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0年,香港在推广普通话方面成效不佳?
最近香港浸会大学学生抵制普通话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也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回归20年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香港人不会说普通话?这些年香港政府在推广普通话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后,实行“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中文、英文书写,粤语、英语和普通话口语。第一语言是粤语、或族群母语,第二语言是英语和普通话。
从1998年起,香港中、小学的核心课程中已加入普通话教学内容,学生可在校内有系统地学习普通话。
香港社会各阶层也都广泛认识到学习普通话的意义和重要性。由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香港推广普通话大联盟”,成员包括100多家机构,形成了香港历来规模最大、组织最完整的普通话推广运动。
各种各样的学习普通话活动在香港展开。由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倡议的“普通话月”,是香港时间最长的推广普通话活动。大学有普通话周,一些语言团体举办普通话节。
香港电台还曾邀请逾千家商店,凡光顾贴有“普通话购物优惠计划”贴纸的千多间商店,凭优惠券并讲普通话购物,便可获折扣及各种优惠,以鼓励市民多学及多说普通话。
香港地铁车站和车厢广播除原来广东方言和英语广播外,将在基本录音讯息广播中加入普通话广播。地铁车站内将设置“旅客咨询服务柜位”,每处安排一至两名“旅游大使”向旅客提供信息。
目前香港有五个普通话公开试,分别是香港考评局的“水平测试”、“高级水平测试”、“中学会考”、“教师语文能力评核”,和国家语委的“水平测试”。依照幼儿以“两文三语”为导向、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小学、中学生重视听说读写、语音知识、语言应用、教师注重课堂语言应用、情境对话,公务员强调听说、词汇理解能力的培养,播音主持重视空国家级,其他人员训练听说能力等不同的基础、能力、需要、设计学习内容、考试方法。所学所考内容在语言应用上主要针对粤语与普通话在字音、词语、语法上的区别,重点放在语用上。
那么,效果如何呢?
也有人说,在香港说普通话总是会被歧视和嘲笑,不知道有没有人遇到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