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对报考化工专业的一点小小的建议

其实我觉得,报考化工的人应该不会太多,当然算上被迫去化工的,可能会有一些。作为过来人,我想从国内行业水准、高校教学科研观念和行业发展方向来给接下来打算报考化工专业或者有概率被迫调剂到化工专业的学弟学妹们一点提醒。

首先是传统异能——批判教育方式和科研观念。还是我日常的那点东西,本科教学不重视数理基础和数值方法,专注向设计院、化工厂培养人才(当然这种培养模式大多数还是进厂的模式)。这里要表明一点立场,如果你是打算走科研路线的,那么化工专业本科的选择是学校高于专业的。这里的学校指的是基础学科教学能力(其实基本等同于综合排名了)。国内个别专业评级A的高校其本科教学是绝不可能有这样的排名(因为学科评估里面本科教学几乎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毕竟化工的本科毕业了对数值计算甚至没有什么认识,还不会流程模拟算法(此处指代序贯模块法)的化工本科教学,虽说在国内相当常见,但是能达到这些教学效果的学校也不至于很少。这样选择的依据是本科学习基础很重要。至于科研观念,也是差不多的。很多学校发文章更重视实验用的材料和实验结果好不好看,相比之下机理的解释和模型构建与计算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视。不重视到什么程度?我看到有做膜的文章搭建了流程但是没有任何流程相关的计算,只有实验数据。国内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是如此的观念,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国内大多数乃至绝大多数学校和学院,教授化工专业的,都是这样。化工是个很大的概念,学生以后工作也有很多工作可以选择,但是为了你好,我建议化工专业的同学要尽量避开面向设计院和化工厂的培养方案,不要给学院院长们画的大饼骗住。导师、学校的培养计划不见得完全符合你的利益,这点对于很多学校都是如此。以化工设计大赛为例,分为省级、赛区级到全国三个级别,大三的7月中旬省级(初赛)结束,8月上旬赛区级结束,9月上旬全国赛结束。如果你是走科研的,我认为参赛就只需要搞个完成奖就行了,是为了抵扣毕业设计(部分学校)。当然毕业后就工作的话肯定是努力争取省一及以上。有些学校比较好面子,每年要保证一个特等奖或者一等奖,所以会想办法让学生去报名参加赛区级,比如要保一个特等或一等,往往会鼓励三到四个队伍报名。拿到特等或者一等自然保研或者工作会很有帮助,但是剩下的队伍就会很难受了。由于8月甚至9月的时候他们要高强度进行设计和优化,往往结束以后,又没拿到特等一等保研,会直接影响到当年的考研。院长们是拿到KPI了,幸运的队伍保研了,剩下的队伍呢?只能准备二战了。

其次是行业的水准。国内工业企业大多数是不重视仿真计算的,或者有计算没有标准的,设计院“画图比算题赚钱”也十分常见,这点和国外的领先的企业与国内的个别头部企业形成鲜明对比。化工行业中,霍尼韦尔甚至有自己开发的流程模拟软件,国内的头部企业万华化学也有自己开发的工艺包(当然和霍尼韦尔这样的比起来还是落后很多)。国内化工行业虽然进步很大,但是顶尖企业和不少关键技术都是落后的,有些方面甚至高度落后,环生化材类企业都是如此,这也就造成了环生化材是“天坑专业”(和土木劝退不一样,土木行业主因不是技术落后,这部分可以参考马千瞩最近的高考直播)。也就是说对于化工行业国内整体技术落后、仿真计算不成熟,所以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工作会面临困难,比如仿真类专业

最后是我个人认为的行业发展方向。现在工业软件开发商在招人的时候是更倾向于招具有较为扎实的数理科学基础、一定的编程/算法知识的有科研/工程经验且对某些方向认识较深的phd而非单纯的算法工程师,而这个趋势我认为也反映出化工行业对新来的(研发)从业者的要求:精通本专业知识、精通数理知识,最好还有一些编程能力,能实现一些算法(以本人方向为主的),比如我最近就用python读取实验数据根据微分方程进行计算,以此获取系数,编程基础本身要求不高,但是主要考验的是你对这一个方向的认识,说起来我写的时候好多东西是现场查的,我唯一知道的是我要实现什么。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对这点的培养是欠缺的,因此同学们在进入大学之后要注重自身的专业积累。比如反应工程这门课,我就建议去读《Elements of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而不是很多学校采用的天大的一本书。那本书的一大问题是对数值方法的介绍是不够充分的,我不认为它适合你学反应工程。此外很多学校自己写的一些教科书也或多或少存在这些问题,建议英语还可以(6级有500)的同学们自行查找国外教科书进行课外学习。数学类的好一点,有译本,比如华章数学译丛是一个不错的系列,这套书学线代高数比同济的甚至是本校自己写的那种数学教材要好得多。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