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传销式追星:好好的乖乖女,怎么一追星就“疯”了?

6

移动互联网时代,

粉丝文化挑战治理方式

“如果你支持的明星做错了事,你会怎么看待?”前述调查问卷显示,在粉丝群体中,选择“小错原谅、大错不原谅”者占48.2%;选择“人孰能无过,大错小错都会原谅”的占36.5%。此外,13.1%的粉丝坚信自己的偶像不会犯错,而选择“不原谅”的仅为2%。

“有老师发现,一些长期追星的学生会为偶像的一切不合理言行作辩解,而这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表现出规则意识不强,对不良习性接受度更高等特点。”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党委书记陈宏观说,如果任由文化糟粕传播,将对更多正在形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陈宏观认为,“追星”是青少年难以放弃的文化娱乐诉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追星”的形式也必然不断创新。堵不如疏,学校要做的,是在对教职工带头追星一票否决的基础上,给学生正确价值观引导,帮助青少年认识到精神需要成长,对偶像言行要学会辨析,追星行为不可越界等。

粉丝经济大行其道,也缘于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的推波助澜。吴畅畅建议,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教育都急需传递大义大于私利、共赢大于竞争的理念,以此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家国胸怀,防范饭圈文化中二元对立思维、个人中心论等不良影响。

法律规制同样重要且紧迫。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饭圈内部基本都有“应援部门”“反黑部门”“宣传部门”等,尚无较强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极易受到各部门“负责人”话术和态度的影响。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章友德表示,必须不断完善网络信息传播和互动规则,有关部门要以明星经纪公司为监管重点,对经纪公司、粉丝群体危害网络和社会公共安全,冲击主流价值观的违法行径要依法及时处置。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表示,从社会心理层面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与传统家庭结构解体、人际关系疏离、网络“群体性孤独”中渴望陪伴的心理需求相伴生,是对当下互联网治理、文化治理乃至社会治理提出的共同挑战,必须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趋势,深入研究当代青少年,才能找到最优的答案。

热门评论 4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88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