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引发官场地震的文章,你们看过没有?

转自“这就是战争”公众号,不代表我赞成或者反对,转一个说法而已

 王正兴 这才是战争

苟晶高考被冒名顶替的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我一开始没有关注,直到今天群里有人发了胡锡进的文章。我去看了一眼,胡锡进长篇大论一大通,给我的感觉是想给最近山东冒名顶替上大学这一事件降降温。你们很多人很喜欢胡锡进,可惜我对环球的观感是不好的。

著名的《中县干部》你们看过没?

这是一篇博士论文,作者是北大的冯军旗,为了写博士论文去新野县挂职了两年,挂职了副乡长和县长助理。结果他写出了这篇论文,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细致地从内部深入记录了一个县级政权的人员组成、结构、晋升方式和相互关系。这篇论文中有些内容被《南方周末》在2011年9月2日发了出来,文章题目是《中县“政治家族”现象调查》,造成了新野官场的大地震。

一时间,针对冯军旗的骂声一片,就集中在一个点,说他坑了新野县的干部。

没成想《环球时报》也掺和了进来,在同年11月3日发了一篇文章——《中县干部》有悖学术伦理,还提出要取消学位并开除。

如果是学术讨论的角度倒也没什么,可以质疑,甚至可以完全推翻,只要拿得出过硬材料。

可是,一贯反美的《环球时报》居然用美国的标准来评判中国的学术论文。暂且不论所提的美国伦理标准是否引用正确,一贯反美的《环球时报》用美国标准来评判中国博士论文这件事本身就很滑稽了,更不要说还提出要取消作者学位,并且开除这样的荒谬言论。

看过“《中县干部》有悖学术伦理”一文的人都会有一个观感,这是在给官场洗地。如果说《中县干部》这篇论文的发表给新野的官员带来后果的话,那么,造成这些后果的根本原因,请问是这些官员自己,还是作者冯军旗?如果这些官员都是善男信女,都是包拯在世,那这篇博士论文会坑了他们,给他们造成后果?就算有后果,恐怕也是正面宣传的好后果吧。

人家博士论文写了点官场的真实情况,就喊打喊杀,一点风度都没有!

所以,看了胡锡进的文章,我马上就想到苟晶了。

在所有的被冒名顶替中,苟晶这个事是最火最热的。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当时满分900分山东高考中,苟晶只考了500分出头,这个成绩只能上个中专。而实际上操作冒名顶替一事的是她的班主任,顶替苟晶的是班主任的女儿,顶替成绩去读的学校也就是个中专,毕业后出来当了一个普通学校工人。

那么很显然,苟晶的班主任和他的女儿应该就是现在已查出的200多个顶替者中职务和社会地位最低的。你们除了能说出苟晶之外,还能说出这200多人中其他任意一个人的名字吗?

但是,偏偏当事人中一个老教师和一个学校工人,这两个职务和社会地位最低的,是最火最热的。那么,请问为什么?

我从来不喜欢跟你们讲一件事的具体操作方法,我只喜欢让你们自己去动脑子。

有一件事,换了别的自媒体早就吹捧自己的预言能力了。我是从来不提的,正好今天借这个机会说下。

年初的时候,也就是2月11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汉网,刊载一篇题为《“疫”流而上,何不多给武汉市长暖暖心》的文章。咋一看,这是一篇拍周先旺马屁的文章,而且水平之低,用词之肉麻,让人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果然,文章下面骂声一片。一时间,出现无数写手,写出无数怒斥的文章,获得一片叫好声。

当时是什么时候?那时风传湖北省、武汉市的领导班子要换人的时候。

我一看到这篇《“疫”流而上,何不多给武汉市长暖暖心》,我马上在群里说了一句话:“周先旺的武汉市长不会动,而且上面认为周先旺处置正确有为。”

这不明摆着的么,在那个非常时候,武汉官媒突然发了一篇“拍市长马屁”的文章,而且拍的水平还很低。

这不是拍马屁,这是吹吹风,向老百姓们打个招呼,事先造一下舆论。因为临时受命,时间紧迫,来不及弄出来高水平的文章。但是这是政治任务,时间仓促,来不及弄也必须马上发。

果然,周先旺的武汉市长不光没动。2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公开表扬周先旺“靠前指挥,亲自调动,夜以继日组织力量”。官媒的文章,从来不是文章那么简单。不要听风就是雨,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每个人自己都有脑子的,要动脑子,不然要脑子这个东西还有什么用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