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至全球支付第五大货币

        全球支付市场货币占比最新排行出炉,在连续两个月位居全球第六位后,人民币(7.0181, 0.0140, 0.20%)最新排名再上新台阶。

  7月23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6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升至第五位,占比为1.76%。

  美元、欧元(1.1603, 0.0008, 0.07%)、英镑(1.2736, 0.0001, 0.01%)依旧占据全球支付体系的重要位置,市场份额分别为40.33%、34.10%、7.08%。人民币支付金额环比总体增长14.15%,全球所有货币支付金额环比总体增长16.05%。

 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正在上升,但整体来看,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仍有提升空间。

  在国际支付市场上稳步前行的同时,人民币也愈加成为体现风险情绪的“晴雨表”和应对冲击的“减震器”。

  7月22日下午,因受消息面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短线走低逾400点,跌破“7”关口,随后迅速企稳,跌幅收窄,收复“7”关口。此前,人民币汇率自本月上旬重回“6”时代后,始终表现强劲。

        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而美国经济与就业衰退较为严重,形成弱势美元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预计下半年美元指数(94.7196, -0.0756, -0.08%)大概率处于跌势,人民币将适度小幅升值。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走势疲弱已久。截至7月23日19时,美元指数已经跌破95关口,最低下探94.78。此前,美元指数已经连跌四日,距离3月份高点时跌幅已超过5%。

  “当前情况下,美国国家治理暴露的短板将对美元地位造成极大伤害。”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或将更加多极化,甚至走向超主权货币主导的新时代。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渐进过程,人民币当前正处于从外围货币向次中心货币、从区域性国际化货币向全球性国际化货币、从支付结算货币向计价和投融资货币的迈进阶段。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