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祖卡(BAZOOKA)火箭筒(中)
2.36英寸火箭筒
发射器只是将火箭推进的弹头送入射程的一种手段。各种类型的2.36英寸火箭由压制的金属外壳弹头组成,弹头底端有一个基座引爆引信,作为尾舱的一部分。尾舱内有推进剂装药、膛线安全销、电子点火器和尾翼组件。M6A1及后续火箭的火箭喷管上有电线引线突出。除了原来的M6(T1)HEAT和M7(T2)练习弹是3.5磅外,其他各种弹重都是3.4磅。2.36英寸火箭弹的初速为265-275英尺/秒,最大射程为700码。2.36英寸高爆破甲火箭弹被装在独立的M87螺旋式沥青浸渍纸板管中,并带有金属端盖。一个128磅的木箱可装20发子弹。还有一个53磅的8发盒子。白磷弹和六氯乙烷(HC)火箭装在68磅的木箱中,有12发子弹。共生产各类2.36英寸火箭弹1560.3万枚。
鉴于火箭筒主要是一种反坦克武器,高爆破甲弹是使用最广泛的弹种。高爆破甲弹全部涂成橄榄色,并有黄色标记。空心装药弹也适用于攻击碉堡、掩体和其他由钢筋混凝土、砖石、沙袋、原木和土筑成的坚固阵地。它对薄皮车辆、建筑物和几乎所有提供掩护的东西也很有效。它可以用来对付暴露在外的部队,但大部分爆炸效果是直接射向地面的,而且薄薄的金属壳体只产生有限的轻型碎片,传播距离不远。会产生一些二次破片--岩石、碎石、木片等。高爆破甲弹对大型障碍物的影响很小,这也是因为大部分的爆炸都是直接射入地面的,或者只产生一个小的穿透孔。多发炮弹会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这种方法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而迫击炮会更有效。
高爆破甲弹在装甲板上引爆,会产生一个小直径的洞,里面的洞口比进入洞口略大。除了熔化的圆锥型衬板外,装甲的碎片,也就是被剥落装甲碎片,被炸进了装甲车辆的内部。在穿透混凝土或砖石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不过,剥落不一定会使内部充满致命的碎片。大多数碎片沿着穿透性爆炸的轴线传播。有些可能在内部跳弹。内部有爆炸的过压,但很少造成破坏。
步兵在训练新型M9火箭筒,该火箭筒于1944年秋冬配发给作战部队。这个发射器没有装弹,如果装弹的话,可以看到尾翼从后膛冒出。请注意炮手身后地面上的黑色M87螺旋式沥青浸渍纸板包装管和火箭装药栓。
练习弹的大小、形状、重量都与对应的高爆破甲弹相同,以达到相同的弹道。里面有一根钢棒作为重量,还有一个不工作的引信,但有一个可工作的火箭发动机。M7和早期生产的M7A1练习弹被漆成全黑,并有白色标记。后来的M7A1及以后的练习弹型号的弹头和假引信均为浅蓝色,并有白色标记,尾部为橄榄色。
2.36英寸M1火箭筒的首批火箭弹型号是M6高爆破甲弹和M7练习弹。这些炮弹长21.6英寸。M6弹头内装有0.5磅的彭托利特炸药(由季戊四醇和三硝基甲苯合成)。M6有一个带接触环的弹头,6个长叶片状的弹翼,弹头与弹翼之间有一根连接线,安全销上有一根线(后来的型号没有连接线)。M6火箭弹的最大射程为650码。如果火箭弹在300码以下的距离撞击地面,通常会跳弹而不是引爆。在300码以上的射程中,撞击角度陡峭,足以引起爆炸。如果撞击在泥土、松散的沙子、深雪或水中,无论射程多远,它通常都不会爆炸。
M6出现过走火事故,需要改进的点火器电爆管(一种类似电爆管的小雷管)。更严重的故障也发生了--管内电机引爆,推进剂未能在管内全部燃烧,从而喷回射手身上。1943年5月,M6和M7火箭的发射被暂停,同时也暂停了发射器的进一步配发。这是军械部在不了解待命行动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北非的轴心国军队于1943年5月投降,西西里岛登陆作战将在下个月启动。西西里岛被批准为例外。巴祖卡直到12月才在太平洋地区使用,并为其提供了改进型火箭弹。
M6火箭弹携带包可以装3枚2.36英寸的火箭弹,但可以塞进4枚。这个在一辆M20装甲多用途车内的包,装着两枚管状火箭弹:一枚尖头M6A1高爆破甲弹,一枚圆头M6A3。这个包是棕褐色的,有橄榄色的加强筋和背带,但也可能全是橄榄色的。左边的箱子里可以看到一枚M9A1 高爆破甲枪榴弹,这枚枪榴弹影响了M6A3火箭弹的弹头设计。
M6A1高爆破甲弹和M7A1练习弹很快就投入了战场,改进了点火器、稳定管、捕捉器、引信基座盖,并略微减少了推进剂,以减少在低温和高温下过早点火的机会,另外,从火箭弹喷管上伸出的电引线被转到了火箭筒后膛附近的接触线圈上。它们的弹长与M6和M7相同,但最大射程为700码,所有后来的火箭弹都是如此。1943年7月,军械组被派去改装M1A1发射器和火箭弹。在战区内由军械组按照M6A1标准改装的M6火箭弹被指定为M6A2。(显然没有 "M7A2 "练习弹。)改装后的M1发射器以及M1A1和M9发射器不能发射原来的M6和M7火箭弹。
1943年8月,采用了19.4英寸长的M6A3 高爆破甲弹和M7A3练习弹。它们采用圆形弹头,将有效弹着角降低到60度,采用短圆柱形尾翼组件("桶形尾翼"),有6个翼片,以提高飞行稳定性和降低成本,并采用防水引信。主要的改进是用铜制的锥体衬板代替了钢制的锥体衬板,使穿透力提高了30%,达到5英寸。进一步的发展包括M6A3C、D、F型,采用不同的推进剂和更灵敏的整体引信,以改善低角度撞击的起爆。它们的进一步识别方法是在弹体下半部有一条0.5英寸的白色弹带。
助理射手将一枚高爆破甲火箭弹装入M9火箭筒。在发射器发射前,他必须远离火箭筒后方。前景中是一个M6火箭弹携带袋,需要从后面喷射区移开。关于火箭筒发射阵地的详细情况,请参见《美国二战和朝鲜战争野战工事1941-53》中的《奥斯皮里的29号要塞》。
最后的火箭型号是在战争结束时研制的,并在战后得到了一些使用。这些型号包括M6A4和M6A5高爆破甲弹,分别采用改进的M400和M401引信,以及其他可靠性改进。实践上对应的是M7A4(仿制了M6A3C和M6A3)、M7A5(仿制了M6A3D)和M7A6(仿制了M6A3F、M6A4和M6A5),采用不同的推进剂。1944年,T12 HEAT火箭进行了试验(T23练习型对应),采用了折叠尾翼,但从未投入使用。
M10,以及M10A1到M10A3 白磷弹在1944年晚些时候出现,其目的是用于甄别、致盲敌人和点火。不同型号之间的区别在于推进剂和引信。T27和T27E1 白磷弹也出现在1944年,虽然没有标准化,但进行了有限的战斗测试。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标记目标和筛选。白磷弹在撞击后燃烧约一分钟。白磷弹和白磷弹的弹体都是浅灰色,带有黄色标记和黄色带。尾舱和引信是暗橄榄色。
又研制了一种化学弹,并进行了标准化,但从未在战斗中使用。M26(T73)内装的是氯化氰(CK),这是一种剧毒化学剂。(译者注:美军研制化学武器的马脚露出来)。它一接触到眼睛或肺部就会立即产生影响:嗜睡、流鼻涕、咽喉痛、咳嗽、神志不清、恶心、呕吐、水肿、失去知觉、抽搐、麻痹,并在几分钟内死亡。CK能够穿透防毒面具过滤器。它在撞击时发生爆炸,在露天的情况下,气体在10分钟内消散,但在封闭的空间内滞留时间更长。该弹呈浅灰色,有绿色弹带和标记,尾部有橄榄纹和引信。另外还测试了一种燃烧弹,T12型,装有燃烧剂。它有一个浅灰色的弹头,有紫色的弹带和标记。它从未在战斗中使用过。
1943年,为火箭筒研制了一种杀伤人员的火箭弹。它是用两枚Mk II破片手榴弹连接到火箭筒火箭发动机上制造的。一枚手榴弹在拆除引信组件后,通过引信井中的螺纹转接器连接到发动机上,上端向下。将一个双头螺纹转接器拧入这枚手榴弹的底部填充孔中,再将第二枚手榴弹,连同其标准的杠杆释放引信,拧入其中。在两枚手榴弹的底座之间放置了一个直径为2.36英寸的钢套。拉动顶部手榴弹的装药销,将火箭弹装入发射器,装弹杆插入炮管。发射时,装弹杆飞出,手榴弹经过正常的4-5秒延时后爆炸,可以实现空爆。它在战斗中很少使用,也从未标准化。至少有两个测试版本:一个是使用M6A1火箭发动机,带翼片,另一个是M6A3,带圆筒式弹翼。
2.36英寸火箭弹和正确的火箭筒。
在电影、立体模型中,以及与重演者一起,经常会出现错误的火箭筒型号。M6、M6A1和M6A2 高爆破甲火箭弹有尖头和长叶片式弹翼。M6只在M1火箭筒中发射。M6A1和所有后来的型号都可以在M1A1和M9系列中发射。不过很少会看到尖头火箭弹与M9系列火箭筒一起使用。它们会伴随着M6A3、A4和A5,这些火箭弹有一个圆形的弹头和圆筒式的弹翼组件。M10系列白磷弹只有在1944年末才会少量出现。
M1火箭筒的一系列生产型,配备M6 高爆破甲火箭弹和后来的M6A3 高爆破甲圆头火箭弹。M6A1及以后的火箭弹不能在M1发射器中发射,也不能在按照M1A1标准改装的M1中发射。M6火箭也不能在任何后来的发射装置中发射。现有的M6火箭由军械小组按照M6A1标准改装,并重新命名为M6A2。
3.5英寸火箭弹
M20系列超级火箭筒的3.5英寸火箭弹只有三种:M28高爆破甲弹、M29练习弹和M30白磷弹。火箭弹用螺旋形纸管包装,三枚装在一个53磅的木箱里。三者的钝弹头形状相同,长23.55英寸,重8.9磅,接近2.36英寸的3倍。最大射程为900码,它们的初速为334英尺/秒。它们的颜色与2.36英寸的火箭炮相同。火箭发动机是一根钢管,里面装有12根5英寸长的M7推进剂,M20点火器在发动机的前部,并与从喷管伸出的电线相连。发动机上端是高爆破甲弹和白磷弹的M404基极引爆引信;练习弹使用M405假引信。尾翼组件由三对翼片组成(共六片尾翼),位于一个圆筒叶片内。在这上面是接触环,火箭筒后膛的连接器就夹在这个接触环上。这个环在A1和A2版本上的宽度为1.78英寸,在原始型号上较窄。
M28、M28A1和M28A2 高爆破甲弹头采用的是含有1.93磅B炸药的冲压金属外壳(B炸药是三亚甲基三硝基胺和TNT的60/40混合物。与额定值为1.00的TNT相比,它的相对效果为1.35)。M29、M29A1和M29A2练习弹有一个金属板防护玻璃和铸铁弹体。它们在其他方面是空的,铁体提供了必要的重量。T127E2和M30(T127E3)白磷弹的弹体中装满了2.33磅的发烟剂,上面有一个圆弧形的顶。尖头挡风玻璃内侧是空的。大多数手册都没有提到白磷弹,但它确实得到了使用。
为3.5英寸火箭炮开发了27毫米(1.06英寸)的T265亚口径练习发射器,在主炮管内安装发射管。它几乎没有被使用过,因为它不能让机组人员进行快速装填重型火箭弹的实际演练。另一种很少使用的弹种是装填练习弹(有一条黑色弹带加两条白色弹带)。它是完全惰性的,由早期的试验火箭制成,带有不同类型的四叶尾翼。
1950年8月,一个3.5英寸火箭炮训练队的两名教员。他们提供了3.5英寸M20(左)及其M28 高爆破甲火箭弹和2.36英寸M9A1及其M6A3C、D或F 高爆破甲弹的对比,弹头上的白色弹带表示引信更敏感。
战斗部效应
2.36英寸的M6 高爆破甲弹在30度的撞击角下可以穿透3英寸的均质装甲,在理想条件下,零度时可以穿透4.7英寸。在M6A3及以后的型号中,30度时的穿透力提高到5英寸。该弹还可以击穿或击碎结构钢,如梁柱和铁轨,并根据材料的质量,穿透几英寸--最多一英尺--的砖石、砖和钢筋混凝土。最多可以穿透1英尺的木材和2英尺以上的沙袋。
一名受训的战斗工程师将一枚3.5英寸的M29A2练习弹装入M20A1B1火箭筒。练习弹有可工作的火箭发动机和惰性 "弹头",重量与M28A2高爆破甲弹相同。练习弹没有标记或烟雾剂装药。它的飞行速度很慢,肉眼就能看到它击中了目标坦克车体。
据称,高爆破甲弹的爆炸效果与75毫米榴弹炮炮弹相似,但由于弹头是薄金属壳,碎片较少。这种说法过于夸张,因为75毫米炮弹含有1.47磅的梯恩梯,而火箭筒只有0.5磅的彭托利特炸药。(彭托利特炸药是由季戊四醇和三硝基甲苯50/50混合而成的,相对能量为1.26,而TNT的等级为1.00)。不过,其破片效果比60mm迫击炮高爆弹略大。
3.5英寸 高爆破甲弹可以穿透11英寸的装甲,能够击溃任何当代坦克。在杀伤人员的作用下,它的有效弹片可以炸出10码宽、20码长。高爆破甲弹可以穿透至少2英尺的砖石、钢筋混凝土和木材,加上至少3英尺的沙袋。
有人抱怨2.36英寸,有时是3.5英寸的火箭弹从敌方坦克上弹起,他们被指责无法穿透装甲。这与炮弹的穿透能力或装甲的厚度无关--这是因为弹头以太倾斜的角度击中装甲,以至于空心装药未能引爆,弹头滑落。当时大多数士兵并不完全理解空心装药弹的工作原理。他们很自然地把它等同于传统的穿甲弹,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厚厚的装甲打败的。火箭弹缺乏防弹飞的能力,使它在以较倾斜的角度打击时也能够引爆。大多数高爆破甲火箭弹、无后坐力武器和枪榴弹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这种擦边球现象。
2.36英寸 M10系列烟幕弹属于爆炸型(0.28盎司起爆药),能产生密集的烟幕,并将在5000华氏度燃烧的白磷抛到距离弹着点10-15码的地方。这些炮弹对掩体和敞开式战斗阵地有效,将燃烧的白磷喷射到阵地上。可燃性颗粒会烧穿皮肉,擦拭时会有烧伤,除了用泥浆、凡士林等覆盖闷烧外,无法熄灭。3.5英寸 M29系列白磷弹配上M8爆炸装药后,在距离弹着点10-15码处也会散落白磷。
使用--实战中的坦克杀手
尽管在火箭筒首次亮相时对移动中的坦克进行了惊人的精确命中,但它的研制是仓促的,而且该武器没有经过通常的严格工程程序和地面试验,因此它远非完美。只有战斗的考验才能验证它是否是一种可行的武器。
马歇尔将军在1942年5月急速订购的5000枚火箭筒马上送给苦苦支撑的英国人和苏联人。苏伊士的英国人在1942年9月收到了600枚M1火箭筒。M1经过实地测试,认为不适合沙漠战。理由是由于沙漠中缺乏隐蔽性,步兵无法接近德军装甲200码范围内。这是一个合理的评估,因为坦克是成群结队行动的,而且有步兵伴随。显然没有考虑到火箭筒在阵地受到坦克攻击时作为防御武器的价值。英国的这批火箭筒只是被放在仓库里。英国后来又收到了1500枚,但它们可能已经交付给了法国抵抗军。
另一方面,苏联人使用了分配给他们的3000具M1火箭筒,尽管他们并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有些资料说,苏军收到了8500具火箭筒,但那是高爆破甲弹的数量)。他们进行了实地测试,得出的结论是:火箭筒的有效装甲穿透力只有2到2.2英寸;在50至100码以外的精度很低;由于发射筒后面有喷射区,很难从挖好的阵地上发射,而且由于烟尘特征,很难隐蔽。此外,由于未燃烧的推进剂和火箭在寒冷天气下飞行的不可预测性,射手们有手部受伤的危险,对附近人员也有威胁。因此,苏联人选择继续使用更重更笨拙的14.5毫米反坦克步枪。不管怎么说,苏联人还是在战斗中使用了一些火箭筒,而这些火箭筒,并不是美国人在突尼斯手中的火箭筒,而是缴获的德国8.8厘米的Panzerschreck。他们发现的2英寸以上的装甲穿透力可能是美国对垂直装甲的乐观测试和苏联人对倾斜装甲的更悲观测试的区别。尽管苏联人的评估很不乐观,他们还是继续研制成功了RPG-2和RPG-7反坦克武器。
一名美国士兵向英国军官演示细节,讲解M1火箭筒的操作。M1缺乏背带附件,这里已经系上了一根绳子作为临时背带。这款M1缺少前部手把。
地中海战场上的巴祖卡
美国的部队在1942年12月开始接受火箭筒的训练,但海外部队最初并没有这种好处。美国第一次在战斗中使用M1火箭筒是在1942年11月8日的 "火炬行动 "中,也就是在正式采用火箭筒4个月后。火炬行动发动了。6个美军师和英军,从美国和英国出发,在法国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维希法国装甲部队的威胁微乎其微(210辆陈旧的坦克),德国和意大利装甲部队远在东边,在面对埃及的英联邦部队。入侵部队是匆匆集结和装备的。在装载的大量装备、物资和补给品中,有标有 "M1 2.36英寸 反坦克火箭弹发射器"的板条箱,每个板条箱装着6具。没有手册,没有训练小组,没有人知道它们是什么。军官们在检查一些船上的货物时,发现 "反坦克 "这几个字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还发现了一箱箱的火箭弹。一些有冒险精神的军官把这些武器拿出来,经过实验,找出了如何装载和发射这些武器。他们在船尾进行了一些试射,然后开始训练部队。当时火箭弹的数量并不多,所以很多将携带火箭弹上战场的火箭炮手都只见过示范射击。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带着火箭筒上岸,也没有人知道火箭筒是这么个绰号。
第一次涉及火箭筒的交战之一--细节不详--发生时,一名携带火箭筒的孤军奋战的士兵脱离了他的部队,接近一个装备155毫米火炮的维希海岸防御堡垒。他向后门发射了一枚火箭弹,要塞指挥官投降。另一支向内陆移动的部队发现6辆维希坦克处于攻击位置。一枚火箭弹射入他们中间,击中一棵树。维希指挥官以为他们受到了炮击,再次投降。火箭筒被用来对付防御路障,效果很好。有一次,一名中尉在海堤上移动,从多个位置开火,让维希人以为他们受到了75毫米榴弹炮的攻击。在整个北非战役的其余时间里,火箭筒的使用非常有限。它们可能没有干掉多少坦克。
1945年1月,在比利时的美军第83步兵师的一名士兵展示M1A1火箭筒。请注意,额外的Eveready 791-A电池粘在肩托上,上端用胶带固定。肩托内有一节备用电池,但电池在寒冷的天气里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所以他似乎已经安排了额外的备用电池。除火箭筒外,他还多背了一支M1步枪和一支M1卡宾枪。
一些部队直到2月份在突尼斯时才收到火箭筒,并很快就开始使用火箭筒与德国非洲军团交战。美国士兵还没有收到手册,他们不得不通过试验和错误来尝试如何使用它们。缺乏手册意味着也没有规定的战术,并不是说手册会有多大帮助。早期的手册涵盖了描述、功能、操作、故障和纠正、保养、拆卸和组装、检查、维护以及其他行政和技术方面的内容。他们几乎没有提供什么战术建议,只是因为火箭筒的仓促上阵,使步兵学校无法测试概念并将其融入部队测试和演习中。战斗中的部队不得不学习如何在面对敌人时使用它们。
早期的战术,如果可以称之为战术的话,是简单化的,未能提供多火箭筒交战和相互支援的技术。倾向于单个火箭筒小组从防御阵地上与坦克交战,或者利用掩护和隐蔽物进行跟踪。很少有两三个小组的位置覆盖一条进路或一个区段进行相互支援射击,即各小组都从不同的位置覆盖同一区段,使目标从不同的方向和范围受到攻击。这样一来,如果有一种或多种武器被打掉或被迫撤退,该扇区仍有至少一种其他武器覆盖。
巴顿的第三军把火箭筒看作是在步兵被坦克冲垮时使用的最后的武器。就他们而言,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进攻性地猎杀坦克。认识到火箭筒在发射时能暴露士兵的位置,而且在更远的距离上也不太准确,第三军的指示规定,士兵们要在30码的距离上保持射击。认为如果火箭筒小组能保持隐蔽射击,直到确定有杀伤力,就不会被随行的敌军步兵发现,并避开坦克的机枪。当然,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火箭筒小组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与敌人交战。
军械部力争在1943年6月入侵西西里岛时提供M1A1和改进型火箭筒,但事与愿违。在 "哈斯基行动 "前夕,火箭筒和火箭弹的进一步配发和使用受到了限制。然而,一个例外得到了批准,M1火箭筒在为期六周的行动中得到了广泛和成功的使用。
一名军械师在冲绳附近的一艘船上清洗M9火箭筒。当它们被分解成两部分时,擦拭管子比较容易。由于上了漆,而且活动部件很少,火箭筒的保养很简单。炮管上有少量的油,扳机装置和火箭弹连接器锁扣都有润滑油。
1945年1月,第17空降师的成员在法国杜齐烤火。空降兵部队是最早接收M9的部队之一,因此他们的武器往往采用简单的条形瞄准器,而不是光学反射瞄准器。
火箭筒被认为是西西里岛行动的关键,因为赫尔曼-戈林装甲师预计会进行反击。第82空降师的伞兵对火箭筒特别热衷。这些火箭筒手将以小队的形式被投放到滩头以外的地方去拦截反击,并将成为最先与装甲部队交战的人。每个排有一个两人的火箭筒小组。1943年7月9日的跳伞是分散的,伞兵分布在农村各处。装备火箭筒的防御点和游击队使德国人认为伞兵的数量比实际数量多。指挥第505伞兵步兵团的詹姆斯-加文上校在战役结束后,与一家修道院的修女签订合同,让她们手工缝制火箭筒臂章。这些臂章是送给打掉坦克的火箭筒手的。火箭筒的真正价值是在西西里岛上发现的,因为它被广泛用于打掉野战工事。它在这个角色中的价值和它作为坦克杀手的价值一样得到了认可。
到1943年9月意大利本土战役开始时,火箭筒已被完全接受,其价值也得到了体现。现在有了M1A1,以及按照M1A1标准改装的M1。事实证明,它对于攻击坦克是很有价值的,各小组在山地和城镇废墟中机动,以缩短攻击距离。它被广泛用于攻击掩体、工事和隐藏在山沟里的部队。火箭筒的价值在于它的重量轻,便于在陡峭崎岖的地面上携行。迫击炮及其弹药沉重而笨重,但仍然很有价值,因为它们的高角度弹道可以到达山脊后面和峡谷中。而巴祖卡则可以很容易地携带进入阵地,对难以到达的目标进行直接射击,即使只是短距离射击。
1944年5月,在意大利卡拉诺附近有一个使用M1A1火箭筒的战例。第45步兵师第157步兵排的技术中士范-Barfoot发现他的排在对高地上的敌人进行攻击时陷入了困境。Barfoot独自出击,用手榴弹攻击了一个机枪阵地,炸死两名德国人,炸伤三人。然后又打下了另一个机枪阵地,他用汤米冲锋枪杀了两个敌人,俘虏了三个。见此表现,另一个机枪组没有抵抗就投降了。他把俘虏留给下面的一个小队,又围捕了更多的俘虏,共17人。整理了队伍,巩固了所获的阵地后,他准备进行反击。这时赶来的是三辆PzKpfw V豹式坦克。巴夫特用M1A1火箭筒武装自己,完全暴露在滚滚而来的坦克前面,在75码处将领头坦克的履带打掉。另外两辆坦克撤到侧翼避开他,他用他的汤普森击毙了3名放弃战损坦克的乘员。Barfoot推进到敌军控制的地盘,用爆破炸药摧毁了一门火炮。他回到自己的排里,协助重伤员到远处的救护站。他在敌军直接火力下的积极行动鼓舞了他的排继续前进,结果他被授予荣誉勋章。
2.36英寸M1系列BAZOOKAS的射击方法。
火箭筒的一个较好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因此可以方便快捷地训练人员使用这种武器。有几个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必须要遵守,这一点适用于M9系列以及3.5英寸型号。
1. 推进剂的燃烧时间为0.02-0.03秒,在火箭弹离开发射管之前,燃烧已经完成。如果燃烧被延缓,哪怕是最小的燃烧量,也会在火箭离开枪口时产生反冲力。这在寒冷的天气里可能会发生,建议操作者戴上手套和护目镜。配发有一个 "火箭发射器面罩"。它包括一副护目镜和一个橡胶涂层的布面护罩。有时也使用防毒面具。建议用布包住双手,以代替手套。还建议佩戴钢盔。在战斗中很少戴手套和护面,不过在冬天有时会戴。
2. 可以用站立、跪姿、坐姿或卧姿发射火箭筒。俯卧位时,发射者的双腿必须与射击方向成45度角,以避免被筒尾的冲击波伤害。
3. 火箭筒后面20英尺长、20英尺宽的扇形区域内不得有任何人员、设备或易燃物。尾部的冲击波威力相当大,会使该区域内的人员死亡。后方也不能有障碍物,否则会将冲击波反射到射手身上。这些障碍物包括战斗阵地的后方护墙、墙壁和树木。如果火箭筒抬得太高,冲击波可能会反射到地面或其他物体上。
4. 火箭筒只能在建筑物内从后方有足够空间的大房间发射,并且至少有一扇敞开的门或大窗户。即使在良好的条件下,过高的压力仍然会让人不舒服,会伤及耳朵。
5. 火箭不能在低于华氏0度和高于华氏120度的温度下发射,因为推进剂只能部分点燃,导致筒口反冲和性能不稳定,或者根本无法点燃。这种情况偶尔也会发生在0°F到70°F的温度下,不过影响不太严重。
装填工必须确保副射手始终远离筒口危险区域,也从不站在发射器后面。
为了给火箭筒装填弹药,射手将发射器放在右肩上,向下方瞄准。他首先通过多次扣动扳机来测试电路。枪托上的指示灯应该只有在扣动扳机时才会亮起。炮手必须确保指示灯熄灭,并在火箭弹装填时保持手指不接触扳机。在M1上,装填手确保连接盒的布防杆处于向下(安全)位置。他抬起尾部闩锁,将弹头刚好插入弹仓,关闭尾部闩锁,从火箭弹上取下装弹销,抬起尾部闩锁,将火箭弹完全推入,然后放下尾部闩锁,与弹翼上的凹槽啮合。
在没有连接盒的M1A1上,装填手抬起尾部闩锁,将弹头插入炮膛,关闭尾部闩锁,从火箭弹上取下装弹销,抬起尾部闩锁,将火箭弹完全推入,并放下尾部闩锁,与弹翼上的凹槽啮合。然后,他将铅丝直接从火箭喷管中拉回,解开铅丝,绕在炮闩前方的任一盘绕弹簧触点上。装好后,保险装置被设置为 "发射"。
在使用M1和M1A1时,炮手估计了射程,并在前瞄准镜上选择了合适的螺柱,将其与目标和窥视镜对准。炮手捏紧并松开扳机,从而点燃了火箭发动机。推进剂在点燃后,火箭弹伴随着爆炸声和快速的闪光从发射筒中飞出。几乎没有筒口闪光或烟雾。射手完全没有后坐力--发现肩部突然没有了3.4磅,但没有感觉到后坐力。
如果要从发射器卸下火箭弹,装填手需要将电线从接触弹簧上解开,抬起尾部闩锁,并将火箭弹抽出。然后,他重新插入装弹销,将导线盘绕并放在尾翼之间,然后将火箭弹放回包装筒。
2.36英寸 M9A1火箭发射器演示
图中所示的发射器是从右侧装填,但从左侧装填也同样容易。这取决于装填手是右撇子还是左撇子,以及可用的掩护和隐蔽物。在装填之前,M9A1的射手要确保安全杆处于 "安全 "状态。对于早期的M1A1,炮手首先通过多次扣动扳机来测试电路。只有在扣动扳机时,指示灯才应点亮。炮手确保指示灯熄灭,并且他没有扣动扳机。然后,M9A1装填手。(1)将火箭弹头部分插入发射器,并取下装弹销;(2)提起发射器尾部上方闩锁,将火箭弹完全推入发射器内,确保闩锁将火箭弹锁住;(3)从尾翼组件内侧取下盘绕的接触线,并将其拉伸;(4)将未绝缘的接触线一端缠绕在接触弹簧上(管子两侧各一个)。发射器装填完毕后,装填手轻拍射手,并呼叫:"上!"让炮手知道装填手已向后方检查,已无人员和障碍物,发射器已准备就绪。然后,炮手瞄准并与目标交战。M1和M1A1火箭筒的装填程序与这里所示的M9A1装填顺序几乎相同。
一具66毫米M72 LAW式火箭筒,是1960年代bazooka的替代品之一,发射后向受训人员演示了冲击波的威力,炸开了堆积如山的运输箱。bazooka的后方冲击波也有同样的效果。
1950年8月,美军士兵将已经威力不足的2.36英寸M9A1火箭筒(右)与新的3.5英寸M20超级火箭筒进行对比。威力更大的M20,延长了两脚架,比M9A1轻了近1磅。
2.36英寸BAZOOKA的人员编制和分配情况
1942-43年,当火箭筒被分配到各部队并被列入组织和装备表时,没有专门的人员。发射者可能被称为火箭筒射手或操作员、火箭筒手或火箭手。陆军步枪连在1943年3月获准装备三具火箭筒,尽管有些部队更早得到火箭筒。这些火箭筒被分配给武器排,通常每个步枪排都会分配到一个。每个班可能有几个人接受过操作火箭筒的训练,或者每个排指定一个两人的专职小组。1944年2月又批准步兵连配备5具火箭筒。现在每个步枪连共有8具火箭筒,每排可增派一名专职队员,其他发射器作为备用。
伞兵步兵连首先被分配了4具火箭筒,根据需要发放。从1944年2月起,他们每个排部分配一个,连部分配一个。通常在连队的控制下组成4个两人火箭筒组,根据需要详细分配到各排。滑翔步枪连有五到六个火箭筒小组,根据需要分配。(直到1945年初,滑翔机连只有两个排。)游骑兵排有一具火箭筒和一名专门的队员。第一特勤部队每排有两具火箭筒。装甲步枪排有5具发射筒,分配到排部(内有自己的步枪班)、两个步枪班、一个机枪班和一个迫击炮班。每个班都拥有一个训练有素的队员,根据需要操纵他们的火箭筒。
从1948年开始,步枪排得到了一个拥有机枪和火箭筒的武器班。这是陆军第一次正式指派专门的火箭筒队员--火箭炮手、助理炮手和两名弹药携带者。陆军就是在这样的组织下进入朝鲜战争的。
海军陆战队直到1943年才将火箭筒分配给部队,然后给每个步兵连分配了3具火箭筒。与陆军一样,海军陆战队最初并没有提供专门的队员,尽管大多数单位都从步枪排中详细配备了队员。从营部增借火箭筒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战斗中,各连经常用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组成任务突击班。1945年2月在硫磺岛,各营组建了临时突击排。到1945年4月冲绳岛登陆时,这种结构被正式化,并纳入营级TO&E。因此,海军陆战队步兵营有一个专门的突击排,组织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两个七人小队:每个小队包括一个班长、两个人的火箭筒小组、两个人的火焰喷射器小组和两个爆破员。二战后,海军陆战队保留了营级突击排,最终配发了18具火箭筒。
M6火箭筒携带包按每具火箭筒配两枚火箭弹(每个步兵连配备三具火箭筒)。帆布包内可装3枚火箭弹,可通过可调节的肩带或提手携带。伞兵型的背上有一个 "V "字形环形扣钩,可以与安全带相连,底部有绑带,可以固定在腿上。M2弹药袋是一种可装60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弹的背负式背心,被用作携行工具。它的前后大口袋各装4枚火箭弹。
1943年,第101空降师的一名伞兵登上C-47运输机,在英国进行跳伞练习。54.5英寸长的M1A1对伞兵来说跳伞很不方便。将发射器分别投放在不同的容器中,可能不会被发现,这是不太可取的。背带被固定在降落伞绳下方,并安装了软质的帆布筒口和筒尾盖。空降兵司令部要求使用两节式火箭筒,因此在1944年末研制出M9。
欧洲战场上的BAZOOKA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后,M1A1火箭筒被广泛配发给所有美军部队,直到1944年,M1A1火箭筒一直是主要的火箭筒。空降部队是最早接收M9火箭筒的部队,1944年8月空降到法国南部的第一空降特遣部队就装备了M9火箭筒,这是它最早的使用日期。8-10月开始发放给其他部队,到1945年1月开始广泛发放。不过,M9主要发放给步兵、侦察等作战部队,而总部、勤务和支援部队则保留了M1A1,许多部队直到战争结束。
1944年6月5日,第2游骑兵步兵营的一支突击队在韦茅斯港登上一艘英国登陆艇--突击号(LCA),准备出发前往诺曼底的霍克角。火箭手手持一个2.36英寸的M1A1火箭发射器,筒口安装的网状消焰导流板有良好视野。左边的M1步枪上绑了班加罗尔鱼雷(译者注:班加罗尔鱼雷是一种制式的爆破筒)。
战场上的一幕,但据说是火箭筒组摆拍的,实际上这辆黑豹坦克在诺曼底已经被打爆了。筒管里已经装了一枚火箭弹,而装填手没有完全离开后方冲击波危险区。
虽然德国人无法发动闪电战规模的行动--除了1944年12月的阿登攻势(突出部战役)之外--但他们仍然能够用相当数量的坦克和突击炮发动局部进攻行动和反击。因此,美国的反坦克能力在各个梯队都是必要的。大量的坦克歼击车和独立的坦克营,以及57毫米和3英寸反坦克炮都可以使用。火箭筒作为一种基层单位用反坦克自卫武器,仍然很重要。对步兵来说,它们的价值巨大,不仅是坦克杀手,而且对于打击坚固的建筑物、野战工事和西墙(齐格菲德防线)碉堡,它们也能很好地作为近距离支援武器。
从诺曼底D日到战争结束,所有到达欧洲的美军部队都进行了充分的火箭筒训练。它不再是在前往敌方滩头的途中,在货舱中发现的神秘武器。以下是英勇的、人与坦克对决的极端战例,主要士兵被授予荣誉勋章。对于那些个人愿意在短距离内与敌人近距离接触,经常完全暴露的人来说,轻型火箭筒给了他们战胜和打击敌人坦克的工具。
1944年10月在法国布吕耶尔郊外,第601坦克歼击营的Clyde Choate上士演示了用M1A1火箭筒打击一辆坦克。Choate中士指挥唯一的M10坦克歼击车支援一个步枪连防守一个小山丘。一个德军连在黄昏时分发动攻击,有一辆PzKpfw IV坦克支援。M10被命中两弹,Choate命令他的队员从燃烧的车辆中出来。到达安全地带后,Choate没有找到所有的队员,于是返回燃烧的M10,发现没有一个队员留下。敌人的火力非常猛烈--他的外套被子弹打穿了,头盔也被打掉了。当他看到德军步兵和坦克正在攻占美军连队的散兵坑时,他找到了一具火箭筒。他从一棵树飞奔到另一棵树,穿过敌人的步兵,来到PzKpfw IV的20码以内。他通过打掉一条履带使它停了下来,但坦克仍在发射主炮和机枪。冒着步枪和机枪的火力,Choate冲回M10,又找到一枚火箭弹。他再次在火力下冲到了离装甲车10码以内的距离,这次对其炮塔侧面放了一炮。他又用手枪打死了两名乘员,然后在火力下登上坦克,向里面扔手榴弹。看到自己唯一的支援坦克被烧毁,德军步兵动摇了,美军步枪手开始反击,将德军赶出了美军阵地后面的一个美军营指挥所。
Pfc Carl Sheridan是第9步兵师第47步兵队的一名火箭筒炮手,1944年11月参加了对德国魏斯韦勒附近的弗莱岑堡城堡的攻击。在榴弹炮火和迫击炮火下突击过1000码的开阔地后,他的部队在两座建筑物中获得了立足之地。Sheridan的装填手在冲锋中受伤,但谢里丹找到了一个火箭弹包。大约70名德国伞兵正在保卫城堡的巨大石门楼。城堡被一条20英尺深的护城河包围着,谢里丹看到进入城堡的唯一途径是通过一座有路障的坚固木门,再通过一座吊桥。他明白自己拥有唯一能够攻破大门的武器,于是在轻武器火力和手榴弹片的呼啸声中冲进了空旷的庭院。在吊桥尽头占据了一个完全暴露的位置,他向大门发射了两发火箭弹,破坏了大门,但没有完全炸毁它。在装上最后一发火箭弹后,他小心翼翼地瞄准,终于完全炸毁了那扇黑漆漆的大门。他大喊:"快点,让我们抓住他们!"他举着他的.45口径手枪冲进了大门。一等兵Sheridan在猛烈的火力中牺牲了,但为他的其他连队打开了通路,冲进了据点。
Metz地区,1944年10月。第90步兵师的一个临时突击队,装备了M1A1火箭筒和M1918A2 BAR自动步枪(拆除了两脚架,这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装填手手上拿着M6A1 高爆破甲火箭弹。M1A1和后来的火箭筒上都安装了背带环扣。
1944年12月,第2步兵师第9步兵师一等兵William Soderman手持M9火箭筒,在比利时Rocherath附近守卫路障。一场猛烈的炮击打伤了他的装填手, Soderman把他送到了后方。五辆PzKpfw VI "虎式 "坦克在黄昏中沿着公路行驶。索德曼站在坦克的视线范围内,一发就打爆了第一辆坦克。德国坦克兵放弃了燃烧的 "虎 "式坦克,其他的坦克在他重新装弹之前就冲过去了。在猛烈的炮火、迫击炮和机枪的射击下,他在路障边呆了一整夜。天亮后不久,又有5辆坦克(型号不详)驶来。他冲过一条沟渠,在坦克附近准备好了射击。他重复之前的表现,跳进坦克正前方的道路,打掉了领头的坦克。由于无法通过燃烧的坦克,又被路边的深沟阻挡,其他坦克纷纷后撤。索德曼退回阵地,却遇到了德军的一个排。他又发射了一枚火箭弹,至少打死了两名士兵,还打伤了几名士兵。他的连队由于受到侧翼攻击,被命令撤到一个集结区。索德曼听到坦克接近阵地的声音,意识到连队的一些人员还在交战,于是冲上前去,又用一发火箭弹击毁了一辆领头的坦克。撤退时,他的肩部被击中,通过一条沟渠爬到美军阵地上,从那里撤离。
1945年1月,第14装甲师第499装甲野战炮兵营的一等兵乔治-特纳,在法国菲利普斯堡被德国装甲部队攻击,与部队失散。特纳与一个正在撤退的装甲步枪连在一起,观察到两辆PzKpfw IV坦克和大约75名德军沿着村庄的主要街道前进。他找到一把M9火箭筒,在轻武器和坦克的火力下沿着街道前进。他站在街道中央暴露在外面,打掉了领头的坦克,重新装填弹药后,又打坏了第二辆坦克,使其停止了射击。他冲到一辆废弃的美军M3半履带车旁,卸下它的.30口径机枪,在街道上架起它,在火力下迎击德军步兵。杀伤了大量的人,他迫使他们撤退。美军在他拦住德国坦克后进行了反击,但两辆M4谢尔曼坦克被一门反坦克炮打掉了。特纳用机枪提供压制火力,从腰部射击,使停顿的美军坦克人员得以逃脱。一名伤员无法撤退,特纳在火力下跑到坦克旁救助他。坦克的弹药被引爆,特纳受了重伤。他拒绝撤离,一直和步兵分队呆到第二天,帮助打退了德军的攻击,协助攻占了一个据点,并驾驶卡车穿过敌人的火力,将伤员运送到救助站。
1944年8月,在向巴黎进军的途中,步兵在一辆装备3英寸炮的M10坦克歼击车前疲惫地穿过一个法国村庄。步枪排中没有专门的火箭炮手。要么是个人作为一项额外的职责进行训练,要么在某些情况下,每个排中组成一个两人小组。这名射手携带的是M1A1,其筒口消焰导流板还在上面。这些保护装置被打掉或故意拆除是很常见的。
战后总结--第5坦克歼击车组
1. 为了从第一手观察中确定火箭筒对Mk V "黑豹 "坦克的影响,向一辆被击毁的Lehr装甲师的Mk V坦克发射了16发炮弹,该坦克被第776号坦克歼击车的90毫米火炮(M36)打得无法动弹。
2. 坦克示意图,标明了命中位置。
命中说明
a. 炮弹打中负重轮,将负重轮完全炸断,并在负重轮上炸出一个8英寸的洞。对应的内侧负重轮上没有任何破坏性影响。
b. 直接击中负重轮。负重轮上被炸出一个3×5英寸的洞,并有两条10英寸的径向裂缝。对应的内侧负重轮上没有任何破坏性影响。
c.和d.直接击中负重轮。被炸开直径6 英寸的孔--对应的内侧负重轮上没有任何破坏性影响。
e. 在车体侧装甲上缘以下一英寸处被击中。虽然装甲板上的“水泥装甲”涂层起到了增加厚度的作用,但是完全的穿透了,在这个最小的点上,孔的直径足以让一支普通的铅笔完全进入内部。
f. 命中在固定两块相邻履带板的螺栓上。螺栓的头部被完全切断,虽然履带板没有损坏。螺栓有可能被撞断,从而切断了履带。
g. 打在炮塔的角上,使其完全穿透。弹孔呈圆柱形,直径为四分之三英寸,内表面几乎没有剥落或扩大。爆炸的效果在内部很明显,装甲板的碎片从一边反弹到另一边。
h. 一座炮塔被击中,造成一个类似的四分之三英寸的孔,孔周围有直径约4英寸的内表面剥落。对面炮塔装甲的内表面约有36个小坑,每个小坑至少"1/16英寸 "深,直径从"1/8英寸到3/8英寸"。由于每个坑洞的表面都很光滑,所以飞来的破片的爆炸效果一定非常可怕。这些弹坑所覆盖的面积大概是8英寸-10英寸的直径。
i. 击中了车体后部的最底层边缘。炮弹只是擦着装甲而过,装甲上只被削出一个小缺口。火箭弹确实引爆了,但效果是在坦克下面的地面上。
j. 击中了坦克后部的拖曳-牵引装置。有一小部分被削去,但对装甲板没有影响。
k. 一根排气管被击中,排气管被完全炸开,但装甲板没有受到影响,因为爆炸已在排气管上消散了。
l. 从后装甲上跳弹,在地面上引爆。
m. & n. 两次击中后装甲,每一次都是干净利落的穿透,洞口直径为半英寸,穿过2英寸厚的装甲板。
o. 在前装甲板的下半部分被击中。没有穿透。一个长1.5寸,深1/2寸,宽1/4寸的口子被挖开。
p. 坦克前部的牵引钩被击中。对装甲板无破坏作用。
3. 结论。
火箭筒将穿透德国Mk. V豹式坦克的侧面、后部和炮塔侧面的装甲。炮塔被非常有效地穿透,内侧的爆炸颗粒肯定是致命的。侧面装甲的厚度比炮塔小,更容易被击穿。
车轮和履带不是有效的目标。负重轮上可能会被炸出碎片或负重轮被炸碎,但让坦克停下来的可能性很小。
后装甲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目标,因为发动机舱非常容易被射击,即使工具箱、千斤顶和排气管都减少了易损面积。在前装甲上,很难获得有效的爆发,因为装甲的斜坡会使火箭弹跳弹。在试验过程中,没有获得垂直命中的效果。
致集团军司令员:
EDWARD N. STIVER
少校,F.A.
在空军和海军服役的BAZOOKA
轻巧紧凑的火箭筒和美国作战人员的想象力导致了不同寻常的用途。在一些情况下,火箭筒被安装在Piper L-4和Stinson/Consolidated L-5飞机的机翼下,这些双座飞机用于侦察和校射。有时在每个机翼下安装两到三个2.36英寸的M1A1火箭筒,用电磁击发器发射。它们被用来标记目标,在少数情况下也被用来攻击敌方装甲,但由于火箭筒的精确射程很短,所以成功率很低。它们更适合用于目标标记和骚扰。
机载火箭筒应用的一个例子是少校查尔斯-"火箭筒查理"-卡彭特,也被称为 "疯狂少校 "和 "幸运卡彭特"。他被派往法国的第4装甲师,在他的L-4H "火箭手罗西 "的每个机翼下都安装了三个火箭筒。他单方面攻击德军的坦克编队,取得了一些成功。卡彭特因擅自改装和冒险而濒临军事法庭,但巴顿出面干预,反而为 "幸运的卡彭特 "授勋,并以他 "攻击、攻击,然后再攻击 "的原则为例。"巴祖卡-查理 "因击毁6辆坦克而立功,被授予银星勋章和航空勋章。"疯狂少校 "还曾在看到地面行动时降落飞机并伸出援手。
机载火箭筒。查尔斯-"火箭筒查理 "卡彭特少校将火箭弹的引出线连接到改装后的M1A1火箭筒的接触杆上,该火箭筒安装在他的L-4H侦察机的机翼支柱上。肩托和手把被拆除,并安装了一个电磁击发系统。这是一种早期的安装方式,每侧机翼下有两具发射器。后来他在每侧机翼下安装了三具。
海军定型的Mk I六联装火箭筒,安装了6具改装的M1A1火箭筒。注意有机玻璃防爆罩和护目镜的使用。只有一个发射器保留了瞄准镜。
一些侦察部队在1/4吨重的侦察吉普车上的M31机枪基座上安装了双联装的M1A1火箭筒。左边的发射器是生产型M1A1,而右边的发射器是以前的M1,按照M1A1的标准进行了改装,但仍有前手把。
火箭筒更接地气的用途,但仍不是地面上的,是在西南太平洋的巡逻鱼雷艇(PT)和机动炮艇(PGM)上使用。1943年末,海军研制了2.36英寸Mk 1六联装火箭发射器,这是一种改进的Mk 19 .30口径机枪底座安装方式,配有6具改进的M1A1火箭筒。这些火箭筒安装在少数船只驾驶舱和驾驶室后部的舰桥顶上。此外,还有更方便的双联装和四联装型号。这种装备的主要缺点主要是火箭筒的射程很近,使得多联装火箭发射器在攻击日本补给驳船时不太理想。通常在250码的距离上,6枚火箭弹齐射后至少能获得2次命中。火箭弹如果击中木质目标或击中水面时往往不能引爆,但可以跳射到水面舰艇的船体上。曾有陆军部队在吉普车上安装类似的双管M1A1发射器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