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宁自动步枪BAR(下)
如何射击BAR
在拉开枪栓,将第一发子弹装入枪膛后,BAR枪手关掉快慢机的保险。在M1918A2上,快慢机决定了自动射击的速度:要么自动-慢速350发/分钟,要么自动-快速550发/分钟。二战中一些BAR枪手认为,原M1918上缺乏单发能力,相当不方便。一战后,军事规划人员认为550rpm的发/分钟射速对于很多情况来说太不准确了,所以他们决定取消半自动能力,以提供一个较慢的自动选项。利用自动慢速和巧妙地扣动扳机,一个非常熟练的炮手实际上可以一次打掉一发子弹。当射手使用机械瞄准具来获取目标的射程时,他可以观察子弹击中地面激起的泥土和碎片,或者用曳光弹,以确定他的子弹是否真的击中了目标。尽管BAR可以以550发/分钟的射速射击,但一战中的BAR枪手在发射数量相当的.30-06军用子弹时,从肩部射击的疲劳程度实际上比使用标准M1903春田步枪的战友要小。春田步枪的后坐力被射手的肩部全部吸收,而导气式的BAR的大部分后坐力被系统的缓冲组件吸收。到了1941年,同样是导气的M1加兰德成为标准的步兵步枪,这也大大降低了射手的疲劳度。
用完20发弹匣后,射手按下弹匣释放按钮。偶尔会有弹匣卡住,射手就得手动拔出弹匣,同时不能松开释放按钮。BAR枪手通常试图保留他们的空弹匣,经常把它们塞进口袋或打开的外套。用完的弹匣在战场上往往不容易更换,因为它们总是可以手动重新装填。
对BAR最大的批评之一是它缺乏一个快速更换的枪管。由于无法更换热枪管,许多BAR的士兵,通常是在完全绝望的情况下,继续射击,直到武器过热而失效。M1922骑兵型有一个沉重的散热片枪管和一个减短的前护木,以允许更快的枪管冷却;"现代化 "的M1918A2出于同样的原因保留了后一个特点。
在零度以下的温度下,BAR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定时发射有助于防止枪支冻住。像大多数枪支一样,BAR需要适当的清洁和润滑,以防止卡壳或完全堵塞。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朝鲜战争,许多BAR由于泥土和铁锈而完全失去作用。这不是射手故意疏忽的结果。一旦在行军途中,BAR士兵没有时间清洗他们的武器,更复杂的是,一旦进入战斗状态,他们有时没有钢丝刷、溶剂、油,甚至没有汽油来保持武器的清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泞战壕里,一些BAR枪手甚至找不到一块干布来清洗。有时,调节器(位于气筒管的前端,用于调节通入气筒的气体量,为自动循环提供动力)会完全生锈卡住。经过适当的清洗,以前生锈的武器通常可以正常使用。在朝鲜战争期间,一些BAR的士兵得到了尼龙气体活塞,以取代工厂的钢制气体活塞(位于气体气缸管内)。一旦尼龙气体活塞上的碳沉积物增多,炮手只需拆下使用过的活塞,然后插入一个新的活塞。
朝鲜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到5年,美国和联合国部队就在朝鲜与共产党军队交战(译者注:这句话是在夸赞中国呀,三个共产党国家,当然是以中国为主,硬扛了半个世界的侵略)。美军步兵部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与前次战争中使用的相同武器和类似战术。
有一位年轻的海军陆战队员,第五海军陆战队A连的一等兵赫伯特-拉斯特留下了一个BAR枪手在作战中的经典记录。他把他的BAR取名为 "Peggy",是以他家乡的爱人的名字命名的。到韩国后不久,他就收到了一封来自真正的Peggy的 "亲爱的约翰 "的信--这对在海外服役的军人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也许是为了给他一些安慰,她向他保证,她已经为了另一名海军陆战队员离开了他。他没有心思去改变他的BAR的名字。
1950年8月17日,在中通河附近,第5海军陆战队将向奥邦尼岭发起攻击--部队称其为血腥岭、无名岭,还有一系列更猥琐的名字。二营将率领部队进攻,随后是一营和三营。每个营都奉命到达自己的目标点,然而,事实证明战斗比预想的要困难。一等兵Luster和他的BAR的新助手,一等兵Baxter,在一辆T-34坦克烧毁的残骸附近休息,这辆坦克在前一天晚上被凝固汽油弹炸毁。拉斯特无法解决自己的胃,便将一罐水果递给助手。已经饱受便秘以及“亲爱的约翰”一信之苦的拉斯特发现,他的一天即将变得更加糟糕。
在一营的拉斯特,眼睁睁地看着二营的众多伤员从身边鱼贯而过。拉斯特的火力小队奉命从美军的机枪阵地前行,在附近山脊的一个马鞍处掩护侧翼。在爬上山坡时,拉斯特把 "Peggy "挂在脖子上,这样他就可以保持双手自由,但又能迅速还击。在韩国的其他BAR枪手也是这样做的。由于有了超长的枪背带,武器有足够的松弛,可以垂在射手的腰间。
海军陆战队员们分散开来,在松树间摆好阵势,但考虑到正在进行的战斗,山脊上显得过于安静。突然,拉斯特发现几个朝鲜人爬上马鞍,准备好机枪。另一支海军陆战队火力小组正不知不觉地进入他们的视线。拉斯特的中士之前曾告诉他,要把手榴弹保留在夜间行动时使用,所以他架起BAR,打开保险,把重心移到右脚上,向北朝鲜机枪手开火。当他射空了满满的一个弹夹时,他通过观察飞向朝鲜人的曳光弹和溅起的泥土来锁定目标。拉斯特把枪背带移到头顶,然后按下弹匣释放按钮,但不知为什么,弹匣未能弹出。他用右手拇指按住弹匣释放键,把用完的弹匣拉出来,塞进外套里。他插入一个新的弹匣,开始把BAR举到肩上,这时泥土溅到了他的脸上。敌人的机枪子弹撕裂了他的手臂,打碎了BAR的枪托。
拉斯特倒在沟里,向他的火力队呼救。就在这时,一架美国 "海盗 "式嗡嗡地划过天空,向朝鲜人开火。飞机机枪上热乎乎的弹壳散落在火力组的阵地上,拉斯特用左手捂住头部保护自己。很快,一对医护人员将倒地的BAR枪手疏散到一个救护站。从那里,他乘坐吉普车、战地救护车和火车,直到最后到达医院的船上,在那里他接受了手术。一等兵赫伯特-拉斯特在朝鲜战争中服役时,不仅失去了两个Peggy,还失去了右臂。
1951年,一名波多黎各美国第65步兵队的BAR枪手在朝鲜与共产党军队交战。他似乎戴着一战时期的第二副射手的BAR弹药带,上面有两个装步枪弹夹的袋子(很显眼)。这一时期的其他照片显示,这个人并不是唯一一个装备第二副射手弹药带的人。
另一名参加战斗的海军陆战队员,第五海军陆战队B连的小弗朗西斯 "艾克 "芬顿上尉抱怨说,他们失去了太多的BAR枪手。不仅这些人被带出了战场,而且和 "Peggy "一样,相当数量的BAR也战损了,不容易被替换。许多本应拥有9支BAR的海军陆战队排,现在只剩下3或4支。芬顿上尉还说,由于天气恶劣,加上浸泡在稻田里,他的部下携带的枪背带都快散架了,根本不可能得到替换的BAR弹药带。
出乎意料的是,二战中许多来之不易的战斗经验都被遗忘了,到1950年秋天还得重新学习。同年11月,第八军的联合国军在崇川遭遇中共军队的打击。
一队美军士兵在崇川河附近试图从一个车队上卸下物资,他们听到远处传来枪声。他们在离车辆几码远的地方摆好阵势,另一组士兵从他们身边跑过。查尔斯-克拉克中士不知道其他士兵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他命令手下不要开枪。当他向逃跑的人喊话时,他们没有给予回应。不久,第二批士兵向克拉克的阵地走来,他犹豫了一下后,允许手下人开枪。一场激烈的枪战爆发了,但幸运的是,克拉克很快就发现了 "敌人 "阵地上传来的特有的BAR声。他命令部下停止射击。他们发现,第一队人其实是志愿军士兵,而与他们交火的那队人则是一个被重创的美军连队的幸存者。
1951年8月,第63步兵连装甲师罗伯特-斯特雷德(Robert Straede)一等兵在加州奥德堡检查新修好的BAR,然后才能重新发给战场上的部队。朝鲜战争时期的BAR相当统一,但在二战期间,各种型号和配置的BAR都能见到。有时一支 "现代化 "的M1918A2会送去军械厂维修,回来时带着全新样式的前护木,使它除了加装弹匣导板外,看起来就像二战时期生产的BAR。
在另一部分的战斗中,一个不同的连队已经减少到23名健壮的士兵。他们的四支BAR被志愿军的火力夺走。在附近,另一个连伤亡了60人,其中8人阵亡。战斗变得如此激烈,以至于他们失去了所有的9支BAR。其中一支被中国人的子弹击毁,另外八支射到卡壳,或者过热而失灵。虽然BAR不能保持轻机枪的连续射速,但那个特殊连队的人还是对他们的BAR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他们步兵班的主要武器。现在所有步枪班的活动都以BAR为中心。
影响--小队火力的核心--士气
纵观荣誉勋章的引文,可以从一个缩影中看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作战部队对他们的BAR的不可思议的依赖。所有荣誉勋章获得者都是BAR枪手,或是从牺牲的战友那里捡到BAR的人,或那些由BAR枪手协助的人,这些名字太多了,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在整个引文中,很多描述都明确指出,BAR枪手是 "从腰部射击",这也是一战军事策划者推荐的原始战术突击方法之一。"一战 "的荣誉勋章引文,和后来的很多引文一样,只是把这种武器称为 "自动步枪"。在其中一些案例中,武器有可能是一支Chauchat;然而,绝大多数的奖章都是在战争的后几周内,在BAR进入战斗后发生的行动而获得的。指定的BAR枪手通常是二等兵或下士,但偶尔会有军官直接或间接使用BAR。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三师的Keith L. Ware中校试图提高他那摇摇欲坠的营的士气。他的突击连在试图攻占法国Sigolsheim附近的一座山头时,被机枪、大炮和迫击炮击退。在进行了两个小时的侦察后,Ware中校拿起BAR,亲自上山。两名军官、九名士兵和一辆坦克跟着他。Ware中校走近第一个机枪阵地,击毙了两名支援机枪的德军步枪手。然后他用他的BAR向机枪阵地发射曳光弹,以便给坦克车组确认敌方机枪的位置。坦克将敌方机枪和射手炸成了碎片。中校在他的坦克的帮助下,又这样重复了三次,又摧毁了三挺机枪。虽然受了伤,但Ware中校在这次行动中活了下来,后来获得了荣誉勋章。
一等兵Patrick E. Shea是第3步兵师的一名BAR枪手,当德国人试图在比利时的罗什福尔(Rochefort)占领他的排阵地时,他成功地用他的BAR击退了一列德国兵。他的孤立的连队抵挡了德国人的攻击两天,直到英国军队前来援助。他手里拿着的是一把新生产的M1918A2,其特点是机匣导向器与扳机护板组件是一体的。"现代化 "的M1918A2的特点是加装了机匣导轨,用螺丝固定。
BAR不仅为火力队或班的步枪手提供了巨大的心理激励,而且能一直激励到排级和连级。S.L.A.马歇尔准将写了很多书,并在二战和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陆军官方历史学家。虽然马歇尔的许多理论在今天遇到了批评,但他确实采访了数百名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大兵,他是BAR的有力支持者。马歇尔的特长之一是把小股作战部队聚集在一起,记录他们的经历。他想从入伍者的角度去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尽量在事后尽快进行采访。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在一次交战中幸存下来,几天或几周后在下一次交战中被杀。马歇尔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充斥着BAR枪手的第一手资料,无论人们如何看待他的更有争议的理论,他几乎不是唯一支持这种武器的人。在整个美军中,BAR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并获得了大量的支持。
在《关于朝鲜步兵作战和武器使用的评论--1950-51年冬季》中,马歇尔总结说,在许多情况下,BAR帮助加强了战线,增强了步兵的信心。在朝鲜,一个熟练的BAR枪手被证明比半打步枪手更能威慑对方的狙击手。BAR枪手非常受欢迎,小队的其他成员居然主动为BAR多搬运弹药。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就对BAR--或任何自动步枪提出了批评,因为人们担心枪手会无效地浪费大量的弹药。韩国的熟练BAR枪手当然会打消这种顾虑。由于有效杀伤距离约为500码(457m),BAR人员在弹药开支上比较保守,根据马歇尔的调查结果,他们在连队中表现出最少的散弹或慌乱射击。在精确射击方面,BAR排在.30口径机枪之前,与M1加兰德相差无几。在比较的四种武器中,可全自动射击M2卡宾枪在所有类别中排名最低。
虽然BAR的存在可以加强步兵部队的士气,但突然失去BAR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第38步兵连G连在崇川河附近的一座小山丘上布防,志愿军一个连向他们的中央压去。指挥中尉把机枪放在了山坡上,两边都是BAR。当志愿这到达40米以内时,中尉命令机枪手开火。机枪卡住了。随后,中尉命令一名BAR枪手开枪。一会儿第二把BAR也失灵了。然后中尉举起卡宾枪,扣动扳机,什么也没发生。由于没有剩余的自动武器,情况似乎没有希望。中尉下令迅速撤退到另一个山头。
第24步兵师第5团战斗队的这支游骑兵巡逻队的一个人在坦克护卫队后面掩护,用他的BAR还击敌方轻武器和迫击炮的猛烈火力,这使他们被压制在汉江岸边。左边还有一名士兵用野战电台向总部报告情况。
除了马歇尔的研究,二战期间在意大利服役的陆军步兵军官罗伯特-C-盖茨上尉也表示,一个熟练的BAR枪手被淘汰后,即使武器本身还可以使用,也不容易被替换。盖茨认为BAR是步兵连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在正确的射手的手中。据报道,在一次反击中,他所在连队的一名BAR枪手在一小时内射杀了20名德军士兵--和其他排的士兵加起来一样多。盖茨建议,小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接受BAR的熟练级训练。
在朝鲜战争期间,小型四人陆战队火力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接受了有效使用BAR的训练。在个人层面上,BAR经常给持有它的人增加保证。这位BAR助手可能是海军陆战队火力小组中最底层的成员,但射手肯定不是。一等兵皮特-伦迪纳于1952年11月在韩国登陆,在一年多的服役期间担任BAR人员。他为自己的任务感到自豪,他后来反思说,BAR给了他应对现实战斗的心理优势。他是团队中装备最好的人,当情况看起来岌岌可危时,大家都向他寻求支持。伦迪纳是火力组的主力,他知道这一点。
在《步兵作战评论》中,马歇尔一次次敦促陆军将他们在朝鲜使用的BAR数量增加一倍,削减M1的数量。马歇尔不想把半自动M1完全淘汰,因为它能提供精确的火力,而且在连队所有武器的弹药都用完之后,它往往能决定一场战斗的结果。他还建议陆军采用海军陆战队的模式,即四人火力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支BAR。在朝鲜战争期间,陆军曾采用九人小队,马歇尔认为,如果小队以两个火力小组加班长的形式行动,将证明小队的效率更高。
1944年在比利时的哈尔兹,一名BAR枪手与一名狙击手远距离交战。注意BAR枪手的体型与其他士兵相比。与好莱坞通常对BAR枪手的描述不同,现实中大个子在小队中是最不可能携带武器的--因为小队中最小的人呈现出最小的轮廓,而BAR枪手与军官一样是首要目标。据在韩国的BAR枪手约翰-T-佩珀中士说,当他的连队选择一个新的BAR枪手时,他们寻找的最重要的品质是攻击性。第二重要的品质是体型,另外就是智力和枪法。
美军并没有遵循马歇尔的建议。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几年内,军方逐步淘汰了用于常规步兵服务的BAR和M1加兰德。实验用M14全自动步枪来填补自动步枪的不足,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用半自动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20发的M14是为了在两者之间进行折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军事规划人员就曾预言,最终一个步枪连的所有步枪手都将携带自动武器。M14发射的是7.62毫米北约弹,这是一种.30口径的子弹,性能与.30-06大致相当。到了60年代中期,美国加强了在越南的行动,轻型M16已经开始取代M14。
虽然BAR已经正式从美国步兵部队中退出,但在越战期间,冲突双方仍然装备过一些老式武器。各种各样的美国武器,包括BAR出现在北越军和越共手中。法国军方曾装备了大量的美国武器,当法国人放弃对印度支那的控制时,共产党军队缴获了法国军队的这批枪支弹药。
在越南战争期间,南越部队、Montagnard山地部落的人和美国特种部队仍在使用 "过时的 "BAR。在冲突的另一边,北越军和越共只要缴获,也会使用约翰-勃朗宁的自动步枪。
美国驻越南的一些特种部队携带了BAR,并很高兴拥有它们。一名特种部队中士说:"自从我在越南服役三次以来,我多次感谢上帝。。。有了真正能用的BAR,而不是经常卡壳的M16。。。在我们所有的[特种部队]营地里有很多越共渗透者,他们一有机会就偷武器。不用说,最受欢迎的偷窃武器是可敬的老BAR。" 与特种部队密切合作,Montagnard山地部落的人--来自越南高原的强悍山地人,被招募来为美国政府作战--装备了二战和朝鲜战争时期的剩余武器。有人看到一些Montagnard山地部落的人真的用他们的BAR去“砍”树,企图杀死躲藏起来的共产党士兵。同样,与美军交战的越南共和国陆军士兵也装备了剩余的美式武器,包括BAR。
问题
BAR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可靠的武器。不过也遇到了各种问题,对士气造成了不利影响。二战期间,在前线附近的修械所卡车上工作的军械人员一直在忙着修理和清洗武器,更换磨损的零件。由于武器的射速很快,位于气筒尾部的BAR上的导气室经常会因为积碳严重而快速粘连,或者生锈。在这些情况下,这些BAR只能进行单发射击。如果水或其他物质进入枪托中的射速减速机构,武器就只能以自动快射的方式发射,使得慢速射无法使用。驻韩陆军BAR枪手詹姆斯-C-雷蒙德中士指出,他连保持武器清洁的溶剂或钢丝刷都没有,但他得到了一次性塑料气体活塞。活塞上积碳后,他就把它扔掉,装上一个新的。
这里的BAR枪手并没有采用推荐的技术来清洗枪管。当枪托朝向地面时,他有可能让枪膛清洗剂渗入枪机的敏感部位,在这把 "现代化 "的M1918A2的情况下,这是一种位于枪托里的改造。当制动器弹簧(减速器的一部分)停止正常工作时,武器就不能再以自动慢速射击--只能以自动快速射击。虽然一个熟练的枪手可以用 "慢 "射速打出一发子弹,但他很难用 "快 "射速完成同样的技巧。
在朝鲜战争期间,研究表明,前线步兵武器(包括BAR)的维护和一般保养水平在各连之间有很大的不同。零下甚至是冰点以下的条件会对设备造成破坏。迫击炮因不断与坚硬的地面接触而导致撞针断裂以及底板开裂。事实证明,即使是手榴弹,在零下的温度下也有问题。销子更难取出,使用者有时会因暴露在极冷的金属中而被冻伤。在寒冷的天气里,BAR似乎和其他武器一样能坚持下去,尽管许多人确实受到了冻疮的影响。由于前线的维护工作并不统一,一个连的BAR枪手可能会涂上一层厚厚的油,而其他人则用汽油清洗他们的武器,有些人则涂上一层薄薄的油。通常情况下,BAR枪手会定时发射武器,防止武器被冻坏。一旦BAR被冻住,很多BAR枪手就用经典的陆军解决方法,对着武器撒尿。一等兵Rendina说,他的BAR在韩国寒冷的天气里没有问题,尽管他的海军陆战队同伴携带的M2卡宾枪很容易结冰。
有趣的是,韩国在寒冷天气行动中使用的一些BAR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装置。BAR枪手在戴着手套甚至厚厚的手套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扣动扳机的,所以军方采用了辅助冬季扳机。冬季扳机的外壳覆盖了整体扳机保护装置,而新的扳机本身则延伸到扳机后方,便于操作。改造后的冬季结构还有侧装式弹匣释放装置,戴手套的枪手可以随时操作。
1950年11月,在朝鲜,第38步兵营第2营的士兵中,BAR的损失率最严重。全新生产的BAR通常很少或没有机械问题;然而,韩国使用的不少BAR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翻新型号。据推测,是后座弹簧磨损导致的故障。后来的调查显示,许多BAR在日本被军械公司翻新过,而且可能很脆弱的后座弹簧并没有被更换,而只是被清洗过。由于相关的军械记录显然已经遗失,而且大部分军械本身也在战斗中被丢弃,因此从未确定第二营的军械库是否为不适当的翻新型号。在崇川河一带的战斗撤退中,一支无法使用的BAR不过是20lb(9.1kg)的烧火棍。
在韩国釜山联合国接待中心,乔治-E-杨中士(中)正在给两个即将上战场的荷兰后备士兵上BAR的操作和维护课。
比较
BAR无疑是同类武器中最强大、最可靠的一种。约翰-勃朗宁最初开发的BAR是对法国 Chauchat自动步枪的改进。法国人认为外国或本国制造的自动步枪是战斗群的主要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人研制了一种改进型自动步枪 "Fusil mitrailleur Modèle 1924"(FM 24,后改为FM 24/29),发射7.5毫米步枪弹。也许是出于民族自豪感,法国人认为FM24/29远胜于BAR或其他任何同级别的自动机枪。
然而,在整个二战期间,他们请求美国给他们送来越来越多的BAR。法国人在一战期间为美国远征军配备了充足的物资,而美国在二战期间发动了大规模的计划,重新武装法国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逆转。在战争期间,美国不仅在北非装备了8个法国整编师,而且还训练了他们。美国还在法国部分装备了三个师。1943年,法国人要求为他们的三个师提供1769支BAR,但美国自己也有短缺,只能提供253支。美国人额外提供了一批配属的汤普森冲锋枪,以弥补不足,最终能够派出1000支BAR。法国人还要求美国政府制造1.15亿发7.5毫米弹药,供其1600多支仍在服役的FM24/29使用。美国以不切实际为由拒绝了这一请求。
除了法国人,大多数人认为BAR是比FM24/29更好的武器。多年来,BAR也经常被拿来与汤普森冲锋枪进行比较,这对任何一种武器来说都不是一个公平的比较。Chauchat和FM24/29至少与BAR属于同一类别,而发射重型低速.45口径手枪弹的短枪管汤普森则被归为冲锋枪而非自动步枪。
1944年在法国马赛街头战斗的法国士兵,有幸获得了BAR。由于BAR的短缺,许多法军被配发了汤普森冲锋枪,事实证明这种冲锋枪是自动步枪的不良替代品。照片上的BAR似乎有一个早期风格的两脚架。
20世纪30年代在海地作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确定哪种武器--汤普森或BAR--将被证明是丛林战的更好选择。最初的M1918是一种相当长的武器,有43.5英寸(1105毫米),所以海军陆战队军械官把枪管砍掉了9英寸(229毫米),把气筒和里面的后坐弹簧砍掉了4英寸(102毫米)。34.5英寸(876毫米)的尺寸几乎和31.8英寸(808毫米)的汤普森一样紧凑。虽然BAR的有效射程被削减了一半,但它仍然比汤普森要精确得多,而汤普森虽然对冲锋枪来说精确得令人吃惊,但并没有针对这种射程进行优化。汤普森也缺乏.30-06的穿透树木的能力,尽管它的230格令子弹在清除较轻的树叶方面非常有效。事实证明,改良型的BAR在卧姿射击时也比汤普森更有效。不过,减重后的BAR确实产生了巨大的枪口冲击波,而且声音非常大。尽管进行了这些测试,美军还是保留了这两种武器用于步兵服役,在太平洋丛林中作战的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员通常在使用他们的全长的BAR时没有任何问题。
早期的wz.28在1944年华沙起义期间被使用过。和民用型柯尔特1925型一样,wz.28的特点是手枪握把、散热片枪管、抛壳口盖和机匣井盖。后期的wz.28s的特点是在枪管上固定了一个底座,可以容纳一个防空环形瞄准器。估计有21万波兰人在起义期间被杀。
同样,克莱德-巴罗也对他的至少两支来之不易的BAR进行了改装,他将枪管锯成与导气管相同的长度,其中一支枪的枪托甚至被他砍掉了一部分。当驻海地的海军陆战队员们为了丛林作战而砍掉BAR枪管的时候,克莱德-巴罗为了更好的方便在车上作战,也砍掉了他的BAR枪。巴罗当然不想放弃他的BAR,而且他显然从未使用过汤普森,但事实证明,在移动的轿车内,较短的武器更容易操作。巴罗帮实际上是住在他们的汽车里,为了避免被发现,他们经常更换汽车。克莱德-巴罗不需要远程武器,只需要布下足够的重火力,就能快速逃跑。即使缩短了枪管,BAR仍然可以使当时的警用装甲车失效。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太平洋其他地方作战时,美国海军陆战队非常喜欢他们的BAR。许多海军陆战队员不喜欢使用汤普森--不是因为冲锋枪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它的声音太像日本的.25口径机枪。通常,当海军陆战队射击他们的汤普森时,附近的其他美国人就会开始向他们射击,以为他们是日本人。
约翰-勃朗宁的两支自动武器在冲绳作战。这里的BAR枪手是第一海军陆战队的。
有一批在太平洋作战的美国人确实更喜欢汤普森而不是BAR。被派往新几内亚的第32师的士兵们认为,BAR太笨拙、太沉重、太难在丛林中保持工作状态。虽然他们忽视了他们的BAR,但他们用他们的汤普森消耗掉了大量的.45口径的弹药。他们还用.30口径机枪和M1加兰德发射了大量的.30-06子弹,显然是在许多场合向不明目标射击。当他们的机枪弹药不足时,他们就把不用的20发BAR弹夹收集起来,清空,然后把不用的弹夹插进布制的机枪皮带里。日本士兵对美国人如此肆无忌惮地将弹药甚至手榴弹用光感到惊讶。一个日本士兵开玩笑地说,也许美国人是按他们发射的子弹数量来获得报酬的。不过,应该指出的是,这是32团第一次参加战斗,他们没有接受过这种战斗的适当训练。
1943年11月,在马金环礁的第165步兵队的一名BAR枪手。在太平洋茂密的森林丛林中,BAR的穿透力被高度重视。
BAR的作用并不局限于“砍”开可能有狙击手埋伏的树木或被树叶覆盖的蜘蛛洞,它可以用更有创意的方式对敌方人员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在朝鲜崇川江一带作战时,第38步兵连F连架设了一挺机枪作为主要防御阵地,以抵御志愿军即将发动的攻击。按照标准战术,一名BAR枪手,在本文中是一等兵Cleo Wachel,被安排在附近保护机枪组,并沿着战线为他们的前方提供掩护。Wachel把自己隐藏在一个用沙袋加固的散兵坑里。一间茅草屋就竖立在美国人的面前,瓦赫勒可以从房子的右边射击,而机枪在左边的视线很清晰。
三名步枪手在Wachel身后,他们奉命开枪支援BAR。中国志愿军正从山脊上走下来潜入他们的阵地,但此时天色已黑,Wachel不得不小心翼翼,以免射杀同样在山脊上的第三排的大兵。当中国人来到25yd(23m)以内时,Wachel叫了一声,确定他们不是美国人。他们用冲锋枪还击。Wachel开枪还击,但志愿军仍旧向前冲锋,蹲在石头后面,直到最后冲进房子。与此同时,更多的志愿军在Wachel正前方100码(91米)处架起了一挺机枪,开始压制美国人。Wachel和他的步枪手试图压制志愿军的机枪,但在黑暗中无法很好地瞄准它。突然,屋后的志愿军开始向一排的左翼扔手榴弹。由于Wachel无法直接击中士兵,他决定做一个最好的办法--他把房子烧了。他使用的是燃烧弹还是更常见的曳光弹不得而知,但当Wachel将他的BAR射入茅草屋时,它就像一盒巨大的火柴一样飞了起来。呼啸的烈火照亮了整个区域,中国士兵--他们现在失去了黑暗的掩护,迅速撤离。
1942年,两名士兵在佐治亚州本宁堡演示防空技术。右边的BAR枪手使用的是 "混合型 "M1918A2 BAR。它有一战的消焰器,没有两脚架,但有一个新的M1918A2后瞄准器。奇怪的是,这个人还配备了一把刺刀。野战中的BAR枪手有时会携带战刀或可能是一把短刺刀作为佩刀使用,但很少有16英寸刺刀。BAR不能安装任何长度的刺刀。
大众媒体中的BAR
虽然对于历史爱好者和许多二战老兵来说,BAR肯定是熟悉的,但朝鲜战争,以及略微超出它的范围,却没有那么多的人知道或认识,因为它可能应该是。BAR的竞争对手,如汤普森冲锋枪,可能远为人所知,部分原因是多年来出现的大量黑帮照片。虽然军用BAR及其民用执法改型在美国 "三十年代 "的黑帮暴力事件中肯定会有行动,但电影业对这种类型的实际忽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历史上看,民用更多的是汤普森。然而,对于战争片,尤其是二战片,却不能这么说。汤普森、M1加兰德和各种型号的卡宾枪很容易出现在屏幕上,但由于某些原因,BAR经常被短篇报道,如果有的话。考虑到它在班组和火力小队层面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战场上向美军发放的数以万计的BAR,它应该得到更多的屏幕时间。例如,任何一部描写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硫磺岛的电影,都应该表现出火力队中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携带BAR,四个人中就应该有两个人携带BAR弹药。BAR枪手数占火力组的一半。
当它确实出现在屏幕上时,BAR作为一种外来武器出现,好像它属于重武器排,而不是更常见的步兵步枪班。在太多的电影中,BAR根本就没有行动。这些年来,好莱坞制作的关于二战的电影可能比人类历史上任何其他武装冲突的电影都要多,除了美国西部的 "印第安人战争 "在众多通用演绎中可能是个例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就拍摄了大量的战争片。那个时代的电影制作人可能受到限制,无法保证当时非常多的战争装备的现实数量。 美国已经向英国提供了25,000支BAR,随着战争的进展,美国政府永远无法生产足够的BAR来向他们的法国盟友提供任何接近足够的水平。
在非战争时期的好莱坞电影中,最突出的BAR遗漏之一是沃伦-比蒂的《邦妮与克莱德》(1967)。这部电影本身固然是一部令人愉快和有趣的电影,但它与真实事件有相当大的距离,在所有的历史描述中,缺少BAR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克莱德-巴罗从来没有使用过汤普森冲锋枪,正是他使用的BAR让巴罗帮在警察面前占据了优势。如果这帮人在普拉特城用汤普森武装起来,他们可能永远也闯不过警察的装甲车,也过不了有钢盾保护的警察。同样,真正的执法者在最后也没有冒险,用自己的BAR平分秋色,不过为了公平对待电影制作者,最后埋伏的六人组最后幸存的成员Ted Hinton的回忆录在1979年才被追忆出版。
有几部电影确实提供了酒吧行动的绝佳视角。沃伦-奥茨的《迪林杰》(1973年),突出了20世纪30年代黑帮老大约翰-迪林杰的事迹,大量使用了一些BAR。无论影片在总体上如何准确,它确实展示了一战时期特定的M1918,但有一种武器除外,由于某些原因,它的枪托板是铰链式的。有趣的是,《凯利英雄》(1970年)中的英雄们并没有装备美军的BAR,而是携带了一对似乎是比利时FN的Modèle 30。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手下使用的自动步枪具有手枪握把、散热片枪管、抛壳口盖、反装式后瞄准器和安装在导气管上的两脚架。一名枪手的弹匣不是装在BAR弹药带里,而是装在机枪弹药箱里。《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展示了新生产的M1918A2在正确的时间范围内。生产中使用的BAR实际上是在朝鲜战争期间由皇家打字机公司制造的,但在各方面都与二战时的同类产品相匹配。整部影片中看到的BAR枪手的武器,恰恰缺少了它的两脚架。当时应该仍有铰链式对接板和消焰器。
结 论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决策人员决定给步枪班的所有步枪手配备自动步枪,完全放弃单发射击武器。事实证明,早期的M14选弹实验并不令人满意,普通步兵的M14只限于半自动,而开发M14A1全自动步枪型号的尝试也未能达到预期。有人认为M14不过是M1加兰德的可拆弹匣型。20世纪60年代,随着越战冲突的升级,美国改用M16,并致力于使用体积明显缩小的标准步枪弹--5.56毫米弹,至今仍在使用。
虽然美军步兵装备了轻型自动机枪,但曾经由威力巨大的BAR填补的角色却空了下来。最后,在80年代中期,军方采用了M249班组自动武器(SAW),这是FN Minimi的改型。SAW是一种风冷、导气、弹链供弹的自动武器,可选择的射速为正常时750分/分钟,或最大时1000分/分钟。SAW的弹药由一个装有全可散弹链的200发弹药箱提供。SAW还可以接受M16步枪的弹夹。
虽然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来填补空白,但SAW是专门用来取代BAR的,成为新的班级或火力小组的火力基地武器。虽然SAW也被视为自动步枪,但它被归类为轻机枪。它可以像BAR一样从肩部或腰部发射,也可以从腋下位置发射。SAW也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作为机枪使用,或者枪手在卧姿射击时可以使用双脚架。在很多方面,SAW都是BAR的改进,因为SAW配备了一个快速更换的枪管,而且200发的弹箱可以在需要重新装填之前提供更多的火力。装有200发弹箱的SAW的重量与装满20发子弹的M1918A2大致相当。
一名海军陆战队自动步枪手在联合演习中操纵他的M249 SAW。在部署方面,5.56毫米SAW是BAR的直系后裔,海军陆战队每四人火力小组配发一支,同时配发三支5.56毫米步枪或卡宾枪。
与BAR相比,SAW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采用了5.56毫米标准步枪的小子弹。它缺乏老式.30-06弹的射程和穿透力。SAW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骚扰性的火力武器,而装备了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的BAR则可以穿透轻装甲和轻度加固的掩体。
在阿富汗山区作战的美军发现,很难在较远距离与敌方战斗人员交战。敌军通常发射较大的俄制7.62×39毫米子弹,这使他们比美国人有优势,因为美国人的5.56毫米子弹无法获得同样的射程。用大兵的话说,美军很难 "伸手摸到人"。在撰写本文时,美国政府正在研究令人满意的升级或替换现有步兵武器系统的方案,但无论如何,小口径班用自动机似乎是要留下来了。