问题,蒋经国和整个国民党的选拔体系怎么就提拔了这么一个拆自己家台的人?
显然这是个历史未解之谜,绝大多数人将这一悬案归咎于蒋经国被骗了。至于如何被骗的细节各种说法都有,但是老同志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或许这只是蒋经国看到了历史的大趋势,不得已所做的决定。
两蒋时期的台湾很大程度并不能说是个正常的国家体系,按蒋介石的定位就是反攻大陆的基地。所以可以理解成是“骑士团管着一块地”。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只要反共、亲美就是西方的朋友,至于民主不民主不重要。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之风在苏东剧变后愈演愈烈,显然也波及到了很多亚非拉地区的亲美威权政府。蒋家统治实际上面临着可能垮台的考验,这一时期确实台湾也出现了各种抗争的声音。随着冷战结束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反攻大陆成为了泡影,骑士团想要世世代代扎根台湾就必然要与当地融合。
这也就是李登辉能够上台的历史必然性,不管是李登辉还是王金平还是韩国俞,都是国民党台湾本土化的见证。蒋经国或许是梦到了如果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出现的是韩国连续几任军人总统的悲剧。
据台北荣民总医院消息,台湾当局前领导人李登辉30日在台北病亡,终年97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