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力浅析 - 海军(上)

台湾海军兵力结构

台湾海军的组织结构和美国海军不同,没有海军作战部这样一个为海军部长提供咨询的机构,行政、作战指挥都集中在海军司令部手中。海军的作战兵力都归属于舰队指挥部,指挥官为中将衔,由6个舰队、1个独立潜艇战队和航空、岸基导弹、特战、监侦等辅助兵力组成。舰队之下设战队,战队再分为大队,直至单舰,舰队司令为少将。陆战队也不是一个单独的军种,而是隶属于和海军舰队指挥部平级的陆战队指挥部。全海军包括9000人的陆战队在内共有兵员3.8万人。

500

台湾海军目前拥有4艘驱逐舰、22艘护卫舰、4艘常规动力潜艇、31艘导弹快艇、13艘巡逻舰、9艘猎雷舰、9艘两栖舰艇和10艘辅助舰船,在一些海外媒体制作的海军排行榜上能排到第十,仅次于意大利海军。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它的规模虽然不小,但是单舰的舰龄、舰况和武器、雷达装备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并没有多少提升空间。

500

台湾海军还有一个比较特立独行的地方,就是2014年前后进行了整编,把所有同型舰编组在一支舰队、驻扎在同一个基地,而不像大多数海军那样由各种不同型号的军舰组成特混舰队,其用意是“合并同类项”以减轻老旧舰艇的后勤保障压力。

500

> 基隆、苏澳、左营、马公4个主要海军基地中只有左营是专用军港,其它3个都是军民合用港

500

苏澳 - 168舰队

168舰队是1995年为了加强台湾东海岸防御新设立的舰队,下辖231战队和251战队,驻地在宜兰县苏澳。

苏澳港本身也相当年轻,1965年始建小型商港,1969年蒋介石下令扩建为军港,1978年完成一期工程开始进驻兵力,到1983年才全部建成。苏澳港是台湾东部唯一一座正规大港(台东港为小型渔港),三面环山,地形险要。港区分为北方澳、苏澳及南方澳三个海湾,北方澳为单独建设的海军中正基地,东、北两侧有40-60米的小山遮挡,非常隐蔽;苏澳为商港(2012年货物吞吐量为472万吨),南方澳为渔港。苏澳的外港水深有15米,台湾四大军港中只有这里可以停泊吃水达到9.6米的基隆级驱逐舰。

500

不过这座台湾最新的军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还是造得小了,171米长的基德级勉强停得下,今后要想驻泊一支001A编队实在是施展不开,我试着摆了2艘就塞满了,要大力扩建才行,得有前瞻性啊。

500

【 基德级 】

168舰队的主力就是镇岛之宝 - 4艘基隆级驱逐舰,即原美国海军基德级。这是大陆军迷最为关注的台湾军舰,也是老旧的阳字号退役后台湾海军唯一的驱逐舰。

基德级身世坎坷,原先为巴列维王朝订购的居鲁士级防空驱逐舰,采用斯普鲁恩斯级的舰体,在保留反潜设施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防空能力,以控制波斯湾的空域。为此基德级安装了2座①MK-26双臂发射架代替原来的8联装“海麻雀”点防御系统,发射“标准-2”中程舰空导弹(前后弹库共备弹68枚),在后桅上配备了更先进的②SPS-48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前桅上装有③SPS-49两座标远程警戒雷达,舰桥顶部和后烟囱前是两座④AN/SPG-51照射雷达,达到提康德罗加级服役前美国防空型核动力巡洋舰的水平。

500

> 左为“基德”号,右为斯普鲁恩斯级7号舰“彼得森”号,已接受现代化改装安装了Mk-41垂直发射系统,1996年4月12日摄于诺福克24号码头。

为了适应海湾地区的气候,基德级将斯普鲁恩斯级的3座空调站增加到4座,燃气轮机进气口加装了沙尘分离器,还增强了海水淡化能力,满载排水量增加到9783吨(台湾媒体往往采用10784短吨以挤进万吨舰行列),比斯普鲁恩斯级多出1600吨,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驱逐舰。斯普鲁恩斯级在80年代改装垂发系统后依然缺乏“标准-2”导弹的火控系统和照射雷达,所以64单元的垂发只能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尚未交付的订单被取消,4艘基德级(原规划为6艘)在1981-1982年间建成后被美国海军接收并长期派驻中东地区,目标直指前东家,并被海军内部戏称为“Ayatollah - 阿亚图拉”级,暗指霍梅尼。不过它还有另外一个绰号“阵亡将军级”,因为4舰都以二战中阵亡的海军将领命名,艾萨克·基德少将就是珍珠港事件中在旗舰“亚利桑那”号上牺牲的第一战列舰分队司令,被追授荣誉勋章,并有3艘驱逐舰以他命名:弗莱切级DD-661(1943)、基德级DDG-993(1981)和伯克级DDG-100(2007)。

500

> 1991年1月10日,“基德”号伴随“艾森豪威尔”号从海湾归国途中接受航母的补给

1988-1990年间,基德级接受了“新威胁升级”改装,实验性地集成了C3I系统数据链,可以和提康德罗加级展开区域协同防空作战,由后者的宙斯盾系统制导基德级发射的防空导弹,让基德级保持电磁静默充当武库舰,这也是全世界最早实用化的“A射B导”形态。

不过随着冷战结束以及伯克级的大批服役,非亲生的基德级迅速落伍且显得多余,在服役仅仅17年后就于1999年全部退役封存。1997年美国提出以3千万美金的超低单价(不含武器和船厂维修费)将基德级出售给澳大利亚,但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在1994年接收2艘美制新港级坦克登陆舰时遇到大量问题,美国的外销建议被澳方拒绝。当时的工党总理保罗·基廷选择保留并升级4艘阿德莱德级护卫舰(美制佩里级),而放弃了更加昂贵复杂而且武力过剩的基德级驱逐舰。

1998年美国又转而向希腊推销,提出无息租借5年再选择一次性购入,包含武器的合同总价为7.42亿美元。但为了平衡和土耳其的关系,基德级只能搭载“标准-1”而非“标准-2”,希腊方面反对降低防空能力,双方不欢而散。此时最后一艘“钱德勒”号也已经从美国海军退役,全部都成为封存的“冷舰”。

在多次求购宙斯盾舰无门后,台湾海军看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2000年12月向美国提出采购意向,2001年4月获得批准,也就是“光华七号”计划。合同总价格7.32亿美元,包括了硬件升级(比如AN/SPS-48对空搜索雷达从C型升级到E型)、整修、重新启动和培训,还包含148枚“标准-2”Block IIIA和32枚“捕鲸叉”Block II,从价格上看还不算太坑,甚至略低于给希腊的报价。不过这个备弹量是打了折扣的,每艘基德级的标准载弹量是68枚“标准”+ 8枚“捕鲸叉”,因为购舰经费遭到当时在野但控制立法院的国民党削减,4舰各自只配备了37枚“标准”,“捕鲸叉”也没有多余的备弹。

500

> 中正军港中的“基隆”号和“马公”号,崇尚风水的台军将舷号跳过了1804

2005年12月,头2艘基德级抵达苏澳成军,次年后2艘也到达台湾,4舰单独列编261战队,并分别以四大军港命名,可见重视程度。2007年台湾方面追加订购了100枚“标准-2”,使单舰备弹量上升到62枚。2008年底,2号舰“苏澳”号的8枚“捕鲸叉”被台湾自制的8枚“雄风-3”替代。2014年开始还有传闻台军将用自制的海军版“天弓-3”代替“标准-2”,但尚未发现“天弓-3”具有兼容Mk-26发射架的能力。同年实施“精粹案”舰队精简整编,撤销261战队,4舰平均分配给231和251战队。

500

> 2013年9月26日,在台湾东北部海域举行的“海标”演习中基德级准备发射“标准-2”

2005年随着171舰“海口”号的入役,海峡对岸的人民海军刚刚组成江南四剑客,加上2艘现代级就是当时全部的区域防空能力了(后2艘138、139舰2006年入役)。052C型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单舰来看固然比24年舰龄的基隆级新锐得多,但是以南海舰队的2艘052B + 2艘052C或者东海舰队的4艘现代级分别对阵4艘近万吨的基隆级,在当时并不一定能占多少便宜。

500

基隆级的雷达、武器、作战指挥系统都要更加成熟完善且经过长期实战部署检验:ACDS Block 1先进战斗指挥系统能在500公里内侦测识别256个目标,并对64个目标同时进行有效追踪;SPS-48E三坐标雷达420公里的探测距离加上“标准-2”Block IIIA 166公里的射程具有相当可观的防空能力;基隆级载弹量更大,反潜性能也更突出,因此当时海峡两岸在主力舰层面上还是基本持平的。

500

> “马公”号发射“标准-2”,打一枚少一枚啊

当然15年后早已是一个天一个地了,基隆级还是台军的珍宝,052C早已泯然众人矣,参见从《向海图强》看中国海军。


【 济阳级 】

台湾在90年代初向美国租借了8艘诺克斯级护卫舰,说是租借实为购买,只是避免政治冲击的一种折衷叫法。这8舰于1972-1974年间服役,1991-1994年从美国海军退役,1993-1999年陆续以20几岁的高龄加入台湾海军,改称济阳级。

500

1969年服役的诺克斯级在美国海军航母编队中专职大洋反潜,拥有SQS-26低频舰艏声纳、SQR-18A(V)1拖曳声纳与SQS-35变深声纳,搭配拉姆普斯I型反潜系统、SH-2F“海妖”反潜直升机和8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构成第一代现代化反潜系统。但是它非常偏科,防空仅有舰尾的一座“密集阵”近防系统(前31艘服役时安装的是一座8联装“海麻雀”),反舰只有一门Mk-42主炮,部分军舰的“阿斯洛克”发射架可以共架发射2枚“捕鲸叉”反舰导弹,仅此而已。而且在那个年代还没有综合作战管理系统,诺克斯级的各个战位都是各自为战的。

500

> 尚未改装的7号舰“宁阳”号,保持着美舰移交时的状态

台湾引进诺克斯级就是看中了它还算先进的拖曳声纳阵,部署在苏澳执行东部海域深海区的反潜任务,并多次发现过往的各国潜艇。但是台湾并未采购随舰的“海妖”直升机,因为台湾要求得到更先进的G型,美方只愿给退役的F型,于是作罢,把退役阳字号驱逐舰上的MD-500 ASW轻型反潜直升机拿过充数,从而基本丧失了最重要的航空反潜能力。

500

> 用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4吨的“小鸟”来反潜,真实太难为它了,机头左侧安装了一部RDR-1300水面搜索雷达,机身右侧携带一部ASQ-81C(V)2磁探仪,起落滑橇加高以便在机腹挂载最多2枚轻型鱼雷或者发烟浮标(通常只能挂1枚,否则航程和滞空时间很感人),台湾共订购12架,已损失3架。

面对连自保都十分困难的防空火力,台湾海军从阳字号上拆下“武进三型”战斗系统和“标准-1”中程导弹发射架,见缝插针地装在济阳级上,打了一个大补丁。但是武进三系统只有7套,所以首舰“济阳”号没有安装。

500

> 驶入苏澳港的3号舰“汾阳”号,烟囱桅后面对称安装了2座三联装发射架,机库顶部安装了2座双联装发射架,共10枚

在1995年前后,我军称得上现代化的只有2艘052驱逐舰,主力仍然是众多051驱逐舰和053护卫舰,面对8艘济阳级只有反舰能力占优,防空半斤八两甚至还不如一门“密集阵”,反潜则差距太大,济阳级的3部美制声纳实在是让人眼红不已。

如今济阳级的舰龄已经达到49岁,蒸汽轮机动力系统故障不断,舰况越来越差,“济阳”号和“海阳”号已经在2015年退役,由新采购的“逢甲”、“铭传”两艘佩里级替补。除此之外再无新舰可用,所以不得不继续改进,计划将主机换为柴油机,扩大、增强直升机甲板以操作S-70“海鹰”,并在“淮阳”号上试验了海军版“天剑-2”舰空导弹,半百老兵还得继续撑下去。

500

> 最年轻的8号舰“宜阳”号建造于1974年,正在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可以看出台湾海军把最大的基隆级和反潜能力最强的济阳级部署在苏澳都是为了进行深海大洋反潜,保护往日本、美国方向的海上生命线。台湾海军的官网上说基隆级具备强大的防空、反舰、反潜和战场管理能力,战时能担任作战支队旗舰,并且在作战中心和战管中心受损时担任备援,也就是依靠相对先进的通信、战管系统承担海上后备指挥中心的任务。

500

但是我总有一种感觉,4艘基隆级在战时真正的任务是在台湾东北海域待机“救驾”,当台湾地区领导人乘坐“黑鹰”直升机从台北撤出时在海上接应,然后依靠强大的防空能力和33节的高航速逃往日本或者关岛方向。

500

马公 - 146舰队

146舰队成立于1952年,长期承担海峡第一线防务,1965年八六海战中被击沉的“剑门”、“章江”两舰都属于该舰队,当时为巡防第二舰队。在过去强化澎湖、金、马防御的时代,146舰队一直是台湾海军最优先装备新式舰艇的单位,70年代装备阳字号驱逐舰,90年代换装成功级护卫舰,和对岸相比战舰质量一直处于优势。如今主要力量收缩回本岛后,它的重要性才开始下降。

146舰队下辖226和268两个战队,基地在澎湖马公,位于海峡中线东侧,距离高雄120公里,金门150公里。马公港为军民共用港,分为马公和龙门尖山两个码头区,马公码头区的内港为商港和渔港,外港被称为测天岛军港,外港之外还有一圈半岛环抱,驻泊条件相当好,附近的白沙和西屿两个岛上部署了天弓-3和雄风-2导弹。

500

不过马公军港的规模并不大,码头长度只够停靠138米长的成功级,075都相当困难,航母就更不用说了。

500

【 成功级 】

146舰队全部由成功级组成,也就是美制佩里级护卫舰。1981年台湾曾计划在美国协助下自行开发取代阳字号驱逐舰的后继舰,但因为技术风险过高于2年后终止,转而引进美制护卫舰设计。1989年开始执行“光华一号”造舰计划,以长舰体的佩里级改进型“考夫曼”号护卫舰为原型,由美国Gibbs & Cox设计公司负责修改设计以满足台军的作战要求,台湾中国造船公司建造舰体(15亿美金建造8个舰体),中山科学研究院安装战斗系统。

1994-1998年完成前7艘的建造,2000年追加建造了部分采用ACS先进战斗系统的8号舰,全部采用中国著名武将命名,分别是成功、郑和、继光、岳飞、子仪、班超、张骞和田单。

500

佩里级在美国海军中是一个打杂的低成本通用护卫舰角色,混在提康德罗加级、斯普鲁恩斯级、伯克级等大舰中显得其貌不扬,毫无传统战舰高大威猛的感觉。但是它的低调背后采用了很多开创性的设计,在护卫舰发展史上意义非凡:和前型诺克斯级相比,佩里级首次在护卫舰上配备了“标准-1”舰空导弹(备弹40枚,可共架发射“捕鲸叉”),MK-13 Mod.4单臂发射器发射最高发射速率可达每分钟6发,在执行外层反潜任务时不再需要防空舰或者舰载机的保护,也提升了整个舰队的区域防空能力;双机库的佩里级在后期型加长舰体后可以操作2架“海鹰”反潜直升机,从70年代直到今天在护卫舰上都是相当罕见的高配置;4100吨的吨位装备了2台LM2500-30燃气轮机,以20节巡航速度续航力达到8300公里,最高航速29节。这样的作战能力完全达到60年代导弹驱逐舰的标准,而舰员只有176人,费效比非常高。

500

> 2003年10月11日列队驶入旧金山湾参加“舰队周”活动的美国舰队,依次为提康德罗加级“莫比尔湾”号、佩里级“萨奇”号和伯克级“霍珀”号 - 参见金门大桥俯视下的美国海军(下)

台湾海军当然没有美国舰队那么豪华的配置,所以引进佩里级设计时着重加强了反舰能力,在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上安装了2座双联装“雄风-2”和2座双联装“雄风-3”反舰导弹发射架,共8枚。在左右舷还各增设了一门40毫米博福斯速射炮用于打击小型快速舰艇(“田单”号未装)。

500

> “子仪”号上巨大的雄风发射架是十足的违章建筑

出于政治上的顾虑,在建造成功级时美方没有提供AN/SQR-19拖曳阵列声纳和AN/SQQ-89水下作战系统,只装备了SQS-56中频舰壳声纳,主动搜索模式有效探测范围不超过9公里,远程作战能力只能依靠2架反潜直升机,为此台湾特别委托西科斯基开发了具备独立水面/水下搜索及反潜能力的S-70C(M),将原本由母舰完成的数据处理能力搬到机上执行。S-70C(M)共采购21架,已损失3架。

成功级和济阳级一个没有拖曳阵列声纳,一个没有反潜直升机,两者编队互补倒是正好,历史上美国海军在70年代也是这样搭配使用的,只是台湾本来就军舰严重不足,只好东西各守一摊了。

2017年台湾再次购入2艘原装佩里级,仍然称之为成功级,2018年11月入役,即“逢甲”号和“铭传”号,这两人都为清代台湾官员,建设、保卫台湾颇有建树。两舰在美方批准出售时仍为在役“热舰”,舰况相当好,而且安装了AN/SQR-19A拖曳式阵列声纳和SWAK浅水主动侦测套件,反潜能力比台湾自制的成功级要强很多。主炮和“继光”号、“岳飞”号一起送回意大利原厂升级(换装隐身炮塔,安装Strales套件提高近程反导能力,升级单价2百万美元),但没有安装雄风导弹,仍然使用共架发射的“捕鲸叉”。

500

> 2019年9月28日,在基隆威海营区参加开放参观活动的“铭传”号,可见主炮已换装隐身炮塔

台湾海峡平均水深不足50米,并不适合潜艇活动,10艘成功级驻守在海峡内主要当作防空和反舰平台使用,相对低廉的价格、良好的舰况以及在台军中还算不错的作战能力令它成为顶在最前沿的炮灰。

欲先了解更多,可移步公号:温哥华的鱼(ID:van--yu)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