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中国第三艘航母还没下水,一项关键装备却即将交付部队

500

针对某新型装备即将交付使用,该大队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先后派出多人次赴各地进行装备情况调研,组织数名业务骨干前往院校、工厂、科研机构跟产跟学,与军队院校相关专业建立对口联系机制,畅通人才培养渠道,为战斗力生成打好人才基础。

新闻文化室,公众号:海军航空大学看!他们如何化身甲板彩虹托举飞鲨砺剑海天

事儿是在舰载机训练基地,又是“某新型装备”,很多人那可真就不困了,甚至打算把施佬今天关于“海四代”的付费文章点开再看一遍;不过开头引文中的主角们既不是飞行员也不是机务,而是在之前的岸基航空兵时代很少听说的“特装保障”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维护保障舰载机训练基地里,那些为舰载机模拟航母起降而服务的“特种装备”,比如轮挡、挡焰导流板、拦阻索和光学助降装置等等。

500

▲担任特装大队某分队班长兼技师的张金宝,曾在一次训练中及时发现并上报挡焰导流板侧面出现裂纹、冷却水渗漏的情况,避免了一次危险的发生

500

▲1989年11月2日,T-10K-2原型机在“第比利斯”上首次滑跃起飞时,因轮挡发生故障无法放下,导致挡焰导流板经受两台发动机长达10秒的加力冲击后被烧坏,制冷水瞬间汽化

别看这些平时主要身着“黄马甲”和“绿马甲”的人们,看似不用参与繁重的机务维修工作,又能天天近距离接触舰载机,还是岸上一场场“航母style”里的主角;但他们要对舰载机模拟起飞着舰关键环节里的那几项重要技术装备负责,所以担负的责任也非常重大。

500

500

▲在岸基模拟起飞训练中,除了黄马甲绿马甲之外,还能看到身着机务蓝色工作服和工作鞋的“白马甲”,主要负责观测舰载机起飞时的状态,确保安全

说回这个“某新型装备”,由于山东舰也采用滑跃起飞,因此在该舰上保障舰载机起降的“特种装备”和辽宁舰基本相同,加上歼-15也早已在山东舰上进行了多轮起降训练,所以“某新型装备”更多是与下一艘国产航母相关的。而目前正处于施工阶段的这艘航母,其弹射器和拦阻系统都称得起“新型”二字,这俩从技术特点到使用习惯都与过往滑跃时代完全不同的“大件儿”,都是需要特装大队认真对待、提前学习掌握的装备。

500

▲不过经常关注军事新闻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弹射器已经出现在舰载机训练基地进行了长时间的测试了

对于驻守在岸基训练基地的特装大队来说,把已经在这里安家很久的、弹了上千次歼-15T和舰载无人机验证机的弹射器称为“即将交付使用”确实有点怪,所以电磁拦阻系统即将到位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当然如果要说之前的弹射测试都属于“厂家行为”,现在是即将移交给部队投入正式训练了......反正甭管是啥,这都是下一艘国产航母及其舰载机战斗力形成之路上的一个好消息。

500

▲除了更大的使用安全边界之外,美国福特级航母上的AAS(先进拦阻系统)理论上相比现役航母上的拦阻系统有着更高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以及自我诊断/故障报警能力——不过从目前的试验情况来看,问题还是不少的,这也是后来者需要借鉴的教训

我军现役两艘航母上的液压拦阻系统,都是为了着舰重量达20多吨的歼-15系列而设计的;相比之下,由“海山鹰”发展而来的FTC-2000G最大起飞重量才11吨,“海山鹰”正常着陆时的重量也就在7吨上下,这就使得拦阻系统的力道对于“海山鹰”来说过大了。虽说国外的舰载教练机也没多沉,但它们在结构设计上相比“海山鹰”来说还是更周全一些,这就使得“海山鹰”上舰成了一难题。

500

500

▲《科研试飞英雄王昂》一书中披露的“海山鹰”研制期间的故事,包括不能上舰的原因,下图可见“海山鹰”在原型机阶段的着舰钩

至于前一阵贵飞在一架现役的“海山鹰”上升级而来的科研样机,更多是应部队的要求,解决该机目前在岸基训练中暴露出问题的一份作业,仍然不具备舰上起降能力;但再怎么说,这架在气动上有所改进的样机也能为贵飞收集一些数据。不过还得说一句,在十几年来的“双鹰斗”中。长期被视为“龟兔赛跑”中“睡大觉的兔子”的那位,其计划登上航母甲板的产品,已经不止是停留在图纸阶段了。

500

▲一说到双鹰就难免引发口水,我们还是发个“勇鹰”的图助助兴,好歹人家也有尾钩嘛!

舰载教练机的事儿,咱们以后还有机会说。电磁弹射/拦阻系统出色的多机型适应性,除了有利于起降特点与舰载战斗机更接近的舰载教练机的使用之外,同样对另两类起降特性与战斗机大相径庭,却对航母/两栖攻击舰编队战斗力发挥有着重要作用的机型大有帮助。

首先当然是构建“中国版CEC”——舰队区域协同防空反导(MCE)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期即将首飞的国产舰载预警机。虽然大家都期待功率5000千瓦级的涡桨-10/AEP500能说上就上,但从目前的进度来看,虽然运-9平台用的涡桨-6C功率差点意思、重量和耗油等方面更是“不够意思”,咱们还是得做好“舰载预”用它扛起第一阶段试飞重任的准备,那么弹射器能否给力就相当重要。

500

▲不仅大小涡轴和小涡扇一肩挑,新涡桨也得它来搞,株洲容易吗!还是耐心等吧~

另外,国内在舰载无人机领域也有多个型号正在推进。从目前披露的一类方案来看,这种和我们熟知的“翼龙”、“彩虹”类似的大展弦比平直翼构型,从起降特性到起落架拦阻钩布局等,和战术飞机的差异性都很大;加上无人机本身操控上的高度自动化,这都需要工作范围更大的电磁弹射/阻拦系统与之配合。

500

▲虽然当初中船重工展示的这个HK-5000G模型未必代表实际状态,但也说明了一种趋势

在这则关于特装大队的报道中,还有一个亮点——出现了两位分别身着机务工作服和作训服的女兵。经过多年发展后,虽然民机领域的女性地面保障人员比例不高,但在中国也不算太新鲜的事儿;但在条件更艰苦的军机领域,之前只有身份相对特殊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过尝试,当时有6名女性被培养为歼击机机务保障人员。

500

▲图中除了中间那位之外,左边还有一位身着作训服的女兵

尽管此后在航空兵部队陆续有了歼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的女飞行员,受限于客观原因(比如少不了的体力重活),无论是机务岗位还是场务四站,在传统意义上的地勤队伍里确实一直都没有女性的身影。直到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在这个特殊的航空兵基地里才有了更多战斗在一线岗位上的女兵。

500

▲辽宁舰航空部门已经有多位女性舰员,例如身着黄色马甲的张明珠士官长在经过舰上多个岗位的锻炼后,现担任舰载机甲板调运引导员

而特装大队的工作性质,其实与航母上的相应岗位也基本相同;也就是说特装大队虽然身处岸上,同样也承担着为航母部队培养人才的部分职能,在中国航母部队还处于软硬件快速发展阶段时,其对应岗位指战员也就有着成为未来航母舰员的可能性。特别是“某新型装备”先于航母而列装陆上训练基地的客观现实,更是使得有条件提前熟悉新装备的特装人,能够为“三号大船”部队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500

▲防疫要求是严格的,学习任务是艰巨的,客观困难是要克服的......那一双双窥伺的眼睛啊,那也是很难防得住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