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医十二官(二)

​中 医 十 二 官 (二)

摘录自王中平《心平健康学》

大肠

《黄帝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

中医论述大肠为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我们认为大肠的病是对钱的不平心理所导致,大肠的病为什么与钱有关?一个是从五行归类大肠属金,另外它的定位在变化上。钱花出去可以变成各种商品,花钱可以买劳动力等。花钱的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与变化有关的信息使大肠发病。对变化要求越快的人,大便越快。固守陈规的人、不爱变化的人、不爱花钱的人,大便慢,易便秘。与变化较死理的人就易患肠癌。我们分析时,也可以根据自己身上的不同位置的凉热程度来反思。比如:大肠的部位凉可以想什么事不愿意变化、不想变、什么钱不想花等。对热的部位可分析一下变化的心情,觉得应该干,应该变化,应该花的钱等。

大肠的功能主要是执行、照办、传达。大肠是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与变化存有不平衡心理的易在大肠上出病。钱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钱可能变化各种结果,与钱存了不平心理在大肠患病。民间有句谚语:金钱如粪土。变化的快慢与大便的快慢成正比,在花钱问题上,舍不得花钱的心理可导致大便困难现象的发生,甚至大便干燥;花钱过于痛快的人,大便也痛快,以至于出现大便偏稀的现象。有人在出差时舍得花钱的心理易导致腹泄,不舍得花钱的人出差几天也没便感。

大肠管变化,包括想变与不想变的心理都影响大肠,自己大便如何,包括痔疮、脱肛、大便前后的感觉,均与花钱前后的变化有关。

在实践中发现如下规律:以挣钱为主的变化信息存在升结肠;钱花得让你窝囊、委曲、冤枉信息存在肝区结肠;与吃有关的变化影响胃区结肠;与花钱、往下去的变化产生的不平心情影响降结肠的部位。对琢磨不定、犹豫不决、没办法的钱所产生的不平心理影响脾区结肠;担心害怕和变化的不平心理影响大肠,包括跟钱的担心害怕。比如:外出怕花钱产生的担心害怕心理,在影响腰的同时,还影响腿,因为走出去,走进来都得用腿。有的说回去害怕,也是影响腿。自己出去办事,没办好,怕回家家里人面对不了这个变化,所以在回来时,腰难受、疼,可连到腿。有些事的后怕,如果联系到孩子,除了腰疼外还可连到腿,但它反应出来的主要是腰。转折的本身应该包含着变化,但跟变化还有区别,容易出现胯连着腰疼。还有老百姓说“后座子”疼,实际上是直肠反射引起的,但是一摁还有反应,误以为是腰疼。在花钱时产生的担心、怕、急、气的心情影响直肠。

不同的变化在不同的部位发生病变。丢钱也是变化的一种,为此存了不平心理,也在大肠上出病,变化的面很宽,但又有其规律。有的人刚刚吃什么东西就想大便、有的人一到火车上就想大便、一到某地就想大便,各种变化均与你付出时的想法有关。

如:我自己以前有个想法,也是一种概念,就是老百姓说的穷家富路,所以在火车上买的东西,吃的东西就要多一些,那时候在火车上就特别容易有大便的感觉,后来经常坐火车发现车上买东西贵,要么提前买好,要么忍一忍,概念发生了变化,结果在火车上就没有大便了。所以人的各种感觉或病症,与人的思维逻辑、观念是连带着的。

大肠的凉、热过了都不好,调治时可分析以各种变化为主的心理状态。现在大肠没出现病感不等于没信息,利用规律把存留信息找出来解开一部分,当年什么事想变化,什么事怕变化等。想开了可以治疗大肠的疾病。

(一)升结肠

1、为未来的攒钱(上学、结婚、生孩子、治病、买房子);没有来钱道,挣钱太少数;下岗后挣钱更难了;背后偷着攒钱财攒钱还贷款(债);攒过河钱等老了好用。别人给自己准备的钱在前边,自己给别人准备的钱在后边。

2、为未来需要好的工作前途准备(学习)知识的不平心理。

3、为未来盖房子准备什么材料。

升结肠病可反射到右臀部坐骨处。如在里侧、找隐情、内部的攒钱。

(二)肝区结肠

1、钱花的窝囊;这钱丢的冤枉;花了大钱,买了假货、次品;明明这钱给了他,硬不承认,还告我,实在让自己委屈。

(三)横结肠

1、没有明确目标的存钱反应区。如这批钱突然想用,但取不出来,是停在哪儿,有人投资股票,想用钱,但股票下跌没法取,因取了会损失大,就停在那(瘀阻),是该变化而变化不了;股票变了半截,在此(某位子)停了,搁在那儿啦(容易错诊胃病)。

2、与吃有关花钱的变化。

3、与良心有关不平心理的花钱。

(四)脾区结肠

总琢磨、犹豫、忧郁、太算计的花钱。

(五)降结肠

原订的给某人准备的钱,准备交接时,有哪些想法和变化。如给儿子结婚准备的钱,准备交接给儿的心情变化。

(六)乙状结肠

要交接的钱具体要怎么花?正要发生变化的心情。如认为不该变化而变化了;该变化而不变化;都答应了,怎么又变化了心情。

(七)直肠

直肠是正在花钱时的不同心情:钱损失了、着急、高兴、琢磨、后悔、大方、小气、抠门;事情定了又变了;因变化为难;把自己变低层次了;突然变了;快变化,变化快;不想变,变化慢;钱不经花;没怎么花就没了;钱都让别人花了,有钱没地方花,想花没底气,要买最便宜的。

直肠病症可反射到腰下(后座子)疼痛。是和花钱的不平心情有关。

人们对事物的变化的快慢与大便的快慢成对应关系。在某些方面舍不得花钱的心理会导致大便困难。花钱痛快的人,大便也痛快,易大便偏稀;外出怕花钱产生的担心、害怕心理,既影响腰又影响腿;丢钱,被骗的话钱也在直肠。有人刚吃什么东西就大便(想快点变出结果);有人一上火车就大便(穷家富路);有人一到饭店就大便(着急付出和大方的心情),各种变化均与你的花钱状态有关。

小肠

《黄帝内经》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的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主变化,小肠主化物。从中医比类上仔细琢磨,能从中发现它的趣味,化物实际上是什么?中医认为小肠的功能是泌别清浊。现代医学认为小肠可吸收营养,营养物质从胃到小肠,在小肠中经消化把食物分解开来,化物有分门别类的意思。辨清浊,营养被吸收,没用的渣滓人大肠,水液进膀胱,排出体外。小肠的功能是分辨、吸收,你对事物结果接受的程度,自己办完事后对自己不满意,分析、辨别事物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结果的心情影响小肠。

小肠是分析、辨别的器官。是你对事物接收到什么程度。已经纳进去了,已经接收了,分析这事物能带来什么结果?是好是坏?怎么回事?影响的是小肠。分清好坏,泌别清浊,是小肠的功能。自己办完事对自己的不满意,是一个分辨过程,看得怎么样?是吸收过程。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自己办完了,对自己的结果不满意,是因为自己盼望过好才不满意。小肠也与盼望好有关;对结果,太满意了也有毛病。你对事物的接受程度是“化”。有相当一些胖的人,肚子先胖,肚子的位置对应的是小肠。

现在有些人为了减肥采用吃药、节食、加强锻炼等方法,不否认这些办法会有一些效果。但是不容易维持,正常吃饭又反弹了,什么道理?你的逻辑概念就是胖的观点。接受什么事物认为特别好,都当成高营养吸收了。有个现象,瘦人吃东西吃到十成饱的时候少,但胖人对特别爱吃的东西,吃得很多,这只是“纳”的阶段,还没到小肠呢,自己来回分析利弊,来回琢磨吸收,琢磨得多的人一般相对较瘦,小肠怎么吸收?吸收什么?化物、泌别、分辨,这个分辨干什么?分辨程度跟你的逻辑、观点连着,你越放松,对各种事物吸收程度就越大,肚子越容易胖。一般规律是,东家胖,管家瘦。从心理因素分析:因为东家要一个意图,要一个结果,给我把事办好就成。中间来回算、来回分析的工作是管家的事。所以人在为事业拼搏过程中容易瘦,一旦成功了易发胖,这是吸收的状态。还有一个,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影响胖瘦,什么都接受,这种人胖。对什么人、什么事不管多好,也进行分析,再好的也有缺点,如此说来做事很谨慎的人就容易瘦。

接受、消化、吸收的过程,就是对整个事物消化吸收的程度。自己干了什么事,认为干得不好跟自己一较劲,自己生气肚子疼,小肠存信息,这只是分辨分别吸收的一小部分,为了吸收必须分别分辨。胖子相对而言,这种分辨少,不是不分辨,而是在事物的中期分辨少。

小肠是受盛之官,有化物、分别、分辨、吸收的功能。你对盼望的事物,希望实现的什么事物,还有惧怕的什么事物,都有一个分辨问题,能不能够接收?接收什么?怎么接收?都联系到分辨的概念。

我自己办了一件事,但这件事没办好,会有后悔心,对不满意的结果定位在哪里?不分辨就无所谓满意不满意,就是分辨后对那些不满意的结果存了不平心理,可以反应在小肠上。如果说不满意,我再也不干了,小腹就感觉凉。我这事已办完,觉得办得真漂亮,存了得意心,一分析挺得意,认为还得干,是小腹热。

化物与变化有区别,接受最初之点在嘴(进食)→食道(未接受)→胃(消化)→十二指肠(吸收)→大肠(变化)→直肠→肛门(排除)。

六腑从嘴开始,对事物最初的接触、能不能进去在嘴,中间过程是食道,然后到胃,当接受容纳的人、事、物还没到位时,中间的曲折在食道,下去不下去,所以食道的毛病可沿着这条思路去找。

这么展宽,从牙开始,小孩为什么牙不好,跟家长的程序逻辑连着,如果你让孩子锻炼吃苦,克服困难,他的牙相对来说就好,越怕吃苦,什么都别干,给孩子以甜蜜,他的牙就好不了。所以对小孩要把握个度,而不同年代对小孩有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感受。如:那几年小孩得四环素牙,而现在得蛀牙的多,牙腐蚀得特别厉害,规律是这些年家长想办法给孩子制造甜蜜的环境,实际这些做法对孩子有反作用。调整家长状态,其结果会对孩子和自己更好。

膀胱

《黄帝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也,津液藏焉。膀胱的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

“州”字,从字典上解释是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州都,一是表示距离远、离皇上(心脏)远;二是表示四处是水,储存满了以后出去。津液藏焉,藏着就出不去,不藏就憋不住。

膀胱与津液有关,有贮藏、存放的功能。一个人办事的状态,为人的逻辑都与身体有关,你的身体就是你为人逻辑的反映。人体的前列腺与膀胱有关。一般小孩尿床,老人尿失禁,都与膀胱功能有关。

膀胱有储藏的功能,而且部位在远处,从比类的距离来说,从君主到相傅到臣使到将军,后到州都,州都离皇上最远,有远处的概念,与远处有关。因为别的器官都是出,只是膀胱有储藏、存放的功能,但这个概念与胃有区别,胃虽也有储藏的意思,但还有纳的一部分,是随进随出的。膀胱不是,它是存到一定程度一块出,所以说它的功能是储藏。

在气化运行过程中存了不平心理,导致排尿不正常,膀胱的功能所对应的是能否憋得住事的心理,这种心理不仅是跟自己,也包括对别人,有事憋得住不说的人膀胱储存能力强,有话憋不住的人膀胱的储存能力差。小便失禁、尤其天冷时小便频,均属膀胱有存留信息。有人排尿时有排不净的感觉,是自我觉得在表达什么事物时,表达得不清楚、不到位。有的人觉得应该说的话也不说,这种人有尿感但能憋得住。有的人一得到机会就说,可表现为有尿就憋不住。

有的人有尿感,但到卫生间又尿不出来,犯这种毛病的老年人多,是什么心理规律呢?有话特别想说想表达出来,但刚一说就被顶回来,人家表示不愿听,话到嘴边又憋回去了。比如在家里老人跟儿女说什么事,儿女因为忙不愿听,或因老人多次说过这件事都听烦了,老人刚要说,儿女就说“:你都说一百遍了,没时间听”。老人到嘴边的话又憋回去了,为此类事产生的不平心理,就会导致这个症状。

三焦

《黄帝内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三焦的生理功能:主持诸气、通行水道。

三焦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有疏通之意,水道归三焦管。假如通调水道的功能不正常,人的体液运行就会出现紊乱。十二官别的官都有对应的脏器,惟独三焦没有,到底哪部分是三焦,中医两千多年来各医家对此说法不一。但我认为已说明白了,人体整个大体腔就是三焦,分上、中、下三部,上焦是心、肺;中焦是脾、胃;下焦是肝胆、膀胱、肾。如上焦不通畅则脸肿;中焦有漏洞,则内脏有积水;下焦不通畅则腿肿。

我们把肿分为水肿和气肿,按之有坑为水肿;按之无坑为气肿。

水肿的心理规律:自己认为不是好事,为了什么原因不能泄露,憋在里边。上焦管心肺,如发生病变,引起水肿,表现在脸上头上。脸肿的心理定位规律是为了面子的事,认为不好不能让别人知道,不能泄露出去。

如:一个患者,是山西煤矿的退休工人,多年来头一直肿,按之有坑。按水肿的心理规律查出:当年他的父亲去煤矿看他,他怕父亲看到煤矿井下的恶劣工作环境,有强烈的不能泄露的心理,老人刚到煤矿就被他送回了老家,他自己不久便患了头肿之症。久治不愈,直到多年后,我用心平健康学的理论将病根查到,当他把这事想开,两天后头肿就消失了。中焦管脏腑,中焦病症可导致腹水,水的心理规律是你认为不好的事,烂在肚子里都不能说的不平心理。下焦病二便失调,反应为下肢肿。腿肿的心理规律,是因为去哪自认为不好,不能让别人知道,不能泄露的心理所致。

气肿的心理规律是:胀的心理规律加上气的心理,想像的、盼望的比实际大,超出自己的能力而生气的心理。如:脚脖子肿是由于对不走正路或怕走错路、路走歪了的不平心情。有个学员脚脖子肿而疼,按规律查,找出与恨小偷的心情有关,反思了恨小偷之后,疼痛马上止住,但肿没消除。由此发现疼和肿是两种概念,不能互相抵消。接着我问他假如你要是有权,对小偷小摸怎么处理?他回答说:把他们全部枪毙。他认为社会上有小偷是以坏为主的多余,应全部除掉,他想像的与现实不符,大于实际了,所以脚脖子肿。

有的患者只胀不肿,说明他只有胀的一种心理而没有肿的复合心理,有的患者只肿而没有胀的感觉,说明他只有肿的心理而没有胀的复合心理。

三焦与疏通堵塞有关,事想得很好,结果不好,哪也走不通,影响三焦功能。水道运行越好,三焦的功能越强。

三焦把全身器官的包膜(脑膜、胸膜、心膜、血管膜、肺膜、胃膜、肝膜、腹膜、肠膜、骨膜、横隔膜、纵隔膜等)连为一个水道大系统(外水道、内水道),包括淋巴、血液系统。通过肺的蒸腾、布散,肾、膀胱的气化,正常向身体运行水谷、气血。所以三焦是主管全身水道畅通的官员(十二官都互相沟通、配合)。如果定位哪条水道不能正常通行,受阻或要暗地里运行,就会造成水的泛滥,出现水滞或水肿。如:有人出行,不想与人沟通,怕泄露消息,实际上是离开了正常水道,水就渗出血管,隐藏在皮下组织里形成水肿。三焦的功能就失常了。

同时,气的运行受到阻碍,不能正常运动,跑到身体组织里,就形成了气肿。所以,三焦是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1、主通行元气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源于肾,元气通过三焦输布到五脏六腑沟通内外上下充沛全身。气化运动是生命运动的基本特点,三焦把人体五脏六腑形成一个整体,相互沟通混然一体。

2、主疏通(沟通、协调)通水道

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参与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上焦肺为水之上源,以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中焦之脾胃运化并输布津液于肺;下焦之肾,膀胱蒸腾气化,使水液上归于脾肺,再参与体内代谢,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三焦有上、中、下以及内外都需正常沟通和协调,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

3、运行水谷

“三焦者,水谷之道。”协助输布精微,排废物的作用。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