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那么烂?就是因为放弃了举国体制,把这项运动交给了一批商人
#中国足球# 最近,某足球人士责怪教育,还想拉上清华垫背,成为了微博热点。
其实中国足球的失败固然是体制问题,但不是他们想承认的体制问题,也赖不到教育。
分享一下我之前写排球评论时发表的观点:
要问中国足球为什么那么烂,足球界的人会说因为中国父母不愿意把孩子送去踢球。这固然就是中国的国情。
然而中国打排球的人同样不多,就这14支球队,加上她们的二线队伍,据说700人左右;相反美国从事高水平排球运动的,至少多10倍,但中国女排的成绩可不比美国队差。
中国从事跳水运动的,同样也是700人左右,美国据说有20万人,为什么中国跳水这么厉害?
为什么男子百米,男子游泳能出很好的成绩而男足不能?为什么举国体制能在这些领域里成功?
因为这种体制能把少数有天赋并且愿意从事专业训练的人,集中到有限的训练资源下。
举国体制下,像朱婷这样天赋极高、家境不好的孩子,能够得到机会。
如果中国排球和足球一样,每年要几十万元的学费,还要贿赂教练才能打上球,朱婷怎么可能进国家队?怎么可能成为国际巨星?
举国体制的根基,还不是那些专业运动队,而是负责发现人才的、遍布各个县市的业余体校系统。
即使群众运动普及,竞技体育的水平也不一定就高。当年中国城市每家每户都有自行车,是世界第一自行车大国,可自行车运动的水平在国际上一塌糊涂。
竞技体育需要专业训练,有大批群众愿意从事专业训练,同时还要有大量高水平的基层教练,才能促成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一个国家如果有这样的运动基础,以职业联赛带动竞技体育,水到渠成。
中国的足球是这种情况吗?就算家长们把孩子送到足球学校,中国的这些足球运动员,能教好他们吗?
中国的排球也不行。今天你如果想学乒乓球,花点儿钱就能请到在专业队打过球的教练。就算你从小打球,跟专业的人都能学到不少东西。中国乒乓球队在举国体制下称霸世界半个多世纪,积累了大量的人才,这才反过来带动了群众运动水平的提高和职业联赛的发展。
有句实话说出来很多人不爱听,中国足球为什么那么烂?就是因为放弃了举国体制,把这项运动交给了一批商人。
有人说中国足球证明了金钱不是万能的。实际情况是,培养运动员的周期太长,至少十年,商人短视不愿意做这样的投资,并且大部分商人也没有能力建立全国的人才选拔网络。
职业化以后,青训系统全部废掉了。
不能解决人才的供应侧问题,就算十亿十亿地往里砸钱,最多也就是靠外援搞几个俱乐部,同时把为数不多并且水平低下的本土足球运动员炒到了天价。
运动界的人当然喜欢职业化,举国体制下大家都穷。
中国足球成绩最好的时候,是90年代初刚刚开始职业化改革的时候。把举国体制培养的人才,放到市场上套现,大家都爽。
从此每次输球后,回来都总结说是因为职业化做得不够好。等到举国体制培养的最后一代运动员退役后,中国足球就万劫不复了。
现在,把请里皮的钱,用来到巴西请100个基层足球教练,到中国的开足球学校,效果应该更好。
但十年、十五年以后才能开始看到效果,不要说没有哪个商人有这样的情怀,就是领导们,也不愿意干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了。
足球迷们,你们最大的希望,是看到一支从尼日利亚和巴西规划来的球队,代表中国挺进世界杯。收起全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