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至今:人民海军舰艇发展更新速览

五十年代至今,新中国海军舰艇发展变化大,附众多照片:“单舰连连看”。(注:本文约有一半图片来自各战友提供或从网上报刊等收集。向各战友及相关拍摄者致敬致谢!)

500

1953.2.19---24毛泽东主席在长江先后乘坐长江舰、洛阳舰,并视察检阅华东海军的长江舰、洛阳舰、南昌舰、广州舰、黄河舰等;期间,毛主席先后共5次为上述各舰作了相同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500

1953年2月,毛主席和“洛阳”舰官兵亲切交谈

500

1953年2月,毛主席与“长江”舰海军官兵合影

500

53-224舰(“南昌”号),为纪念毛主席1953.2.19---24在长江视察检阅华东海军的南昌舰等,1968年将南昌舰原舷号210改为53-224。据网上记载:该舰原为日本航海炮舰“宇治”号(鬼子长江舰队旗舰),抗战胜利国民党接受后改名“长治”号(第一舰队旗舰),1949年该舰起义投共,自沉避袭,1951年捞出改名“南昌”号(舷号210),为华东海军第六舰队旗舰,80年代退役。 

500

53-602舰(“广州”号),为纪念毛主席1953.2.19---24在长江视察检阅华东海军的广州舰等,1968年将广州舰舷号改为53-602。据网上记载:“广州”舰原为加拿大“城堡”级巡逻炮舰,二战后招商局购入改名为“元培”号,作为快速客轮使用。1949年后被新中国海军征用命名为“广州”舰。长76.86米,宽11.22米,标准排水量1100吨,满载1775吨,最高速率18节,装配3门俄制130毫米主炮。

500

53-220舰(“洛阳”号。未找到有舷号的该舰图片),为纪念毛主席1953.2.19---24在长江乘坐并视察检阅华东海军的洛阳舰等,1968年将洛阳舰舷号改为53-220。据网上记载:该舰原为澳大利亚海军815吨级扫雷舰,由新中国通过香港购入,后改为护卫舰“洛阳”号。另:“长江” 舰舷号改为53-219、“黄河”舰舷号改为53-511。

500

528舰(瑞金号),据网上记载:该舰原为日本海军“御藏”型海防舰“四阪”号的战舰,抗战胜利国民党接受后成为其第二舰队旗舰。标准排水量940吨,满载1020吨;舰身长78.84米,宽9.15米,吃水3.05米;最高航速19.5节。原本装备日式120毫米舰炮两门,40毫米副炮两门,以及8门25毫米高射炮。后将火炮换装3门100毫米、4门37毫米炮。被命名为“瑞金”舰,八十年代退役。

 

500

“开封”舰和“临沂”舰,据网上记载:“开封”号和“临沂”号所属的花级驱潜快艇。开封”和“临沂”舰原为英国于1940年制造的1020吨级巡逻舰,战后改为商船,后由新中国通过香港购入改为“开封”舰和“临沂”舰。

500

215舰(“武昌”号),据网上记载:该舰源自日本的二型(丁型)的海防舰。抗战胜利后日本赔偿给中国,国民党接收该舰,后被新中国海军命名为“武昌” 舰。二型海防舰标准排水量740吨,满载900吨;舰身长69.54米,宽8.62米,吃水3.05米;最高航速17.5节。原装备两门120毫米主炮,4门40毫米机炮,6门25毫米机炮,后改装成苏制100毫米主炮两门,37毫米副炮六门。

500

216舰(“长沙”号),据网上记载:该舰源自日本的二型(丁型)的海防舰。抗战胜利后日本赔偿给中国,国民党接收该舰。后被新中国海军命名为“长沙” 舰。

500

217舰(“济南”号),据网上记载: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海军的海防舰;是在战争末期生产的应急舰,满载排水量900吨左右。抗战胜利后日本赔偿给中国,国民党接收该舰,命名为“威海”号。1949年4月23日的渡江战役中,该舰被解放军炮火击中搁浅。战后经过打捞修复,于1950年4月编入华东海军第6舰队,命名为济南舰,舷号217。为提升该舰战斗力,海军用2座100毫米火炮和6座37毫米火炮取代了日式舰炮。

500

218舰(“长白”号),据网上记载:原为日本海军“隐岐”号海防舰。国民党接收该舰后改为“固安”舰。人民海军得到这艘军舰命名为“长白”舰。标准排水量870吨,满载1020吨,舰身长77.77米,宽9.15米,最高航速19.7节的战舰,改装后配有3门100毫米苏制主炮。 

500

西安舰,据网上记载:舷号为220(未找到有舷号的该舰图片)。抗战胜利后日本赔偿给中国,国民党接收该舰。1950年4月华东海军成立一周年之际,加入人民海军序列,命名为“西安”舰。

500

500

209舰(海口号),后改为529舰。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的65型护卫舰首舰。1966年服役于南海舰队,被命名为65型火炮护卫舰。

500

501舰(下关号),1974年1月19日参加西沙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7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65型护卫舰,1965年11月1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1967年6月12日服役于南海舰队;原舷号为231,1980年改为501,1989年8月退役。

500

502舰(南充号),1988年参加了对越“3·14”海战。65型火炮护卫舰,该舰1969年服役。原舷号为232,1974年改舷号为502。

500

507舰(凭祥号。因“凭祥”与“萍乡”同音,网上亦被误传为萍乡号),曾命名贵阳号。6601型护卫舰,1955年9月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开工建造,1957年下水,1958年服役,1994年退役。6601型护卫舰(简称01型,北约称为"成都"级),为中国向苏联在1953年购买的“里加”级护卫舰(技术、设备),上海沪东造船厂共建造四艘(505、506、 507、508)。四舰于1971.5—1973.9期间进行了改装,拆除舰舯的鱼雷发射管,安装“上游-1”(“SY-1”)型反舰导弹。上述四舰开始服役于东海舰队,1974年西沙海战后均调往南海舰队。

500

500

101驱逐舰(鞍山号),又称6607型驱逐舰,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向苏联购买引进的4艘大型战舰,也是中国海军的第一批驱逐舰。“鞍山”与“抚顺”二舰于1954年10月14日在海军青岛基地接收,“长春”与“太原”二舰则于1955年6月28日在同地接收,此4舰组成第一驱逐舰大队。海军官兵习惯称此4舰为“四大金刚”。

500

新一代101舰(南昌号),中国055型驱逐舰首舰,满载排水量超过1.2万吨,达到了传统巡洋舰的体量,2014年12月在江南造船厂开工,2020年1月12日归建入列。该舰装备112个各种类型的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包括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潜导弹,以及对陆攻击的远程巡航导弹,可打击1000~2000千米以外的目标,同时新增了反导作战能力,装备了130毫米舰炮、1130近防炮、新型S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双直升机机库等。

500

105驱逐舰(第二代“济南”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051型(旅大级)驱逐舰首舰,满载排水量3600多吨,1971年12月入列。2007年11月退役。该舰为中国建造大型水面战舰奠定了基础,先后完成了1400多项装备试验,被誉为“海军装备试验的开路先锋”,并荣立集体一等功。

 

500

500

500

500

112驱逐舰(哈尔滨号),引进部分西方动力装置、武器装备, 1989年9月8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建, 1994年5月8日服役北海舰队,满载排水量4800吨。并进行了多次改造升级。作为指挥舰,在指挥系统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500

131驱逐舰(南京号),051型旅大级驱逐舰,东海舰队首艘国产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上海中华造船厂制造,1977年开始在东海舰队服役,满载排水量3600多吨。共航行45万海里,先后接待了40多个国家首脑和政要,被誉为“外交明星舰”。2012年9月26日退役后移交给中国海监总队,成为中国海上执法船。

500

新一代131舰(太原号),052D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7500余吨,2018年底服役,隶属东海舰队 。2019年10月10日,太原舰抵达日本横须贺,应邀参日本国际阅舰式,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参加日本阅舰式,也是中国海军舰艇时隔10年再赴日本。

500

132驱逐舰(合肥号),1980年5月参加了“580”远洋洲际导弹发射试验;1985年11月,132舰和X615油水综合补给船组成编队,代表新中国海军首次出访外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南亚三国)。132舰是051Z型指挥舰,上海中华造船制造,满载排水量3600多吨,1980年3月服役于东海舰队。2012年11月16日退役后交付给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500

133驱逐舰(重庆号),1985年11月执行拦截监视苏联海军2.5万吨的050(“伏龙芝”号)导弹巡洋舰任务时,面对比自己大7倍的强大对手,毫不示弱,贴近监视并形成对峙,展现了中国战舰的巨大勇气 ,坚定地宣示了主权(当时该苏联巡洋舰途径中国东海开往海参崴基地)。133舰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建造的051型驱逐舰10号舰,满载排水量3600多吨,1978年5月开工建造,1983年12月服役于东海舰队。2014年9月26日退役。

500

134驱逐舰(遵义号),051D型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3600多吨,1978年11月19日在中华造船厂开工制造,1984年12月28日服役于东海舰队。2004年经总部批准,中国海军选用遵义舰为平台,进行信息化试验,将遵义舰改装为海军指挥舰,成为当时中国海军信息化手段最高、指挥能力最强的指挥舰。2019年5月16日退役。

500

136驱逐舰(杭州号),是中国从俄罗斯引进的俄制现代级(956E型)驱逐舰。作为中国订购的第一艘现代级驱逐舰,1988年在俄罗斯圣彼德堡北方造船厂开工建造,1999年12月25日交付中国海军,2000年初远涉重洋回国,服役于东海舰队,最大排水量8480吨。该舰进行升级改造,将防空导弹、反舰导弹等主要武器装备换成国产型号。

500

139驱逐舰(宁波号),是中国购买的四艘俄罗斯956型驱逐舰(现代级)中的最后一艘,最大排水量8480吨。2006年11月18日服役于东海舰队。在建造过程中进行了诸多改良,较之前两艘的956E型,拥有了一个956EМ型的新代号。

500

150驱逐舰(长春号),052C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6200多吨,由中国七院701所设计,2010年在江南造船厂下水,2013年服役东海舰队。“长春舰”被誉为“中华神盾”,,可单独或协同海军其它兵力攻击敌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的远程警戒、探测和区域防空作战能力。

 

500

154驱逐舰(厦门号),052D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7500吨。2017年6月10日服役于东海舰队,新一代驱逐舰,主要担负编队指挥、区域防空、反潜和对海作战等使命任务。

500

500

500

167驱逐舰(深圳号),051B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达6600吨,该舰经现代化改进后装双100毫米自动舰炮、16枚鹰击-12反舰导弹、2座730多管速射火炮、32枚垂直发射红旗-16防空导弹。1995年在大连红旗造船厂开始建造, 1999年2月服役于南海舰队并成为旗舰。

500

 168驱逐舰(广州号),052B型驱逐舰首舰,满载排水量5850吨,是具有防空、反潜、反舰、具备舰队区域防空能力的多用途驱逐舰。广州号驱逐舰是中国海军“大型远洋驱逐舰”计划中的第一艘实用舰型,总设计师是潘镜芙院士,曾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2年在江南造船厂下水舾装,2004年7月编入南海舰队。

500

173驱逐舰(长沙号),052D型驱逐舰,标准排水量6000多吨,满载排水量7500吨 ,2012年12月28日在江南造船厂下水,2015年8月12日服役于南海舰队,是我海军第2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被誉为航母编队的“带刀卫士”和“中华神盾”。

500

500

500

512护卫舰(无锡号),是江湖I级053H型导弹护卫舰。排水量:标准1425吨,满载1661.5吨。1976年8月21日在上海沪东造船厂开建,1977年7月27日下水,1978年3月12日—4月4日试航,1978年12月14日服役于东海舰队。2012年8月退役(作者曾于1978--80年在该舰服役成为一名水兵)。

500

新一代512舰(菏泽号),056型护卫舰,中国海军轻型导弹护卫舰;辽南造船厂建造,满载排水量1400余吨。装备了多套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隐身性能好,可单独或者协同其他兵力攻击敌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的防空、反潜和对海作战能力 。主要用于近海防御,担负日常巡逻任务,为相关海上执法部门提供支持保障等。2016年12月12日入列东海舰队。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28护卫舰(绵阳号),053H3型,江卫Ⅱ级导弹护卫舰,满载排水量2200多吨,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该舰曾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2005年4月服役。隶属于北海舰队。

500

529护卫舰(舟山号),江凯Ⅱ级,是21世纪初期中国研制建造的054A型护卫舰舰。满载排水量4050多吨,于2008年1月3日服役于东海舰队。2009.7.16---12.20与徐州舰和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船组成第三批编队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2010.11.2---2011.5.9与徐州舰和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船组成第七批编队再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

500

531护卫舰(鹰潭号),江东级。1988年参加了“3.14”中越海战,对越军舰艇具有压倒性装备优势,击败越方505舰等。战斗结束时,531舰还受命做好防空准备,当时,越军“苏-22”战机曾接近我舰队,但遭到531舰防空雷达锁定后撤退,531舰防空导弹射程为10公里,越军“苏-22”战机在10公里以外绕两圈就回去了(当时,531舰防空导弹前后都两枚,都是教练弹,打得出去但不会爆炸)。   531舰是中国自行研制的053K型导弹护卫舰首舰(共两艘,另一艘532舰提前退役),我国第一艘防空导弹护卫舰,K指对空型,满载排水量1924吨,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1969年研制,1971年下水,1974年12月入海军战斗序列,1975年3月,鹰潭舰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交付东海舰队,但双100毫米舰炮和舰空导弹系统的定型却迟迟不能完成,使这艘护卫舰在其服役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只是一型火炮护卫舰。最终37炮系统、100炮系统和“红旗-61”导弹系统分别于1982年12月、1983年12月和1986年12月定型,此时,距离一期工程结束已经过了10年。1994年7月15日“鹰潭”舰退役后,停放在青岛海军博物馆。

500

新一代531舰(湘潭号),054A型护卫舰。2015年3月19日在广州黄埔造船厂下水,2016年2月24日服役于东海舰队,满载排水量4050多吨。2019年4月26日赴韩国和新加坡参加东盟防长扩大会实兵演习等,历时26天,总航程5600余海里。

500

500

500

535护卫舰(黄石号),江湖Ⅲ级,053H2型护卫舰首舰。该舰首次采用全封闭、全空调、长桥楼结构。正常排水量1700吨。正常情况下可实现机舱无人值守。该舰装备两座双联装100毫米舰炮、8枚鹰击-81(YJ-81)反舰导弹,对海攻击能力大幅提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研制,1984年10月15日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 1986年12月15日服役于东海舰队。2013年4月27日在北海舰队退役。该舰改造升级后出口给孟加拉国。2014年1月27日该舰加入孟加拉国海军序列,被命名为“阿布·巴卡尔”号,舷号F15。

500

500

500

539护卫舰(安庆号),江卫Ⅰ级,053H2G型护卫舰首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研制,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满载排水量2250吨。主要武备为三联装鹰击-81甲反舰导弹两座、双管100毫米口径主炮一座,防空武器有六联装红旗-61舰空导弹一座、双联装37毫米口径76A全自动防空火四座,反潜武器有六联装FQF-2500反潜火箭两座、三联装324毫米MK32F反潜鱼雷发射器一座,搭载直-9C反潜直升机一架。1987年开始论证建造, 1992年7月服役东海舰队。2015年初退役并被改装成海警舰。

500

500

500

500

549护卫舰(常州号),054A型、江凯Ⅱ级,是21世纪初期中国研制,上海沪东中华厂建造, 2011年04月加入东海舰队。舰长134米,舰宽15.2米,满载排水量4053吨,最大航速27节,自给力15昼夜。曾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等执行护航任务。

500

556护卫舰(湘潭号),1988年3月14日参加中越南沙“314”海战,击沉越南运输船一艘(HQ605号)。该舰是053H1型,H表示对海。1985年11月15日开工, 1987年12月20日服役于南海舰队。该舰退役后,1989年出口给孟加拉国,更名为F18(奥斯曼号)。“奥斯曼”号是孟加拉国海军的第一艘导弹护卫舰,如今仍然是该国海军的主力舰,继续在南亚发挥着巨大作用。  (注:前面已介绍的同样参加过“314”海战并已退役的531舰,当时命名为“鹰潭”号。而2016年入役东海舰队新的531舰,则命名为“湘潭”号。老的“湘潭”号则是556舰)。

500

新一代556舰(宜春号),056A型轻型护卫舰,满载排水量1400多吨,2016年9月下水,2017年9月服役于东海舰队。装备了多套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隐身性能好,可单独或者协同其他兵力攻击敌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的防空、反潜和对海作战能力 

500

500

404核潜艇(长征4号),“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1987年下水。1998年开始改装,包括对核反应堆的升级以减少噪音并提高可靠性,加装了法国设计的声呐等,2000年重新入役。排水量:5000吨(水下),长108米,宽11米。配C-801反舰导弹、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等。

500

据媒体道称,中国正在研制098第四代战略核潜艇,水下排水量可达25000吨,160米长,最大潜深可达600米上下,目前世界上能达到这一级别的也只有美俄两国,动力上装配两座压水式核反应堆,可以输出260000马力,采用了超强的复合材质等。

500

500

500

500

358潜艇(“明”级035潜艇),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1993年12月服役于北海舰队。水下排水量2113吨,长76米、最大宽度7.6米、高度13.6米,曾多次执行重大战备巡逻、演习演练和远航侦察等战备任务。2016年退役后在宁夏银川黄河军博园安家。观众可深入艇内一睹其精密的构造,并充分了解和感受潜艇官兵在水下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500

500

500

684反潜护卫艇,1981年年底服役,标准排水量380吨,73米长,7米宽,航速32节。一个4座20管火箭式深水炸弹,射程1800米。配57mm双管、25mm双管火炮。2011年退役后落户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古镇。

500

500

743猎潜艇,是037IS型反潜护卫艇的其中一艘,长62.8米,宽7.2米,吃水2.4米,满载排水量478吨,是中国海军近海防御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配4座FQF-1200型五联装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主要用于对潜攻击,可自动装填81式改进型反潜火箭深弹,爆炸深度0-300米。不仅可以远射(3000米),也可以打击近距离的水下目标(约60米)。装备双联装37毫米舰炮。

500

500

757导弹护卫艇(古田号)“红星”级037IG型,中国海军的第二代导弹快艇,服役于东海舰队。上海求新造船厂制造,排水量478吨长65米,宽7.2米,吃水2.3米,航速32节。2座双联装YJ-8A型舰舰导弹,2座76A式37毫米/63双联装全自动舰炮,2座69式14.5毫米双联机枪。

500

500

037-II型导弹护卫艇(红箭级),全部服役于驻香港特混舰艇大队。标准排水量520吨,长度65.4米,宽度8.4米,吃水2.4米。是由国内首次采用招标方式发包兴建的海军舰艇,由广州黄埔造船厂得标,于1987年12月签约建造。1991年8月20日正式服役,首批共建造4艘(分别为770 阳江、771 顺德、772南海、773 番禺),1999至2000年建造改进的038H1型(首艇舷号774,2000年服役),艇体中后部两侧各布置了一座呈品字形的三联装“鹰击”-8A舰舰导弹发射架。 1996年获船舶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00

500

500

500

834扫雷舰(“建德号”),国产6610型,武昌造船厂建造,长59米,型宽8.5米,吃水约2.2米;满载排水量:约600吨,装备双37毫米炮2座,双25毫米炮2座,14.5毫米机枪两挺。最大航速:15节;扫雷速度:10节。服役于东海舰队。

500

843扫雷舰(“孝义”号)国产081型,海军708研究所设计研发,武昌造船厂建造,2012年2月24日服役于南海舰队,满载排水量1200吨,长67.6米,舰宽10米,装备了 H/PJ14型30毫米单管遥控自动舰炮,满载排水量1200吨。

500

鱼雷艇(5254艇等):1950年9月17日,海军司令部电令华东、中南、华北和青岛基地,以购买苏联的36艘P4型鱼雷快艇为基础,分别在上海、广州、塘沽、青岛组建了鱼雷快艇31、11、21、1大队,海军第一支鱼雷快艇部队从此诞生(1954年6月,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决定,木质鱼雷快艇由芜湖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建造)。部分鱼雷艇性能数据:标准排水量19.3吨,满载排水量22.4吨,长19.5米,宽3.7米,吃水1米,2台柴油机,2400马力,航速46节,12人,4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14.5毫米双联机枪2座。  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水翼鱼雷快艇,曾出口阿尔巴尼亚12艘以及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国。性能数据:长21.8米,宽5米,吃水1米,排水量45吨。主发动机为3台柴油机,功率2646千瓦,航速55节, 2具鱼雷发射装置,4挺14.5毫米舰用机关枪,1座对海搜索雷达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战争的需要,我国海军对鱼雷艇的需求日益减弱。

500

500

黄蜂级导弹艇(6106艇等)是苏联海军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种导弹艇,苏联于1959年转让给中国,即021型导弹艇,搭载4枚“上游-1号”导弹,在当时是较先进的装备。首艇由上海沪东造船厂制造,1965年12月底服役。1970年该型艇实现全面国产化,西江造船厂也于1971年建成首艇。黄蜂Ⅰ级满载排水量209吨,航速38节;黄蜂II级满载排水量235吨,航速40节。

500

海军22型导弹艇(红稗级),最大特色在于高速穿浪双体造型设计,其横截面具有明显的雷达信号消减特征。为不破坏导弹艇的隐身结构,导弹发射装置可设计成升降式,作战使用时从艇内升至艇体表面,航行时则降入艇体内。2004年服役,满载排水量220吨,长42.6米,宽12.2米,航速50节(满载42节)。

 

500

500

81训练舰(郑和号),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设计,上海求新造船厂建造,1987年4月交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郑和舰设有卫星导航仪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设备和全自动火炮、火箭深弹发射器等武器装备,教学、通信、机电、生活、医疗设施齐全,学员可同时进行航海、观通、机电、武器、船艺、医疗等40多个课目的实习训练。长132.07米、宽15.8米、满载排水量大于6000吨、最大航速是18节、可连续航行10000海里、自持力为30昼夜、可承载170名船员以及30名老师和200名军校学员。先后代表中国人民海军出访美国、俄罗斯、印度、泰国、越南、韩国、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瓦努阿图、新西兰、澳大利亚、朝鲜等十余个国家。

500

83训练舰(戚继光号),大连辽南造船厂建造。长163米,宽22米,满载排水量9000余吨,最高航速22节,可满足抗12级风要求,2017年2月21日服役,隶属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该舰配备多套由我国自主研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教学装备,通过网络教学终端实现编队训练、对抗演练、协同等网上推演功能,可保障400余名海军学员或官兵完成航海业务、舰艇航行与操纵、舰艇共同科目等近、远海实习任务等。配一座单管76mm舰炮,两座单管30mm舰炮,可起降直升机。曾出访文莱、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斐济等国。

 

500

500

500

东运615补给船(丰仓号),曾用舷号X615、R327。现在舷号为882(鄱阳湖号)。属905型综合补给船,我国第一艘油水干货补给船。为了执行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运载火箭任务的需要,1976年6月25日,该补给船(X615)在大连造船厂开建,于1979年12月15日年加入东海舰队。可一次携带燃料10550吨,轻柴油1000吨,补给水200吨,饮用水200吨以及冷藏食品50吨。满载排水量21740吨,自持力90昼夜,配4座76式双联37毫米高炮。1980年5月,我国首次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运载火箭试验(代号“580”),X615船参加了特混舰队编队,为执行“580”任务作出了贡献。1985年11月,X615与132舰组成编队,代表新中国海军首次出访外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南亚三国)。

500

886补给船(千岛湖号),是903型综合补给船首舰,是中国海军第一种拥有真正现代化构型的综合补给舰。2003年7月21日在沪东造船厂下水,2005年4月30日服役于东海舰队。满载排水量2.3万吨,2座油水补给站和2座干货补给站,同时还具有纵向油水补给能力,可同时为两艘以上舰船补给;配置4座双联37毫米高炮,具备了基本的自卫能力。4赴亚丁湾执行6批次护航任务,圆满完成马航失联客机搜寻、“中俄联演-2014”、“环太军演”等任务,航迹遍布三大洋。

500

“海 ?723” 船(大图:舷号有一字看不清,好像是“海调723”,但找不到“海调723”船的相关资料);这是20多年前在舟山海域拍的,现只找到“海冰723”船(小图),看上去应该是同一条船,这是第一代“海冰723” 破冰船(第二代“海冰723”船见下一幅图),现已退役改装成中国海监“111”号船,排水量4000吨。

500

第二代“海冰723”船,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破冰船,辽南造船厂建造,船长103.1米,型宽18.4米,满载排水量4860吨。2016年3月17日入列于北海舰队。该船具有TC6级破冰能力,可连续破除1米以下当年冰。入列后,该船与“海冰722”船共同承担以黄渤海海域为主的冰情调查和破冰,对冰区被困船舶、人员进行搜救,以及电子试验保障、巡逻、警戒、护航等任务。

 

500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代号001型航母),是中国第一艘航母;前身是苏联80年代中后期只完成68%工程量的瓦良格号航母,苏联解体时乌克兰无力续建。1998年3月,创律集团以2000万美元购入,1999年7月起,耗时4个月(123天),历尽艰险,经过15200海里的艰难远航,终于在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开始交中国海军并由大连造船厂续建改进,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海军北海舰队。辽宁舰标准排水量57000吨,满载排水量67500吨,长304米,宽度70.5米,约可搭载歼15战机20架,卡31预警直升机3架,卡-28反潜直升机6架;最高航速29节;自持力45天;舰上有近2000官兵等,约有3800个舱室。

 

500

山东号航空母舰(简称“山东舰”;舷号17;001A型航母),是中国第二艘航母,也是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2013年底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2017年4月26日下水,2019年12月17日交付予南海舰队。山东舰航母长约315米,宽约75米,排水量比辽宁舰大些,约可搭载战机28架,同时再加载约10架直升机。

500

500

500

422护卫舰(塔克辛号),F25T型导弹护卫舰,是以053H2G为原型设计的出口泰国型的第二艘。整体结构由上海中华造船厂建造,然后选择中国或西方国家的电子、武器装备进行安装。1992年11月开工,1994年5月14日下水,1995年9月28日服役。舰员150人,120米长,13米宽,满载排水量2980吨,航速32节。(20多年前该舰在舟山海域试航时拍摄)

500

455护卫舰,053HT型江湖Ⅲ级护卫舰,泰国代号:湄南级。是中国研制建造,专用于对泰国出口的一型导弹护卫舰,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满载排水量1924吨;武器装备有4座双联装“鹰击-8”型反舰导弹,1座8管“西北风”舰空导弹;后续两艘舰改装直升机平台,可起降“贝尔”直升机。1988年中泰签订协议出口053HT型护卫舰。1989年3月首舰开工,1991年4月5日首舰交付。泰国总订4艘该型护卫舰 。(20多年前该舰在舟山海域试航时拍摄)

500

621护卫舰,20多年前该舰在舟山海域试航时拍摄,如今网上找不到该621舰的相关资料。20多年前中国海军护卫舰的舷号都是以5字开头的,而621舰以6字开头,应该也是出口的。现在中国海军护卫舰5字开头的舷号可能已不够用,所以2020年1月入列的“攀枝花”号、“赣州”号护卫舰的舷号分别是621、620,都是以6字开头。“攀枝花”(621)舰是056A型新一代轻型护卫舰,长89米,宽11米,满载排水量1400余吨。舰上装备了多套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隐身性能好,具有较强的防空、反潜和对海作战能力。

500

( 注:本文信息如有不正确地方,欢迎雅正。谢谢!)

 

陈科(笔名:惊野——惊叹大自然之奇美)。宁波人,曾任东海舰队某部文化宣传干事等职,曾荣立四次三等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发明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摄影作品曾获全国艺术摄影大赛专业组铜奖;浙江省环境摄影大赛特等奖,浙江省摄影艺术展铜奖,中国开渔节摄影大赛一等奖等。摄影作品或文章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大众摄影、摄影世界、摄影画报等发表。曾为江泽民、李鹏、吴邦国、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赵南起、张万年等领导人拍照。美术作品(合作)曾参加过全国、全军等美展以及在浙江省宣传画比赛中获一等奖;设计的生日卡曾获首届全国贺卡设计大赛三等奖。已获准国家专利400多个,其中发明专利109个,实用新型专利近300个。本人已撰写了120多万字的专利文书,手绘了1000多幅附图。一些节能专利技术等曾在央视、浙江卫视、宁波电视台、宁波广播电台、中国知识产权报、都市快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报道过。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