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睡前消息142期?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举孝廉选拔官员,然后发现不行,都是士族当政,然后搞科举。
到了现代,觉得科举不好,忽视素质(革命情操之类),又开始举工农兵(孝廉)。发现又不好,又开始科举,发现又不好,又开始搞素质教育,校长推荐什么什么(举孝廉),又觉得不好(猫腻太多),又开始恢复到一考定终身,开始疯狂衡水。
我高中母校,向来以学风放荡著称,各种不务正业的社团校园歌手大赛什么什么的很多,校风放荡到我高一基本没学习,天天听短驳收音机(嘘),以至于我们城市坊间有”学在e中(另一个重点中学),玩在s中(我母校)“的说法。
就这么个中学,最近听说,我母校已全面”以衡水中学模式治校“。我:???确定不是说隔壁??
所以看起来,摆钟最近这几年从原来的对面那一头(孝廉)又开始往这一头(科举)摆动了,至于什么时候摆到最高点我也不太清楚。
不过我倒是没有某德国哲学家那么悲观,我觉得中国历史还是在滚滚洪流中向前发展的,因此我还是觉得这应该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至于上升在哪里,naja...
我们的历史教育长期赞科举而贬孝廉,仿佛前者是对后者的绝对克服。但是考察历史会发现,两者的辩证运动从来没有停止过,或许教育历史的目的(causa finalis)就是找到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恰当的比例关系吧。
至于前息142期,我的看法是,他们指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可能想得不是太深入:我们都知道,绝对的衡水模式是有害的,但是如何根治它,前息团队和督工似乎没有什么想法,只能提一些他们已经提过很多次的东西。
而在我看来,这里的根本问题似乎还是在于,中国还没有找到一套合适的、足够公平和透明的包含孝廉的科举制度,前一次摆钟向对面侧摆动的尝试可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从而不得不再摆回来,蓄力看看何时伺机再摆回去。
谁知道呢,或许以后我们都用大数据评价人,你的所有生活、学习经历和能力全部被跟踪记录,然后套入一个无比复杂的方程中,就可以得到你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分数,根本不用高考,简直美滋滋。
啊对了忽然想起,可以戴儿童手环啊!
杂感:
或许当这个德国佬在说历史的上升的时候,说的是人对自我本质更深刻的认识和更”自由“,即更能把握自身,它意味着对非自身的扬弃和对自身的切近。而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抛弃但是同时保留的过程。但如果没有保留而只有抛弃,那就只有”无历史“的单纯死循环。素质教育或多或少解放了学生的天性,让人有个性发展的空间,如果一个新的体系没能在保存这个优点——它无疑更切中人本身——的前提下促进公平,而仅仅只是为了公平而将素质教育的”成果“牺牲掉了,那就没有进步,而只是在做历史的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