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分析:对大跃进的部分分析

XHB:历史分析:对大跃进的部分分析

大跃进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集体大部分人的一次共同错误。起因第一是当时的条件太过艰难,导致对发展的追求太过急切;第二是对一些组织知识的无知;因此主要部分既非常令人感到无奈和痛心,也因此是情有可原的一一就是造成的后果太过惨烈。

一一一一

先说条件一,中国要建设工业,却又极度缺硬通货作为资本(那点黄金和一些资产也被蒋介石这个痞子弄到台湾去了),所以只能在农民身上榨取。

一一一一

但是真正的问题是,不要说当时是在大比例投入重工业,哪怕是投入一些轻工业,想要发展到能够有很好的工业收益与成果,从而反哺农业,也是遥遥无期的。这就造成一个极大的困难,即:要怎样说服中国数亿农民,在帮助他们摆脱“三座大山”重压之后,又再次去承担相当高的农业税收呢?而尽管这样做是对整个中国的未来极为有益的,几乎两代中国农民却不幸在他们人生的数十年中,既看不到,也享受不到这份巨大收益。

一一一一

在彭德怀的回忆录里,记述这样一件事。当时有的地方,上报了较低的农业产出,结果两次被驳回。于是地方上的官员就知道,是要让他们报告更高的数据。为什么要让他们报更高的农业产出数据呢?这当然是为了多佂粮食。

可是如上所述,地方政府要怎么向农民解释,一个领导他们摆脱了旧中国的各种苛捐杂税,分配给他们土地,承诺带领他们走上幸福生活的政府,现在却又要这样高比例的从他们手里征收粮食呢。

我们作为六七十年后的后人,可以很直白的说,建国后两代农民的付出与牺牲,收益是被我们享受了。可是当时的政府难道能这样开口向农民解释,说你们就是应该付出牺牲,两三代以后的后人才能获益吗?

一一一一

既没有办法很好的解释,于是中央就抛给各地官员一套“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说辞,以此来“激励“农民。但是更糟糕的是,伴随着这套说辞的,是对中国组织条件差、中国人整体组织品质较低这一现实的无知。于是终究酿成大祸。

一一一一

还需要补充一点,建国初缺乏大量硬通货导致的另一个惨重后果,就是在规划发展速度时,陷入了无可摆脱的两难。理论上当然一开始投入更多,发展更快,才能更早的获得收益,也才有可能尽早的使农民摆脱重负。可是这个所谓“更早的“,对当时的农民而言,也不过是遥遥无期而已;而更大的工业投入,对他们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更大的沉重负担。

于是政府陷入两难,想要让工业尽快进入利润回收周期,就要更大的投入,而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榨取农民的收入。可是如果不能尽快发展,从而得以获得工业成果以反哺农业、减轻农民负担,又意味着对农民重负的长期化。

一一一一

如此严酷的物质条件的刚性约束,不要说在当时,就是现在是设想穿越回去,除了脑残化的意淫,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作为一个国家主义者,在事后可以冷酷的说,既然高比例榨取农民不可避免,只要政府能够在稳固的权力中进行榨取,然后尽可能高效的发展工业,已经是所能做到的、接近极限的了。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的避免瞎搞乱搞,不要让农民在如此沉重压力下,还要白白的付出与浪费。但是如此“冷血”的建议,显然是与一群,其中大部分人为中国人民的福祉奋斗一生的仁人志士的感情与心态,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邓公说,当时几乎所有的人心里都很急切,而终于也酿成巨大不幸。

一一一一一一

[cp]@X心乡往之X: 大跃进的两个主要参数,粮食产量和钢铁产量,乃是“梦想”的起点与终点,前者是工业投入,而后者是工业成果一一也是使前者可以变成不必要的前提。[/cp]

一一

[cp]@X心乡往之X: 以前有段时间。,常有人质疑中国地方政府GDP造假。于是有人对质疑的人提出反驳,地方的GDP与其需要上缴中央的税收一般成正比(正相关),因此,如果地方政府造假,夸大GDP,等于是在增加自己对中央的税务负担。如此有损自己利益的事,地方政府会傻的去做吗?普通人按常识都知道,这样的反驳是很有力的。[/cp]

[cp]@X心乡往之X: 同样的道理,虚报产量数字只是手段,要求多征粮才是目的。如果粮食产量只有4000亿斤,而要征收1000亿斤,则税率高达25%。而如果“设想”粮食产量可以达到8000亿斤,则同样增征收1000亿斤,税率减半,只有12.5%。这就是要“设想“粮食高产的原因。[/cp]

[cp]@X心乡往之X: 而之所以如此依赖粮食征收,上文已经说过,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硬通货极端匮乏,不得不以粮食为资本投资建设。试想当时中国如果能够发现一个10万吨的金矿,什么问题都解决了。[/cp]

至于从虚报产量倒变成浮夸滥吹,以及大跃进中实际组织中的大锅饭大浪费,那就是中国人机灵又意淫的“能力“的借机发挥了。

一一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