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将“从根本上思考”与美国的关系

美国不想为欧洲提供安全保护了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怒斥德国未能达到北约防务开支目标以及从俄罗斯购买能源。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证实,计划将驻扎在德国的美军数量从3.45万减少至2.5万,并批评德国联邦政府违背北约的约定,没能将军费开支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

另据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6月25日报道,在计划从德国撤出约1万名美军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加强在波兰的美国军队。24日,特朗普在与波兰总统杜达举行的记者会上谈到此举时称,他认为德国在防务开支方面存在欠缺。

500

特朗普指出,波兰是实现联盟2%防务开支目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北约国家之一。相反,德国只支付其中的一小部分。特朗普谈到德国的防务开支“略高于1%”,但根据计算,可能少于1%。

特朗普再次批评了北溪天然气管道二线项目,该管道将把俄罗斯的天然气送到德国。

他说:“德国正在向俄罗斯支付几十亿美元,以通过这条管道从俄罗斯购买能源。”同时,德国还希望美国来抵御俄罗斯,保卫自己。

特朗普说:“我认为德国人对此会感到非常悲伤的。”

他说,一些驻德国的军人应该返回美国,其他军人将被转移到欧洲的其他地方,“波兰就是其中之一”。特朗普说,波兰已同意向驻该国的美军支付费用。

6月中旬,特朗普扬言,如果德国不支付部署费用,驻德美军人数将从3.5万人裁减至2.5万人。作为回应,民主党人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项法案,禁止为撤军提供资金。这些议员坚称,必须保护欧洲盟国免受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的“威胁”。

500

换句话说,德国亏欠军费了,美国人不愿意继续充当免费“保安”。

这是特朗普一贯的思维,从2016年竞选的时候,他就疑惑为什么美国军队为盟国免费站岗。

刚就任总统,他就认为北约已经过时了,而后在北约峰会上提出,各成员国要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4%。有人为此嘲讽特朗普是一定要收到租金的“包租公”思维。

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26日“突访”北约布鲁塞尔总部,与欧洲盟友协商驻德美军减员计划。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前高层会晤多以视频方式举行。因此,埃斯珀26日现身北约布鲁塞尔总部令人意外。从北约公布的官方图片可见,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前来迎接时两人都戴着口罩。

据北约会后发表的新闻公报,埃斯珀与斯托尔滕贝格讨论了驻德美军问题。斯托尔滕贝格称,感谢美国对北约做出的重要贡献,美国依然坚定承诺捍卫欧洲安全,北约欢迎美国与盟友协商驻德美军减员计划。

斯托尔滕贝格又强调,美国在欧洲驻军对欧洲很重要,“对北美也很重要,因为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应对面临的巨大挑战”。

若美自愿放弃世界大国角色,德国须从根本上思考与美关系

德国总理默克尔26日接受了英国《卫报》、德国《南德意志报》、法国《世界报》、西班牙《先锋报》、意大利《新闻报》和波兰《政治报》的联合采访,就欧洲如何在经济层面应对新冠疫情,英国退欧谈判立场以及美、俄、中三国对全球的影响作出回应。

500

默克尔表示,虽然有“重要的理由”继续维护跨大西洋国防联盟,但如果美国自愿放弃其作为世界大国的角色,那么德国就必须“从根本上好好考虑未来的跨大西洋关系”。

她强调,在德国驻扎军队同样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在德美军同时服务于保护德国、北约的欧洲区域以及美国的宗旨。与此同时,默克尔指出,德国已经认识到进一步增加国防预算的必要性,也打算延续近年来为加强军事能力而提高支出的做法。她还呼吁,欧洲必须发挥出比冷战时期更强大的作用, 应尽一切可能使欧盟更具韧性,团结一致,否则只会自我削弱。

以北约为基础的军事同盟关系是大西洋共同体的基石,就像默克尔所说的,美国一直扮演世界大国的角色,也就是为欧洲提供安全保护的角色,而现在美国要放弃这样的角色了。

对于特朗普不断讨要甚至是敲诈“租金”的做法,默克尔曾经发出感慨说,欧洲要依靠自己了。

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默克尔就从“根本”上思考一些“根本”问题了。如今,她直接挑明“将从根本上好好考虑未来的跨大西洋关系”,也说明德美关系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迁,而默克尔无疑也处于历史的风口浪尖上。

从时间轴来说,世界秩序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因此,很难以惯常思维来看待大西洋两岸的关系。

默克尔成长在冷战期间,而且她处于冷战铁幕的另一端。美国是欧洲的保护者,欧洲是美国的附庸。欧洲的联合从根本上说是冷战的产物,而大西洋共同体是欧洲人的安全靠山和认同纽带。

冷战结束之后,北约没有解体,欧盟和北约同时扩大。欧洲是否还甘愿处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这个问题与美国还愿不愿意保护欧洲,其实是一体两面。

而特朗普这种具有“包租公”思维的美国总统,只不过是将欧美之间的裂痕挑明了。大西洋两岸的关系其实早已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以往在奥马巴这样的建制派总统之下,很多问题被遮盖起来,比如说当年美国情报机构监听默克尔手机。

特朗普对大西洋共同体的破坏一度让欧洲人非常愤怒,期待特朗普总统下台之后,大西洋共同体关系再回到从前。

也有媒体建议欧洲人为拜登胜选做好准备,但是拜登就能重启跨大西洋关系吗?似乎很难。

当下的大西洋两岸关系更像是回到了19世纪,至少是在一战之前。美国已然进入新孤立主义时期,而且还叠加着反全球化的民粹主义思潮,在这种趋势下,即便拜登也无力回天。

美国扩大对“北溪-2”制裁,德国考虑推动欧盟采取集体反制

自从美国的忠实盟友英国公投脱欧后,美国与欧盟便渐行渐远。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指责德国一面给普京“送钱”,一面却“拖欠”驻德美军的费用,宣布从德国撤军,两国为此大打口水仗。这一架还没吵完,欧盟又打出“数字税”这张牌,拟对在欧盟做生意的美国互联网巨头征收高额数字税,气得特朗普表示要对欧洲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100%的关税。气话说完,特朗普迅速采取了行动,本周美国宣称可能对来自德国和其他国家共31亿美元的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并着重打击德国的汽车产业。

德国官员6月25日表示,德国正考虑推动欧盟对美国采取集体反制措施,应对美国针对俄罗斯主导下“北溪-2”天然气项目的制裁。 德国政府认为,尽管欧洲国家在这个俄罗斯主导的天然气项目上仍存在分歧,27个欧盟成员国仍会集体应对美国对欧洲能源利益的直接干涉。

6月初,美国两党参议员提出了一项法案,目的在于扩大对“北溪-2”项目的制裁,制裁范围包括为该项目提供认证、保险和港口设施的所有公司。此后,德国议会能源委员会主席克劳斯·恩斯特敦促德国政府准备反制措施。 不过,一名德国官员也指出,对于任何反制措施都应仔细评估。 因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期间,他可能会威胁立即实施对德国汽车行业征收高额关税的计划。

500

“北溪-2”是一条海底输气管道,取道波罗的海,把俄罗斯天然气输送至德国,再转运到西欧其他国家。美国对“北溪-2”项目一直批评不断,一方面能源合作会加强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联系,而项目的主导国俄罗斯和德国一旦走近,不利于美国控制北约国家。另一方面,欧盟购买俄罗斯能源,将使俄罗斯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认为“北溪-2”项目将使欧洲各国加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同时会损害乌克兰的经济和战略安全。去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保护欧洲能源安全法案》,法案要求美国制裁“北溪-2”项目的施工方。

500

德国一再反对针对“北溪-2”项目的域外制裁,但美国的制裁得到了波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支持。

去年12月,美国的制裁迫使负责铺设管道的瑞士公司Allseas退出了“北溪-2”项目,剩下约100英里的管道未铺设,俄罗斯目前正在自行完成管道建设。

2018年8月21日,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菲永,德国总理默克尔,荷兰总理马克-鲁德,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欧盟能源署长厄廷格一同启动北溪二号天然气项目。

从历史上说,从来没有一条管道,会像“北溪二号”天然气项目这样,引发两块大陆的几乎所有大国深度参与博弈,原因就在于,这绝不仅仅只是一条能源输送管道。对于欧洲和俄罗斯来说,都是一个权重极大的能源供应。对欧洲来说,这算是一条能源命脉;对俄罗斯来说,这是一条经济命脉。掌控乌克兰和波兰的美国,自此找到了一个绝对“一石二鸟”的杀手锏。那就是只需要捏一捏输气管道,就能在挤压俄罗斯的同时,不显山不露水地打压欧洲。这就使得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问题上,形成了一个绝对的利益共同体。时至今日,制裁俄罗斯几乎已经成了“变相制裁欧洲”的代名词。

对美国而言,控制欧洲是其全球霸权最最核心最最关键的一环。失去了欧洲控制权甚至话语权的美国,绝对无法称其为一个超级大国。

不与中国对话“肯定是个坏主意”!

期间,默克尔就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回答了记者提问。她强调,中国是全球性事务的参与者,欧盟与中国是合作伙伴。她透露,欧中双方稍后还将举行峰会,以进一步深化欧中关系发展。

默克尔透露,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原定于今年9月14日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中欧峰会将不会如期举行。但她希望稍后举行峰会,以推进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她强调,欧中有着共同利益,如在气候行动方面、在非洲发展政策方面都可以展开讨论、进行合作。她还提及“向前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她强调,中国已成为全球性事务的参与者。欧中双方在经贸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是合作伙伴。虽然双方的政治制度有较大差异,“但采取不与中国对话的做法肯定是个坏主意”。

500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选边站”,图谋结成反华联盟的声浪中,默克尔在采访中透露出更倾向于在中欧关系中保持正确的平衡。

默克尔表示,就中国议题,峰会将促使欧盟形成一致立场,“我们必须形成一个能够体现我们利益和价值观的政策。”

她在采访中承认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并倾向于同中国开展合作与对话而非互不理睬。

“我们应开始尽己所能地增强适应性。作为欧洲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反之我们只会削弱自己。中国成为全球级玩家的事实,让我们(欧中)能在经济议题上开展合作并且共同应对环境变化;当然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也令我们互为竞争者,但如果因此互不理睬,必然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她表示。

中国现如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关贸易额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30%,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与我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即便中国现在仍是发展中国家,但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中国的发展令人欣喜,但也有人冷眼看待,不愿中国成长起来威胁它的霸主地位。自冷战时期开始,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二战后美国曾施行马歇尔计划和军工援助来企图控制欧洲和日本,在19世纪70年代前欧洲和日本都生活在美国的阴影下,直接或间接协助美国打压中国的发展。

500

但70年代时,西欧和日本逐渐在美国的扶持下再次发展起来,三者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三足鼎立‘局面。在某种程度上讲,那时的美国并不能再通过经济手段大程度上控制西欧和日本,再达到像二战后如此规模的经济封锁中国的局面了。7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世界局势再次变化,由“三足鼎立”转变为一种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审察世界局势,做出了对外开放的决策,之后彻底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小型经济封锁。中国入水化龙,在改革开放之后飞速发展,直至今日无人敢小觑。

500

但美国似乎还不死心,继中美贸易战后美国在今年向德国等西欧国家提出倡议:拒绝与中国进行不平等的贸易。理由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享受着西欧各国享受不到的关税和贸易特权。部分西欧国家并未表态,只有德国公开表态:美国是德国最重要的外交伙伴,但中国是德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言下之意是讲,德国承认并将和美国保持最真诚的外交关系,但是同中国的贸易往来不能断绝。

500

据相关德媒的报告显示,仅是19年中德之间的贸易额就达到了2000亿欧元。所以说,与其说德国是看重中国,倒不如说德国舍不得中国,更舍不得中国的钱。美国提出倡议后,大部分西欧国家不愿得罪美国,选择沉默。虽说德国已经表态,但美国绝不会善罢甘休。未来美国的霸权主义还会实行,而中国则是美国的首要制裁目标。

就中国-欧盟峰会将另择时间一事,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曾于6月4日回应,中国-欧盟峰会是由德国倡议发起,对促进中欧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方给予了积极响应和支持。中德欧三方一直就峰会筹备工作,包括举办时间保持着密切沟通。鉴于当前疫情形势,中德欧三方均认为近期举办峰会面临较大难度。三方同意,中国-欧盟峰会是中欧之间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议程,将另择合适时间举办,中方将同德方、欧方就峰会举办的时间和方式继续保持协调和沟通。

对英国脱欧态度转向强硬

500

据英国《卫报》报道,2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接受几家欧洲媒体采访时称,英国首相约翰逊在抛开前首相特雷莎·梅试图同欧盟保持亲密联系的计划后,英国必须在承担与欧盟关系薄弱后果的环境下生存。这一表态被外界认为,默克尔预期年底英国将无协议脱欧后,对于欧盟同英国就未来关系谈判的口气转向更为强硬。

在采访中,默克尔还表达了在英国脱欧问题的强硬立场。她说,英国首相约翰逊抛弃了前首相特雷莎·梅同欧盟保持紧密联系的计划,英国必须承担与欧盟关系疏离的后果。

默克尔表示,“我们需要放开由我们决定英国可以要什么的想法”,“现在应该是英国来作出定义——而我们、欧盟27个国家,来作出适当回应”。“鲍里斯·约翰逊首相和英国政府想要自行确定英国脱欧后他们同我们的关系,那么他们就要在这种后果下生存,当然,这就意味着是在一种内部经济联系不太密切的环境下。”

英国同欧盟未来关系谈判目前进展甚微。而德国将从7月1日起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此前英国寄希望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外交技巧和实用主义精神,能让7月英国首相亲自出面同欧盟进行的谈判取得突破。 外界认为,默克尔的这一表态,一改三年来反复强调的就英国同欧盟贸易关系秉持开放态度,暗示通向妥协的大门已经关闭。

500

默克尔彰显成熟老练政治家的谋略和艺术

默克尔一向认为,驻德美军士兵符合德美两国的利益。当然,默克尔并不是要挽留美军,而是借此划清跨大西洋关系变局的责任——是美国背叛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而不是德国。

从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来说,德国在经历一次自1871年现代德国创建以来又一次大变局。德国是冷战的赢家,冷战终结之后,两德统一,依赖于冷战的结构,德国实现了经济的崛起。

此后,德国和欧盟的关系就处于深度调适中,德国一直处于是继续做“出口机器”、“经济动物”还是要成为欧盟领导者的抉择中。

从欧元危机开始,德国成为被邀请的领导者,默克尔的政治意志和政治艺术得以呈现。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后,默克尔与马克龙推动建立了一项复苏基金,最令人关注的是,这一基金的影响不只限于提供资金,而是关系到欧盟诸国财政的联合。进一步说,德法试图开始构建欧盟的信用体系,欧盟委员会有能力作为借款主体,从而创建欧盟债券。

在欧元危机的时候,默克尔还是坚决反对如此创制的,而现在却似乎是“不经意间”就迈出了这一步——如果没有经过“根本“的思考,默克尔不会迈出这一根本的步伐。对此,有人称赞默克尔的举措如同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运用联邦权力,创建美国国家信用。

相比法国总统马克龙不断高调倡导欧盟要成为一支地缘政治力量,推动欧洲防务一体化等等,默克尔彰显了一个成熟老练政治家的谋略和艺术。

世界大势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中美欧俄四方关系决定着世界格局的走向。毫无疑问,默克尔带领着德国在世界大棋局中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欧俄之间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上,德国顶住美国制裁也要推进这一合作项目。如果没有默克尔的“根本思考”和政治意志,我们是不会看到默克尔和特朗普之间这一幕幕令人刮目相看的戏码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