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先生刻在王国维先生墓碑上的话,高度赞扬王国维先生治学之要诀,但说实话,王国维先生并没有陈寅恪先生赞扬的那么高。

以当时民初清末的环境,王国维先生是有可能做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当时清朝已推翻,小皇帝虽然还在,但政令不出皇宫,是没有可能干涉王国维先生的治学的,民国初建,正沉浸在迷惘和幻想中,也是不愿意和没能力干涉王国维先生的治学的,王国维先生之所以没有真正做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力量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内心,内心决定王国维先生不可能如陈寅恪先生所赞扬的那样做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事实证明后来王国维先生所恐惧和困惑的,也就是和当时社会发生冲突的,不是新思想,而是旧观念,精神不能独立,思想不能自由,以至于要了他的命。

我以为真正主观上愿意做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恰是陈寅恪先生自己,而陈寅恪先生后来生活的环境已是不允许任何人治学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可能的。这种冲突虽不能说要了他的命,但也使他饱经磨难,以至于闻大喇叭声而小便失禁。

看来任何人主观上的追求和客观上的环境是很难和谐一致的。

王国维先生客观上有可能达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主观上不愿意,陈寅恪先生主观上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客观上不允许,而主观和客观的不统一造成了两位先生的悲剧。

不过两位先生虽都以悲剧结束,却不失为真诚,痛苦就是真诚的见证。

现在有人标榜自己治学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不禁失笑,现在没有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客观环境,标榜者自己也根本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主观追求,这从他们的治学产品就能看出来,不但庸俗不堪,而且荒谬至极,既不独立,更不自由。

那么从主客观上既然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什么还会有恁么多人标榜自己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唯一的解释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确实是治学的唯一要诀,有,就能治学,没有,只能扯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