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祖卡(BAZOOKA)火箭筒(下)

2.36英寸M9系列BAZOOKA的射击方法

M9系列和M18的操作方式与M1A1非常相似。如果要让发射器改为携行模式,当释放筒管闩锁后,通过释放手柄后的筒管闩锁,使前筒管远离后部,从而使两段筒管分开。前筒管的钩子与后筒管的钩眼脱离。

前筒管的联接螺钉(在其后端)插入后筒管前端的联接螺母中,与中断的螺钉螺纹啮合。将前筒管顺时针旋转60度,合上联轴器锁杆,筒管被锁定。要解开筒管各部分的锁扣,则压下联接锁杆,将前筒管逆时针旋转60度,两部分分开。

射手将发射器指向下方,确保保险装置处于 "安全"(向上),并使手指离开扳

500

机。发射器的装填方式与M1A1相同。炮手用折叠式条形瞄准器估算射程,并将射程指示器指针设置在适当的射程标记上,并将准星和觇孔与目标对准。射手将保险杆移至 "开火"(向下),然后挤压并释放扳机,点燃火箭发动机。6.5英寸长的筒管进一步减少了筒口闪光和回喷的机会。卸载方式与M1A1相同,只是武器置于 "安全 "状态。

美国陆军的坦克杀手

1945年,德国。步兵们得到了新的2.36英寸M9火箭筒,以取代M1A1。这种经过大幅改进的型号提供了一个两节式的发射管,更好的瞄准器,50码的有效射程,以及更可靠和更致命的高爆破甲火箭弹。即使是提供更大穿透力的炮弹,最有效的命中还是在坦克的侧面和后部。随着盟军越来越多地使用空心装药,特别是便携式火箭筒、枪榴弹和手雷,1943年3月,德国人开始在许多坦克和突击炮上加装裙板(Schürzen)。这其实不是装甲板,而是0.2in厚的金属板。更厚的0.31英寸的裙板被加在炮塔上。军人称这种裙板为 "火箭筒裤"。1944年9月,铁丝网裙板(Drahtgeflecht Schürzen)取代了同样外形的金属板。它更轻,成本更低,而且同样有效。无论哪种裙板都会使空心装药弹在离车体/炮塔很近的地方引爆,并在一定程度上消散了穿透性破甲。在这个战例中,攻击一辆PzKpfw IV Ausf.H(又名Mk IV)的两人火箭筒组的装填手携带了两个M6火箭袋,每个火箭袋可装三发火箭弹。

火箭筒的重量轻,使得射手们可以在茂密的植被、破碎的地面和城市废墟中跟踪坦克。这种战术能力使他们能够避开任何随行的步兵,避开坦克的机枪,并找到合适的隐蔽射击位置,使他们能够从有利的角度攻击装甲车辆,并找到其弱点。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总是有效的。瞄准射击坦克是一项危险的工作,无论机组人员训练有素、经验多么丰富。左侧前景是废弃的箱子,用于装8.8cm Panzerschreck R.Pz.Gr.4322火箭弹,德国 "火箭筒 "使用的。

太平洋战场上的BAZOOKA

火箭筒在北非首次使用一年后就运抵太平洋。据了解,M1火箭筒没有在太平洋地区使用。海军陆战队第2师本应在1943年11月及时收到243枚M1A1火箭筒,以便用于残酷的塔拉瓦战役,但当这批火箭筒抵达新西兰惠灵顿时,却被放错了位置,海军陆战队不得不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夺取一个布满500多个碉堡、掩体和坑道的岛屿。该师的行动后报告称,火箭筒将是无价之宝,应该装备所有未来的登陆部队。

1943年6月,第一军团实验火箭分队在北索罗门群岛对火箭筒进行了一些非常有限的使用。它对火箭筒和其他火箭系统进行了实地和战斗测试。然而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地区首次使用火箭筒都是在1943年12月的新不列颠岛上,当时第112骑兵团(下马作为步兵服役)在中南部海岸的阿拉瓦登陆,海军陆战队第1师在该岛西端的格洛斯特角登陆。这场太平洋地区的第一次火箭筒演示并不引人注目。当时没有装甲作战,日军的掩体是用潮湿的泥土和湿漉漉的椰子木做成的,吸收了大部分的爆炸力。持续的雨水和潮湿严重影响了火箭筒的电力系统。茂密的丛林造成的短距离也限制了它们的使用。在新几内亚北岸陆军随后的行动中,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

500

1943年11月,一名海军陆战队炮兵中士在瞄准M1A1火箭筒。1943年12月,海军陆战队首次使用火箭筒是在格洛斯特角的新不列颠岛。陆军在太平洋地区首次使用火箭筒也是在新不列颠岛。他的左手握住发射筒--M1A1的前手把已经被拆除。他也可以将左手放在手把的底部,以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两种射姿都可以接受。

在1944年2月第4海军陆战师和第7步兵师攻击马绍尔群岛期间,火箭筒被证明更为有效。这些都是短期行动,虽然有效地用于对付混凝土碉堡,但火箭筒并没有机会证明其全部价值。

1944年6月,随着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展开,火箭筒的大放异彩的机会来了。当时海军陆战队还在使用M1A1,而陆军各师现在使用的是M9。塞班岛、提尼安岛和关岛到处都是碉堡和洞穴。因此,火箭筒得到了很好的利用。6月17日3时30分,日军第48坦克团以37辆坦克和500名步兵反击陆战2师。在火炮的支援下,陆战队谢尔曼坦克、37毫米反坦克炮、火箭筒开火,击毁坦克24辆,击毙步兵300人。这是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坦克对坦克的交战。火箭筒也贡献了他们的杀伤力。有如此之多的坦克被击毁的“战果”上报,以至于他们的总数是参与战斗的坦克数量的三倍。在整个战役中,还有一些小型的坦克交战,在提尼安岛和关岛也有一些小型的坦克交战。

1944年6月和7月,第27步兵师第105步兵团的托马斯-贝克二等兵在塞班岛的三周时间里多次表现出英勇的行为,包括携带火箭筒。他获得了一具M9火箭筒,独自冲到敌人据点100码以内。尽管步枪和机枪火力猛烈,他还是充分暴露了自己,用多枚火箭弹打掉了一个据点,使他的连队得以突击山脊。这是贝克在一系列个人勇猛行为中的第一次,他杀死了几十名敌人,直到他身负重伤,还主动掩护战友撤退。他用8发手枪子弹击毙了8名敌军,才最后牺牲。

1944年9月至11月,海军陆战队第1师(装备M1A1)和第81步兵师(装备M9)都在Peleliu岛大量使用火箭筒。岛上的中央丘陵是一片混乱的山脊、光秃秃的山岭、峡谷、峭壁和天坑,到处都是碉堡、掩体、暗堡和坚固的洞穴,它们相互支撑。火箭筒往往是唯一能够移动到阵地上的支援武器--尽管困难重重--以压制敌人的阵地。

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第五陆战队的罗伯特-蒙哥马利(Pfc Robert Montgomery)在一次攻打山头时与连队失散。该连被大炮、迫击炮和机枪的火力压制。蒙哥马利观察到一门掩蔽的很好的75毫米炮即将把他的部队置于直接火力之下。他逼近到50码以内,从暴露的位置发射了9枚火箭弹,消灭了全部敌人,并通过打穿防护板摧毁了该炮。他获得了铜星勋章。蒙哥马利在冲绳率领一个装备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的突击排时阵亡,并因其在冲绳的行动获得银星勋章。

1945年2月至3月,海军陆战队在硫磺岛首次使用M9火箭筒。如同在Peleliu一样,火箭筒是唯一可以移动到位置上与火山岛上的敌人防御工事交战的武器。海军陆战队第4师第23陆战队的道格拉斯-雅各布森(Douglas Jacobson)在他的排攻击一个重兵把守的山头时,从他的射手手中抢到了一具M9火箭筒,之后被授予荣誉勋章。他依次摧毁了两个机枪巢穴和一个20毫米炮阵地,使一个大型碉堡失去作用,然后又摧毁了一个混凝土碉堡,打掉了一个掘进阵地,然后又摧毁了6个步枪阵地。他的连队占领了据点后,又去协助相邻的一个连队。他们也被拖住了,雅各布森打掉了一个暗堡,向海军陆战队坦克开火的一辆半埋的敌人坦克,然后又打掉了一个碉堡,使该连得以占领目标。在短短几个小时内,雅各布森击毙了大约75名敌人,摧毁了16个阵地。对于一个火箭筒手来说,这一天的工作是不错的。

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都在冲绳岛使用了M9,他们在那里遇到的装甲很少,但似乎有无穷无尽的防御工事。一些新的武器作为火箭筒的竞争者被测试了出来,它们是:4.2英寸M4直射无后坐力迫击炮和57毫米T15E9和75毫米T21无后坐力炮。虽然M4迫击炮很有效,但它和75毫米无后坐力步枪一样,是一种沉重的三脚架式武器。75毫米长5英尺,和3.5英寸的火箭筒一样,但它重48.6磅,几乎是火箭筒的4倍,而且装甲穿透力极差,只有2.5英寸。这些第一代无后坐力炮由于使用的是自旋稳定的高爆破甲弹,而不是弹翼稳定的非旋转弹丸,所以反坦克使用效果相对较差。旋转弹通过离心力消散了空心装药的破甲效果,造成更宽更浅的穿透性爆炸。

在菲律宾,日军在较大的岛屿上部署了一定程度的坦克,事实证明,巴祖卡很有价值。整个日军第二坦克师团在吕宋岛北部作战,尽管经常将其坦克简单地当作固定的 "碉堡"。除了杀伤坦克之外,火箭筒对于击溃众多城镇中的防御工事和防御建筑至关重要。第503伞兵步兵团用M9A1在科雷吉多进行防御,第6游骑兵营在吕宋岛的卡巴纳图安监狱营区突袭中用火箭筒摧毁了6辆坦克。

500

1945年2月,两名海军陆战队员在硫磺岛举着M9火箭筒摆拍。硫磺岛见证了海军陆战队对M9火箭筒的首次使用。条形瞄准器的最大射程为600码。背后的冲击波会激起相当多的硫磺岛的黑色细火山沙。

另一位手持火箭筒的荣誉勋章获得者是1944年12月在莱特岛的第32步兵师126团的德克-弗洛格(Dirk Vlug)。几辆日军坦克袭击了Ormoc路上的美军路障。他带着M9火箭筒和6枚火箭弹离开保护阵地,在坦克主炮和机枪的射击下冲向两辆领头的坦克。他用一发火箭弹就击毁了第一辆坦克,全车人员死亡。当第二辆坦克的乘员下车攻击弗拉格时,他用手枪射杀了一人,迫使另外两人回到自己的坦克里,他立即用另一发火箭弹将其击毁。他绕到侧翼,摧毁了第三辆坦克。在火力下重新定位,他打掉了第四辆,然后击中了最后一辆坦克,迫使它坠落在陡峭的堤岸上。

虽然最初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严重的,与第一批火箭筒--这种武器被证明是非常有用和致命的。它们和它们的火箭弹得到了改进,为部队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高度便携、轻巧的坦克和掩体杀手。1944年新武器委员会的报告对火箭筒进行了总结。

2.36英寸火箭筒和发射器

a. 在两个战场[欧洲和意大利]都有一种感觉,即2.36英寸火箭弹被过度赞扬了。这种感觉伴随着对2.36英寸高爆破甲火箭弹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质疑。有鉴于此,委员会将2.36英寸火箭纳入每次[给部队军官的]演示中。对原发射装置[M1]和火箭[M7]的整个改造进行了解释。解释的内容包括对新的消焰导流器及其功能的说明[M6A1]。为了证明[M1A1]发射器的安全性,展示了一个在铁丝包裹发射筒内有两枚火箭发动机爆炸的发射器。然后,两具火箭筒在80码的距离上向一辆坦克发射。许多观众对没有经验的火箭炮操作者所获得的精确度和结果表示惊讶。每次演示都包括发射6发火箭弹,如果命中率低于6发,那是例外。

b. 使用2.36英寸火箭筒的作战部队已经简易地制作了许多种眼睛和脸部防护装置。有的士兵使用摩托车护目镜。还有一些人使用了一种经过改进的防毒面具,其底部已被剪去;还有一些人使用了制式的防毒面具。一名军官说,他使用附着在发射器末端的有机玻璃防护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些士兵则使用赛璐珞或塑料面罩。有的盾牌只遮住眼睛,有的则遮住整个面部。据报道,有些发射器上安放的导流器不能发挥其作用。据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彻底解决,应该毫不拖延地研制和发放一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提供充分的面部保护的物品。

c. 曾在北非战区工作的阿瑟-H-罗杰斯准将报告说,在意大利战役初期,他的部下携带的一些2.36英寸火箭弹失效。罗杰斯将军说,这些火箭弹是装在弹药运输车里的,弹药运输车可以装8枚火箭弹,4枚在后面,4枚在前面[运输迫击炮弹的背心]。他说,这些火箭弹被抬起来,弹翼露出来,毫无疑问,它们被拖过泥水。罗杰斯将军认为,失效的火箭弹之所以失效,是因为湿气进入了发动机,尽管他不能肯定电线连接没有松动。据信,鉴于这份报告,应该对2.36英寸火箭弹进行彻底的防潮验证试验。罗杰斯将军还告诉委员会,在意大利战役的初期,他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来使用他组织的火箭筒。他说,他组建了火箭筒狩猎队。这些小组以10至12具火箭筒为一组,在夜间进行狩猎。他说,他们的行动是成功的,用这种方式伏击固定的德军战车是比较简单的。他高度评价了2.36英寸火箭弹和发射器。

500

1945年1月,比利时的一支火箭筒小组从10合1的小组口粮箱里取出食物准备吃饭。他们的M9发射器已经坏掉了。破损后可以装弹携带,但不建议这样做,也很少发生。

500

1951年4月,钟埠地区。第25步兵师的士兵在拆除了两脚架的情况下发射M20火箭筒(两脚架的滑轨还连着),这是减少重量的常见做法,因为许多人认为两脚架没有必要。背后冲击波掀起的灰尘还在沉淀。

朝鲜战争------巴祖卡的失败和成功。

3.5英寸的M20 "超级火箭筒 "在1945年末被标准化,1948年投入限量生产,只配发给西德和美国的部分部队。麦克阿瑟的远东司令部主要参与了对日本的和平占领,他错误地评估了该战区不存在重大装甲威胁。然而,当北朝鲜军队于1950年6月25日冲过三八线时,他们至少装备了120辆苏联制造的T34/85坦克(北朝鲜拥有258辆)。这些坦克集中在西部支援主攻。第24步兵师从日本匆匆派出的营级规模的史密斯特遣部队是第一支与北朝鲜人交战的美国部队。这支400人的部队于7月4日在乌山附近建立了一个阻击阵地,以便在朝鲜人占领汉城并击溃韩国部队后阻止他们前进。

这支部队唯一的反坦克武器是6具M9A1火箭筒、2具75毫米M20无后坐力炮,以及为掩护道路而设置的105毫米榴弹炮的6发高爆破甲弹。另外5门榴弹炮提供间接火力。5日上午,8辆没有步兵陪同的T-34接近并遭到炮击。炮击没有产生任何效果,虽然75毫米无后坐力步枪在远距离进行了直接命中,但没有造成损失。当坦克接近步兵阵地时,他们在远距离被火箭筒击中,同样没有效果。近距离的火力也好不到哪里去。奥利-康纳二等兵声称从15码向一辆T-34的后方发射了22枚火箭弹,据说这是一个脆弱的地方,大部分都是误射、哑弹或跳弹。直射榴弹炮摧毁了一辆坦克,并用高爆破甲弹打坏了另一辆。破甲弹打光后换用高爆弹,它又摧毁了另一辆,加上一辆坦克被榴弹炮曲射击中而停了下来。其余四辆坦克穿过美军阵地继续前进。

一小时后,又有25辆坦克出现,同样没有步兵陪同。间接炮击打爆了一辆,损坏了三辆。这支没有组织的纵队反击美国榴弹炮,导致一些美国人逃跑。坦克继续南下。然后在中午之前,一支6英里长的卡车纵队载着两个步兵团,带着3辆坦克率先到达。看来先前的坦克编队并没有和步兵接触,他们并不知道美军的路障。在1000码时,美国人用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大炮开火,但步兵和炮兵之间的通讯中断,炮兵基本没有效果。几辆卡车被击中,朝鲜人被迫下车。他们开始在侧翼部署大部队包抄美国人,然后在迫击炮、大炮和三辆坦克的支援下进攻。在坚持了两个小时后,美国人撤退了,三三两两的逃跑了。约有250人向南与其他部队会合。约有150人被打死、被俘、受伤。2.36英寸不能胜任阻击敌人装甲部队的任务。

海军陆战队第1师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陆,向汉城方向出击。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一等兵沃尔特-莫内根(Walter Monegan)正在一座俯瞰汉城公路的小山上挖坑,6辆T-34/85坦克发动攻击,并有可能突破该营。在黎明前的攻击中,莫内根带着他的3.5英寸M20火箭筒离开阵地,移动到距离领头坦克不到50码的地方。他击中了坦克,然后用卡宾枪射杀了唯一的幸存者。他又向随后的坦克发射了两枚火箭弹,虽然没有击中,但成功地打乱了它们的前进路线,使海军陆战队的坦克得以交战。然而,北朝鲜的步兵和坦克却毫不理睬地绕过阵地。莫尼根在完全暴露在猛烈火力下的情况下,拿着火箭筒向前冲,又打掉了两辆坦克。他转身去对付另一辆转身逃跑的坦克时,自己也被敌人的火力击中身亡。

500

 Bazooka打碉堡

虽然事实证明对北朝鲜制造的苏制T-34/85坦克有效,对北朝鲜另一种主要的装甲车辆--76mmSU-76M突击炮也有绝对的破坏力,但3.5英寸 M20 "超级Bazooka "也是一种致命的反掩体武器。火箭筒在这一角色中的使用远比作为坦克杀手要多得多。3.5英寸的M20 "超级火箭筒 "在300码外有足够的精度,在150码的额定有效射程内非常精确。大多数地堡交战都是在较短的距离上,火箭筒炮手很容易将一发炮弹打进射击口。困难的是要避开碉堡的火力范围,以及山脊和山顶上相邻的相互支援的碉堡的火力。为了蒙蔽支援地堡和其他射击阵地,发射了白磷M30火箭弹,图片里的上层地堡上就可以看到。它们不仅在爆裂时瞬间形成密集的白色烟幕,而且将燃烧的白磷粉剂和颗粒洒向敞开式的战斗阵地,造成伤亡,驱赶敌人。燃烧的白磷粉剂具有粘性,如果想擦掉它,就会出现烧伤。爆炸半径约为25码。M28 高爆破甲火箭弹装载了近3磅的B炸药,比老式2.36英寸火箭弹的爆炸力大3倍。与额定为1.00的TNT相比,B炸药的相对效力为1.35。81mm迫击炮轻型高爆弹(HE)仅能容纳1.22磅的TNT,这使得3.5英寸高爆破甲弹在攻击野战工事时,基本上就是一枚高爆弹。高爆破甲弹可以轻松穿透四层沙袋甚至更多的原木。此时,步枪排的武器班拥有一个火箭筒小组,有一名火箭射手、助理射手(均持M1911A1手枪),两名弹药携带者(一名持M1步枪,一名持M2卡宾枪)。1952年中,武器班又得到一挺.30口径 M1919A6机枪,火箭筒小队转入排级。

500

一名海军陆战队员使用 "非标准 "射击姿势,发射一具3.5英寸M20火箭筒。射手和装填手都配备了.45口径 M1911A1手枪,这是海军陆战队火箭筒射手的标准武器。

在战争开始时,2.36英寸M9A1装备了美军和南朝鲜部队,尽管它计划被3.5英寸M20取代。朝鲜战争前的TO&E授权步枪连使用3.5英寸,而总部、勤务和支援部队仍有2.36英寸用于自卫,但最终会被3.5in取代。关于3.5英寸的问题,有一点是被误解的,那就是经常有错误的报道说,在2.36英寸被发现对T-34/85无效后,生产甚至研发才开始。其实3.5英寸在朝鲜战争爆发时已经在限量生产,并且已经开始向西德和美国的部队进行配发。实际上,从日本部署到朝鲜的陆军只有前三个陆军师--第一骑兵师和第24、25步兵师装备了2.36英寸。随后的5个陆军师、独立团和海军陆战队--换句话说,8月初以后到达朝鲜的所有部队--去朝鲜时装备的是3.5英寸。7月份到达韩国的部队没有3.5英寸,但几周内就有了。少量的超级 bazooka更早地飞到了韩国,从1950年7月18日开始被第24步兵师在泰州战役中使用,在使用的第一天就有8辆T-34被击毁。8月,早期到达的仍装备M9A1火箭筒的部队将其步兵排火箭炮手派往后方,由步兵学校的训练小组随同更换的3.5英寸发射器进行新武器的训练和考核。由于新火箭筒的操作几乎与M9A1相同,炮手们很快就带着致命的新发射器和基本弹药回到了自己的部队。

500

海军陆战队员在一个俯瞰山谷的山坡前哨站驻守,他们操作一挺.50口径 M2机枪和一个3.5英寸 M20火箭发射器。左边的帆布篷布上还摆放着其他火箭弹。由于长期暴露在阳光直射下会对火箭推进剂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将其放在隐蔽处。

美国一度从南朝鲜各师撤走了3.5英寸火箭筒,用2.36英寸火箭筒取而代之,因为有太多的发射器被缴获并掉头打向联合国坦克。2.36英寸对美国的M26 潘兴重型坦克无效,不过对数量尚多的M4A3 "谢尔曼 "中型坦克可以造成麻烦。此外,韩国人很少面对T-34坦克。随着韩国人战术能力和经验的提高,3.5英寸被重新配发。3.5英寸也被发放给所有其他在朝鲜作战的联合国部队。

北朝鲜损失了239辆T-34/85坦克和74辆SU-76M 76毫米突击炮。其中大部分是被联合国的战斗轰炸机和坦克炸毁的,但火箭筒也占了不少份额。从1951年11月开始,朝鲜战争演变为静止的阵地战,很少遇到敌人的坦克。中国人有几百辆坦克,但他们和朝鲜人都把它们作为储备,很少投入哪怕是少量的坦克。3.5英寸被证明对碉堡和其他坚固的阵地非常有效,也很重要,因为57毫米、75毫米和105毫米无后坐力炮对装甲和原木/沙袋穿透力很差。

3.5英寸M20系列BAZOOKA的射击方法

M20/M20B1火箭筒与2.36英寸的M9A1火箭筒的操作几乎完全相同,这里只介绍不同之处。炮手必须知道某款火箭筒装备了哪种类型的发射装置。在早期的M20上,"安全 "位置是向上的,而在后来的M20A1上,它是向下的,包括所有的M20A1。在火箭弹装填之前,先从环绕弹翼的接触环上取下一个短弹夹,然后将弹头插入发射管。将装弹夹从发动机上取下,火箭弹完全滑入。然后将引出线延长,并绕在连接器线圈上。

500

一名美军教官指导一名澳大利亚士兵学习3.5英寸M20火箭筒。英联邦部队与美军同时接收了3.5英寸火箭筒。他们将M20称为M20 Mk 1。

M20A1进行了重大改进,删除了连接器线圈和后膛顶部的连接器夹子。取而代之的是位于后膛顶部的连接器-闩锁组组件。这个箱状外壳的前端有一个控制手柄。控制杆被放置在向下的位置进行装填。火箭的装填方式与上述相同,但引出线不必连接。控制手柄向后抬起,炮手将保险装置设置为 "发射 "后,武器就可以发射了。

有一系列的动作和命令下达,以确保机组人员的效率和安全。当准备装填时,炮手会将手从扳机上移开,用右手敲击装填机,并发出 "装填 "的命令。在最初的训练中,炮手将右手放在头盔上,防止不慎扣动扳机。装弹手重复着 "装弹",然后装填一枚火箭弹。装填完毕后,在检查后爆区是否畅通后,他拍了拍炮手,说:"上"。炮手将手指放回扳机上,瞄准,发射。

M20系列火箭筒的后方冲击波和烟雾比2.36英寸多一些,但仍然没有筒口火焰,不过有一些烟雾排出。用M20A1B1发射火箭弹,完全没有后坐力,但突然没有了9磅火箭弹,导致发射器会发生轻微移位或跳跃。与火箭筒相比,57毫米和90毫米无后坐力炮的后坐力是很残酷的。

500

1951年11月,海军陆战队火箭队的助理射手将一枚M28 高爆破甲火箭弹装入M20发射器。在装填过程中,装填手往往比炮手更暴露。这是一个实际很少使用的双脚架和独脚架上发射武器的例子。请注意,经过频繁的射击,筒口防爆保护器内侧的油漆已经被磨掉了。

3.5英寸的火箭弹由于威力更大,产生了比2.36英寸大得多的后方危险区。3.5英寸火箭炮的后方危险区不是20英尺宽20英尺长,而是有三个危险区。A区--25×25码--必须清除所有人员、弹药、物资和易燃物。B区--包括A区,50×50码--除非在掩护下,否则应该已经没有人员、弹药、物资和易燃物。C区--包括A区和B区,75×75码--是一个额外的安全区域,仅用于训练。除了相当大的爆炸外,还有被喷出的铅丝和喷管保护帽,以及被喷出的碎石和其他地面碎片的危险。教官将空弹药箱堆放在发射器后几码处,然后发射,弹药箱被喷成碎片,以此来演示后喷燃气的致命效果。

3.5英寸BAZOOKA的编制和分配

二战后,陆军步枪排接收了一个武器班,配备了一个火箭筒和一挺.30口径 M1919A6轻机枪。火箭筒组由火箭射手、助理火箭射手和两名弹药携带者组成。1952年5月,增设第二挺机枪后,火箭筒组被调到排级。在朝鲜,转入静止战后,由于战场上坦克出现的少,许多部队很少或根本没有使用火箭筒。许多士兵表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或者很少见过。只有15%-25%的部队习惯性地使用它。许多人更喜欢分配给连队的三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尽管这种武器较重,对掩体的作用有限,但其弹药较轻,而且射程较远--在山地很重要--比火箭筒更准确。虽然57毫米炮比3.5英寸机枪重得多,但较轻的炮弹可以携带的更多,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权衡。一些部队更倾向于多一挺机枪而不是火箭筒。还有一些部队建议在突袭和白天巡逻时使用火箭筒,因为它对掩体有效,对火力侦察有用。

这种分配一直是标准配置,直到1958年实施改革。武器班保留了两挺机枪,但火箭筒小组被重新分配到班里,现在有一名炮手、助手和一名弹药携带者。此外,连部有两支火箭筒,武器排部有两支,用于自卫。20世纪60年代初,军队再次进行了调整。现在武器班有两台3.5英寸发射器,两人一组,一个弹药携带者共用,但与此同时,90毫米M67无后坐力炮开始取代火箭筒。3.5英寸仍被分配给没有专职队员的部队进行自卫--连部一人,武器排两人,但在60年代中期,轻型反坦克武器(LAW)也将取代火箭筒的这一作用。

500

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准备发射M20A1B1火箭炮,这是1952年M20B1的野战改型--请注意,它保留了M20B1与肩托一体的独脚架握把,但独脚架本身在1957年被拆除。

海军陆战队将3.5英寸发射器集中在步兵连武器排的突击队,6具发射器,每具由3人小组操作。在越南,火箭筒经常被放在仓库里,但一些部队至少有限地使用它们来打地堡和偶尔的城市战斗。装备3.5英寸或90毫米无后坐力炮的陆军部队抵达越南时,通常也是如此。

携带笨重的9磅3.5英寸火箭弹是个问题。有一种带帆布背带的火箭弹背架,可以携带两枚火箭弹。装弹手和弹药携带者各携带两枚这样的火箭弹,但很少使用。1961年的手册要求射手携带一枚火箭弹,而装填手则携带6枚装在包装管中的火箭弹(约60磅)。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被装在一个标准的背包里,或者绑在铝架背包的顶盖下,或者捆绑在一起。更现实的情况是,每个人只携带两枚火箭弹。

朝鲜战争结束后

在60年代中期被90毫米无后坐力炮取代之前,M20A1B1一直是主要的排级反坦克武器。它在越南被海军陆战队使用得比陆军多一些,越南共和国陆军(ARVN)也在有限的程度上使用了它。马丁-J-多克里在《迷失在翻译中》中描述了他在1962-63年作为越南共和国陆军顾问使用火箭筒的经历:《越南:一个战斗顾问的故事》(Presidio Press,2003)。

在一次行动中,第二危险的地方是靠近携带3. 5英寸火箭发射器的士兵。这种肩扛式武器是一个50英寸长的金属管,可以发射充满爆炸物的火箭弹。它对防御工事和车辆最为有效。第二名士兵携带火箭弹并担任装填手。为了避免伤及友军,这种武器的使用必须极为小心。装弹手敲击瞄准火箭筒的士兵的头部,表示武器已经装填完毕,后方冲击波区没有友军士兵。当武器发射时,金属碎片和其他碎片以三十度的弧度向后喷发六十英尺。

500

密苏里州莱昂纳德伍德堡的作战工程学员在训练,两名士兵被告知3.5英寸M20A1B1火箭筒的装填程序。炮手将手放在头盔上,演示扳机没有被压下。如果在安全装置关闭的情况下扣下扳机,并装上火箭弹,火箭弹发动机就会被点燃。

500

越战时期的工兵学员准备发射M20A1B1火箭筒。混凝土屏障保护相邻的火箭队员。每个受训人员发射一枚火箭弹进行熟悉。战斗工兵班获得了反坦克自卫用的火箭筒。

Beng上尉[南越军营长]将3.5英寸火箭发射器放在后方,以便他能指导其使用,减少被越共夺走的可能性。如果请求足够紧急,使他相信真的需要它,他就会授权使用。两人小队在经过的士兵的声声鼓励中,会沿着小路飞奔而上,一个人背着火箭筒,另一个人拖着一袋火箭。他们遇到的士兵不知道射击位置会在哪里,但他们都知道自己可能会被冲击波炸伤,所以他们寻求保护。在营部士兵寻找更安全的阵地时,对敌人的射击停止了。当发射队到达需要它的地方时,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命令或只是一般的混乱,使队伍把武器指向一个方向,然后又指向另一个方向。每一次方向的改变都会改变冲击波区的位置,并使士兵们赶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因此,没有掩护火力的射手不得不暴露自己的身体,向目标发射火箭弹。有时,大家还没有走出冲击波区,还没有选好值得射击的目标,就已经兴奋和恐惧得发射了火箭弹。在我服役初期,我就差点被这样的事件所伤。我身边的一个士兵面部被深深地划伤。我感觉到了高温和冲击波,但没有受伤。

法国人在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同时使用了2.36英寸的M9A1和3.5英寸的M20A1。M20A1一直是法军排级反坦克武器,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采用了类似火箭筒的89毫米F1 LRAC。越军使用2.36英寸火箭弹制作了非常粗糙的火箭筒仿制品。在二战期间,许多M9A1曾提供给国民党中国人,在1946-50年的中国内战中,双方都使用了它们。

著名革命家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在《游击战》(1961年)中指出:

火箭筒是游击队可以使用的重型武器,因为它便于携带和操作。自然,它将是一种从敌人手中夺来的武器。火箭筒非常适合对装甲车进行射击,甚至对装满部队的非装甲车进行射击,也适合在短时间内攻占人数不多的小型军事基地;但需要指出的是,每个人携带的炮弹不能超过三枚,这也是要付出相当大的消耗才行。

当然在后来的叛乱中,苏制RPG成为肩扛式火箭筒的首选。

大多数英联邦部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使用3.5英寸作为排级反坦克武器,直到60年代中期采用卡尔-古斯塔夫L14A1。他们将M20和M20A1分别称为M20 Mk I和Mk II。其他使用3.5英寸M20系列的国家包括。阿根廷、奥地利、玻利维亚、巴西、缅甸、古巴、印度、日本、卢森堡、摩洛哥、国民党中国(台湾)、巴基斯坦、菲律宾、葡萄牙、罗得西亚、南非、韩国、瑞典、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和西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小国也有使用。

500

在1961年与伊拉克的对抗中,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科威特穆特拉山脊上的一个仓促建造的(堆积的岩石)防御阵地上站岗。他们装备的是M20 Mk I(美国M20)火箭筒。M20 Mk I和M20 Mk II(US M20A1)一直在英联邦服役到70年代。

影响--bazooka的遗产

500

"有了这种武器,步兵第一次拥有了单枪匹马与坦克作战的手段"(Lt Gen Levin H.Campbell, Chief of Ordnance, 1943)。虽然任何武器都有它的缺陷和局限性,但火箭筒在二战中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在其主要作用--杀伤坦克方面比较成功。它至少提高了徒步移动士兵摧毁敌人装甲的机会,而且肯定优于步兵的替代品。它也给了步兵一种武器,大大扩展了他的射程和杀伤力。火箭筒只是给步兵提供了一种方便携带的手段,可以直接向200码内的各种目标发射高爆弹。它们通常被用来对付轻型装甲车辆、软皮车、防御建筑、野战工事、山洞、乘员武器、空旷的部队和狙击手等。然而,火箭筒最重要的一个疏忽可能是没有开发出一种针对攻击掩体和防御工事进行优化的高爆弹。这种炮弹用于杀伤人员也会比高爆破甲更有效。

美国战斗人员的想象力体现在火箭筒攻击的目标类型很多,使用方法也很创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们偶尔会被安装在车辆、飞机和水面舰艇上,通常是多个支架。甚至找到了一种方法,从它们的运输管--以一定角度埋在地下--发射2.36英寸火箭弹进行间接概率射击。而3.5英寸火箭弹则被改装为路边地雷,用来攻击坦克比较脆弱的侧翼。

火箭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由于成本低,制造时间短,所以很容易获得。1942年,陆军步兵师分配到557具,装甲师607具,空降师182具,1944年空降师分配到445具,战争结束时分配到567具。由于太平洋战场的装甲威胁非常有限,海军陆战队发放的数量较少。1942年海军陆战队师获准配发132具火箭筒。1943年,当火箭筒数量增多时,这一数量有所增长,但后来在1944年和1945年分别减少到172具和153具。在太平洋战场上,完成火箭筒的主要作用--击溃碉堡和山洞--仍有足够的数量。

毫无疑问,火箭筒被德国人认为是一种威胁。火箭筒的存在更加强了随行步兵保护坦克免受近身攻击的必要性。为了对抗火箭筒和类似武器的定型装药,德国人在许多坦克和突击炮的侧面加装了薄薄的钢板或铁丝网,以保护车体侧面和悬挂系统。坦克炮塔的侧面和后部周围有时也会安装同样的措施。从1943年3月开始,新生产的坦克和突击炮上安装了0.16-0.24英寸厚的钢制裙板,1944年9月,PzKpfw IV坦克上采用了较轻的Drahtgeflecht Schürzen(钢丝网状裙板)。据报道,安装金属板只是为了帮助保护坦克免受苏军反坦克步枪的攻击;它们似乎导致14.5毫米子弹破碎或偏转,无法穿透主装甲。然而,它们实际上是为了防止空心装药弹。钢丝网裙边不能防止反坦克步枪的子弹。

500

20世纪60年代初,一支侵略者反坦克小组准备用M20A1B1火箭筒攻击一支美军部队。在后膛上方可以看到连接盒和布防杆。从1953年到1976年,穿着林绿色军装的 "侵略者 "是训练演习中使用的 "机动敌人",后来被 "对抗部队"(OPFOR)概念所取代。

对战后武器的影响

 bazooka 展示了便携式肩射火箭筒作为反坦克武器的实用性。除了导致德国Panzerschreck的发展,火箭筒还影响了战后类似的武器。其中包括比利时的83毫米和100毫米RL-83和RL-100 "装甲杀手"、西班牙的89毫米(发射美国3.5英寸)Mod65 bazuca、法国的LARC 89毫米F1 Lance-Roquette Anti-Char(反坦克火箭筒)。这些武器并不比M20系列火箭筒好多少,但在70年代先进的线导反装甲导弹出现之前,主要是临时武器。

1951年,中国对M20进行了逆向仿制,生产出87毫米51式火箭炮,从1952年开始在朝鲜服役,并在越南有限度地使用。它通常被称为90毫米,将口径四舍五入,有人称它可以发射美国的火箭弹,但中国的火箭弹不能在美国的发射器中发射。事实并非如此--它们是可以互换的,尽管出于安全考虑,建议不要使用中国火箭弹。20世纪50年代,巴西将M20A1B1改进为89毫米Hydroar bazuca,由圣保罗的Hydroar SA Industria Metalurgica公司进行改装。美国设计的磁力手把被一个使用两节 "AA "电池(BA-3058)的固态发射电路取代。

bazooka的另一个分支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肩射式单发一次性火箭筒,第一种是美国的M72 LAW。它在世界范围内至少催生了十几种类似武器。苏联的RPG-2和RPG-7反坦克投射器就受到了bazooka的深深影响。

500

德军士兵卸下成箱的 "Panzerfaust "60反坦克投射器。Panzerfaust是一种肩扛式单发无后坐力投射器,发射空心装药弹头。它不是bazooka式的火箭发射器。

3.5英寸 BAZOOKA的替代品

3.5英寸bazooka在美军中被三种截然不同的武器所取代。作为陆军的排级反坦克武器,它被90毫米(3.54英寸)M67(T219E4)无后坐力炮以一换一的方式取代--每排两具。90毫米无后坐力炮取代3.5英寸火箭筒的研制工作从40年代末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50年代的T149和T184。M67是由美国堪萨斯城的中西部研究所研制的,1959年被采用。

60年代初投入战场,"九零 "的改进与bazooka相比实在有限,被认为太重。炮口和后方冲击波对乘员来说是不舒服的。M67是一种后膛装填的肩射武器,重37.5磅,是火箭筒的三倍;其53英寸的长度--比火箭筒短7英寸--并不能抵消其较重的重量。它复活了M20的单脚架和双脚架,使重型武器更容易从卧姿射击。M67的M371E1 HEAT弹比3.5英寸的火箭弹长5英寸,重约三分之一磅。它的有效射程为440码,并不比3.5英寸好多少,但在理想条件下,它的装甲穿透力为14英寸(钢筋混凝土为2英尺6英寸)。它还提供了XM590E1杀伤弹,其中包含2400枚飞镖状的飞弹。它具有类似霰弹枪的效果,喷射飞弹的距离可达330码。这种子弹在越南被证明是有用的,但M67和它的弹药被证明对于崎岖的地形和残酷的气候来说实在是太重了。大多数部队每排只分配到一具,而且很少在战场上携带。有的连队携带一具,有的连队有时会在需要时用直升机运到部队,或者用于火力基地防御。在越南,很多步兵从来没有见过90毫米的武器。即使是作为碉堡爆破者,也很少需要这种重武器。

500

3.5英寸 M20A1B1作为总部和后勤单位的自卫武器,被1963年采用的66mm M72 LAW取代。它在越南被广泛用于对付碉堡、建筑物和狙击手。它对北越军的PT-76和T-54坦克有效,但需要多次命中。

M67在70年代中期正式被淘汰,改用线导 "龙 "式反坦克导弹,但直到90年代初,第一、第二游骑兵营和柏林旅仍在使用,用于近距离和城市作战。驻阿拉斯加的第6步兵师(轻型)也一直使用到20世纪90年代,因为 "龙 "在极寒条件下遇到了困难。2011年,从储备库存中向第101空降师发放了一些M67,用于攻击阿富汗境内的加固院落。

500

太重的90毫米M67无后坐力炮在20世纪60年代初取代了3.5英寸的M20A1B1,成为陆军步枪排的反坦克武器,并一直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后来被龙式M47线导反装甲导弹取代。M67一直到1990年代还在发挥着特殊作用,最近一些M67被用于阿富汗。

500

198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用83毫米Mk 153 Mod 0/1肩射多用途突击武器(SMAW)取代3.5英寸作为掩体突击和辅助反装甲武器。可拆卸的后管可作为83毫米火箭弹的运输容器。该武器(右侧)装有9毫米Mk 8 Mod 0型测距枪,以提高第一轮命中概率。

虽然步枪排用M67取代了3.5英寸的火箭筒,但所有其他作战和支援部队都保留了3.5英寸的武器进行反坦克防御。这些部队缺乏专门的火箭筒射手,而且大多数部队几乎没有进行过发射器的训练。例如,野战炮营根据部队的情况有20-30个;工兵营65个,信号营26个。1963年,这些自卫火箭筒和反坦克枪榴弹开始被5.2磅的M72 LAW所取代。这是一种66毫米(2.6英寸)单发、肩射、一次性火箭发射器。当可折叠的发射装置伸出来发射时,它的长度为34.6英寸,闭合时为24.8英寸。罗氏火箭炮本质上是对原来2.36英寸火箭筒的一种回溯,尤其是它的设计是为了投送M31步枪榴弹的重型高爆破甲弹头,这与M10枪榴弹的老毛病--弹丸太重,无法从步枪上发射不一样。其射程为220码。此后,改进型的榴弹投入使用。

海军陆战队在越战后逐步淘汰了3.5英寸火箭筒,保留了一些储存,但在1975年装备了 "龙 "M47线导反坦克导弹。一枚完整的 "龙 "式反坦克导弹配以140mm(5.5in)导弹,重37.5磅,射程1100码。陆军同时开始用 "龙 "取代90毫米M67。

越战后,海军陆战队突击部一直使用M72A1/A2 LAW和四管M202A1闪电式燃烧火箭发射器,直到1984年,83毫米(3.26英寸)Mk 153 Mod 0/1肩射多用途突击武器(SMAW--读作 "small")问世。该火箭筒装上火箭弹后长54英寸。火箭弹用特殊的筒管发放,既是运输容器,又是后发射管。它配备了高爆两用弹和高爆反装甲弹,射程550码。海军陆战队步枪连的突击组拥有6门SMAW。陆军在 "沙漠风暴 "期间借用了150支SMAW。

瑞典设计的卡尔-古斯塔夫84毫米M2无后坐力炮,在英国术语中称为 "L14A1步兵反坦克炮",于1965年进入英联邦服役。它取代了3.5英寸的M20 Mk II,后者一直在英国库存中保留到70年代初。卡尔-古斯塔夫取代了许多其他国家的火箭筒式武器。

结论

500

当被问及对二战胜利帮助最大的四样东西时,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将军说:"火箭筒、吉普车、原子弹和C-47信天翁。" 火箭筒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它采用了改进型火箭发动机和空心装药弹头的新技术。它出现在需要应对装甲威胁的时候,成本低,可以迅速生产,训练和操作简单,可用于多种角色,并且足够可靠。由于战时和战后的技术进步--无后坐力炮和后来的线导导弹,它的寿命将受到限制。1942年推出的火箭筒在70年代初就被淘汰了,因为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许多士兵因在战斗中射击火箭筒而获得英勇奖。其中有15名士兵和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授予荣誉勋章,还有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在朝鲜战争中被授予荣誉勋章。没有记录显示有多少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被步兵用火箭筒打掉。个别部队甚至没有试图记录这种杀伤。也许只有几百人,但它所提供的广泛的其他职责,以及它的多功能性,证明了火箭筒的价值。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